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南京仙林地区次生林马尾松种群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更好地了解城市边缘马尾松种群的结构与现状。【方法】在样方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利用静态生命表、种群数量动态变化量化指数、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等方法,对南京仙林地区马尾松种群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马尾松种群径级结构为纺锤形,幼树幼苗少,中间径级立木成维持种群发展的核心部分。生命表数据表明死亡率(qx)在Ⅵ径级前基本为负值,说明大量的幼树幼苗在前期死亡;目前,该马尾松种群的Deevey存活曲线为Ⅲ型,说明在生活史的各个时期,种群的存活率相差很大。存活率曲线、死亡曲线和致死率曲线均有较大幅度的变化,种群自然更新过程存在明显的周期性。种群结构动态指数在有干扰和无干扰情况下分别为0.264和0.300,偏离0的程度低。【结论】虽然目前依靠中等径级立木维持稳定的种群结构,但结合时间序列预测数据考虑,该种群为衰退种群。马尾松作为亚热带次生林的过渡种群,其种群的衰退与被其他物种替代,为正常现象;但地处城市边缘人为强烈干扰的存在,使得这一进程加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国东北地区野生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种群结构特征,明确刺五加种群生存现状,预测种群未来的演替趋势,为东北地区野生刺五加种群的保护、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具有代表性的生境设立调查样地,并对样地内植物进行调查。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绘制刺五加种群的年龄结构图,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拟合其存活曲线、死亡曲线及生存曲线,运用生存分析与数量化动态参数预测种群发展趋势。【结果】(1) 3个区域野生刺五加种群的年龄结构均近似于“金字塔”型,幼龄期和成龄期株数占该区域刺五加总株数的68.58%~83.04%,种群年龄结构稳定。(2) 3个区域野生刺五加种群结构的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pn)和考虑未来外部干扰的种群年龄结构指数(Vpn)均大于0,存活曲线均趋于Deevey-Ⅱ型,为增长型种群,且对外界干扰敏感性较强。(3) 3个区域1龄级的株数显著低于2、3龄级的株数,表明野生刺五加种子发芽率低,是目前该种群更新和发展的瓶颈。3个区域种群均在前期逐渐减...  相似文献   

3.
大蜀山短毛椴种群生命表与生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好地了解合肥大蜀山短毛椴(Tilia breviradiata)种群的数量动态,根据对短毛椴种群的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将林木依胸径大小分级,采用分段匀滑技术,编制其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曲线、危险率函数和死亡密度函数曲线.结果表明:短毛椴种群以中大径级个体数量较多,幼龄级个体数量较少,种群处于成熟阶段;种群死亡趋势是生长后期高于生长前期,在Ⅶ~Ⅷ龄级的年龄阶段出现死亡率高峰,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Ⅰ型;短毛椴种子向幼苗的转化率低,幼苗数量较少;量化分析表明现阶段整体为稳定型种群,结构增长性很低.选择合适的恢复和保存方法促进短毛椴种子萌发和更新层个体发育是保持该种群稳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秋茄(Kandelia obovata)是海南常见的红树林树种,也是红树林生态修复使用较多的树种,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的增加,红树林生态系统面临较为严重的威胁,通过建立固定样地监测红树林的群落和种群的动态变化,对于红树林的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方法】以海南东寨港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内建设的1 hm2固定样地中的秋茄种群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种群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研究区内秋茄种群径级结构呈现不规则的金字塔型,Ⅰ~Ⅳ龄级的个体数量之和占种群个体总数的75.4%,Ⅳ龄级后植株个体数量降低趋势明显。(2)秋茄种群各龄级个体数量表现为“衰退-衰退-衰退-增长-增长-增长-增长”的变化趋势。种群整体的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pi和V’pi均大于0、且趋近于0,反映出该区域的秋茄种群为增长型种群,对外界干扰敏感性较高,受到外界干扰时增长趋势不明显。(3)秋茄种群的静态生命表中,种群生命期望值总体上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4)秋茄种群的存活曲线拟合方程为y=2406e-0.5...  相似文献   

5.
