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施肥对香樟幼苗光合生理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设置了氮、磷、钾3因素3水平(N、P:0、3、6g/株;K:0、2、4g/株),对盆栽香樟幼苗进行指数施肥。【结果】氮肥能显著提高香樟幼苗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和胞间CO2浓度(Ci),Pn和Chl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3g/株时值最大,Ci与施氮量呈正相关关系;磷肥能显著提高香樟幼苗的光饱和点(LSP),且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升高,在6g/株时最大;钾肥能显著降低香樟幼苗的蒸腾速率(Tr),且随着施钾量的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2g/株时最小。【结论】施肥能显著提高香樟幼苗的光合效率,促进香樟幼苗光合效率最显著的是处理N2P3K1,其氮磷钾配比为3∶6∶0。  相似文献   

2.
氮磷是植物生长的关键养分因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通过梯度施肥试验,研究了土壤添加氮磷对考来木Correa carmen光合生理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单施磷肥,考来木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净光合速率(Pn)及荧光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等光合效率指标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下降,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P)等光能耗散指标则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②单施氮肥,考来木叶片光合效率指标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氮肥施用量达247.9 mg·kg-1后,考来木的光合效率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下降。光能耗散指标则呈相反趋势。③磷肥的施用效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大而提高,氮肥的施用效果随着施磷量的增大而先升后降,其中低氮高磷和低磷高氮的施肥处理均降低考来木的光合效率。在氮肥施用量为247.9 mg·kg-1,磷肥施用量为36.3 mg·kg-1的施肥组合下,考来木的光合效率最高。表明氮磷均具有提高考来木光合效率的作用,但考来木对磷反应敏感、需求量低,在低氮土壤中增施磷肥可降低考来木的光合效率;若氮磷同时增施,可显著提高考来木的光合效率,两者最佳配比为m(氮):m(磷)=6.83:1.00。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肥处理对春玉米穗位叶光合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高产施肥的角度,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用量对旱作春玉米穗位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等光合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肥条件下,穗位叶全展后期Pn、Cond随玉米生育期的推进呈现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而Ci、Tr则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不同氮、磷、钾用量对穗位叶4个光合指标的影响也较明显:穗位叶全展前期,Pn、Cond、Ci和Tr均随施氮、磷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而随钾肥水平的提高,Cond、Ci、Tr均降低;而后期,表现出适宜氮、磷、钾施肥量有提高光合能力的优势,即氮、磷、钾养分缺乏或过量均会使后期光合能力降低.可见,适宜的氮、磷、钾用量(N240kg·hm-2、P2O5150kg·hm-2、K2O75kg·hm-2)可保持春玉米穗位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等光合指标的适宜状态,并能保持较长的高光合持续期,有效地提高玉米的光合作用,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4.
以毛白杨杂种无性系S86号嫁接苗为试验材料,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研究了氮、磷、钾不同配比对毛白杨苗木生物量的影响,建立了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氮是影响毛白杨生物量的主要因素,其次为磷和钾。在一定范围内,毛白杨生物量随氮、磷、钾肥投入量的增加而增加,过多投入时,生物量将下降。氮肥与磷肥的交互作用显著,有较好的正效应;而氮肥与钾肥、磷肥与钾肥的交互作用不明显。经模型寻优,氮、磷、钾肥的最佳施用量分别为 305.550、178.125 kg·hm-2和47.700 kg·hm-2,毛白杨苗木生物量可达383.874 g。  相似文献   

5.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施氮与不施氮条件下,研究了施氮对杂交中稻氮、磷、钾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稻谷生产效率表现为磷素(292.47~328.04 g grain/g P)>钾素(95.39~107.12 g grain/g K)>氮素(57.35~70.35 g grain/g N),氮、磷、钾素的稻谷生产效率与籽粒收割指数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施氮后植株的氮、磷、钾和干物质积累量均随之增加,且磷的增加量高于钾,但增加量均以分配到茎鞘和叶片为主。施氮植株比不施氮植株内氮、磷、钾积累量提高是生物产量和氮、磷、钾含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因氮、磷、钾含量提高的作用(66.30%~80.16%)大于生物量增加的作用(19.84%~33.70%)。植株氮、磷、钾含量分别与其稻谷生产效率呈极显著负相关,18个杂交中稻组合地上部植株氮、磷、钾的积累量比为1∶0.20~0.21∶0.61~0.66,其中73%~80%的氮和磷被籽粒吸收,73%~75%钾分配到茎叶。  相似文献   

6.
