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种组胺受体拮抗剂对低温诱发的肉鸡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探讨组胺H1受体拮抗剂扑尔敏和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对低温诱发的肉鸡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并由此推测组胺在低温诱发的肉鸡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作用。140只17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4组。(1)常温组:40只在常温条件下饲养(22~23℃),每日注射生理盐水2次;(2)低温组:40只在低温环境中饲养(9~11℃),每日注射生理盐水2次;(3)扑尔敏组:40只在低温环境中饲养(9~11℃),每日注射扑尔敏2次;(4)西咪替丁组:20只在低温环境中饲养(9~11℃),于24日龄至38日龄期间每日注射西咪替丁2次。分别于低温处理后1周(24日龄)、2周(31日龄)、3周(38日龄)、4周(45日龄)从常温组,低温组,扑尔敏组中各随机抽取10只,西咪替丁组在低温处理后2周(31日龄)、3周(38日龄)各随机抽取10只,称取体重,然后利用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PAP),并测定红细胞压积(PCV),腹水心脏指数(AHI)。结果发现:(1)24日龄、31日龄、38日龄时,低温组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P<0105)或极显著高于(P<0101)同日龄常温组。24日龄时扑尔敏组肺动脉收缩压显著低于(P<0105)同日龄低温组。38日龄时西咪替丁组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极显著低于(P<0101)同日龄低温组。(2)24日龄、31日龄、38日龄、45日龄时,低温组PCV极显著高于(P<0101)同日龄常温组。24日龄时扑尔敏组  相似文献   

2.
新疆石河子某鸡场于1993年3月11日接回依沙褐商品一代鉴别母雏3200只,从1日龄用5种药物预防雏鸡门痢;7日龄用Ⅱ系疫苗点眼免疫,开始出现死亡;14日龄用自制传法囊卵黄抗体肌肉注射后,出现死亡高峰,16日龄用Ⅰ系疫苗饮水后出现持续高峰死亡,至18日龄共死亡3051只。现将引起雏鸡大批死亡病因调查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分四个发病阶段) (一)药物预防阶段(1至8日龄) 新疆石河子造纸厂鸡场于1993年3月11日接回依沙褐商品一代鉴别母雏3200只,从1日龄用氟哌酸水溶剂(10g加水10kg)和庆大霉素(20万单位加水20kg)饮水,每日2次;用复方磺胺五甲氧嘧啶片(每公斤体重30mg,日2次)和痢特灵粉(饲料浓度4/万),喹乙醇粉(饲料浓度250ppm)拌料;共用8天,鸡群中56只鸡白痢,已  相似文献   

