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选育高富硒酵母菌株,优化发酵培养条件,以提高酵母生物富集、转化有机硒的能力。[方法]以耐受亚硒酸钠强的菌株为出发菌株,研究该菌株在培养过程中的亚硒酸钠添加量、添加时间、酵母菌接种龄、培养温度等参数,从而达到最优的酵母生物量及富硒量。[结果]研究表明,酵母菌FX5菌株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和富硒能力。发酵条件优化表明,FX5菌株在亚硒酸钠添加量为20 g/L、添加硒的时间为6 h,富硒效果最好。在最佳的摇瓶培养条件下(初始硒浓度20μg/mL,接种量10%,装液量50/250 mL,温度28℃,初始pH 6.0,摇床转速160 r/min,接种龄84 h,培养60 h后),该酿酒酵母的生物量及富硒量分别达到40.1 g/L、1 120 mg/L。[结论]该研究可为富硒农牧业生产提供一种安全的有机硒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酵母突变株的最优富硒条件。[方法]以经紫外线诱变筛选所得的突变酵母菌为出发菌种,采用培养时间、发酵培养基中硒浓度、接种量的单因素试验,研究最优富硒条件。[结果]发酵初期酵母中的硒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培养35h时,酵母中的硒含量最大。随着培养基中硒浓度的增加,酵母菌的生物量呈减少趋势,硒含量呈增加趋势。综合考虑确定培养基中硒浓度为20μg/ml。随着接种量的增加,富硒酵母的产量逐渐增大,接种量为20%时有所下降,接种量10%时硒含量最大。[结论]突变酵母菌最优的富硒条件是发酵培养时间35h,培养基含硒量20μg/ml,接种量10%,此时生物量提高了58.00%,硒含量提高了74.87%,达1343mg/kg。  相似文献   

3.
毛慧玲  文春根  万偲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485-6487
以亚硒酸钠作为添加剂,对As-1菌株的富硒能力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As-1在含硒平板培养基中,当硒含量达5μg/ml时菌丝生长几乎不受抑制;在50μg/ml以上,菌丝的萌发定植和生长都受到严重抑制。As-1在含硒5μg/ml液体培养基中,富硒率最高,达56.9%;当液体培养基pH值为5.0、硒含量为5μg/ml、装液量为200~250 ml,于28℃恒温振荡培养10 d左右,As-1的富硒效率及生物量均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4.
高生物量富硒酵母的选育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株耐硒酵母进行紫外线诱变,以获得1株生物量和富硒能力高的菌株。该菌株细胞内有机硒含量是出发菌株的1.45倍,经多次传代,证明其稳定性良好。对富硒酵母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摇瓶培养时其最适发酵条件:每500mL摇瓶装液量50mL,温度30℃,接种量8%,发酵培养基最适初始Se4+浓度为25μg·mL-1,初始pH4.0。经测定,成品硒酵母生物量达到2.5g·100mL^-1,酵母细胞内有机硒含量可超过1000μg·g^-1。  相似文献   

5.
[目的]选育富硒灵芝高产菌株并研究其液体发酵性能。[方法]应用添加Na2SeO3的培养基筛选富硒能力较强、菌体生物量及菌体多糖产量均较高的菌株,并研究其发酵性能。[结果]筛选到菌株Ganoderma lucidumZ-4-25,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浓度0.08%的Na2SeO3即能有效促进菌体生长,在浓度0.16%的Na2SeO3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92 h,灵芝菌粉有机硒含量达到13 000μg/g菌体。在添加浓度0.08%的Na2SeO3条件下,10 L发酵罐发酵216 h,菌体生物量干重达到26.82 g/L,灵芝菌粉有机硒含量达到9 800μg/g菌体。[结论]该研究为富硒灵芝的液体发酵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富硒酵母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株经过DES(硫酸二乙酯)、紫外线和氯化锂复合诱变后的产朊假丝酵母进行富硒发酵条件的研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葡萄糖为培养基的最佳碳源,添加4%~5%时可得到最高生物量与硒含量;蛋白胨和尿素的复合氮源为最佳氮源.分别添加蛋白胨0.5%,尿素0.9%,辅助氮源酵母膏0.4%,硒 25 μg /mL,摇瓶(250 mL)装液量30 mL,转速200 r/min,培养温度 28 ℃,pH 5~6,培养时间40 h,此条件下酵母生物量达到7.942 g/L,总硒含量达到16 486.48 μg /L.  相似文献   

7.
以活性干酵母为菌种,采用摇瓶培养,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发酵培养基中酵母粉、蛋白胨和蔗糖3种主要成分对酵母生物量及富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酵母生物量影响最主要的营养成分是蔗糖,其次是酵母粉和蛋白胨;对酵母硒含量和硒总含量影响最主要的成分均为蛋白胨,其次为酵母粉和蔗糖。以酵母中硒总含量为指标,初步确定的富硒酵母优化培养基配方为:酵母粉15 g/L,蛋白胨10 g/L,蔗糖20 g/L,且在该营养条件下制得富硒酵母的硒含量和硒总含量分别可达1 050.00μg/g和5 510.07μg/L,与优化前(培养基配方为酵母粉10 g/L,蛋白胨10 g/L,蔗糖40 g/L)相比分别提高了28.8%和9.01%。  相似文献   

