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为筛选防治葡萄炭疽病的高效低毒新型复配药剂,降低有效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防止与延缓抗药性产生.[方法]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及其复配制剂对葡萄炭疽病菌的毒力,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了其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吡唑醚菌酯与戊唑醇及5∶1、3∶1、1∶1、1∶3、1∶5复配组合对葡萄炭疽病菌的EC50(半最大效应浓度)值分别为1.038 8μg/ml、0.3583 μg/ml、0.612 9μg/ml、0.530 1μg/ml、0.2326 μg/ml、0.232 8μg/ml和0.329 6μg/ml;5种复配组合对葡萄炭疽病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为1.29、1.33、2.29、1.84、1.22,其中以1∶1复配的组合增效作用最大.田间防效调查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药剂1 000倍液、2 000倍液、3 000倍液以及430 g/L戊唑醇悬浮剂5 000倍液、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对葡萄炭疽病防治效果分别为91.54%、90.80%、82.88%、76.43%、74.10%.[结论]因此,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复配防治葡萄炭疽病增效明显,其中以质量比1∶1混合后对葡萄炭疽病菌增效作用最为显著,果穗套袋前采用25%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1000~2 000倍液浸果防治葡萄炭疽病害防效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苹果炭疽叶枯病的田间防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凯润等药剂防治苹果炭疽叶枯病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金帅、嘎啦两个品种的炭疽叶枯病防治中,25%凯润乳油2 000倍+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700倍、25%凯润乳油2 000倍+43%戊唑醇悬浮剂3 000倍两个组合效果最好,且显著优于其他药剂组合。25%凯润乳油是防治苹果炭疽叶枯病的适合推广应用杀菌剂,在发病严重的果园,6月、7月尤其连续降雨前后要及时喷施该药剂。  相似文献   

3.
农副产品粗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将棉籽饼、大豆饼、花生饼的粗提取物分别对黄瓜枯萎病菌、西瓜枯萎病菌、辣椒枯萎病菌、苹果轮纹病菌、苹果炭疽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 ,棉籽饼粗提取物供试最高浓度对黄瓜枯萎病菌、西瓜枯萎病菌、辣椒枯萎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苹果轮纹病菌、苹果炭疽病菌 6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明显 ;豆饼粗提取物供试最高浓度对黄瓜枯萎病菌、西瓜枯萎病菌、辣椒枯萎病菌、苹果轮纹病菌、苹果炭疽病菌 5种病原菌抑制作用明显 ;花生饼粗提取物供试最高浓度对黄瓜枯萎病菌、辣椒枯萎病菌、苹果炭疽病菌 3种病原菌抑制作用明显 ,尤以棉籽饼、豆粕粗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最佳 ,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9种杀菌剂对苹果炭疽病菌的毒力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苹果炭疽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苹果炭疽病菌对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己唑醇、氟硅唑、苯醚甲环唑、腈菌唑的敏感性依次下降,EC50值均在2.2μg/ml以下,EC90值均低于21μg/ml;甲基硫菌灵对苹果炭疽病菌毒力EC50值为1.9008μg/ml,与腈菌唑毒力相当;而福美锌、醚菌酯和代森联抑制病菌生长的毒力显著低于三唑类杀菌剂。  相似文献   

5.
56种植物抑菌活性筛选试验   总被引:53,自引:5,他引:53  
以小麦赤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和苹果炭疽病菌为供试菌种 ,对 5 6种植物的 6 0种丙酮提取物进行了抑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 ,芦苇、龙葵等 35种提取物对至少 1种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大于 6 0 % ,芦苇、胡颓子等 2 6种提取物对苹果炭疽病菌孢子的萌发有 6 0 %以上的抑制作用 ;其中莴苣、苍耳、苦参、苦豆子等 8种植物对供试病菌菌丝生长和苹果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强 ,抑制效果均在 80 %以上 ,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通过不同时期套袋的方法,研究了富士苹果轮纹病及炭疽病的侵染规律。结果表明:富士苹果自谢花后7~11d即开始感染轮纹病,花后23~27d为侵染高峰;而炭疽病菌的侵染高峰期为花后27~43d。适期套袋(花后7d)可有效防治这两种病害的为害。  相似文献   

