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以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云计算为代表的智能化农业的蓬勃发展,作为其中重要组成的智慧茶园也在新兴和崛起。文章主要通过茶园监控系统、茶园气象监测系统、茶园土壤监测系统、茶园病虫害监测系统、茶园测绘监测系统、茶园遥感识别系统等茶园智能监测模块,集成茶园水肥自动灌溉系统、茶园无人机飞防技术、茶园防霜设施、茶园轨道运输机、智能采茶机器人等智慧茶园调控模块,以综述智慧茶园技术集成与应用。利用智慧茶园管理系统的大数据及云计算有机实现茶园智能监测、智慧调控,通过精炼各种技术的合理搭配打造智慧茶园建设模板,有的放矢应用于当前智慧茶园建设,并展望“十四五”期间及以后智慧茶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文献摘要     
河南省信阳有机茶生产技术研究 阐述了河南省信阳有机茶生产技术开发要点,即严格选择茶园基地,建立茶园有机生态结构,实施常规茶园向有机茶园转化技术和有机茶园土壤管理技术,禁止施用化肥及其他人工合成肥料,按照有机肥料质量标准在茶园平衡施用不同有机肥、微生物肥和无机(矿质)肥等,并采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重点的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不施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我国茶园垦殖动力和机械、茶园土肥管理机械、茶园灾害管理机械、茶树管理机械等茶园管理机械化技术现状,指出其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并根据我国茶产业现状提出开展茶园管理机械化技术集成和推广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无公害茶园的施肥技术。主要包括无公害茶园的施肥原则、无公害茶园常用的肥料及其选择以及无公害茶园施肥的相关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茶园机械化耕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快我国茶园机械化耕作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本文对茶园耕作的必要性作了简要的分析,对茶园耕作的方式进行了技术分类。并以茶园的耕作种类及需求为导向,分析了现有常见的几种茶园耕作施肥技术与机具特点。最后根据茶园的分类与耕作机械装备的适应性特点,给出了适合3种不同坡度茶园的耕作机械配置方案。本文为茶园耕作机械的选用提供了指导意见,对提升我国茶园耕作机械化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安徽省霍山县茶叶生产现状,分析了霍山县茶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幼龄茶园与改造茶园的修剪、生产茶园的修剪及机采茶园的改造等方面提出了霍山茶园修剪改造技术.  相似文献   