8.
啤酒酵母富硒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发酵参数对啤酒酵母富硒能力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4°Bri麦芽汁为碳源、装液量为50 ml/250ml培养27 h为最佳单因素培养条件;无机硒浓度为20μg/ml,以4%麦芽汁作为碳源,接种量为10%的条件下能够获得最大的酵母生物量和较高的硒转化率.因此,啤酒酵母富硒发酵的最佳工艺为:无机硒浓度2μg/ml,以4%的4°Bri麦芽汁为碳源,接种量10%,装液量50 ml/250ml,培养27 h.  相似文献   

9.
硒对水稻幼苗吸收镉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体积质量分数的硒对镉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硒镉吸收、镉转移以及水稻根系 镉外渗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中硒处理体积质量分数小于250μg/L时,硒能缓解镉对水稻生长的毒害作用;当溶 液中硒处理体积质量分数高于500μg/L时,硒对镉胁迫没有缓解作用;当硒处理体积质量分数高于800μg/L,硒与 镉产生协同效应,加重了镉对水稻的毒害作用.随着硒体积质量分数的增加,水稻地上部和根部镉的质量分数显著 下降,地上部降幅大于地下部.在硒处理体积质量分数为800μg/L时,地上部和根部的硒质量分数达到最大.硒 能降低镉的转移系数,抑制镉从水稻根部向地上部的转移,降低地上部镉的累积量.随着溶液中硒体积质量分数的 增加,根系镉外渗量显著减少,溶液中Se体积质量分数大于500μg/L时,镉的外渗量很低.  相似文献   

10.
灰树花的富硒深层培养及其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灰树花富硒深层培养的硒源和菌株进行了筛选,探讨其耐硒、富硒特性和富硒的最优培养条件.结果表明:灰树花有较强的耐硒和富硒能力.其最优富硒培养条件为:硒浓度50 mg/L,生长促进剂(板栗壳/植物油,mg/L)50/2.0,PH值6.5,培养时间6 d,在此条件下培养获得的灰树花菌丝体的氨基酸及多糖含量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1.
高温富硒平菇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菇的耐硒和富硒能力较强。在含硒80~160 mg/kg的固体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良好,当硒含量超过240 mg/kg时,菌丝生长受抑制。在液体培养条件下,硒含量超过3μg/ml时,菌丝产量降低。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富硒平菇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以棉籽壳为主料,并添加如下辅料:硒〈30 mg/kg含水培养料,玉米粉30 g/kg棉籽壳,麦麸50 g/kg棉籽壳,磷酸二铵2 g/kg棉籽壳。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硒对恩施富硒植物碎米荠根系生理的影响,研究了完全营养液中Na2SeO3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15、30、45、60、75、90 mg/L时,恩施碎米荠根系的含硒量及其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施硒处理可以明显增加根系中硒的质量分数,在60 mg/L时达到最大值726.78 μg/g;营养液中硒的质量浓度为30~90 m...  相似文献   

13.
广西富硒区土壤耐硒菌株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广西富硒区土壤中分离出多株耐硒菌株,为土壤硒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在广西主要富硒区永福、巴马、玉林寒山、桂平、藤县等地采集田间土样,利用稀释平板法并通过加硒培养对耐硒微生物进行分离、筛选。【结果】筛选得到8株耐硒能力较强的菌株,其在固体培养基中对硒的耐受浓度均在10 000μg/m L以上。8株耐硒菌株中,YLB1-33耐硒能力最强,其在含硒量为29000μg/m L的固体培养基中仍能微弱生长。经16S rDNA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结果表明,YLB1-6为蜡质芽孢杆菌、BMB2-1和TXB1-8为短小芽孢杆菌、GPB2-5为苏云金芽孢杆菌、YLB1-26和YLB1-33为地衣芽孢杆菌、YLB1-2和YFB1-8为粘质沙雷氏菌。【结论】耐硒菌株的发现对广西土壤硒资源利用、富硒农产品开发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黑小麦籽粒硒含量,达到富硒标准,于2017—2018年在天然富硒区山西省洪洞县马三村开展大田试验,以黑小麦为供试材料,依据研究区域黑小麦的籽粒硒含量范围,研究增补硒肥(开花期叶面喷施有机硒肥)对3个品种黑小麦植株硒积累、籽粒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富硒区黑小麦籽粒硒含量在159~175μg/kg之间,但仅达富硒标准的最低水平(150~300μg/kg)。开花期喷施有机硒肥后,黑小麦成熟期各营养器官的硒含量、硒积累量和干物质量均显著提高,茎秆硒积累量占比降低,籽粒硒代蛋氨酸、硒代胱氨酸含量显著提高,且‘冀紫496’和‘临黑131’2品种籽粒硒酸盐含量降低,最终黑小麦籽粒硒含量达246~258μg/kg,不超人体吸收籽粒硒含量的推荐量。富硒区开花期喷施有机硒肥较不喷施硒肥黑小麦产量提高6%~8%,主要通过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来提高产量,以‘冀紫496’表现较好。总之,富硒区开花期补有机硒肥有利于促进黑小麦植株吸收积累硒元素,促进茎秆硒运转,提高籽粒硒含量,同时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提高籽粒产量,以‘冀紫496’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5.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该实验研究了富硒过程中硒对绣球菌生长的影响,以邻苯二胺为显色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5℃下,用甲苯作为萃取剂萃取硒和邻苯二胺的作用产物,在波长335nm下测定其吸光度。实验主要考察了绣球菌(荷仙菇-H)在琼脂固态培养基中对硒的耐受能力,以及其在液态培养过程中生物量以及硒的富集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中的硒浓度在40mg/L以下时能够促进菌丝生长,高于40mg/L时硒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最适的硒浓度为20mg/L,此时富硒率为30.71%。  相似文献   