氮、磷、钾对毛白杨无性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研究了氮、磷、钾不同配比对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杂种无性系S86号苗高和地径的影响,并建立了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施肥对苗木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氮对于苗高的影响最大,磷对于地径的影响最大。苗高和地径随着氮、磷、钾施入水平的提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氮与磷的交互作用对地径的影响显著。经模型寻优,毛白杨杂种无性系S86号氮、磷、钾的最适施用量分别为326.55~367.24、175.20~201.90和39.24~45.81 kg/hm2。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5年生文冠果叶绿素(Chl)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新梢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9月份,所有处理的Chl含量和Pn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7月达到最高值;施肥能够极显著地增加新梢长度;所有处理中N2P1K2处理的Chl含量、Pn和新梢长度值均为最高;随着氮、磷、钾单一施肥量的增加,Chl含量、Pn和新梢长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适宜的氮(N 110 g·株-1)、磷(P2O5 40 g·株-1)、钾(K2O 80 g·株-1)用量及其配施能够明显增加文冠果的Chl含量、Pn和新梢长。可见,适宜的施肥量可有效增强文冠果的光合能力,推迟叶绿素的降解时间,并能保持较长的高光合持续期,进而促进新生枝条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长期不同施肥对东北黑土区玉米产量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高洪军  彭畅  张秀芝  李强  朱平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23):4790-4799
【目的】通过阐明长期不同施肥下东北黑土区玉米产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稳定性差异,为建立合理施肥模式、促进东北黑土区玉米持续稳产和高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公主岭)国家黑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试验为研究平台,利用8种不同施肥模式(CK、NP、NK、PK、NPK、M1NPK、SNPK和M2NPK)的25年数据分析玉米产量变化及土壤养分状况对施肥模式的响应。【结果】长期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玉米产量总体上表现为上升趋势,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的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增产效果也较为明显;M1NPK、SNPK和NPK 3个等氮量施肥处理玉米平均产量差异不显著,其前11年NPK处理玉米产量高于SNPK和M1NPK处理,后14年NPK处理玉米产量低于SNPK和M1NPK处理;施化肥处理玉米平均产量(1990-2014年)排序为NPK>NP>NK>PK、CK。氮、磷和钾肥对玉米产量的增产效应差异较大,每千克氮肥、磷肥和钾肥的产量效应分别为33.0、16.2和15.3 kg。有机无机配施处理玉米产量可持续指数(SYI)值高,分布在0.712-0.798,玉米产量可持续性好,而不平衡施肥和不施肥处理的SYI值最低;CK、PK和NK处理玉米产量变异系数较大,分布在18.5%-34.7%,产量稳定性差,而有机无机配施处理相对较小都在10.8%-13.0%。在施肥处理中,PK处理平均生产力贡献率最低,仅为37.8%,但与氮配施平均生产力贡献率达到91.2%;NPK、M1NPK与SNPK 3个等氮量施肥处理平均生产力贡献率差异不显著。长期施用有机肥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施用化肥磷对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较显著,但施用化肥氮和钾分别对土壤全氮和速效钾含量提高效果不显著;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玉米产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长期不施肥或偏施化肥玉米产量的稳定性减弱、土壤生产力贡献率下降;平衡施用化肥可有效提高黑土区玉米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具有明显的增产和稳产效果。因此,施用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的有机无机配施模式是东北黑土区最有效的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9.