7.
采用离体平板培养和活体接种试验,研究了丝瓜伤流液对辣椒灰霉、番茄早疫、苹果轮纹三种病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丝瓜伤流液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平板试验,体积分数为0.3的邯丝伤流液对三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0.70%,36.97%,40.87%;活体接种试验,体积分数为0.5的邯丝伤流液对辣椒灰霉病、番茄早疫病、苹果轮纹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3.60%、47.12%、42.84%。三种病原菌中,丝瓜伤流液对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对大芽南蛇藤水解产物的生物活性测定表明,水解产物各馏分浓度为50g·L-1时,对3龄粘虫(MythimnaseparateWalker)幼虫无明显的触杀和胃毒活性;浓度为500mg·L-1时,各馏分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rum)、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longipes)、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cingulata)均具有一定抑制活性,其中,C3馏分对苹果炭疽病菌(G.cingulata)的抑制活性达86.7%,C5馏分对烟草赤星病菌(A.longipes)的抑制活性达85.1%;浓度为1000mg·L-1时,各馏分对反枝苋种子的主根、主茎生长均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广东桉树梢枯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发生在广东湛江、韶关、惠州等地桉树梢枯进行调查采样和病原菌的分离,致病性测定及种类鉴定的结果表明,七叶树壳梭孢Fusicoccum aesculi Sacc.、围小丛壳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pauld.&H.Schrenk和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Pat.)Griffon&Maubl.均可导致桉树梢枯发生,其中F.aesculi和G.cin-gulata复合侵染是桉树梢枯严重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河朔荛花农药生物活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河朔荛花进行杀虫、抑菌生物活性筛选,并对其活性成分进行分离提纯。[方法]用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对河朔荛花进行超声波提取,进行粘虫、蚜虫的杀虫生物活性测定,以及对苹果炭疽病菌、西瓜枯萎病菌、马铃薯干腐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及番茄早疫病菌的抑菌活性测定。并采用活性追踪法,应用常压柱层析法结合重结晶T、LC等技术,对河朔荛花石油醚浸膏中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结果]在浓度为500 mg/L时,河朔荛花3种提取物对5种供试菌种均没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在浓度为5%时石油醚提取物对蚜虫具有一定的触杀活性;乙酸乙酯提取物对3龄粘虫具有一定的拒食活性;对石油醚提取物通过柱层析分离,得馏分F4对蚜虫的触杀活性最高,其致死率达60.00%。[结论]河朔荛花所含的杀虫活性成分较多,其活性部分及作用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真菌源寡聚糖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培养基加药法研究了两种寡聚糖 (质量分数 5 %寡聚半乳糖醛酸 ;质量分数 2 %氨基寡糖素 )对黄瓜枯萎病菌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cumerirum )、小麦赤霉病菌 (Gibberella zeae)、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玉米大斑病菌 (Exserohilum turcicum )的皿内抑菌效果 ,同时用悬滴法测定了寡聚糖对黄瓜霜霉病菌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和小麦条锈病菌 (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 :两种寡聚糖对上述几种植物病原菌的生长和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其作用大小因寡聚糖的质量分数和病原菌而异。  相似文献   

12.
苦皮藤内生真菌2B菌株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新鲜苦皮藤根茎韧皮部分离并筛选到1株内生真菌,编号为2B菌株,其发酵产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烟草赤星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番茄早疫病菌5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活性,抑制率在62.5%~87.2%。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等方面研究,将该菌株鉴定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proliferatum)。  相似文献   

13.
牛场沼液对几种蔬菜病原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室条件下,用不同贮存时间的牛场沼液原液和滤液对7种蔬菜病原菌(番茄叶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辣椒疫病病菌、辣椒绵腐病菌、黄瓜炭疽病菌、茄子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进行试验研究,为沼液应用于蔬菜病害农田防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新鲜沼液原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辣椒疫病病菌、辣椒绵腐病菌、黄瓜炭疽病菌和茄子灰霉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随着贮存时间的增加,沼液原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黄瓜炭疽病菌和茄子灰霉病菌的抑菌率没有显著变化,对辣椒疫病病菌和辣椒绵腐病菌的抑菌率显著下降;新鲜沼液滤液对番茄灰霉病菌和茄子灰霉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但对其他5种病原菌的抑制效果不明显;随着贮存时间的增加,滤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率没有显著变化,对茄子灰霉病的抑制率表现出先显著下降而后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郝彩琴  冯俊涛  张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031-9032,9034
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对小花假泽兰茎叶进行依次提取。采用离体和活体试验法测定3种有机溶剂提取物对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生长速率法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样0.09 g/ml浓度下,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显著抑制番茄灰霉病、苹果炭疽病、南瓜枯萎病3种病原真菌菌丝的生长,抑制率均在90%以上。组织法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样0.18 g/ml浓度下,石油醚提取物对番茄果实灰霉病的治疗效果为63.55%,乙醇提取物保护效果为71.47%。对小麦白粉病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石油醚提取物保护作用为81.26%,乙酸乙酯提取物治疗作用为62.07%。  相似文献   

