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4 毫秒
1.
橄榄蚶(Arca Oliva Cea Reeve)(图见彩中插2)属软体动物、瓣鳃纲、列齿目、蚶科。壳小,长卵圆形,两壳相等,壳表面凸,壳质坚厚,壳高与壳宽略相等,壳顶位于背象中央,两壳顶相距甚近。栖息于潮间带泥沙质海底,因壳表白色,且被橄榄色外皮,故名。  相似文献   

2.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Linnaeus)]肉味鲜美、蚶血鲜红,蚶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B12,蚶壳可入药,有“消血块,化痰积”之功效。泥蚶广泛分布于山东以南沿海,文登市五垒岛湾和埠口湾自古就是其天然的繁衍场地,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资源遭到破坏,产量锐减,为了恢复和发展文登市泥蚶产业,文登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组织实施了泥蚶综合养殖。现将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要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一、泥蚶习性泥蚶活动能力差,不能潜入较深的泥层里生活,喜欢栖息在河口或内湾风浪平静、潮流畅通,稍有淡水注入的低潮线泥涂上,营浅埋生活。活动是依靠斧足的伸缩在涂面上匍匐运动。泥蚶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很强,适温范围为2.5~38.5℃,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15~28℃。泥蚶对海水比重的适应能力随个体大小而异,成蚶适应范围1.008~1.022,最适范围为1.010~1.014。低于1.004时会造成死亡。泥蚶是滤食性摄食的,饵料组成有:有机碎屑、浮游硅藻、底栖硅藻、舟形藻、曲舟藻、菱形藻、骨条藻、圆筛藻、重轮藻、海发藻及小型浮游动物(如拟铃虫、薄龄虫…  相似文献   

4.
李兵 《科学养鱼》2004,(9):32-32
2002年我们对500亩潮间带滩涂进行改造,建成了低坝蓄水养殖区,进行泥蚶养殖。通过两年来的低坝蓄水泥蚶养殖试验,泥蚶亩均产600千克,最高产量可达800千克,是平涂泥蚶养殖产量的1.5-2倍。现将低坝蓄水泥蚶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魁蚶(Burnt-end Ark),俗称大毛蚶、赤贝、血贝等。隶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翼足亚纲、蚶目、蚶科、蚶属。其贝壳大而坚厚,左右两壳相等,呈斜卵圆形,极膨胀。壳顶膨胀突出,放射肋宽,平滑无明显结节.约42―48条,以43条者为多。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及朝鲜沿海,生活在3~50m水深的软泥或泥沙质海底。足丝强韧,多附着在  相似文献   

6.
橄榄蚶(Estellarca olivacea)(图见彩中插2)属软体动物、瓣鳃纲、列齿目、蚶科。壳小,长卵圆形,两壳相等,壳表面凸,壳质坚厚,壳高与壳宽略相等,壳顶位于背缘中央,两壳顶相距甚近。栖息于潮间带泥沙质海底,壳被橄榄色外皮,分布于菲律  相似文献   

7.
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俗名赤贝、大毛蛤,是一种大型、深水经济贝类,在我国自然海区主要分布于黄海北部。近年来,魁蚶人工养殖发展迅猛,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优势水产品之一,浙江省温岭市在2005年从辽宁丹东引进魁蚶苗种进行试养,经过1年的养殖,积累了一些技术经验,现将魁蚶围塘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池塘选择池塘面积20亩~30亩,滩面水深1m以上;要求水质清新,附近无生活和工业污染,池塘进排水畅通,堤坝牢固,有进排水控制闸;池塘底质上层以软泥为主,中下层为泥沙底质为好;海水盐度在12‰以上,pH在7.5~8.6之间。二、放养前的准备工作1.…  相似文献   

8.
魁蚶,俗称赤贝,为蚶科中的大型优质贝类,2005年~2006年魁蚶工厂化人工育苗试验与海区底播增养殖技术的实施有效的解决了辽宁省锦州市魁蚶苗种短缺与资源匮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缢蛏、泥蚶虾池底播混养是一种较理想的滩涂和虾池混养贝类的生产模式,且缢蛏、泥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很受人们的喜爱,市场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10.
<正>三门县海水养殖模式以虾-蟹-贝混养为主,其中贝类占水产品产量的80%以上,主要养殖品种为泥蚶、缢蛏。泥蚶又称血蚶,全县年产量达7万吨,年产值超10亿元,是三门县渔业支柱产业。三门县泥蚶养殖产量保持较稳定的增长,但是泥蚶养殖周期较长,需要2~3年才能养成,且养殖池塘的租赁价格普遍升至4 000元/亩以上,成本较高,养殖效益有所降低。因此,选取优良的泥蚶新品系、提高生长率、缩减养殖周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橄榄蛏蚌增养殖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橄榄蛏蚌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真瓣鳃目,蚌科,无齿蚌亚科,蛏蚌属,因该蚌产于我市义河内,故俗称义河蚶。近年来,因过度捕捞和水域污染等因素,义河蚶的天然产量急剧减少,价格连年上涨,市场供不应求。据了解,此品种在我国一直没有开展人工养殖研究,我站于2001年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合作,开展了义河蚶增养殖技术研究,经过2年多的实践与研究,现将技术总结如下。一、义河蚶的人工试养情况1.养殖水域的选择选择水质清新、溶氧量高、水中浮游动物丰富、水体无污染的天门河段作为人工养殖义河蚶的场所,常年水温4~30℃,pH值7.0~8.0,溶氧>4.0毫克…  相似文献   

