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Xn, n≥1}是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序列, M(1)n, M(2)n分别表示{X1, X2, …, Xn}的第一个最大值与第二个最大值. 若存在 an>0, bn 使得 P(Mn(1)≤anx+bn)w/→G(x) 成立(其中 G(x)为极值指数分布), 则对 x>y 有limN→∞1/log N∑Nn=11/nI{M(1)n≤un, M(2)n≤vn}=G(y){log G(x)-log G(y)+1} a.s.其中un=anx+bn, vn=any+bn.  相似文献   

2.
用T_k表示在单位圆E={z:∣z∣<1}内解析,形如f(z)=z-α_2z~2-α_3z~3-……-α_nz~n-……(α_n≥0,n≥2)的函数之全体。对于T_k的子类L_k(α,β,γ),将证明如果f∈L_k(α,β,γ),那么函数F_c(f)=(c+1)/z~c integral from 0 to Z t~(c-1)f(t)dt也属于L_k(α,β,γ)。  相似文献   

3.
以豆梨(Pyrus calleryana Decne.)进口栽培品种'红塔'种子(HT)为试材,采用6个浓度(0(对照)、50、100、200、300、400 mmol/L)的NaCl胁迫处理,测定盐胁迫后豆梨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培养1~5 d的胚根长和胚芽长;以进口栽培品种'首都'种子(SD)为对照,以7份野生豆梨种子(J2、J8、J10、M6、M13、M15、M24)为试材,采用浓度为200 mmol/L的NaCl胁迫处理,测定盐胁迫后豆梨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胚根长、胚芽长.应用隶属函数法、系统聚类分析法对种子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盐胁迫对豆梨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浓度盐胁迫,对'红塔'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胚根长、胚芽长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随着盐浓度的增加(0~200 mmol/L),各处理间各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当NaCl溶液浓度为300、400 mmol/L时,胚根生长2~3 d后基本停滞甚至萎蔫.在材料稀缺或进行大批量种质种子耐盐性比较时,可直接选择浓度为200 mmol/L的NaCl溶液处理,快速测定豆梨种子的耐盐萌发.②NaCl胁迫,对各豆梨种质萌发期各性状指标均有显著抑制作用.③依据豆梨种质的隶属函数及聚类分析结果,将8份豆梨种质划分为高耐盐(M15)、中度耐盐(J8、M6)、盐敏感(SD、M24、M13、J10、J2)3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斜纹夜蛾幼虫在棉田的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斜纹夜蛾发生盛期,应用Iwao和Taylor两种回归方法及采用扩散系数C、平均拥挤度M、聚集指数I、负二项分布K值、扩散指数CA值、聚块性指标M/x、负二项分布指数L’、负二项分布扩散型指标L’/(1 x)和扩散指标I8等9个聚集度指标,对斜纹夜蛾幼虫在棉田的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幼虫在棉田内呈聚集分布。在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最适抽样数N=(t2/D2)(1/x 2.8042)和复合序贯抽样方案,提高了田间调查效率。  相似文献   

5.
以黄颡鱼(Pseudobargrus fulridraco)为试验对象进行谷氨酸、大蒜素、糖精等10种摄饵促进物质活性的研究。结果用t检验统计分析,这些物质对黄颡鱼的摄饵促进效果是:0.1mol/L蛋氨酸有极显著作用;0.5%甜菜碱有显著作用:0.125%香草香精、0.125%糖精、0.05mol/L蛋氨酸、0.2mol/L谷氨酸、0.05mol/L丙氨酸、0.2mol/L丙氨酸、0.5%大蒜素的作用不显著;而0.25,0.5,1%香草香精、0.5,1%糖精、2.5%甜菜碱、5%大蒜素、0.1mol/L谷氨酸、0.025mol/JL蛋氨酸、0.05mol/L甘氨酸则有抑制摄饵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鳝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15个月室内连续观察测量和数理统计分析,发现黄鳝的生长属均匀性生长,可用 Von-Bertalanffy 生长方程描述其生长规律,体长生长为{L_t}_(mm)=768.143 0[1-exp(-0.6624A)],体重生长为{M_t}_g=1317.635 1[1-exp(0.662 4 A)]~3(上二式 A={t}a-0.5656)。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相关,其回归方程为:{M}_g=1.9110×10~6×{L}_(mm)~3.08.在适温范围内,黄鳝的生长与水温呈正相关,其停止摄食生长的下限温度为12.5℃。并据黄鳝阶段生长速度提出黄鳝饲养周期为2a 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浓度的氰戊菊酯处理昆虫细胞T richop lusia n i(T n),并用台盼兰染色、3-(4,5-D im ethy lth iazo l)-2,5-d ipheny ltrazo lium brom ide(M TT)还原试验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等方法对T n细胞活力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氰戊菊酯浓度大于17.5μm o l/L处理的T n细胞形态、活力均发生了明显改变。在台盼兰染色实验中,氰戊菊酯浓度≥17.5μm o l/L时,T n细胞死亡率升高到29.69%以上,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在M TT还原实验中,当氰戊菊酯浓度≥17.5μm o l/L时,T n细胞对M TT试剂的还原物吸光值降低,细胞相对活力较对照极显著下降(P<0.01);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的结果也证实,氰戊菊酯浓度为25μm o l/L时,死亡与凋亡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8.
通过引入参数及估算权函数,建立了反向Hardy-Hilbert积分不等式的推广式,证明了:若p<0,1/p+1/q=1,2-q<λ<2-p,α≥-β,f(t),g(t)≥0,且0<∫∞α(t+β)1-λfp(t)dt<∞ 0<∫∞α(t+β)1-λgq(t)dt<∞则∫∞α∫∞αf(x)g(y)/(x+y+2β)λdxdy>{∫∞α[kκ(p)-θλ(q)(α+β/t+β)q+λ-2/q](t+β)1-λfp(t)dt}1/p{∫∞α[kλ(p)-p/p+λ-2(α+β/t-β)p+λ-2/p](t+β)1-λgq(t)dt}1/q其中θλ(q)=∫011/(1+u)λuq+λ-2/q-1du,且常数因子kλ(p)=B(p+λ-2/p,q+λ-2/q)为最佳值.  相似文献   