基于野外采样调查,对甘肃小陇山水楸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以林木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采用分段匀滑技术,编制小陇山水楸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径级结构图、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生存函数曲线,分析水楸种群结构动态;选用扩散系数、负二项分布参数、聚集度指数、Cassie指数、聚块性指数等聚集强度指标研究水楸种群的分布格局。研究发现,小陇山水楸种群幼苗幼树丰富,占水楸总株数的33.78%,大树相对稀少,径级结构总体分布趋于倒"J"形,群落处于稳定发展中;水楸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Ⅱ型。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水楸种群具有前期增长、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水楸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呈聚集分布,为小陇山水楸群落处于稳定增长期特有的种群分布形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更好地了解濒危植物浙江楠(Pheobe chekiangensis C.B.Shang)种群的结构与现状,为该树种的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依据。【方法】在样方数据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种群生命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等方法,对安徽祁门地区浙江楠的种群结构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祁门浙江楠种群在结构上大体呈"金字塔"形,幼树数量较大,中间径级和大径级个体数量保持一定水平。生命表数据显示死亡率(qx)第I、第V和第VI径级均为负值,说明幼树前期死亡率较高,其自身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因素是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期望值(ex)最大值出现在第III径级,Deevey III型曲线斜率大,死亡率和致死率(Kx)曲线有一定波动,表明祁门浙江楠种群结构具有一定复杂性和不稳定性。种群结构动态指数在无干扰和非完全随机干扰情况下分别为0.249和0.134,偏离0的程度低,种群较为稳定,这与时间序列预测结论基本一致。【结论】目前,祁门浙江楠种群结构相对稳定,采取种群就地保护、封山育林保护生境、加强种群幼苗抚育管理,建立基因通道和确保遗传多样性条件下加强回归引种等将更有利于种群的生长发育,促进种群恢复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采用时间代替空间法和分段匀滑技术,编制查湾自然保护区枫香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其径级结构分布图、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存活曲线和生存函数曲线,分析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枫香种群幼苗个体较少,幼树和中树个体较多,老树个体少而稳定.与Deevey存活曲线对照,枫香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Ⅰ型,早期死亡率较低,后期死亡率较高,死亡率高峰出现在Ⅸ龄级.生存函数曲线表明,枫香种群呈现出前期薄弱,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乌兰布和沙漠天然梭梭种群径级结构及种群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乌兰布和沙漠天然梭梭种群调查数据和材料为基础,编制特定时间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期望寿命曲线和亏损度曲线,并用4个生存函数值(生存率、积累死亡率、死亡密度和危险率)进一步分析说明梭梭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梭梭径级结构属于正金字塔增长型;存活曲线为Deevey-Ⅲ型凹曲线,结合生存函数曲线,能充分说明乌兰布和沙漠梭梭种群数量结构和动态变化,表现为前期增长、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幼龄期Ⅰ、Ⅱ径级和衰亡期Ⅺ径级的梭梭种群死亡概率和死亡速率都较高,第Ⅴ~Ⅶ径级梭梭种群生存质量较好,生命活动达到旺盛期,属于成年旺盛梭梭种群.  相似文献   

9.
东大河林区青海云杉种群结构与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空间代时间"的方法,用种群大小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采用静态生命表、生存分析方法,探讨了东大河林区青海云杉种群的结构和动态规律。结果表明,东大河林区青海云杉种群结构合理,为增长型种群;种群存活曲线属Deevey-Ⅱ型,在整个生活史中死亡率稳定;种群的死亡数、生命期望和消失率分别在幼苗、幼树胸径达到14cm和22cm出现波动,个体通过环境筛的压力增大,种群生命表和存活曲线从整体上反映了东大河林区青海云杉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趋势;在胸径达到14cm和22cm时,4个生存函数均出现程度不同的波动,与种群静态生命表分析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西藏墨脱人为干扰下小果紫薇种群的样地调查,依胸径大小将林木分级,以林木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运用分段匀滑技术,编制小果紫薇种群的静态生命表,绘制其存活曲线、生存函数曲线以及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分析小果紫薇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人为干扰下小果紫薇种群属于增长型,幼苗个体数量丰富,以萌枝更新为主,表明萌蘖能力较强;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各龄级有相近的死亡率;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同时在第Ⅰ龄级、第Ⅴ龄级和第Ⅸ龄级阶段出现峰值;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小果紫薇种群具有前期稳定、中期减弱和后期衰退的特点。