施肥对甜高粱产量、养分吸收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辽甜1号’为材料,分析氮磷钾肥不同施肥类型和氮肥施用量对甜高粱产量、养分吸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单施或配施均可显著增加甜高粱籽粒产量,其中,N、P2O5和K2O各300kg/hm2配施产量最高,为3 816kg/hm2,相比不施肥增产79.2%。氮磷钾肥配施经济效益最高,为10 092元/hm2,较不施肥增收40.7%。N、P2O5和K2O各300kg/hm2配施植株氮、磷、钾吸收总量最大,吸氮量比不施肥增加76.8%,吸磷量增加131.2%,吸钾量增加90.7%,以300kg/hm2 P2O5和300kg/hm2 K2O为底肥,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甜高粱产量和经济效益,但不利于成熟期甜高粱茎秆糖分的积累。氮、磷、钾吸收量随施氮量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适量施用氮肥有利于甜高粱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氮肥过量施用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不利于养分的吸收。氮肥最佳施用量为246.0kg/hm2,籽粒产量较不施氮肥增产49.4%,经济效益增收29.3%。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银杏Ginkgo biloba叶片中的氮、磷和钾质量分数以及新梢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为银杏用材林的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银杏对氮和钾的吸收有协同作用,在氮和钾肥单施时,叶片中氮和钾元素质量分数变化趋势相同。单施磷肥对银杏吸收土壤中的氮和钾有抑制作用,配施时土壤中磷元素高,对氮影响较大,对钾影响较小。在单施处理中,净光合速率均是在氮、磷和钾最大施肥量时达到最大值,不同施肥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变化无规律。配施处理中,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都是在处理2(氮肥100 g·株-1,磷肥400 g·株-1,钾肥40 g·株-1)达到最大值,净光合速率是在处理5(氮肥200 g·株-1,磷肥400 g·株-1,钾肥90 g·株-1)达到最大值。氮、磷、钾同施能够使土壤元素含量更均衡,促进银杏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提高叶片光合作用效能。图4表6参18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氮磷钾肥配施对玉露香梨光合特性的影响效应,以10年生玉露香梨树为研究对象,使用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和叶绿素仪测定氮磷钾肥配施后玉露香梨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Cs)、胞间CO2(Ci)、水分利用率(WUE)及叶绿素含量(Chl)等光合指标。结果显示,氮、磷肥处理后梨树叶片Pn、WUE和Chl显著升高,氮肥处理组中Tr、Ci和Cs则显著降低,Pearson分析显示氮磷肥施用量与Pn、WUE和Chl呈正相关性,氮肥与Tr和Cs值呈负相关性显示氮可能通过影响Cs降低叶片的Tr减少叶片水分的散失;钾肥处理组中各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研究表明,施用氮肥和磷肥可显著提高水分利用率、促进叶绿素合成,并有效提升玉露香梨叶片光合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外源硅提高棉花幼苗抗盐性的效应。【方法】以棉花品种新陆早4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外源硅对不同程度盐胁迫下棉花幼苗光合色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盐胁迫下棉花幼苗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叶绿素总量(Chl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而施用外源硅后均呈上升趋势。棉花幼苗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均随盐浓度升高而逐渐下降,施用外源硅后可缓解光合参数下降趋势。盐胁迫下棉花幼苗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PSⅡ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额[Y(NPQ)]和PSⅡ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额[Y(NO)]逐渐减小,施用外源硅后可使qP等荧光参数值上升,但各处理间差异并不显著。外源硅改善了盐胁迫对棉花幼苗光合色素生物合成和光合气体交换能力的抑制效应,提高了抗盐性。盐分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三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均随盐浓度升高降低,而施硅则提高了SOD、POD和CAT抗氧化酶的活性。【结论】外源硅能提高盐胁迫下棉花幼苗光合、叶绿素荧光及抗氧化酶活性,阻止盐胁迫下有害物质的积累,提高了棉花幼苗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13.
