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水体污染问题已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而光催化技术在水体污染物处理方面展现出了愈发显著的应用潜力,本文以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为例,探究了其在光催化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并选用亚甲基蓝这种典型的染料污染物作为去除对象,分析了光催化技术在水体污染物去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在水体复合污染情况下,零价铁去除污染物的效果与污染物单独存在时的差异,通过批试验考察了零价铁去除铬铅复合污染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比较了零价铁去除铬铅复合污染的效果与单独污染时的差异,研究了在复合污染下,零价铁去除污染物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在铬铅复合污染条件下,零价铁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染水体中的污染物,去除率随铁粉投加量的增加或初始pH的下降而升高;相同反应条件下,零价铁对六价铬的去除率高于铅;复合污染时零价铁对六价铬的去除率略小于单独污染时,但对铅的去除率与单独污染时相比明显降低:复合污染时零价铁对铬、铅的去除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且随铁量增加或溶液初始pH上升,反应速率常数增大.零价铁能够快速有效地去除污染水体中的铬铅复合污染,去除率受铁粉投加量及反应液初始pH的影响;铬铅复合污染对零价铁去除六价铬的影响不大,但却使零价铁对铅的去除率明显降低;复合污染时零价铁对铬、铅的去除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饮用水消毒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杨  田一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471-1472
研究了国内外饮用水消毒工艺中常见的消毒方法,包括液氯、二氧化氯、氯胺、臭氧、紫外线等消毒技术及其特点,并探讨了今后消毒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探究了底部曝气对黑臭水体的处理效果,为黑臭水体治理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底部曝气法对黑臭水体进行室内模拟实验,通过考察不同曝气量、曝气时间对底泥及上覆水中污染物的去除,以COD、NH3-N、TN、TP以及底泥有机质、生物降解能力、底泥厚度作为监测指标。【结果】曝气量为2 L/min,曝气时间9 h时,污染物去除效果最佳,24 d系统达到稳定。【结论】底部曝气技术对治理黑臭水体具有可行性,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5.
沉水植物水生态修复作用及应用边界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河湖水体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因此修复河湖水体,使其恢复自然状态至关重要.水生植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通过吸收富集、根系微生物作用以及化感作用等吸收、降解水中污染物,净化水体,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沉水植物作为水生植物的一种,在水体生态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系统梳理沉水植物对N、P常规污染物、重金属离子和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国内外应用情况以及沉水植物应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边界条件,为水体生态修复中沉水植物的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朱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563-10565,10616
以滇池水体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了天然状况下水体水质的基本特性后,以FeCl3,AlCl3,FeSO4和聚合氯化铝为絮凝剂,分别探讨了4种絮凝剂对滇池水体COD和总磷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剂量絮凝剂的加入对滇池水体COD和总磷去除的影响规律。该研究成果对滇池等湖泊水体的污染物去除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香蒲湿地对泰达高盐再生水景观河道水质净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香蒲湿地对天津泰达景观河道水体污染物去除的室内试验,研究了香蒲湿地对泰达高含盐再生水的净化效果以及水力停留时间对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考察了不同污染物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对水体中COD、TN、NH3-N、NO3-N、TP、PO4-P的净化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各主要污染物随HRT的变化范围如下:COD去除率10.00% ̄44.89%;TN的去除率为17.20% ̄71.00%、NH3-N的去除率为30.28% ̄74.06%、NO3-N的去除率为18.00% ̄74.00%、TP的去除率为62.98% ̄90.01%、PO4-P的去除率为64.99% ̄92.01%,TDS在3900 ̄4800mg.L-1范围内变化对香蒲及其水处理系统净化效果没有影响,香蒲湿地pH值均比空白湿地低。由于香蒲根系具有吸收与分解污染物质的作用,在水体中种植香蒲能明显改善水质净化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种植香蒲,对泰达景观河道水体污染物去除收到明显的效果,同时为防治泰达再生水景观河道水体富营养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通过香蒲湿地对天津泰达景观河道水体污染物去除的室内试验,研究了香蒲湿地对泰达高含盐再生水的净化效果以及水力停留时间对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考察了不同污染物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对水体中COD、TN、NH3-N、NO3-N、TP、PO4-P的净化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各主要污染物随HRT的变化范围如下:COD去除率10.00% ̄44.89%;TN的去除率为17.20% ̄71.00%、NH3-N的去除率为30.28% ̄74.06%、NO3-N的去除率为18.00% ̄74.00%、TP的去除率为62.98% ̄90.01%、PO4-P的去除率为64.99% ̄92.01%,TDS在3900 ̄4800mg.L-1范围内变化对香蒲及其水处理系统净化效果没有影响,香蒲湿地pH值均比空白湿地低。由于香蒲根系具有吸收与分解污染物质的作用,在水体中种植香蒲能明显改善水质净化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种植香蒲,对泰达景观河道水体污染物去除收到明显的效果,同时为防治泰达再生水景观河道水体富营养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水环境安全意识的提高,甲鱼养殖水体的水质污染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探索甲鱼养殖过程对水质变化的影响,便于尾水处理,对外塘甲鱼养殖水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外塘养殖过程对水体pH值、溶解氧、氨氮和总氮的影响较小,污染物累积效应较低;对化学需氧量和总磷的影响较大,污染物累积效应较高。在投加净水剂后,外塘甲鱼养殖水体中化学需氧量和总磷去除较明显,可以达到直接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室内水箱实验,研究了漂浮植物水鳖(Hydrocharis dubia)与底栖动物田螺(Margarya melanioides)对采煤塌陷水域水体以及底泥间隙水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水鳖和田螺组合对采煤塌陷养殖水体及底泥氮磷等营养盐的去除效果优于田螺单独作用的;覆盖面积10%的水鳖和田螺组合对水体中TN、TP、NH_4~+-N、NO_3~--N以及NO_2~--N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达到了55.56%、77.50%、65.12%、46.43%、66.67%;同时该组合对底泥间隙水中的TN、TP也有一定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二氧化氯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以72% 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和清水处理为对照,在温室大棚内,开展不同浓度的二氧化氯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显示,3个浓度的二氧化氯处理组对黄瓜霜霉病均有防治效果,二氧化氯1000倍液处理组(1125g/hm2)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分别为8.05和75.25%,防治效果良好;各二氧化氯处理组的黄瓜叶片有药害斑点,后期能够恢复,各处理组黄瓜植株长势无明显差异;各二氧化氯处理组黄瓜结瓜数、产量均与清水处理组差异显著。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对黄瓜霜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二氧化氯在鸡蛋保鲜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延长鸡蛋的储藏期,采用不同处理的固载二氧化氯和二氧化氯溶液对鸡蛋进行了保鲜效果试验。在温度30℃,湿度70%的条件下存放20d,取出鸡蛋进行主要新鲜度指标的分析与评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二氧化氯处理均对鸡蛋具有显著的保鲜效果(P0.05)。其中以浓度为2.2g/L二氧化氯溶液浸泡鸡蛋8min后与0.03g固载二氧化氯同时放入样品盒中储藏最佳,能起到较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3.
