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韦春义  马英玲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5):3088-3092
为筛选出高效、低毒、低残毒,符合环保要求的白蚁防治药剂,试验选用5类有代表性的药剂进行黄翅大白蚁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毒死蜱、溴氰菊酯、阿维菌素3种药剂触杀速率快、传毒性强和驱避作用大,可作为预防白蚁的药剂;甲维氟铃脲、福美双对黄翅大白蚁的触杀作用缓慢、传毒性强和驱避作用小,可作为黄翅大白蚁的诱杀药剂。同时阿维菌素、甲维氟铃脲对人、畜无毒,对环境友好,如果其田间防治效果能够满足生产的需要,用于防治林木黄翅大白蚁将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白蚁种间及种内群体的相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把家白蚁与黄肢散白蚁,以及把家白蚁3个种群的个体放在直径为110mm的培养皿中观察1h,结果表明,无论种间或不同种群的种内个体间均缺乏相容性。工蚁与工蚁,兵蚁与兵蚁以及它们之间均可相互厮咬对方。个体间数量比例不同会影响格斗结果。最后导致44.6%~100.0%的死亡率。据此提出了如何利用该习性来控制白蚁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从4个方面对8种木本果树的白蚁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危害果树的常见白蚁有4种,其中黄翅大白蚁和黑翅土白蚁是危害最为严重的;在被调查的8中木本果树中,板栗受危害最为严重,柚的受害率最低;随着果树树龄的增长,遭受白蚁危害的几率增大;山岗坡地的果树较低洼地的果树更易受到白蚁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控制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的新技术,在室内观测了采自安徽安庆,浙江诸暨、丽水,湖北宜昌和湖南衡阳、郴州的6巢台湾乳白蚁工蚁、兵蚁及其群体间的格斗行为.结果表明,台湾乳白蚁不同巢群个体间格斗与否,与巢源的地理位置无关.供试巢中,宜昌巢与郴州巢白蚁最具攻击性,它们与其他巢白蚁均发生格斗,但其攻击力较弱,格斗后死亡率高.诸暨巢和衡阳巢白蚁的攻击性相对较弱,但攻击力较强,格斗后存活率高.研究发现,台湾乳白蚁不同巢群体格斗行为与其兵蚁格斗行为相同,说明可用兵蚁格斗代替群体格斗来测试不同巢台湾乳白蚁的格斗行为.另外,格斗双方相处时间的长短,对试验结果有一定影响.表3参19  相似文献   

5.
对福建茫荡山自然保护区小叶青冈林进行调查,根据各种群重要值,选取25个优势种,对其种间联结性进行计测和分析,并划分了生态种组。结果表明,优势种群间整体上呈正联结性;在300个种对中,具有明显正联结性的种对数占总种对数的11.67%,大多数种对表现为弱联结性或无联结性,各种群的分布相对独立。通过聚类分析,结合种间联结系数和各种群生态习性,将25个优势种群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6.
对海南的3 种土白蚁15 个不同地理种群的线粒体CO域基因进行了克隆鉴定和序列分析,并结合 GenBank 中的数据,构建进化树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3 种土白蚁种间同源性为92.5%~95.1%,遗传分歧为 5.1%~8.1%;黑翅土白蚁和海南土白蚁CO域基因不同种群之间的同源性分别为97%~99.9%和98.4%~100%,遗传分 歧分别为0.1%~3.0%和0%~1.6%。崖城的一个未知种群Odontotermes sp. 与来自日本的O. javanicus 同源性最高 (95.4%)。土白蚁CO域基因序列中AT 含量为61.4%,高于CG 含量,碱基变异的主要形式为颠换。  相似文献   