配方施肥对刨花润楠幼苗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配比施肥对刨花润楠幼苗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影响。对生长及光合生理指标测定表明,不同处理的刨花润楠的地径生长量比对照(CK)提高9.14%~123.60%;株高生长量比CK提高10.14%~86.12%;生物量比CK提高0.85%~74.87%。对刨花润楠光合指标影响是叶绿素总含量比CK增加12.58%~67.65%;净光合速率(Pn)值比CK提高6.0%~294.33%;蒸腾速率(Tr)值比CK提高27.80%~280.51%;气孔导度(Gs)值比CK提高0~300.00%;施肥对胞间CO2浓度(Ci)值的影响呈现一定的波动,CK的胞间CO2浓度(Ci)值最高。氮肥是影响株高、生物量生长、总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生理指标的重要因子,钾肥是影响地径生长的重要因子。综合评价表明,施肥量为N:240 mg·株-1、P:36 mg·株-1、K:162 mg·株-1 (按纯N、P、K含量计算)对刨花润楠的生长和生理指标的促进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施氮水平对后茬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前茬作物对后茬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前茬冬小麦不施氮(N0)、225 (N1)、375(N2)、525 kg/hm2(N3)和全年不施氮(CK) 5个处理,分析前茬冬小麦不同施氮量对后茬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光合生理各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前茬麦季不同施氮水平对后茬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具有后效作用。全年不施氮处理夏大豆SPAD值、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为最低,胞间CO2(Ci)最高,且与其他各处理差异显著(P<0.05);随前茬麦季施氮量的增加,夏大豆SPAD值、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在整个生育期内均呈不断先增后降的趋势,均以N2处理最高,同时胞间CO2浓度(Ci)最低,且夏大豆产量也最高,达到3 164.64 kg/hm2,麦季施氮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夏大豆产量的增加。【结论】前茬麦季施氮量为375 kg/hm2时,大豆季施以一定的氮肥,夏大豆叶片光合能力最强和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等量不同氮素形态培养条件下,研究盐胁迫对辣椒幼苗生长、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差异。【方法】采用营养液培养,设置6个处理:硝态氮(A1)、铵态氮(A2)、有机态氮(A3)、硝态氮+ 100 mmol/L NaCl 胁迫(A1T)、铵态氮+ 100 mmol/L NaCl 胁迫(A2T)、有机态氮+ 100 mmol/L NaCl 胁迫(A3T),测定盐胁迫后3 d辣椒幼苗的壮苗指数、根冠比、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NaCl 胁迫下硝态氮和铵态氮处理辣椒幼苗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Pn、Gs、Ci、Tr)均显著下降,气孔限制值(Ls)显著增加,二者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限制。F0和qP的显著增加说明光系统Ⅱ稳定性可能遭到破坏,但硝态氮处理的辣椒幼苗叶片能够通过增加PSⅡ反应中心氧化态QA 的比例使光合活性增加,最终增加了辣椒幼苗的壮苗指数47.21%和根冠比22.68%。铵态氮处理虽然能够增强放氧复合体(OEC)活性,但其耗散过剩光能的能力降低导致自我保护能力下降,从而导致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显著降低,最终导致壮苗指数显著降低17.58%。有机态氮处理辣椒幼苗Pn和Ls显著增加,Ci显著降低,说明辣椒幼苗能够减少叶片蒸腾增加叶片水分利用率,使叶片保持较高的羧化效率,进而增加了辣椒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但其Fm和NPQ显著增加、F0、ΦPSⅡ和qP显著降低,PSⅡ反应中心虽放氧复合体活性增强,但氧化态QA的比例减小,加上光能的过度耗散使叶片同化力降低,但其壮苗指数和根冠比的增加结合盐胁迫前试验结果则说明单一有机态氮供应使辣椒幼苗受到毒害。【结论】硝态氮处理盐胁迫后,辣椒幼苗叶片光系统Ⅱ仍可维持较高的光合活性,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使壮苗指数和根冠比增加。