3.
2001年4月23日,本县有12个乡(镇)560个养殖户先后从外地引进1日龄四川白鹅雏鹅4.4万只,饲养至4日龄,雏鹅开始发病,发病数达3.8万只,6~8日龄为发病高峰,至5月中旬统计共死亡4.18万只,死亡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4.
承德地区畜牧所于1988年8月31日由北京大发畜禽有限公司购进897只一日龄艾维因肉用仔鸡。地面平养,地面铺5—10公分厚垫草,火墙给温。每周末早晨饲喂前称重。饲养分初期(初生至21日龄)中期(从21日龄至42日龄)和后期(从42日龄至出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早期断奶并补饲代乳粉对羔羊生长性能、消化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肉品质的持续影响。选取60只体重[(8.26±2.14) kg]、日龄[(20±1)日龄]相近的健康湖羊公羔,随机分成随母哺乳组(ER组)和早期断奶组(EW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羔羊。ER组羔羊饲喂母乳+开食料,至60日龄断母乳;EW组羔羊饲喂代乳粉+开食料,至开食料采食量达到300 g/d时停止饲喂代乳粉。所有羔羊从20日龄开始补饲开食料至65日龄,之后过渡至育肥颗粒料。羔羊65日龄前每隔10 d称重,65日龄后每隔30 d称重;在羔羊65、120、180日龄晨饲前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在55~65日龄、115~125日龄、170~180日龄阶段,每个重复选取1只(共12只)羊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在180日龄,每个重复选取1只(共12只)羊屠宰测定肉品质。结果显示:1) EW组羔羊46~55日龄阶段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ER组(P0.05),91~120日龄阶段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ER组(P0.05)。2) EW组羔羊55~60日龄、115~125日龄、170~180日龄阶段各营养物质消化率相较ER组均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3)EW组羔羊65、120日龄时血清尿素氮、生长激素含量显著高于ER组(P0.05),EW组羔羊180日龄时血清β-羟丁酸含量显著低于ER组(P0.05)。4)早期断奶并补饲代乳粉对羔羊180日龄宰前活重、屠宰率及肉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早期断奶并补饲代乳粉降低了羔羊哺乳阶段(25~65日龄)的生长性能,但提高了育肥前期(66~120日龄)羔羊的生长性能,对育肥后期(121~180日龄)羔羊的生长性能、消化性能及肉品质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1982年6月23日,本县花桥公社花桥大队女社员方某某,为了防止自己家里养的雏鸭发生传染病,于当天晚上6时至11时,将860只十日龄的雏鸭,每只分别一次喂给含量为25万单位的四环素一片(此药系浙江天台县制药厂生产,批号为810415),约超过规定常用剂量的10—15倍。由于用药量过大,次日晨5时左右,雏鸭因中毒开始发生死亡,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自别系黄羽肉用仔鸡雏1302只公母分养与混养的分组(3×3)对比观察试验,发现在比普通密度高50%左右(1—7日龄86—98只/米~2,8—28日龄40—45只/米~2,29—63日龄18—22只/米~2)的同一高密度平养条件下,九周龄公组、母组和混合组的活重分别为1834,1596和1680克,料肉  相似文献   

8.
1990年7月—10月上旬,我校职工和附近村庄的养鸡专业户饲养鸡共160只(郑州红20只,罗曼鸡60只,来航鸡80只),发病鸡110只(郑州红20只,罗曼鸡60只,来航鸡30只),发病率达68.75%,发病日龄在50日龄至两月龄,经临床观察、剖检、化验结果,诊断为鸡传染性鼻炎。  相似文献   

9.
1985—1991年从四川不同地区发生的DVH病例中分离到8株病毒,经鉴定均为Ⅰ型鸭肝炎病毒(ⅠDHV),并利用其中QL株经9日龄鸡胚连传79代获得QL_(79)株初步测试表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1日龄雏鸭免疫,到5日龄可抵抗1万个LD_(50)强毒攻击;免疫种鸭后150天,其所产蛋孵出的1日龄雏鸭仍有70—85%能抵抗1万个LD_(50)强毒攻击,具有良好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0.
我场某队共有雏鸡1080只,其中1—2月龄680只2—3月龄400只,来源自孵,品种为来航、白洛克。于78年6月10日至17日相继大批发病。平均每日死亡41只,死亡率达4%左右,其中3—3月龄死亡较多。  相似文献   

11.
10日龄前蛋雏鸡每只日用料克数=日龄+2。11日龄至20日龄的蛋雏鸡每只日用料克数=日龄+1。21日龄至50日龄的蛋雏鸡每只日用料克数=雏鸡日龄。51日龄至150日龄青年鸡每只日用料量为50+(日龄数-50)÷2。150日龄以上的育成鸡每只日用料量可稳定在100克左右。如按上述方法投料,1只母鸡150日龄累计耗料8.84千克,1年蛋鸡用料36.5千克,此方既符合蛋鸡的营养需要,又可达到节约饲料的目的。■蛋鸡投料的合理计算  相似文献   

