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本文根据福建省畜禽数据现状,提出了数据采集方法,研究基于Excel数据汇交、Web上报和移动端数据更新等技术,研发了数据采集和审核系统,实现了福建省不同区域可持续的畜禽数据汇交和更新,为畜禽业的规划和决策提供了基础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渔业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发了长江中下游渔业资源管理GIS系统.该系统构建了长江及其流域湖泊的数字化地图,存储了大量的长江中下游渔业资源数据及其相关信息,实现了矢量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完美结合.系统具备了对数据的浏览、查询、复制、输出以及增加、删减、修改、更新等功能,还能对数据进行时空分析.该系统为管理和利用渔业资源信息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生态功能分区是区域自然资源科学管理及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基础。基于生态功能分区原则,考虑流域——子流域完整性进行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分区。在综合分析巢湖流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确定生态功能分区原则、依据、方法及命名,基于遥感与GIS在数据采集方面及多层面叠加功能的优势,通过遥感数据对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的提取以及利用DEM空间分析进行子流域划分等技术手段,探讨了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的研究区子流域生态功能划分方法,形成了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分区方案,将全流域分为5个生态功能区和12个生态功能亚区,并阐明了不同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保护重点与经济社会发展约束。对于新调整行政区划的巢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为流域产业布局、生态防灾减灾、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将智能客户端(Smart Client)和GIS进行融合,提出一种基于智能客户端的GIS体系框架,充分利用Web服务所提供的应用程序,依靠服务器端Web服务的支持,实现了数据的安全访问、便捷的部署和智能更新,并能实现数据离线处理。以岷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例,验证了系统模块的功能和运行流程。  相似文献   

5.
杨冰  王福洋  李韦禄  孙彤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688-9690,9695
阐述了自动气象站系统开发的背景及意义,并详细介绍了基于Java Swing在数据定时更新系统中的应用技术.结果表明,基于Java Swing的自动气象站数据定时更新系统的开发实现了数据文件格式及文件名称智能化分析、查找以及下载到本地目录中,用户界面的开发将文件处理过程可视化、系统化.系统运行稳定,缓存空间占用小.自2011年5月起,基于Java Swing的数据定时更新技术已经应用在辽阳地区39个自动站数据采集和处理工作中.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林业数据采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林业管理业务和野外数据采集的需求分析,并以林权和营造林业务为例,设计并实现了林业数据采集系统。对系统的数据流程、功能结构和数据库设计等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并解决了系统设计与开发中的林业规划设计图绘制和数据校验等关键技术问题,并以Visual Studio 2010和Arc GIS Engine为开发工具,实现了应用系统自动更新、图表操作、数据处理以及系统的管理等功能。将林业管理信息化延伸至野外数据采集阶段,从而提高了林业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基于CC1110的田间无线数据采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采用无线通信方式的多节点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由CC1110无线模块连接各种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节点;由CC1110无线模块、存储芯片、显示单元和串行通信电路构成数据接收中心,并与PC机连接,完成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分析。详细阐述了CC1110的功能、结构及特点,并分析了各个功能模块的电路构成和程序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数据采集器在图书现场采购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数据采集器特点、功能和数据采集器在图书采购系统的工作流程及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介绍数据采购嚣在图书现场采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林业资源监管通用数据采集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资源数据是林业资源管理的基础,简单通用的林业资源数据采集系统是提高林业资源监管信息化水平的重要途径。针对我国林业资源数据采集软件通用性低、重复开发的问题,本文对数据交换、动态数据库管理、功能界面自动生成、智能配置等柔性软件设计技术进行研究,设计开发了适用于林业资源监管的通用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具有简单易用、方便扩展等特点,能够满足林业资源监管各业务对数据快速采集的需求。结合云南省临沧市林业资源管理的需求,基于通用数据采集系统框架开发了临沧市林业资源监管数据采集软件并进行应用,验证了该系统具有很强的通用性与扩展能力。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汽车用机油泵的质量检测系统中上位计算机的功能和程序设计方法.机油泵质量检测的主要参数有温度、压力、转速和流量等.机油泵参数检测系统由各类相关传感器、单片机数据采集和上位计算机数据处理三部分组成.上位计算机的主要功能是将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采集、转换、传送过来的数据接收到上位计算机、数据保存至相应的数据库、后期参数分析和各种数据应用等.上位计算机的应用程序采用了Visual Basic语言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1.
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以及政策制度3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的因素,并利用南宁市2000~2009年的相关数据,采用主成分回归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建设用地增量、GDP总值、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土地制度与政策是影响南宁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以黑龙江省绥化市为例,结合绥化市2006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实施情况资料数据,分析了绥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采取的主要措施、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体系,提出保障规划有效实施的对策建议:加大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宣传力度,建立土地利用规划修改评价机制,提升规划实施的技术手段,加大规划实施执法检查力度,减少行政干预,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3.
以地处西北典型生态脆弱区的宁夏固原市为研究对象,以城市发展历程中3个典型时期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为信息源,借助GIS和RS技术获取其土地利用数据,从土地利用结构度、变化度、转移度和合理度4个方面展开研究,对2003—2014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演变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4年固原市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稳定性不断降低,农林与城市建设用地的优势主导地位发生易变;在城市建设用地中,居住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道路和交通设施用地是城市主要的用地类型,也是农林用地流转的主要方向;建设用地扩展速度过快导致扩展弹性严重失调,应该引起地方政府警觉。  相似文献   