硝态氮可以作为温室内盐胁迫土壤种植辣椒的供应氮源。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施氮量对米槁幼苗光响应曲线的影响。采用砂培法,设置4种不同的氮素浓度,利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等6种模型对米槁叶片进行光响应曲线拟合。此外,也对相关光合参数的响应过程做了探讨。结果表明,在不同氮素处理下,修正模型拟合的各项光合参数结果与实测值比较接近。其中,在N3处理下,米槁幼苗LSP(1 722.041 μmol·m-2·s-1)、Pnmax(8.295 μmol·m-2·s-1)、AQE(0.027 μmol·m-2·s-1)均大于其他处理,LCP(13.769 μmol·m-2·s-1)小于其他处理;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米槁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呈增大的趋势,胞间CO2浓度Ci呈下降的趋势。因此,增施氮量能够显著改变米槁对光的适应幅度,提高叶片光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探究不同栽培方法对蓝蓟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3因素3水平的大田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株距(T)、磷(P)、钾(K)组合对蓝蓟幼苗期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蓝蓟生长的最适株距为T2(40cm),磷、钾配比为P2:K1=2:1。三因素中,磷肥对蓝蓟生长的影响较大,尤其对株高有显著影响;株距对蓝蓟光合特性的影响最大,对砌(净光合速率)、丹(蒸腾速率)、a(胞间CO2浓度)的影响均达0.05显著水平;钾肥对气孔导度(岱)、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也均达0.05显著水平。[结论]适宜的株距以及磷、钾营养合理配施能有效改善蓝蓟光合特性,促进其幼苗期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王庆    刘国宇    张瑞博    李艳    刘安成    王玮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5):88-93
以菩提树扦插苗为试验材料,以园土、蛭石、珍珠岩、育苗土为基质,按照一定比例配置成9种基质,研究基质理化性质对菩提树容器苗生长的影响,为菩提树容器苗生长基质配方的优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9种基质配比的容重范围在0.47~0.87 g·cm-3,总孔隙度范围65.60%~78.20%,pH 7.07~7.77,电导率范围216~318 μS·cm-1,有机质含量范围41.5~149.0 g·kg-1,全N 1.92~3.37 g·kg-1,速效P 13.7~56.8 mg·kg-1,速效K 166~451 mg·kg-1,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其中T7的容重最小,电导率、有机质、全N含量最高,T2速效P含量最高,T3速效K含量最高,T8的全N含量、速效P、速效K含量最低。不同基质配比显著影响菩提树容器苗的生长特性,对其生理特性影响不显著。基质的速效P、速效K与菩提树容器苗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处理T8即V(园土)∶V(育苗土)∶V(珍珠岩)∶V(蛭石)=2∶3∶1∶4,可作为菩提树容器苗生长的最佳基质配比。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盐胁迫对梅花光合作用的影响对土地盐渍化地区的梅花种植具有重要意义。选取5个不同水平的盐浓度,以 ‘丰后’梅的自根苗和嫁接苗为材料,研究对其光合生理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自根苗和嫁接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可变荧光(Fv)、潜在光化学效率(Fv/F0)、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Ⅱ))、表观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呈现下降趋势,叶片胞间CO2浓度(Ci)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呈现上升趋势且自根苗弱于嫁接苗。在0.3%盐处理下自根苗和嫁接苗的光合能力没有受到较大影响,而0.6%~0.9%盐处理下嫁接对提高植物光合能力具有显著作用,在1.2%~1.5%盐处理下不具有显著作用。自根苗在各浓度处理下受到非气孔限制,嫁接苗在0.3%处理下受到的是气孔限制,在0.6%~1.5%处理下受到非气孔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