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甘肃省具有发展苜蓿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条件,如今苜蓿产业的发展优势逐渐显现,已经初步形成了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甘肃省苜蓿产业的发展对奶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解决蛋白饲料资源短缺的重要办法和有效途径.但目前甘肃省苜蓿产业还存在苜蓿种植整体规模化程度低、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撑、种植管理水平不高、收获和加工机械不配套等方面的问题.鉴于种植苜蓿的成本收益从根本上决定了甘肃省的苜蓿供给,通过收集甘肃省农户种植苜蓿、小麦和玉米的投入产出数据,对3种作物的成本收益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苜蓿纯收益和收益率最高且不断增长,因此甘肃苜蓿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最后针对甘肃省苜蓿生产实际提出了推进甘肃省苜蓿规模化种植、加大苜蓿种植补贴力度和加强苜蓿品种资源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根据苜蓿的生长特性,从气候条件、土地资源、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了临夏州发展苜蓿产业的优势,以及在苜蓿种植、加工、销售等方面存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加强市场监督和科技引导、建立种植基地、促进就地加工等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苜蓿产业发展与美国苜蓿产业发展作立地条件、品种、种植与收获技术、质量控制、客户与市场等9个方面的对比分析,指出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对我国苜蓿品种选择、种植、田间管理、收获和加工技术及质量控制和市场前景进行综述,给国产苜蓿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苜蓿作为一种优质豆科牧草因其产量高、品质好而被广泛种植,逐渐发展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草产业。我国苜蓿产业起步较晚,在栽培育种、调制加工、安全贮藏等环节还有需要改进的空间。本研究结合我国苜蓿产业发展概况,重点剖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助力我国苜蓿产业发展的措施,旨在促进我国苜蓿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吕品 《中国乳业》2012,(6):23-25
优质苜蓿对全面提升奶业发展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我国苜蓿产业发展速度较慢,产业化水平较低,配套服务融合度较差,对苜蓿产业的扶持已迫在眉睫。本文在论述苜蓿对于我国奶牛养殖业的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苜蓿产业的现状和制约苜蓿产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应从苜蓿育种、规模化种植,以及加工企业方面进行政策扶持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县奶畜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规模化养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优质苜蓿饲草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全力建设优质苜蓿基地、大规模种植优质苜蓿已成为保障我县奶畜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和打造优质奶源基地的根本。我们对全县苜蓿种植情况进行了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是中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作为生产中药材的特殊农业范畴可称之为中药农业。凉州区是畜牧业大区,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畜禽养殖量大。近年来,全区中药材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群众增收的一条途径。凉州区从政策、资金等多方面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提高生产标准,扩大种植规模,重点在黄羊、清源灌区推广种植中药材6.3万亩,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本文作者就凉州区发展中药材农业的做法与质量安全控制的措施总结如下:1加快建设中草药标准化种植基地1.1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  相似文献   

8.
中国苜蓿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栋 《中国畜牧兽医》2012,39(12):208-211
苜蓿营养丰富、产量高、蛋白质转化率高,是奶牛重要的粗饲料。目前中国优质苜蓿资源缺乏,商品苜蓿供不应求,供需失衡造成优质苜蓿价格不断攀升,进口量不断增加。国内苜蓿产业发展缓慢,主要问题是数量少、质量差、价格高;苜蓿种植缺乏政策扶持和配套的收割机械;干草加工设备技术落后,物流成本高。推进国内苜蓿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是明确苜蓿产业战略地位,做好科学规划;产业发展走规模化、企业化模式;创新经营机制,带动产业发展;加大苜蓿产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和农产品一样享受"绿色通道"优惠政策;对苜蓿产业实行重点补贴。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苜蓿种植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关中和陕北地区。在国家实施的一系列关于振兴苜蓿产业的政策后,陕西省苜蓿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但同时存在很多问题。由于陕北和关中地区地形多变,气候、水分、土壤各异,因此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需要因地制宜的制定不同的解决方案。本文论述了陕西省苜蓿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就目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 笔者所谓"苜蓿型奶牛业",系指苜蓿种植产业化与奶牛业发展相结合,即通过推广种植苜蓿和推广饲喂苜蓿,获得高产、优质、高效的奶牛业。苜蓿型奶牛业应成为今后30~50年内我国农业重点发展的产业。不仅因为苜蓿是一种优质牧草,对于奶牛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更因为种植苜蓿可节省耕地、节省水资源、改良土壤、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能起到重要作用;不仅因为我国牛奶的生产、加工和消费水平与世界水平存在巨大差距,更因为发展奶牛业乳品加工业对改善我国国民膳食结构、提高国民膳食质量、增强国民身体素质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发展苜蓿型奶牛业在我国农业结构调整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谷 《中国乳业》2021,(8):28-33
紫花苜蓿可以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生长,但是由于气候和土壤条件不同,地区间种植技术、收割管理、品种选择、生长季节、灌溉方式、病虫害防治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为如此多样化的苜蓿产业制定统一的生产计划非常困难。然而,指导苜蓿生长的重要原则和限制苜蓿产量的因素是相同的,本文就限制苜蓿产量及质量的一些关键限制因素进行了梳理,供业内讨论。  相似文献   

12.