在人为干扰下小果紫薇通过萌枝更新维持种群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西藏墨脱近自然分布的小果紫薇种群展开样地调查,编制小果紫薇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小果紫薇存活曲线、生存函数曲线以及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同时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和种群动态量化方法进行预测,以揭示近自然分布的小果紫薇种群结构和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小果紫薇种群属于增长型,整个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指数值Vpi与V'pi(考虑外界干扰时)均大于零,但对外界干扰敏感性较高;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说明小果紫薇各龄级有相近的死亡率;死亡率和损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时间序列预测分析表明,在未来2、4、6、8龄级时间后小树、中树和大树个体数量都将得到增多。小果紫薇种群若能维持现有生境,并适当进行轻微的人为干扰,将具有较好的自我更新能力,有利于维持种群延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生存分析理论,分析了山西霍山自然保护区核桃楸种群的径级结构以及树高与胸径的关系,绘制了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结果表明,种群中龄个体数相对稳定,但幼龄个体数不足,更新和发展受到限制;对核桃楸种群胸径与树高进行研究拟合分析可知,直线拟合与对数拟合均能反映核桃楸种群胸径与树高的生长动态关系,但是对数拟合比直线拟合的相关系数大;生命表分析结果显示,核桃楸种群存活曲线呈DeeveyⅠ型,生存与发展面临较大压力。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红椿(Toona ciliata Roem)种群动态,将林木径级代表年龄结构,分析了龄级与种群数量动态,编制了静态生命表,绘制并分析了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种群损失度曲线,对种群进行了谱分析。结果表明,七姊妹山红椿种群衰退动态指数Vpi=32.32%,稳定动态指数Vpi′=4.039%,属于增长型稳定种群,风险敏感度较高。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Ⅱ型,各龄级个体具有大体相等的死亡率。死亡率qx与损失率Kx均在1、4、6级出现高峰,说明不同阶段红椿生理特性、环境筛与人为干扰因素对种群的影响较大。波谱分析基波A1=0.752 8,A3出现明显小周期,表明红椿种群天然更新存在着周期性,且有小周期的多谐波叠加。  相似文献   

14.
龙首山蒙古扁桃种群结构和生活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大小级结构、生命表特征、生存函数4个方面研究了龙首山蒙古扁桃种群结构和生活史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龙首山蒙古扁桃属于衰退型种群,存在明显的大小级缺陷,Ⅰ、Ⅱ级个体数量不足,仅占总株数的27.68%,Ⅲ级个体数量最大,占总株数的28.57%,Ⅴ、Ⅵ级仅占总株数的8.92%。种群呈聚集分布,种群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因素是造成蒙古扁桃种群聚集分布的主要原因。种群生命表和存活曲线从整体上反映了龙首山蒙古扁桃种群数量动态。种群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Ⅱ型曲线,幼苗幼树储备不足,对环境干扰的抵抗能力差,死亡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五角枫(Acer mono)落叶阔叶林是江淮丘陵大蜀山重要森林群落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五角枫种群的数量动态,根据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对五角枫种群的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五角枫种群个体数量主要集中在Ⅳ(胸径为15~20cm )和Ⅴ龄级(胸径为20~25cm ) (个体数量比例占42.86%),中老龄个体数量多,幼龄个体数量较少,种群处于成熟阶段.种群死亡趋势是生长后期高于生长前期,在Ⅶ~Ⅷ龄级的年龄阶段出现死亡率高峰,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Ⅰ型.引入生命表栏目中的几个函数很好地说明了种群的结构.更新方式为实生苗繁殖,幼龄期发展不稳定,量化分析现阶段整体为稳定型种群,结构增长性很低.  相似文献   

16.
水冬瓜赤杨种群生命表与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水冬瓜赤杨种群进行调查,根据生命表理论和生存分析理论,选用年龄结构替代树木径级结构的空间代时间方法和匀混技术,绘制水冬瓜赤杨种群静态生命表,同时绘制出种群亏损率曲线、存活曲线、死亡曲线、生存函数曲线和时间序列预测图,阐述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并简析其产生原因。结果表明:种群的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Ⅱ型;存活曲线、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以及4个生存函数分析表明,前期稳定,中期波动,后期衰退是该种群的特点;时间序列分析表明,同一时间的曲线,种群数量表现出随龄级增大而减少的趋势,随时间推移,幼龄级数量呈递减趋向,个体数量在中龄级和老龄级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种群天然更新能力较差,自然条件下,种群在今后将趋向于衰退。   相似文献   

17.