7.
茶园是介于典型农业和林业之间的生态系统。茶产业兼具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积极开发建设生态低碳茶园是践行习总书记“三茶统筹发展”,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文章以茶园固碳减排为目标,围绕茶园生产管理,从茶园养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控等方面介绍降低茶园碳排放的技术措施,从茶园土壤管理和茶园植树种草等方面介绍茶园固碳技术措施,以期为生态低碳茶园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实现我国茶产业生态、低碳、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凯捷政和生态茶园基地为示范点,探索山区丘陵地带生态茶园适用耕作机的选型与操作技术,总结出耕作机在茶园管理中翻土、除草和施肥的应用技术,并对耕作机在茶园应用中的效果和效益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为耕作机在南方丘陵茶园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2001年4月启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后,邵武市通过近5年的无公害茶园建设和技术推广实践,已建无公害茶园1万多亩,其中有3024亩的有机茶园的茶叶通过欧盟有机茶论证,成功地拿到了出口欧洲市场的"绿卡".茶园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在有机茶园建设中显得由为重要,也是一线从事茶园管理的多数茶农较难把握的一项技术措施.现就有机茶园茶叶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提出可行的技术措施,旨在从源头上引导茶农在完善茶园立体生态环境,科学施肥的基础上,进行更为合理有效的病虫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浙江省生态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介绍了"以花抑虫"、"以草制草"等茶园绿色防控新技术,以期为生态茶园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茶叶科技创新与茶叶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贤强  王岳飞 《茶叶》2007,33(4):196-197,210
为使茶叶有效成分的研究与开发成为茶产业新的经济发展点,本文提出了三方面的科技创新:(1)在论证茶多酚作为高效低毒自由基清除剂的基础上,开发茶多酚及其功能性食品,加强研究与普及饮茶健康的知识,引导消费。(2)非有机溶剂法生产茶多酚是当前的研究热点,而木质纤维素分离法是一种较好的选择。(3)采用物理方法在瞬间相变过程中破碎叶细胞是一种创新的制茶工艺,并取得冷水泡茶的效果。上述科技创新,也许可为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2.
沈星荣  汪秋红 《茶叶》2011,37(4):244-249
本文以对有机茶认证企业调查为背景,从企业的生产、质量技术、采购、市场营销、综合管理等几方面,分析影响有机茶生产企业效益增长的重要因素,以及各因素在主要部门的发挥程度。结果显示:有机认证等四项因素对有机茶生产企业效益影响较为重要,但在有机茶认证的企业里,发现市场营销有机认证的参与度小,新技术应用在各部门中发挥作用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周宁  史江峰  冯要武 《茶叶》2013,39(3):137-140
通过研究绿茶杀青的原理,综合滚筒杀青和热风杀青的优点,与热管技术和PLC控制技术集成,研制出一种电热滚筒+热风+尾气余热回收的新型杀青机。该杀青机生产的采花名优绿茶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之感官品质明显优于传统的杀青工艺,最大程度保留了茶叶的品质成分,使茶叶的综合质量大幅提升,并且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茶树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海涛  余继忠  倪伯荣 《茶叶》2006,32(1):14-17
本文综述了茶树自然多倍体选育,茶树多倍体育种技术和鉴定技术等的研究进展,并对茶树多倍体育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梁丽云  张彧  黄婉君  班秋艳 《茶叶》2021,47(1):57-58
国际饮茶日设定说明了全世界人更重视茶,标志着茶文化发展到新高度.茶不仅有大家熟知的保健功效,茶也具有社会效应.提倡饮茶,是中国人们生活将要进入小康社会的标志;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标志,是人们更重视相互交流重要性的体现,同时也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张云金 《茶叶》2014,40(4):225-226
简要论述了机制常山银毫品质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生产技术要点,有助于提高机制常山银毫茶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17.
分子指纹图谱技术及其在茶树品种资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本英  成浩 《茶叶》2007,33(4):198-202
随着各种新型DNA分子标记的出现,带动了DNA指纹图谱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文简要阐述了几种常见DNA指纹鉴定技术,如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简称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简称RAPD)、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length polymorphism,简称AFLP)、简单重复序列或微卫星标记(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称SSR)、内部简单重复序列(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称ISSR)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简称SNPs)等的基本原理、在技术上的优缺点及其在茶树品种资源中的应用,包括品种的鉴定、纯度的检测、品种亲缘关系与分类的研究及品种专利权的正当维护等。同时,对DNA指纹图谱技术在应用中的存在问题及相应的解决途径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如目前DNA的提取方法与育种应用的大规模群体不相适应和大多数DNA指纹图谱检测技术仍比较繁琐,限制了该技术在育种中的大规模应用等。  相似文献   

18.
茶树遗传育种是茶学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其研究对象是茶树遗传理论和良种选育技术。2016年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茶学学术论文中,有154篇与茶树遗传育种研究有关,其中国内期刊发表论文80篇。这些论文涉及茶树遗传资源及其分类、育种材料创新、育种鉴定、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与良种良法等研究内容。本文综述了2016年度茶树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郭雅敏 《茶叶》2013,39(2):107-108,122
本文从茶菜、茶点心的历史文化背景出发,结合目前餐饮、茶楼的经营现状与茶菜、茶点心的保健作用,融合地方特色与文化元素,倡导茶宴、茶菜、茶点心在旅游文化中的应用。引领消费新潮流,使之成为一道新的旅游文化风情线。  相似文献   

20.
化学指纹图谱检测技术在茶叶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指纹图谱技术由化学指纹图谱收集和化学计量分析两个部分组成。化学指纹图谱收集技术主要包括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红外光谱和质谱;化学计量法主要包括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人工神经网络法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化学指纹图谱检测技术目前已在茶叶溯源地区分、不同茶类和等级区分、茶树品种区分、茶叶陈新区分、数字化感官评价体系建立等方面有了良好研究进展,但相关技术仍需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