14.
以唐山市海岸带地区为研究对象,以1956年、1970年地形图,1987年、2000年和2005年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RS与GIS技术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进行目视解译,得到精度较高的5个时期土地利用数据。据此,分析研究区过去50 a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过去50 a间,唐山市海岸带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显著性变化,土地利用结构由早期的其他土地和农业用地为主体向末期的以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为主体转变。土地利用程度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指数由1956年的185.81提高到2005年的320.63。早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率高于后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率存在放慢趋势,土地资源外延开发潜力释放殆尽。  相似文献   

15.
胶东地区3个主要城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世纪80年代、1995年和2000年3期遥感解译矢量数据,通过叠加分析等方法,图示出胶东地区3个主要城市青岛、烟台和威海主要土地利用转移类型发生的位置和范围,计算出主要土地利用转移类型的面积、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时段的变化率和动态度以及3个城市在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对3个主要城市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是胶东地区3个主要城市青岛、烟台和威海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6.
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状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土地利用系统是由自然、经济、社会子系统耦合而成的复杂巨系统。本文以系统论为指导,在科学设置评价指标体系.合理界定指标权重和指标阈值的基础上.针对土地利用系统本身的多维性、复杂性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内涵的抽象性与模糊性,引入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黄淮海平原4个县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状态进行定量评价,评价结果与县域实际基本相符。一级评判结果表明:黄淮海4个县域土地利用系统处于非持续状态,而经济子系统均处于可持续状态;二级综合评判结果表明,除禹城土地利用系统处于可持续状态外,其它3个县域的土地利用系统均处于非持续状态。其中,水土地资源的稀缺已成为各县域土地利用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评价结果也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法由于抛弃了“是”与“非”的二值逻辑,为复杂系统的状态评价提供了规范化的数学框架,运用该方法进行县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状态评价是适宜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空间转移矩阵、回归模型等研究方法,基于1990和2008年2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1],对黄淮海平原地下水位下降速度不同分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以及土地利用动态度与地下水位下降速度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除建设用地数量增加外,黄淮海平原区的其他地类数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2)各地类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在不同分区具有一定规律性,城镇用地的动态度最大,表明其扩张速度最快;3)各地类的相互转化中,耕地向其他地类转化是主要的转化方式,快速下降区最为突出。耕地是建设用地增加的主要来源,生态用地是补充耕地的主要来源;4)水田动态度与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呈负相关,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动态度与之呈正相关,农村居民点、城镇用地扩张对地下水位下降具有明显的正向驱动作用。建议在不同地下水位下降程度区域内,对土地利用类型和强度进行适宜的调整、优化,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城市用地分类国家标准为基础,应用遥感技术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武汉市武昌区城市用地进行了较系统的分类,完成了该区城市用地现状调查,为该区的城市土地定级估价和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重点研究了遥感技术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获取城市用地分类的信息。以及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商业服务用地细分类,包括分类指标体系和量化方法的确定以及类别的综合评定。  相似文献   

19.
通过建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基于北京市主体功能空间分区的建设用地集约评价方法,分析主体功能区建设用地集约水平的空间变化差异,并提出基于空间功能相匹配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调控对策。研究结果显示:2011年北京市主体功能区中的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分别处于高度集约区、中度集约区和低度集约区之间,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处于低度集约区;相关指标评价中,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有提升潜力,但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的人口负荷超载。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与主体功能区功能定位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路径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针对目前河南省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路径,包括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的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战略体系的构建等内容,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