掌叶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单种属植物之一。对广西乐业县神木天坑和穿天洞坑的掌叶木种群展开调查,结果表明:两样地掌叶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均为随机分布;径级结构和高度级结构显示Ⅰ和Ⅴ年龄级的幼苗和老木数量稀少,而大量个体集中在Ⅱ、Ⅲ、Ⅳ年龄级,呈现纺锤形结构,即为衰退型种群;种群动态指数Vpi为0.592、Vpi′为0.118,即种群属于增长型,但易受外部环境因素干扰,增长趋势极小,从长远来看,由于Ⅰ级幼苗的缺失,最终会导致种群的衰退。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显示掌叶木种群随着年龄增长,生存质量越来越低,存活曲线更趋于DeeveyⅡ型,属于衰退型种群;针对该种群的特征和濒危原因,探讨其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8.
石河子东大塘天山云杉种群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阐明东大塘风景区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的种群结构和未来发展趋势,合理保护现有资源,在东大塘风景区选取了20个样地(10m×10m),对该地区天山云杉种群的年龄结构、高度结构、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进行了分析。种群年龄结构分析表明,种群个体数量主要集中于Ⅱ、Ⅲ、Ⅳ龄级(个体数量比重占86.05%),幼苗、老龄个体数量较少。种群径级结构表明,种群的优势径级在6-22 cm,其个体数占总数的89.46%。种群的高度结构表明,种群高度基本呈正态分布。静态生命表分析表明,种群天山云杉的Ⅰ、Ⅱ龄级的死亡率为负,种群Ⅳ、Ⅴ龄级的死亡率最高,累计达80.1%。以标准化最高存活量为起点天山云杉的存活率基本符合属于DeeveyⅢ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树林是南京城市近郊次生林的重要类型之一,是构成城市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了解构树种群结构与动态,以期为城市森林资源管理与建设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群落学研究的方法,在典型地段设置20个10 m×10 m的样方;结合种群年龄结构、高度结构、冠幅结构、生命表、存活曲线、时间序列预测等手段,对南京仙林地区的构树种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1)构树种群年龄结构呈近金字塔形,其低龄级具有较为丰富的种群数量;中龄级是种群构架的主体部分。(2)构树种群的高生长与直径生长具有显著相关性,其方程表达式为y=0.597 1+3.412 9lnx;受物种本身生物学特性的限制,构树种群高度以10 m以下居多。(3)构树的冠幅以10 m~2以下居多,且与种群的高度和直径不存在显著相关性。(4)静态生命表显示,II级和VI级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死率,这是环境与种群生物学特性相互作用的结果。(5)种群存活曲线表现为Deevey-II至Deevey-III型的过渡类型。(6)种群时间序列预测表明,在理想状态下该种群仍能够较好地维持现状。(7)种群结构动态指数在有干扰和无干扰情况下分别为0.493和0.003,尤其是在具有干扰的情况下偏离0的程度低,说明种群还是具有潜在衰退的可能。【结论】该种群在短期内仍属于稳定的状态,但种群在低龄级向中龄级过渡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低龄级种群数量是保持群落结构稳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为明晰地带性植被糙叶树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根据1 hm2固定样地中优势种糙叶树的每木调查结果,通过种群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生存分析函数及时间序列模型,对糙叶树种群的结构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糙叶树种群属于增长型,在自然干扰下,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指数为3.04%,表明该种群能够在当前演替阶段保持稳定。2)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直线型B3亚型,死亡率和消失率均表现出波动性特征。3)时间序列预测表明,在经过2~5个龄级后,除Ⅸ和Ⅺ龄级外,种群各龄级的个体数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综上所述,虽然紫金山糙叶树种群个体数量在当前演替阶段能够维持稳定,但种群在幼中龄过渡阶段死亡率(43.2%)和死亡密度(9.7%)偏高,需通过适度开展科学的经营性择伐等森林抚育措施,及时伐除病残木,营造小林窗,改善林内生存环境,从而促进糙叶树种群的天然更新与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