7.
祁连山林区青海云杉群落种间相关和联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了祁连山北坡6个林区具有代表性的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群落,设置400 m2的样地16块,对群落的种间联结性和关联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群落中96个种群总体表现出显著的正关联,主要种群间具有互利共存的关系;灌木-青海云杉林、草类-青海云杉林内种群间总体表现出不显著的负关联,藓类一青海云杉林内种群间总体表现出不显著的正关联,而青海云杉混交林中种群间总体表现出显著的负关联.群落中物种种间联结性不强,负联结种对数大于正联结种对数,仅5个种对为显著正联结,大部分种对间为不显著的负联结,不存在极显著和显著的负联结.种群间关联性较弱,且与种对数成反比,关联性越强种对数越少,种群具有相对独立分布的特性.青海云杉种群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构成的群落也能够容纳较多的物种,并使群落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8.
根据调查资料,采用Hegyi提出的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贵州习水自然保护区的桫椤种内种间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桫椤种内种间竞争强度随林木径级的增大而减小,种内竞争较种间竞争强;桫椤与竞争木的种间竞争强度依次为:在群体水平上是桫椤>杉木>灯台树>大头茶>贵州琼楠>粗糠柴>黄栌>香桦>小果冬青>油桐:在个体水平上是黄栌>赤杨叶>大头茶>马尾松>灯台树>杨梅>桫椤>盐肤木>棕榈>柃木>毛桐.生态习性相近的种为灯台树、柃木、贵州琼楠.对象木胸径与竞争强度间成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梭梭-白梭梭群落优势种种群分布格局及其种间关系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梭梭-白梭梭群落(Ass.Haloxylon persicum + H.ammodendron)是梭梭群落与白梭梭群落之间的过渡类型,在新疆仅见于准噶尔盆地玛纳斯河下游一带沙漠边缘地区.采用空间点格局Ripley's K(r)函数分析方法,对其优势种种群的分布格局及种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梭梭种群和白梭梭种群在所研究的空间尺度范围内(0~50 m)均呈现聚集分布;白梭梭种群最大聚集规模小于梭梭种群,但最大聚集强度大于梭梭种群;在所研究的空间尺度范围内(0~50 m)梭梭与白梭梭的种间关系呈负相关,种群以缀块镶嵌形式分布,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株间混交”.  相似文献   

10.
崔婧 《现代农业科技》2007,(9):73-74,76
简要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种间巢寄生行为的研究进展,对种间巢寄生行为的起源、共进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些许探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湖南省怀化地区野生或人工栽培的鱼腥草品系为试验材料,对其地上茎的分枝数、株高、地下茎的分枝数、地下茎的单位长度重量、叶总重、地上茎总重、地下茎和地上茎直径、地下茎和地上茎节间长、根冠比、地下茎总重等12个数量性状进行了测定.通过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表明地下茎单位长度重量和直径可以作为鱼腥草高产育种的主要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一种新型菊酯类白蚁防治复合剂T,在野外两种类型土壤中施用一年后,复合剂中的主要杀虫成分———氯菊酯能被土壤表层很好吸附,药剂在野外暴露一年后,对黑胸散白蚁仍有较强杀灭作用。对照此前所做的室内淋溶实验结果,说明该复合剂的实际应用具有较高的环境安全性和杀虫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RAPD-PCR Analysis on Gene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Cultivars of Tree Peon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was used to analyze genetic polymophism of 35Tree Peony cultivars with 7 different color groups. Thirty four primers amplified 418 DNA fragments and 337polymorphic bands (80.6%), including specific DNA markers for 18 cultivars that could be used to differentiate cultivars. The UPGMA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among cultiva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35 Peony cultivars could be divided into 2 cluster groups when using similarity criteria of 1.5, and into 4 cluster groups when using similarity criteria of 1.0. The result confirmed that the flower color has no relation to the genetic clusters and the Tree Peony cultivars originated from the same area has close genetic relationship. Therefore, genetic background has no large effect on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The sequence based on polymorphic rate from high to low was Blue groups > Yellow groups > Bark red groups > Blake groups >White groups > Green groups > Red groups.  相似文献   