12.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linnaeus)],又名粒蚶、血蚶、宁蚶,属瓣鳃纲、蚶目、蚶科。是我国沿海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海产贝类。经过几年的研究。我们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泥蚶网围高产高效技术,现将其介绍如下:一、网围养殖场地的选择1、选择风平浪静。潮流畅通,稍有淡水注入,退潮时干露时间不超过4-6小时的中低潮区内湾,滩涂平坦,有风浪时滩涂面稳定,不会产生流槽现象。 2.底质为粉沙软泥(含泥70%-80%,沙20%-30%),滩涂不板结,有5cm左右的淤泥,底质肥沃。因这种底质…  相似文献   

13.
李兵 《齐鲁渔业》2004,21(10):19-20
海门市包场镇沿海滩涂自1999年起进行开发利用,虽已对潮下带滩涂进行了平涂自然性养殖,对潮上带滩涂通过改造进行了高涂蓄水养殖,但尚有数千亩潮间带滩涂未开发利用。从2002年起,对500亩潮间带滩涂进行改造建成了低坝蓄水养殖区,并养殖了我国沿海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海产贝类——泥蚶,其肉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蚶血鲜红,肉味可口,是传统的滋补食品,为人们所喜爱。2年来的低坝蓄水养殖泥蚶亩产达600奴,最高产量800kg,是平涂养殖泥蚶产量的1.5~2倍,这是潮间带滩涂开发利用的一种新型养殖模式。现将低坝蓄水养殖泥蚶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在海水池塘内蓄水养殖泥蚶是一种新型的养殖方式,它比传统的滩涂养殖能明显地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泥蚶生长速度快,缩短了养殖周期。宁德市蕉城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与飞鸾二都养殖场合作,采用施肥以繁殖植物性饵料生物与人工投喂豆浆相结合的技术措施,促进泥蚶较快生长而达到高产高  相似文献   

15.
浅海底播养殖魁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魁蚶俗称大毛蚶、赤贝、血贝等,隶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翼足亚纲、蚶目、蚶科、蚶属,其贝壳大而坚厚,左右两壳相等,呈斜卵圆形,极膨胀,壳顶膨胀突出,放射肋宽,平滑无明显结节,约42~48条,以43条者为多。魁蚶主要分布在中国、  相似文献   

16.
<正>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属动物门、瓣鳃纲、蚶目、蚶科、毛蚶属,俗称赤贝、大毛蛤,为近海底栖贝类。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及菲律宾沿海,我国以黄渤海为主产区。魁蚶壳质坚实且厚,斜卵圆形,极膨胀,左右两壳近相等。魁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2012年昌黎县进行了魁蚶浅海吊笼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收益。1试验条件  相似文献   

17.
泥蚶(TegillarcagransaLinnaeus)属广温、广盐性贝类,盛产于我国浙江、福建江苏、山东沿海地区,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近年来,泥蚶室内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在我国得到较快发展,一些常规操作技术日益普及,但是,目前泥蚶人工育苗中还普遍存在着生产不稳定、质量差等问题,在一定程序上影响了泥蚶养殖业的发展。笔者在多年的育苗生产实践中,总结了泥蚶人工育苗中提高幼虫及稚贝成活率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一、育苗设备条件泥蚶育苗厂育苗设施需保证水、电、气、热的顺利供应,在大批倒池、阴雨天等意外情况发生时,也能…  相似文献   

18.
钟进 《水产科技》1992,(5):12-12,21
海康县东里镇三吉港于1990年开始发展泥蚶养殖,全港养殖面积380多亩,一般亩产在500公斤左右,最高达1400多公斤,效益显着,已初步形成为泥蚶养殖生产基地。现将养殖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泥蚶盛产于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等省沿海,是我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牡蛎、蛤仔、缢蛏、泥蚶)。因其血液中含有血红素,血液呈红色。泥蚶软体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并含15种氨基酸和维生素B_(12)、维生素 A、维生素 B_1、B_2、C 等,营养丰富,鲜美可口。现代泥蚶提取物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起抑制作用,泥蚶壳碾成粉,能治胃及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20.
泥蚶的养殖     
泥蚶盛产于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等省沿海,是我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牡蛎、蛤仔、缢蛏、泥蚶)。因其血液中含有血红素,血液呈红色。泥蚶软体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并含15种氨基酸和维生素B12、维生素A、维生素B1、B2、C等,营养丰富,鲜美可口。现代泥蚶提取物对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