9.
在非共振条件下运用Leray-Shauder原理讨论n阶非线性常微分方程m点边值问题u(n)(t)=f(t,u(t),u′(t),…,u(n-1)(t))+e(t)a.e.t∈(0,1)u′(0)=…=u(n-1)(0)=0,u(1)=∑m-2i=1aiu(ξi)解的存在性,其中f:[0,1]×Rn→R满足Carathéodory条件,e∈L1[0,1],n≥2,m>2,ai∈R且ai全为非正实数或非负实数,ξi∈(0,1),0<ξ1<ξ2<…<ξm-2<1(i=1,2,…,m-2).  相似文献   

10.
在非共振条件下运用Leray-Shauder原理讨论n阶非线性常微分方程m点边值问题u(n)(t)=f(t,u(t),u1(t),…,u(n-1)(t))+e(t) a.e.t∈(0,1)u1(0)=…=u(n-1)(0)=0,u(1)=∑(m-2 t=1)aiu(ξ1)解的存在性,其中f:[0,1]×Rn一R满足Carath(e)odory条件,e∈L1[0,1],n≥2,m>2,ai∈R且a:全为非正实数或非负实数,ξ1∈(0,1),0<ξ1<ξ2<…<ξm-2<1(i=1,2,…,m-2).  相似文献   