唐世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943-3943,3973
利用二氧化氯对苯酚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二氧化氯的加入量、废水pH值、处理温度等因素对苯酚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并通过试验获得苯酚废水处理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14.
以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标准菌株ATCC7966和分离自养殖水环境及患病鲫鱼的气单胞菌(Aeromonas)为试验菌株,通过肉汤二倍稀释法研究二氧化氯的抑菌及杀菌效果。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在低浓度时能抑制气单胞菌的生长增殖,高浓度时能杀灭细菌,其对ATCC7966、T1、T3、T4、T5、T6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2 mg/L,对T2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4 mg/L;二氧化氯对ATCC7966、T1、T3、T4菌株的最小杀菌浓度(MBC)为96 mg/L,对T2、T5、T6菌株的最小杀菌浓度为384 mg/L。研究结果能为二氧化氯在水产养殖上的合理使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二氧化氯在烟草漂浮育苗中剪叶工具的消毒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16%二氧化氯200~1600倍液浸泡污染了TMV的剪刀,均能有效控制TMV的传播;其中16%绿先锋牌二氧化氯800倍液浸泡消毒10s即可有效防止TMV的传播,相对防效可达98%以上。研究结果可供烤烟等漂浮育苗生产中对剪叶工具进行消毒,以防止病毒病的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16.
张雪丹  王润源  胥洪  张倩  张静  辛力  王传增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382-6384,6485
[目的]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碘量法测定二氧化氯的稳定性.[方法]以粉剂二氧化氯为试验材料,确定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碘量法的试验条件,然后分别用2种方法研究温度、活化时间、降解时间对二氧化氯的影响.[结果]二氧化氯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57 ~ 360nm.利用碘量法测定二氧化氯溶液中ClO2和ClO2-的离子浓度,适宜pH 6.85 ~ 7.15.当二氧化氯溶液浓度增加或溶液温度升高时,紫外吸收时吸光值随之升高,同时碘量法显示溶液中ClO2和ClO2-的离子浓度也逐渐升高.二氧化氯使用时需活化210 ~ 220 min,此时溶液的吸光值最大,ClO2的离子浓度最高,ClO2-的离子浓度最低.二氧化氯使用时快速降解,溶液吸光值降低,溶液中ClO2和ClO2-的离子浓度下降.[结论]该研究可为粉剂二氧化氯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7种二氧化氯制剂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杀灭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嗜水气单胞菌为试验菌株,研究了7种不同生产厂家和同一厂家不同生产批次的稳定性一元二氧化氯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该7批次产品对嗜水气单胞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杀灭作用,浓度越高,杀菌效果越好.不同生产厂家的二氧化氯杀菌效果参差不齐,以1,3,5,7号厂家二氧化氯杀菌效果最好,而2,4号厂家产品效果最差.且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杀菌效果不受距离出厂日期的长短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浙江省主产的‘徐香’猕猴桃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二氧化氯(ClO2)(0、20、50 mg·L-1和80 mg·L-1)处理的猕猴桃在(3±1)℃条件下贮藏期间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二氧化氯处理可以较好地保持猕猴桃果实贮藏期、尤其在贮藏后期的果实硬度,能显著抑制猕猴桃中的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Vc含量的下降速率,但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效果不显著(p>0.05)。比较表明,猕猴桃采后ClO2处理的适宜浓度为50 mg·L-1。  相似文献   

19.
为寻求平菇栽培中简便可行的消毒方法,以二氧化氯为消毒药剂,采用生产试验方法,探讨了二氧化氯浓度、消毒及活化时间对平菇菌丝生长及微生物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氯浓度过低对杂菌的防治效果不明显,浓度过高则抑制平菇菌丝的生长;消毒时间与活化时间对平菇菌丝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但对杂菌防治效果的影响不大。二氧化氯消毒剂120mg/L活化10~12min拌入培养料后放置72h再接种,既可防治杂菌污染,又可降低二氧化氯对平菇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ClO2为消毒剂处理猪粪污水,研究了ClO2质量浓度对污水中COD值、总细菌去除率、大肠杆菌去除率的影响和反应时间对ClO2消毒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ClO2质量浓度为7mg/L,室温条件下反应30min,对COD值的影响为增加33mg/L,对总细菌去除率和大肠杆菌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4%和9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