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4 毫秒
1.
游仙区太平镇土地托管中心自2014年运行以来,极大地推动了闲置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对临镇闲置土地的利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广实施,乡村闲置资源流转开发的政策机遇和市场机遇已经来临。基层政府应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作用,尽快建立起集"信息发布、资源交易、经融服务、法制监督"于一体的乡村闲置资源流转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2):209-210
农村土地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其完善规划利用对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农村存在大量闲置宅基地现状不仅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也成为阻碍乡村振兴发展的一大障碍。农民作为宅基地的直接使用者,其本身受利益因素驱使入城发展和受文化传统思想束缚,造成宅基地闲置状况严重;政府规划管理不力与法律法规局限也成为宅基地流转发展的阻碍。因此,应从农民主体、政府主体、法律层面上共同出发,提高村民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创新规划管理方式、完善顶层设计、制定实施《农村宅基地整治办法条例》,保证宅基地使用功能化多样化,完善整治途径,提高闲置宅基地利用率,促进乡村社会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3.
罗晨韵  左兵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1):229-232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对助力我国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盘活农村闲置的土地资源,壮大村集体及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深具时代价值。然而,其在具体实践中存在着集体建设用地制度设计难、乡村发展用地流转难与土地流转利益分配难这三大冲突障碍。其弥合之道在于通过厘清公权力与私权利的界限,构建更加科学的用地保障制度;畅通乡村振兴用地流转渠道,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完善土地流转利益分配方式,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构建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宏伟蓝图。大力扶持与发展农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本次调查以贵州省德江县长丰乡为例,对长丰乡石板村完小进行一系列调研,了解农村教育扶贫所存在的问题,探究其产生原因,并针对农村教育现状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乡村微景观可以点带面,激活乡村发展活力。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更好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时应对资金短缺等现实问题,以门头沟区高台村为例,在分析自然、人文环境及村容村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点促面、整体规划、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充分挖掘乡土造景元素、生态与经济效益结合、兼顾地域性与乡土性等策略,并以宅旁微景观、街巷微景观、河道微景观等不同场地空间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设计实践和探讨,为推动京郊乡村景观渐进式有机更新,打造宜居宜游的优美环境,稳妥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是事关我国民族振兴的发展战略,农村土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资产,但当前农村宅基地粗放利用和闲置浪费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重庆市北碚区澄江镇五一村为例,构建二元Logsitic回归模型对农村宅基地低效利用及闲置浪费的驱动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研究表明,外出务工人数、宅基地面积、生活环境的优劣性、宅基地收入功能强度等因素对五一村宅基地闲置及低效利用程度有显著影响。采取增加农村农民收入,综合治理农村环境;培育农村宅基地流转市场,实现农民宅基地财产收入;革除宅基地流转制度障碍,完善相关法律政策等措施能有效促进农村宅基地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空心村""空心户"不断增加,大量农房闲置。盘活闲置农房是建立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的助推器,是落实宅基地"三权分置"的重要措施。近年来乡村游的兴起带动了农村旅游业的发展,陵阳古镇依托乡村旅游开发利用闲置农房,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理论要求,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需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对目前陵阳闲置农房盘活的主要做法以及主要问题进行充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闲置农房+特色民宿""闲置农房+摄影展览""闲置农房+土菜馆""闲置农房+传统工艺铺"4种盘活模式,并针对乡村旅游发展及开发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情况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推动乡村振兴,要抓好乡村文化振兴这一环节.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对于推动和加快乡村高质量发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以及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具有积极意义.当下农村空心化、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相对落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缓慢、多元文化冲击等问题给乡村文化振兴带来不小挑战.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要在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加...  相似文献   

9.
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存在农民被"挤出"的现象,具体表现在农民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农民的意愿没有得到尊重、农民的权益受到侵害.上述现象如得不到重视并加以解决,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形成掣肘,影响"三农"相关问题的推进.因此,需要明确农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和听取农民的意愿,切实保障好、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回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初心和本原,以顺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规划实施.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党的领导下,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提升农民道德素质的教育实践活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投身于乡村建设行动之中.因此,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从战略高度上充分认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着力把握乡村振兴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厘清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既是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2017年以来,浙江省绍兴市启动实施的"闲置农房激活计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列入浙江省26条经济体制重点领域改革典型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目前,全市已有激活项目  相似文献   