15.
香龙血树真菌病害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7-2000年在广州地区的香龙血树[Dracaena fragrans(L.)Ker-Gaw.]种植单位共调查到9种真菌病害,即:可可球二孢茎枯病,顶多毛孢叶斑病,弯孢霉灰斑病,弯孢霉褐斑病,炭疽病,拟盘多毛孢叶斑病,拟茎点霉灰斑病,拟茎点霉叶斑病和球壳孢叶枯病,其病原菌分别被鉴定为:可可球二孢(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Pat.)、龙血树顶多毛孢(Bartalinia dracaenaeaP.G.Xi,Z.D.JiangetP.K.Chi),弯孢霉[Gurvularia lunata(Walker)Boedijn]、塞河弯孢霉[Curvularia senegalensis(Speg.)Subram]、围小丛壳[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pauld,etSchrenk],棒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Atk)Stey]、龙血树拟茎点霉(phomopsis dracaenae Sahni),龙血树生拟茎点霉(Phomop-sis dracaenicola Z.D.Jiang,P.G.XietP.K.Chi),龙血树球壳孢(Sphaeropsis dracaenaeP.G.XietP.K.Chi),对生产影较大的是由可可球二孢引起的茎枯病和由围小丛壳引起的叶部炭疽病。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自然鉴定、室内离体接种鉴定和田间接种鉴定,研究了原产我国的葡萄属野生种与欧洲葡萄种间杂交7 个组合的亲本和后代对炭疽病的抗性及其遗传。结果表明,后代组合群体的抗病性呈连续性分布,表现出数量性状遗传的特征。野生种中主要存在主效抗性基因,其遗传效应占优势,欧洲品种中存在微效抗性基因,子代的抗病性是这两类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米兰炭疽病是米兰的主要病害之一,多发生在从广东引种到北方的苗株及栽植后的缓苗期,病害发展迅速,造成大量毁株。根据病原菌的形态、培养性状、致病性及寄主范围鉴定为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pauld.et Schrenk],分生孢子阶段为盘长孢状刺盘孢(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 Penz.)。该菌在米兰上寄生迄今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18.
四川雅安的大叶黄杨炭疽病的病原菌Colletotrichun gloeos' porioides(Perz.)Sacc。在自然条件下和病叶保湿培养均不产生有性世代,但在PDA或C32N22平板上,条件适当时产生有性世代Glomerella cingulata。菌丝生长、分生孢了产生和萌发及附着胞形成都受温度、湿度、pH、光线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病菌在大叶黄杨的芽、叶、叶柄及茎的皮层中存在潜伏侵染。  相似文献   

19.
苹果贮藏期间炭疽病菌侵染过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苹果炭疽病菌配成不同浓度孢子悬浮液接种至处于贮藏期的苹果上 ,在 2 0℃恒温下暗光培养 ,对病菌侵染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针刺接种秦冠苹果 ,病斑接种成功率随接种孢子浓度增大而增大 ,当接种浓度在 1× 10 5个孢子 /ml以上时 ,接种成功率为 10 0 % ;病菌潜伏期和潜育期与接种浓度呈显著负相关 ;潜育期至潜伏期所需的有效积温和产孢时病斑直径在不同浓度接种间差异不显著 ,其值分别为 99.2℃和 19.6mm ;病斑扩展速率在接种浓度 1× 10 4 ~ 1× 10 5个孢子 /ml范围内最大。  相似文献   

20.
广州地区番石榴病害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近几年对广州地区番石榴病害调查,初步鉴定出番石榴病害13种;真菌病害12种,藻类病害1种。其中果实病害7种,叶斑类6种。果实上以炭疽病严重,其次为褐腐病。黑腐病(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褐腐病(phomopsis psidii de Camara);茎点霉果腐病(phoma psidii Ahmad);果褐点病(Cercospora psidii Rengel);褐污斑病(Mycovellosiella myrtacearum A.N.Rai et al );叶斑病(phyllosticta psidii.Tassi);叶枯病(phomopsis destructum D.P.C. Rao,Agrawal et Saksena);灰斑病(pestalotiopsis disseminatum (Thuem.)Stey.)8种病害系国内首次报道。3种病原为新种,将另文发表。本文最后讨论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