马建华  赵紫华  张蓉 《草业科学》2017,34(12):2521-2527
近年来随着宁夏苜蓿(Medicago sativa)产业集约化发展,病虫害日趋严重,采用绿色可持续方法进行苜蓿害虫生态调控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选择6个苜蓿品种,通过设计单播和混播的不同试验处理(单播、两品种混播和三品种混播)探索研究苜蓿品种播种方式对苜蓿害虫及天敌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多品种混播能够显著降低蚜虫(Aphidoidea)的种群数量,皇冠和德宝两个品种混种蚜虫种群密度最低,为149头·10复网-1,品种WL343HQ单播苜蓿田蚜虫种群密度最高,为823头·10复网-1,同时多品种混播能够显著提高天敌瓢虫的种群数量(P0.05),但不同试验处理间苜蓿蓟马(Thripidae)的种群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可为建立新的苜蓿种植模式提供重要的试验依据,为苜蓿害虫综合治理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饲草产业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优质充足的饲草是保障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近年来,凉州区坚持“稳粮、优经、扩饲”,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依托中央“草原奖补”“粮改饲”等项目,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进优质饲草高产示范基地建设,有力促进了饲草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本文就凉州区饲草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供业内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南方农区紫花苜蓿发展潜力与种植模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我国是紫花苜蓿生产大国之一,但南方农区紫花苜蓿的发展一直滞后,仅零星种植,生产效益不高。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畜牧业的蓬勃发展,农区对牧草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紫花苜蓿的生产潜力正在逐渐显现。根据南方农区的生态条件和耕作制度设计紫花苜蓿与粮经作物复种的季节性种植模式,并配套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充分利用冬闲田和经济林晚秋至春季落叶季节进行速生栽培利用,能提高农区紫花苜蓿的生产效益。季节性栽培利用将是南方农区紫花苜蓿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苜蓿蛋白质含量高,消化率高,营养价值好。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调整,我国苜蓿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由于收获期雨热同季导致割晒苜蓿自然晒干较为困难,所以制作成青贮成为近几年苜蓿高效利用的重要方法之一。苜蓿青贮具有适口性好、易于保存、加工损耗低等优点,国内苜蓿种植户纷纷加入制作苜蓿青贮的队伍,但并未推动该产业快速、良性发展。本文探讨苜蓿青贮销售的痛点和难点,并提出建议,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贵州苜蓿产业发展现状及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国内外广泛种植的优质豆科牧草。在调查贵州各地近年来推广种植紫花苜蓿的基础上,根据贵州耕地资源不足、石漠化危害严重、种植业发展局限性明显的现状,结合全省中长期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客观要求,阐述了发展苜蓿产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了贵州生态气候条件下苜蓿种植的主要限制因素,并提出贵州苜蓿产业科技工作重点,即加快苜蓿种质资源适应性鉴定、新品种选育研究、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草产品加工技术研究等,以期为贵州生态畜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苜蓿草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是奶牛养殖过程中优质的蛋白质来源。我国牧草产业起步较晚,种植面积虽然居于世界第二位,但由于生产技术落后,优质商品草供给不足。从国内苜蓿商品草供给、市场需求和贸易3个方面阐述了国内苜蓿草产业的市场供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测算了优质苜蓿草的需求量和产需缺口,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对国内苜蓿和奶业市场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苜蓿授粉机理及其与传粉昆虫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苜蓿是世界农牧业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种豆科牧草。根据资料对苜蓿的花器构造及开花过程、花部构成特点、环境因素对其泌蜜的影响、传粉昆虫以及影响传粉昆虫活动的因素等方面加以描述,并介绍了中国传粉生物学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9.
孙启忠  柳茜  李峰  徐丽君  陶雅 《草业学报》2018,27(10):204-214
苜蓿被《救荒本草》《本草纲目》《群芳谱》和《农政全书》以及明皇帝实录与方志等经典要籍所记载,充分体现了苜蓿在明代的重要性、研究的普遍性和种植的广泛性。本研究以记载明代苜蓿的相关典籍为基础,应用植物考据学原理和方法,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对明代苜蓿种植分布与状况、植物生态生物学特性、栽培管理和利用方式等进行尝试性研究考查。结果表明,明代在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北京、甘肃和宁夏等省均有苜蓿种植,其中以“三晋为盛,秦、鲁次之,燕、赵又次之”。在苜蓿植物学、生态生物学研究方面成绩显著,对苜蓿植株形态、花色及其着生部位、荚果种子形状的精准描述已达到现代植物学的水准。同时,对苜蓿的轴根性也有一定的认识,记载其根的形态与黄芪的根相类似。在明代出现了紫花和黄花2种苜蓿的记载;主张苜蓿与荞麦混作,并利用苜蓿的肥田能力,将苜蓿纳入了轮作制度中;提倡7、8月种苜蓿,一年三刈,种子田一刈;苜蓿3年后生长进入旺盛期,7、8年后衰退垦去。在苜蓿饲用方面明代王象晋提出了最佳利用时期,即“苜蓿花时,刈取喂马牛,易肥健食”。同时,在苜蓿的食用、药用等方面人们利用得更加具体有效。此外,苜蓿还可做贡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