12.
《农技服务》2019,(12):1-2
农村宅基地和住宅是农民的基本生活资料和重要财产,也是农村发展的重要资源。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农业转移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农村宅基地和住宅闲置浪费问题日益突出。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工作,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为确保此项工作有序实施、落到实处、惠及农民,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关于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工作的通知》。现转载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钰馨  杨露 《乡村科技》2019,(10):17-18,20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乡村现代化和破解"三农"问题的重大政策导向,其基本目标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当前农村宅基地闲置和粗放利用,使得农村大量的土地资源被浪费,因此"盘活"这些潜在土地资源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可以促使更多的社会资本流入乡村,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产业合理发展。因此,乡村振兴中宅基地制度改革要找到宅基地有序流转、有偿使用和有偿退出等方面的突破口,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孔誉婧 《乡村科技》2019,(11):125-126
随着国家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发展得到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量乡村人口涌入城市,导致乡村人口、政治、经济及文化衰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土地是固农重农之本,土地的开发利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分。但是农村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无法避免环境问题。农村土地生态链脆弱,乡村土地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对乡村土地的开发利用受到了经济状况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关系到了生态、水源、生物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性。因此,乡村土地开发利用中,在实施乡村振兴大战略的背景下,需要考虑到土地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文章主要分析了乡村土地开发利用的现状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以北京市密云区为例,依据分类将POI数据中的1793个乡村休闲旅游地分为自然风景类、历史与文化活动类、观光农场类和休闲度假类等4类.借助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其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整体和各类乡村休闲旅游地空间分布趋于集聚.乡村休闲旅游地以观光农场类和休闲度假类为主,二者共占62.87%,在古北口镇、石城镇等乡(镇)分布较集聚.依据最大空间集聚尺度的核密度带宽分析结果,整体和各类乡村休闲旅游地呈现"两条轴带,多个增长极"的集聚分布格局;自然风景类在白、潮河轴带沿线和古北口镇司马台村等增长极所在的村域集聚;观光农场类在已有白、潮河轴带的基础上,凸显了以司马台村为核心的增长极;休闲度假类在已有白、潮河轴带的基础上,呈现环绕古北口镇司马台村的安达木河轴带;历史与文化活动类主要集聚于古北口村、司马台村等增长极上.乡村休闲旅游地的空间格局主要受交通区位、资源禀赋、发展规划等因素的影响.以期为村域等微观尺度乡村休闲旅游差异化研究提供参考,并为密云区乡村休闲旅游地选址布局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时代北京市"三农"面临新形势,为乡村振兴提出了新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北京市"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北京市要围绕城乡融合,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围绕产业兴旺,提升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围绕生态宜居,推动京郊农业农村现代化;围绕乡风文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围绕治理有效,完善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围绕生活富裕,推动农民增收和低收入帮扶。  相似文献   

17.
丁力  樊帆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5):247-249
乡村振兴的灵魂是乡风文明,在乡村振兴战略步入新的时期,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对于乡村振兴的发展意义重大.乡村文明建设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为传承农村传统美德提供充分的人才保障.然而,我国乡村的乡风文明建设还存在着基层组织认识不足、乡风文明主体不强、农民综合素质不高、传统乡村道德面临问题等挑战.为了改变这些现状,应该加强政府主导性作用,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以及加大农村精神文明道德建设来建设乡风文明从而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浅析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能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如何更好地促进农村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关系到农村生存环境,更关系到亿万农民的身心健康。基于此,本文分析研究认为,应当以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进一步做好能源开发和利用工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开发农村能源要尽量进行适度开发,避免盲目开发,盲目建设的现象。文中最后对对当前农村能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农村能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高素质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当前高素质农民学历培养中存在着部分学生出勤率不高、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模式与学生实际情况不匹配、师资队伍与高素质农民培养不适应等问题.建议构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库,打造与农民学历教育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实施课程思政以及实行弹性学制等,创新培养模式,保证农民学生既能完成学业,又能兼顾生产生活,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重点介绍目前秦巴地区民众食用的山野菜品种、营养元素、采食季节、保健作用、烹饪方法等,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的发展,稳定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出了开发利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