12.
一、发生概况某国营种鸡场饲养种鸡约1万余只,其中产蛋鸡种鸡约2500只,育成鸡约3000只,幼鸡约5000只。首先发病的是14日龄幼鸡,每天死亡淘汰约200只左右,至23日龄死亡淘汰率约50%。接着发病的是2、5月龄鸡群,平均每天死亡30只左右,共死亡约300只。最后发病的  相似文献   

13.
1997年6—7月河北省某鸵鸟场在20—80日龄的幼鸟中发生了以腿病为主的疾病。发病率高达22%,其中有15只死亡或淘汰。经诊断排除了病原感染,分析认为鸟的发病与V_(B1)、V_(B2)缺乏有关,经用V_(B1)、V_(B2)对病鸟治疗能够治愈,在饲料中添加V_(B1)、V_(B2)后病情很快得以控制,现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症状及病变 该病集中发生于20—80日龄的幼鸟中,7月初达发病高峰,每天1—2只病鸟,先后有21只发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1987年3月,我县某新建鸡场发生一起雏鸡新城疫、鸡白痢和球虫病混合感染。7日龄开始发病,导致鸡群几乎全部毁灭。现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1987年2月初,该鸡场从某地调进罗斯种蛋3000只,自家炕孵,出雏鸡1946只,3月5日(1日龄)进育雏室平养,地上垫料为稻壳和草包,保温设施为地上烟道。饲喂配合饲料。至6日龄成活1922只,成活率为98.77%。3月11日(7日龄),  相似文献   

15.
我场是一个饲养量为5万只蛋鸡的机械化养鸡场,年孵化雏鸡近40万只。为了能使气雾法对雏鸡进行新城疫免疫,我们于1987年进行了试验性观察,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试验鸡群选用星杂288雏鸡,1日龄母源抗体 HI=5.75(log2),11日龄免疫日 HI=3.125(log2)。试验共分8组,每组30只鸡,在四层育雏笼内饲养。  相似文献   

16.
世界乳鸽(28日龄)和肉鸽(2—3月龄)市场需求量大,仅香港市场每年的需求量就达1亿只以上,而实际供应量在100万只左右。目前,国内肉鸽的养殖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加快肉鸽的发展,现将育肥技术介绍如下。 1、育肥条件:1月龄的仔鸽长到400—500克时即可食用。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一对肉鸽一年可  相似文献   

17.
1985至1987年8月,我站实验室诊断为鸭病毒性肝炎的有41例,涉及14个乡镇,计饲养46737只鸭(其中康贝尔鸭24977只、狄高鸭8000只、本地土种鸭13760只),就诊前死亡9604只。发病最早的为3日龄,最迟的为26日龄,一般7—15日龄发病最多。经诊断后用药物进行了试治,其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市从1981年开始使用鸡新城疫Ⅳ系弱毒疫苗为雏鸡滴鼻免疫。在雏鸡45日龄前滴鼻两次(即10—15及40—45日龄各1次)。每年滴鼻雏鸡近200万只,基本控制了雏鸡新城疫的发生。显示了Ⅳ系弱毒疫苗的可靠性。但因Ⅳ系弱毒疫苗毒力强  相似文献   

19.
西陂乡陈陂村陈××肉鸡专业户于今年8月15日购进红布罗出壳雏300只,1—15日龄用正大康地110花鸡料饲喂,成活率98%;16口龄始逐渐改用自配饲料(禽主提供配方,个体饲料店配科,其中进口鱼粉占8%),养至10月2日,部份  相似文献   

20.
<正>(一)发病情况2014年9月底,中敖镇卫平肉鸭养殖场业主向笔者反映,该场饲养有2批肉鸭,共1.2万只左右,其中:近50日龄的有6000只、20日龄的6000只,两批鸭均是从四川省隆昌县引进,20日龄的雏鸭已引回15d(5日龄时引进),引回后饲养8、9d就出现以缩颈嗜眠、渴水增多、两眼和鼻孔处常附粘性分泌物、腹泻等症状,从出现症状2~3d就出现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