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用家蚕浓核病病原(Bombyxmoridensonucleosisvirus,BmDNV)免疫蛋鸡收集的卵黄,通过体外中和与体内中和生物试验测定鸡免疫卵黄对DNV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免疫的鸡卵黄能特异性阻断DNV感染家蚕,达到预防的目的,而非免疫卵黄未表现有阻断作用。结果提示:鸡免疫卵黄中含有抗DNV的有效抗体。  相似文献   

2.
用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病病原(CPV)为抗原免疫蛋鸡,对收集的卵黄液开展了体外中和和体内中和生物试验、不同免疫次数的卵黄液的阻断效果试验等,测定免疫卵黄液对CPV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免疫的鸡卵黄能特异性阻断CPV感染家蚕,达到预防发病的目的,而非免疫卵黄未表现有阻断作用。结果提示,本研究获得的的鸡免疫卵黄中含有抗CPV的有效抗体。  相似文献   

3.
《水禽世界》2007,(6):45-46
本发明提供了卵黄抗体的冻干制剂,包括二联或多价卵黄抗体冻干制剂。所述卵黄抗体冻干制剂的制备方法是:制备细菌或病毒免疫原,用于免疫非免疫产蛋鸡,收集该被免疫鸡所产鸡蛋,从其卵黄中提取出针对该免疫原的卵黄抗体;利用酸化蒸馏水去除上述卵黄中的脂类,再用少量氯仿去除残余不溶性物质,  相似文献   

4.
用DVH弱毒疫苗和DVH油乳剂苗免疫健康高产蛋鸡,可以制备高免卵黄抗体。高免卵黄抗体治疗雏鸭病毒性肝炎疗效的试验表明,用卵黄抗体治疗DVH的疗效取决于卵黄抗体的中和效价及治疗的时间。卵黄抗体的中和效价应达2^8.5以上,并且在感染DVH24h以内对雏鸭进行肌肉注射,免疫效果为最适宜。  相似文献   

5.
免疫鸡卵黄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献胜  周新民  王锋 《中国家禽》2005,27(10):41-42
卵黄抗体(IgY)指从免疫禽蛋中提取出的针对特定抗原的抗体。自1893年Klemperer首次报道鸡蛋中存在抗体以来,卵黄抗体的研究不断深入,目前在卵黄抗体的形成、生物学特性等方面已研究得比较清楚,并且卵黄抗体作为诊断试剂和防治药物的研究愈来愈受到关注。本文就免疫鸡卵黄抗体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卵黄抗体液是一种从免疫禽蛋中提取出的针对特定抗原的抗体溶液.试验证明:卵黄中免疫球蛋白IgY的作用相当于哺乳动物的IgY,一个免疫禽蛋卵黄IgY的含量高达100mg,经提纯还可得到10mg左右.印黄抗体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效生物防治剂,具有疗效好、见效快、成本低、对机体无毒副作用等特点,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l高免禽的免疫程序要获得高效价的卵黄抗体,关键是使产蛋禽达到高免.无论生产何种卵黄抗体,首先都必须选择好未经任何疫苗免疫并无白痢等疾病传播的健康初产家禽.由于应用卵黄抗体进行防治具有对以细胞介导免疫为主的…  相似文献   

7.
卵黄抗体制备及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体是人和动物机体产生的抗感染物质,是机体在漫长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付病原菌入侵的最有效天然保护机制。卵黄抗体,是指从免疫禽蛋中提取出的针对特定抗原的抗体。当用某种抗原免疫产蛋母鸡时,母鸡经免疫应答后,可从其不断产出的鸡卵黄中得到大量均一高效的卵黄抗体IgY。卵黄抗体是特异性抗体最方便、最廉价的来源。  相似文献   

8.
鸡卵黄抗体对产肠毒素埃希氏大肠杆菌纤毛的亲和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产毒素埃希氏大肠杆菌灭活苗或提纯K99毛免疫鸡和奶捉后制备鸡卵黄抗体,奶牛血清抗体和乳清抗体,用ELISA竞争法测定鸡或牛体内产生的抗K99纤毛抗体的亲和力,卵黄抗体能对免疫奶牛血清和乳清抗体产生强烈的竞争,抑制40-80%抗体的吸附,结果表明免疫鸡抗体与免疫奶牛抗体的亲和力有差异,因此,免疫鸡卵黄抗体,除了可预防某些传染病外,还可通过亲和层析法提纯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纤毛抗原)的有效配体。  相似文献   

9.
抗鸡病毒性关节炎高免卵黄抗体的制备,检测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AVAV)弱毒株连续免疫产蛋母鸡3次,制备出高免卵黄抗体,其琼效价为1:128-1:256。卵黄不需任何处理可直接用于试验,用间接ELISA检测血清和卵黄抗体,免疫后10d两者的AVAV抗体无明显相关性,免疫后20-50d两者抗体效价呈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63。免疫防治试验表明,肌注高免卵黄抗体的5日龄肉鸡,可抵抗AVAV强毒的攻击;发生AVA的病鸡立即用卵黄抗体治疗  相似文献   

10.
浅谈使用免疫卵黄应注意的问题@白聪文¥河北省农业技术学校浅谈使用免疫卵黄应注意的问题■白聪文(河北省农业技术学校066600)免疫卵黄是根据抗体垂直传递的原理,用强化免疫家禽的方法获得高滴度的抗病卵黄抗体,用以预防及治疗的一种生物制剂。因其材料来源容易,制...  相似文献   