16.
叶面硒肥施用量对稻谷总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熟晚粳稻南粳46上,分别以叶面不喷施硒肥和土壤撒施富硒水稻专用颗粒硒肥(硒含量0.15 g/kg,施用量33.8 g/hm2)为对照,研究了叶面施肥方式下液体有机硒肥(硒含量10 g/L)不同施用量(7.5、15.0和22.5 g/hm2)对稻谷总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本研究条件下,叶面硒肥经济施用量为15.0 g/hm2,其通过显著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最终明显提高水稻产量,增产率为7.4%;稻谷总硒含量随叶面硒肥施用量的增大而增加,二者关系式为y=-0.1686x2+11.488x (R2=0.7965),经济施肥量(15.0 g/hm2)条件下的稻谷总硒含量为134.39μg/kg,当叶面硒肥施用量为34.1 g/hm2时稻谷总硒含量达到最大值195.69μg/kg;叶面喷施的硒肥增效率明显>土壤撒施,叶面经济施肥量条件下的硒肥增效率为5.2。  相似文献   

17.
将酿酒酵母、假丝酵母、嗜热链球菌分别接种到含不同硒浓度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测定各菌株的生物量及生物硒含量,筛选出生物硒合成能力强的菌株,并将其两两混合、最后完全混合培养,得到生物硒合成能力强的混合菌株。结果表明,3种菌株生物硒合成能力由弱到强分别为酿酒酵母(11.7533μg/mL)、嗜热链球菌(11.9890μg/mL)、假丝酵母(12.8973μg/mL);嗜热链球菌-酿酒酵母混合制备的复合菌株生物硒合成能力最强,生物硒含量最高达到15.8864μg/mL。  相似文献   

18.
《吉林农业》2015,(2):26
食品中的总硒最低含量必须达到20μg/100g(固体食品)或10μg/100m(l液体食品),且有机硒含量大于其总硒的80%,才可声称"富含有机硒"或"富有机硒"食品;含量达到15μg/100g(固体)或7.5μg/100ml(液体),即可称"富含硒"或"富硒"食品。这是来自湖北省制定《富有机硒食品硒含量要求》中的规定。1月18日,中国商业联合会和湖北省恩施州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弯曲碎米荠的耐硒能力,通过用不同浓度的硒营养液对弯曲碎米荠进行培养,测定可溶性多糖相对含量、可溶性蛋白质相对含量、游离氨基酸相对含量以及硒含量。结果表明,10μg/m L硒处理弯曲碎米荠时可溶性多糖相对含量达到8 131.33 mg/g,游离氨基酸相对含量达到最高值,为28.15 mg/g;可溶性蛋白质相对含量随着硒浓度的升高相应地增加;不同硒浓度处理弯曲碎米荠,其叶片中的硒含量随着硒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不同硒浓度处理弯曲碎米荠植株,当硒浓度为14μg/m L时,弯曲碎米荠根中硒的含量达到最大值,为1 465.61μg/g;硒积累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弯曲碎米荠叶片和根中硒的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也相应地增加,且在84~96 h的积累速率最大,分别为9.30、7.62μg/(g·h)。  相似文献   

20.
对陕西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并筛选出具有较强富硒能力的菌株。从8种陕西茯砖茶中分离出54株纯化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及ITS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得到32株冠突散囊菌。经硒胁迫培养从中筛选出8株耐硒能力强的冠突散囊菌,并确定其生长最适硒质量浓度为30 μg/mL。进一步的富硒培养结果表明,菌株SXFCD.8在此硒浓度下的富硒能力最强,其生物量为(28.92±0.94) mg/100mL,富硒量为(628.38±20.96) μg/g。最后利用LC-ICP/MS对菌株SXFCD.8的硒形态进行分析,共检测到6种硒形态,其中4种与标准物质相匹配,包括SeMet、SeCys2、MeSeCys和Se(IV)。硒形态分析表明冠突散囊菌具有较强的有机硒转化和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