14.
以灰色系统理论为依据,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年(2004年10月~2006年5月)云南省纤维亚麻品种区域试验中参试品种的单茎产量与7个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初花期、株高、工艺长度、茎粗、分枝数、出麻率对产量影响,关联度大小顺序为茎粗>初花期>生育期>工艺长度>株高>出麻率>分枝数.  相似文献   

15.
长期施肥对绿洲农田土壤生产力及土壤硝态氮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在甘肃河西绿洲灌漠土上进行的长期定位试验表明,连续20年不施用任何肥料,导致农田土壤生产能力严重衰退。2001年不施肥的小麦产量仅是试验开始时(1982年)的25.7%,2000年的玉米产量为1984年的28.2%。肥料是影响农田土壤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不同肥料的影响程度依次是:氮肥>有机肥>磷肥>钾肥,其平均增产率分别为36.5%、27.3%、24.7%和2.9%。随着试验年限的延长,不施任何肥料的对照产量持续降低,故氮肥的增产效果增加;磷肥增产效果比较平稳;钾肥在试验开始后最初6年(1982~1987年)无显著增产效应,中期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1988~1992年),后期8年(1993~2001年)显著增产。施用有机肥的增产作用随着试验延续呈逐步增加的趋势,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具有明显的残效叠加效应。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中NO-3-N的积累与分布有显著的影响。施用化肥的处理(NP和NPK)导致NO3--N在土壤剖面中大量积累,尤其是在20~140 cm土层。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MNP 和 MNPK) NO3--N在土壤剖面中的积累显著低于化肥处理。长期连续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均导致土壤剖面中硝态氮的积累;与化肥相比,有机肥导致更深土壤剖面(140~180 cm)中硝态氮的积累,因此,长期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可显著增加绿洲农田土壤生产力,维持和提高土壤质量,但从持续农业发展及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考虑,应适当降低施肥量。  相似文献   

16.
长期施肥对休闲季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彦军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6):3164-3174
【目的】在农作物-休闲轮作系统中,研究长期施肥条件下休闲季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的变化机理,为科学调控黄土高原雨养区的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依据。【方法】依托长武农田生态试验站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在小麦收获后的休闲季测定不同施肥处理下(CK、N、NP、M、NPM)的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底物的数量(土壤有机碳和根茬碳)和质量(土壤碳氮比和根茬碳氮比,依次简写为土壤C﹕N和根茬C﹕N),研究长期施肥影响休闲季Q10变异的机理。【结果】在休闲季,不同施肥处理下的土壤呼吸速率差异显著(P0.05),长期施肥导致土壤呼吸速率增加了6%—127%。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底物的数量和质量均是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重要因素(P0.05)。土壤温度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利用指数关系模型进行拟合(P0.05),且土壤温度可以解释40%—57%的土壤呼吸变异性。而土壤呼吸速率对土壤水分的响应则用抛物线关系模型进行拟合(P0.05),且土壤水分可以解释56%—74%的土壤呼吸变异性。同时,底物的数量和质量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利用线性关系模型进行模拟(P0.05),且底物的数量和质量可以解释高达66%—94%的土壤呼吸变异性。长期单施氮肥处理(N)对土壤有机碳影响不显著(P0.05),而NP、M和NPM处理下的土壤有机碳则增加了12%—36%。同时,N处理下的根茬碳减少了34%,而NP、M和NPM处理下的根茬碳则增加了15%—63%。N和NP处理下的土壤C﹕N影响不显著(P0.05),而M和NPM处理下的土壤C﹕N则增加了12%—13%。不同施肥处理下的根茬C﹕N则降低了8%—38%。在休闲季,长期施肥导致Q10降低了12%—56%,而长期施肥处理下Q10的差异与底物的数量(土壤有机碳和根茬碳)和质量(土壤C﹕N和根茬C﹕N)或者二者的交互作用密切相关(P0.05)。Q10随着底物数量和土壤C﹕N的增加均呈现出线性降低的趋势(P0.05),且底物的数量和土壤C﹕N可以解释61%—95%的Q10变异性,而Q10随着根茬C﹕N的增加呈现出线性增加的趋势(P0.05),且根茬C﹕N可以解释72%的Q10变异性。同时对Q10的贡献呈现出根茬碳根茬C﹕N土壤有机碳土壤C﹕N的趋势(2.16 vs.1.22 vs.0.48 vs.0.03)。【结论】在农作物-休闲轮作系统中,长期施肥通过影响底物的数量和质量影响休闲季Q10的变化,对科学评价黄土高原雨养区的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利用TG-DTG-DSC热分析联用技术,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和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等3类果蓬制备的机制炭燃烧性能分析结果表明:3类果蓬机制炭燃烧失重开始所需的温度分别为435.4,448.1和412.3 ℃,较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原料制备的普通机制炭519.8 ℃低71.7~107.5 ℃,燃烧速率曲线峰值和峰值温度、放热曲线的峰值和相应的峰值温度均表现为普通机制炭>油茶、板栗果蓬机制炭>山核桃果蓬机制炭,即果蓬类机制炭可燃性优于普通机制炭;着火温度、最大释热量、最大燃烧速率和着火后最大失重速率及其相应温度5个参数大小排列均呈现为普通机制炭>板栗果蓬机制炭>油茶果蓬机制炭>山核桃果蓬机制炭,其中山核桃果蓬机制炭着火温度408.6 ℃,较普通机制炭504.4 ℃低95.8 ℃,普通机制炭最大释热量95.12 Wg-1,比最大释热量分别为87.76,92.07,84.82 Wg-1的果蓬类机制炭高3.05 ~ 10.30 Wg-1,即生产中可以通过调节果蓬原料的添加量制备不同着火温度和燃烧特性的机制炭。图4表2参12  相似文献   