11.
柞蚕卵黄原蛋白的合成与转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免疫扩散和脂蛋白染色方法证实柞蚕印黄原蛋白系雌性所特有.卵黄原蛋白的免疫学一致性也得到确定.柞蚕卵黄原蛋白在进人预蛹期开始出现于雌体血淋巴中.在整个蛹滞育期间.卵黄原蛋白含量约为血淋巴总蛋白的50%;在成虫发育期印黄原蛋白含量剧降,与此同时.卵黄蛋白含量则激增,约占卵黄总蛋白的80%.卵巢摘除导致血淋巴印黄原蛋白含量剧增.  相似文献   

12.
家蚕卵长期保存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代谢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江  孙景萍 《蚕业科学》1992,18(2):105-112
应用气相色谱法、酚—硫酸法以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薄层扫描等方法,测定了现行品种(苏5×苏6)蚕卵滞育各阶段山梨醇、糖元和主要卵黄蛋白质的代谢变化,并探讨了环境温度与蚕卵长期保存的关系。结果表明:(1)家蚕卵滞育各阶段山梨醇、糖元的含量和卵黄蛋白质的某些电泳区带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2)山梨醇含量的变化,可作为生化指标监测和判断蚕卵的滞育阶段。(3)0℃区的环境温度调节,是一种能及时和2充分适应蚕卵滞育各阶段生理要求的、比较理想的长期保存蚕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卵黄抗体饲料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综述了中国卵黄抗体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在仔猪、牛、家禽、犬、虾、蚕等动物生产过程中研发与应用的现状,指出了其工业化生产在安全性、稳定性、单一性、口服局限性及标准化规程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旨在加速中国卵黄抗体产业化进程,使卵黄抗体技术在动物生产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家蚕胚胎发育过程的组织形态学研究对家蚕胚胎发育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将不同发育时期的家蚕卵经软化卵壳后进行石蜡切片和HE染色观察,获得了家蚕胚盘形成、胚带形成、中胚层分化、头胸部突起明显、腹部突起显现、反转前、反转时、反转后和器官形成等典型胚胎发育时期的形态图片;用连续切片技术观察到了类原始生殖细胞存在于中胚层突起处。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湖北省及6个下属蚕种场1993—2012年蚕种生产检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蚕种生产量与超毒率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并建立数学模型,推导不同蚕种场较安全的蚕种生产规模临界值,避免因蚕种生产量过大导致微粒子病暴发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为培育耐农药污染家蚕品种和研究家蚕对农药的耐受性机制提供基础材料的目的,对包括家蚕四元杂交品种野三元中2个含野桑蚕血统的中系亲本野A、野B和2个日系亲本84Y2、784等在内的160份家蚕品种资源,以0.01 mg/L杀灭菊酯添食后进行耐药性筛选,供试家蚕品种中的野B、辐射诱变品种辐7对微量杀灭菊酯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进一步以0.1~0.3 mg/L杀灭菊酯添食诱导后,自野A、野B中筛选建立了新的耐受性品系野AJ、野BJ,另以辐7为母本,分别以84Y2、784为父本杂交后培育获得新的耐受性品系辐84Y2、辐784。从以上4个新品系中均获得了添食微量杀灭菊酯后幼虫存活率100%的蛾区。4个对微量杀灭菊酯具有较强耐受性的新品系,进一步通过农药诱导选择及系统选择提高和固定其耐受性水平后,可作为耐农药污染新品种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7.
优化养蚕布局提高经济效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传统的技术含量低的养蚕业带来了冲击,迫切要求改进养蚕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饲养二春蚕就是适应这一形势需要而形成的省力化、经济化养蚕新技术。本文从桑树生长规律,养蚕防病技术措施等五个方面阐述了饲养二春的可行性,它也是提高养蚕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全蚕粉中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mycin,1-DNJ)含量与降血糖效果的关系以及蚕体内1-DNJ的来源,测定了7个家蚕品种或杂交组合以及用5个桑品种和不同叶质桑叶饲养5龄蚕制备的全蚕粉中1-DNJ含量,同时测定了由相应的全蚕粉配制的蚕粉复合物对小鼠食后1.5 h血糖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家蚕品种以及用不同桑品种和不同叶质桑叶饲养家蚕制备的全蚕粉复合物的降血糖效果均存在显著差异,凡是降血糖效果显著的全蚕粉,1-DNJ含量都处于较高水平,而1-DNJ含量低的全蚕粉其降血糖效果均较差,但降血糖活性与1-DNJ含量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全蚕粉中还存在其它降血糖活性成分。养蚕用桑中的1-DNJ含量与蚕体内1-DNJ含量存在高度正相关性,而且用不含桑叶粉的人工饲料饲养的家蚕幼虫不含1-DNJ,因此证实了蚕体内的1-DNJ来源于桑叶,家蚕本身不能产生1-DNJ。  相似文献   

19.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陕西省保存的53个代表性家蚕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合理利用品种资源,选育适合西北蚕区饲养的优良家蚕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用供试品种滞育期的蚕卵提取基因组DNA,选用重复性较好的14对引物组合进行AFLP扩增,共获得535个条带,其中有472个条带呈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88.22%。采用UPGMA方法对供试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聚类分析,53个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072 8~0.601 9,主要分为中系、日系和欧系3大类群,其中:日系和欧系品种遗传距离较近,与传统的家蚕系统按来源地分类的结果吻合;4个陕西地方一化三眠蚕品种明显有别于其它家蚕品种而归为一个特殊类群,提示其具有独特的种质特性。此外,采用滞育期的蚕卵提取家蚕基因组DNA,可以克服取样的时间限制,满足实验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