11.
以橡胶草为试验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遗传转化研究。结果表明:50mg/L的卡那霉素(Kan)对橡胶草的抗性芽具有很好地筛选效果,生根筛选时,Kan的适宜质量浓度为35mg/L;最佳抑菌抗生素为羧苄青霉素(cb),适宜质量浓度为500mg/L,获得35株抗性试管苗,通过GUS染色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最终获得6株转基因植株,转化率为17.1%。可见,获得的橡胶草转基因植株,为橡胶草后续的遗传转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安全有效控制华南地区危害严重的入侵杂草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的方法,检验皇竹草Pennisetum hydridum是否具有竞争抑制乃至替代控制假臭草的潜力。【方法】设置一系列不同比例皇竹草与假臭草的混种盆栽试验,测定2种植物的竞争指数及形态特征。【结果】假臭草的竞争平衡指数为-0.97~-0.40,在所有比例的混种处理中均小于0,说明皇竹草始终处于竞争优势地位。皇竹草的单株生物量随着假臭草的种植比例增加而增加,从最低48.98 g增加至最高161.66 g;假臭草与皇竹草混种限制了假臭草的茎、叶的发育和生长,导致混种处理的假臭草单株总叶面积比单种假臭草减少43.4%~68.2%、单株总茎长减少49.4%~63.6%、单株分枝数减少46.1%~71.6%。【结论】皇竹草对假臭草有竞争抑制作用,具有替代控制假臭草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河北省曲周县大河道乡后老营村村民普遍采用的高效耕作模式——小麦-西瓜-玉米间套轮作模式。该模式在原小麦-玉米轮作的基础上可多收一季西瓜而小麦减产不多,玉米几乎不减产,产值较传统的小麦-玉米轮作模式增收17 385元/hm2。该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养分综合利用效率和减轻重茬病害,既能增加经济效益,又能保证粮食基本产量,可在黄淮海平原相似气候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间套作复合群体的高产机理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冬小麦-夏玉米两熟模式基础上开发的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多熟间套模式,具有较高的生产潜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其单产水平和光热资源利用率提高20%多,是农田在吨粮基础上实现高产再高产的一种新尝试,该模式实现高产的关键是充分利用间套作复合群体高强度的纳密功能,并形成一个高光效的群体结构,使复合群体的受光改善和截光能力增强,从栽培技术角度,确定适宜的品种组合和田间配置,解决好春玉米的早播玉米是该式成功应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牛奶中布鲁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的双重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布鲁氏菌IS711序列和单增李斯特菌毒力因子HlyA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建立双重PCR检测方法,对其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检测,并制备污染模型乳,通过直接检测、增菌后检测、细菌富集后增菌检测,确定最低检测限。【结果】建立了牛奶中布鲁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双重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好、敏感性高、可重复性好。布鲁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单PCR检测最小DNA质量浓度分别为0.282和3.33 pg/μL,双重PCR检测最小DNA质量浓度分别为2.82和33.3 pg/μL。感染模型乳不经过增菌,布鲁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04和8×104CFU/mL;经过24h增菌,就可以检测到10 CFU/mL的布鲁氏菌,经过12 h增菌,就可以检测到8 CFU/mL的单增李斯特菌;经过离心法富集细菌后再增菌,灵敏度可以扩大40~50倍,布鲁氏菌经24 h增菌后最低检测限为10 CFU/40 mL,单增李斯特菌经12 h增菌后最低检测限为8 CFU/40 mL。【结论】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特异、灵敏、可重复,可单独或同时检测牛奶中的布鲁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也可以用于其他产品中布鲁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旨在建立一种可以应用于临床样本同时检测沙门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多重PCR方法。根据NCBI上已收录的沙门菌hut基因、多杀性巴氏杆菌 kmt1基因和大肠埃希菌23SrRNA基因的全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多重PCR反应条件,建立能够同时检测3种细菌混合感染的多重PCR诊断方法。特异性分析表明,应用该方法可以从沙门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大肠埃希菌以及3种细菌的混合物中扩增出3条大小分别为286 bp、457 bp和652 bp的特异性条带,其他对照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分析表明,该方法对沙门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1.77×10 、1.99×10 、2.01×10  CFU/mL;人工模拟感染样本检测表明,该方法能从混合感染的病料中检测出3种病原菌。可见: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可以有效检测沙门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7.
马光霞 《农业展望》2009,5(11):15-19
文章对2008/09榨季国内外糖料与食糖生产、市场供求、价格运行走势和进出口贸易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并对2009/10榨季国内外糖料及食糖市场进行了初步判断和预测。  相似文献   

18.
2008/09年度大豆市场回顾及2009/10年度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丽 《农业展望》2009,5(9):7-8,13
2008/09年度(大豆市场年度指当年10月至下年9月)中国大豆生产恢复性增长,进口将首次超过4000万t,国内新增供给增加,消费继续增长,大豆供给充裕。在国家首次启动的临时收储政策支持下,国产大豆价格基本保持稳定。2008/09年度全球大豆小幅减产,导致供应偏紧,国际大豆价格较上年度回落,但仍处于较高价位。预计2009/10年度中国大豆产量略有下降,进口继续保持高位,总体供给充裕,全球大豆大幅增产,但供给偏紧的态势将持续较长时间。预计2009/10年度上半年国际大豆价格将保持坚挺,国内大豆价格以稳为主。  相似文献   

19.
刘涵 《农业展望》2009,5(9):9-13
2008/09年度,国内外棉花市场整体需求不旺,棉价前期快速下跌,后期逐步企稳。展望2009/10年度.国内经济复苏将提振棉花需求,国内棉价长期走势趋涨;而国际棉花市场复苏仍有待时日。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提高三七Panax notoginseng育苗机械化播种精确性,针对三七小行株距的特点,研究一种新型导种管。【方法】分别建立有、无导种管情况下种子运动的力学模型。在土槽上开展了以投种高度、播种机前进速度、投种角度为试验因素,以理论播种点与实际播种点距离偏差的标准差和弹跳率为试验指标的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借助Design-Expert 10.0.3软件建立了试验因素与指标间的回归方程及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获取最佳投种参数组合;在最优参数组合下,使用高速摄像技术获取种子运动轨迹,结合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和曲线拟合法进行种子运动轨迹曲线方程研究;借助EDEM软件进行导种管截面尺寸仿真分析,确定截面尺寸;用3D打印技术试制导种管并开展播种验证试验。【结果】在有、无导种管情况下,影响种子离开排种器后运动的共同因素为排种器的周围速度、投种高度和投种角度。通过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得出最优投种参数组合为投种高度20 cm、播种机前进速度7.8 m/min、投种角度42°。在未安装导种管条件下,理论播种点与实际播种点距离偏差的标准差、弹跳率分别为51.66 mm和72.31%。研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