18.
为了优化黄鳝生态养殖条件,监测了菹草、空心菜与水葫芦3种不同水生植物对温室鳝池水质理化指标以及浮游动植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水生植物能有效起到遮阳降温的作用;水体的pH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大小依次为空心菜、水葫芦、空白对照、菹草;平均溶解氧含量大小依次为空心菜、水葫芦、菹草、空白对照;同时,水生植物种殖可有效抑制浮游动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不同用量和不同添加顺序的腐植酸(Humic acid,HA)对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F1M4BC25)吸附As(Ⅲ)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浓度的HA对F1M4BC25吸附As(Ⅲ)的性能存在明显差异,与未添加HA相比,添加5 mg·L~(-1)的HA时最大吸附容量(Qm)为8.39 mg·g-1,增加了5.00%;添加10、50 mg·L~(-1)的HA时,Qm分别为7.59、5.25 mg·g-1,分别降低了5.00%和34.3%。不同HA添加顺序对F1M4BC25吸附As(Ⅲ)的性能有较大影响,Qm顺序为:后添加HA(5.82 mg·g-1)同时添加(5.20 mg·g-1)先添加HA(3.30 mg·g-1)。在初始pH=3时,F1M4BC25对As(Ⅲ)吸附能力高于pH=6时。两种pH条件下吸附平衡后溶液的pH值均增大,初始pH=3时增幅大于初始pH=6时;两种pH条件下DOC浓度大小顺序均为:后添加HA同时添加先添加HA。研究表明,低浓度HA以及弱酸性条件有利于F1M4BC25对水体中As(Ⅲ)的去除,高浓度HA能够与As(Ⅲ)产生竞争吸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明确早籼产量与产量性状的相互关系,找出影响早籼产量的主导因素,为早籼优良品种的选育及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1年南方稻区早籼区域试验13个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影响水稻产量的8个产量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早籼产量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全生育期(r =0.516 7)>结实率(r=0.485 1)>穗长(r=0.474 1)>千粒重(r=0.427 2)>实粒数(r =0.402 1)>株高(r=0.382 4)>总粒数(r=0.359 4)>有效穗数(r=0.311 0).[结论]在进行早籼选育和高产栽培过程中,要抓住结实率这个指标,在保证穗长和千粒重前提下,提高每穗实粒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