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旗草用燕麦生产调查及种植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阿鲁科尔沁旗有广阔的草场面积,是国内重要的肉牛肉羊生产基地,气候资源适宜燕麦生长,近年来苜蓿和燕麦草人工草场发展迅速。本文为了更好服务阿旗草用燕麦生产,准确掌握阿旗燕麦种植水平及种植收益情况,通过对阿旗人工草地燕麦的生产调查及综合各地研究结果的方法对草用燕麦种植结果进行总结,结果表明:(1)燕麦可作为沙地保护作物种植。在严重沙化草地上利用燕麦留下的根茬可以防风固沙,燕麦根茬地种植紫花苜蓿,避免风沙侵蚀苜蓿种子,确保紫花苜蓿苗全、苗齐、苗壮;也可以使用燕麦作为保护作物与苜蓿混播,紫花苜蓿播种时间也因此可以提前两个月,可以当年收割一次燕麦草和苜蓿草,提高了总体收益。(2)燕麦用于草地苜蓿倒茬作物。人工草地多种植紫花苜蓿,当苜蓿草地进入高产期后,苜蓿草地产草量开始下降,需要及时应用燕麦进行倒茬轮作。(3)燕麦与苜蓿等牧草混播建立放牧型草地。燕麦与苜蓿混播是国内外成型的技术措施,与苜蓿混播或与苜蓿、无芒雀麦等牧草作物混播建立放牧型草地,当年可获得一定的牧草收益。(4)燕麦青、干草是畜牧业的优质饲草,籽实是畜牧业的优质饲料。燕麦可以在各类土壤类型地块种植,需要选用适宜的品种适应一季作区或二季作区种植,有针对性地生产符合饲用目标的鲜、青、干饲草饲料,种植效益可以与苜蓿持平。(5)草用燕麦种植效益可观。燕麦是生态友好型作物,青刈燕麦可在拔节至开花期刈割,可以刈割两次,第一次留茬5~8 cm左右,一般每公顷产鲜草22500~30000 kg,晒制干草或青贮时应在乳熟期到蜡熟期刈割,一般可每公顷产鲜草30000~45000 kg,晒制干草后公顷产9000~13500 kg左右,二季种植一般可每公顷收益15000~24000元,在不能种植苜蓿的一季作燕麦区种植燕麦仍可有每公顷7500~13500元的收益。目前种植燕麦的投入水平均低于玉米、箭舌豌豆、苜蓿等牧草作物,采收期也不近相同,所以简单的进行种植效益对比就低估了燕麦的种植效益,增加对燕麦生产的水肥投入,采用规范种植技术指导生产,二季作燕麦区采收二季燕麦与种植苜蓿相比省工省投入效益相当,燕麦的种植效益是可观的。  相似文献   

2.
以2016年山东省牧草种植农户与企业的调研数据和山东省主要粮食作物统计资料为基础,计算牧草种植、加工成本收益基本信息,对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近10年间的成本利润变化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山东省粮食与牧草生产成本收益,以评价"粮改饲"政策实施后牧草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效益。分析发现目前粮食种植存在成本逐年升高、价格波动大的问题,利润基本已经达到瓶颈,而种植苜蓿(Medicago sativa)、全株青贮玉米(Zea mays)收益可观,在保证良好的土地资源和合理的田间管理条件下,"粮改饲"项目基本上可实现种草高于种粮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发展苜蓿商品草产业的优势与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甘肃省苜蓿商品草产业发展现状苜蓿是一种优质、高产、各类家畜都喜食的多年生豆科牧草 ,其含有大量的粗蛋白质、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多种矿物元素及维生素 ,在牧草中素有“牧草之王”、“牧草皇后”之美誉。在相同的土地面积上 ,种植苜蓿比种植各种禾本科牧草收获可消化总养分高 2倍 ,可消化粗蛋白高 2 .5倍 ,矿物质高 6倍 ;苜蓿蛋白质产量比大豆和谷子籽实蛋白质分别多 1.3倍和 3 .5 7倍 ,苜蓿总养分产量比大豆和谷子多 2 .5倍和 0 .15倍。同小麦相比 ,单位面积苜蓿干物质量是小麦的 4.7倍 ,其蛋白质是小麦的 7倍。有草业专家经过长期…  相似文献   

4.
中国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产量差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在国家大力推进“粮转饲”和种植业结构调改的背景下,研究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3种栽培牧草产量差及影响因素,为揭示牧草生产潜力和制定牧草高产高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两个数据库,以“苜蓿产量 施肥”、“黑麦草产量 施肥”、“燕麦草产量 施肥”、“牧草栽培技术”、“Alfalfa, Fertilizer, China”、“Alfalfa, Irrigation, China”为关键词,共收集目标文献176篇,其中关于中国苜蓿的文章101篇、黑麦草的文章51篇和燕麦的文章24篇。总结中国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的产量潜力和产量差。通过分析施肥、播种和灌溉对牧草产量的影响,阐明影响牧草产量差的因素及消减途径。【结果】当前中国栽培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的产量潜力分别为24、26和22 t·hm-2,农户产量分别实现了产量潜力的28%、63%和41%。氮磷肥的施用、播种和灌溉可以显著地影响牧草产量,苜蓿的产量最佳施肥量约为氮肥(N)52 kg·hm-2,磷肥(P2O5)141 kg·hm-2,最佳播种量约为20 kg·hm-2,最佳灌水量约为5 737 m3·hm-2;黑麦草的产量最佳施肥量约为氮肥(N)585 kg·hm-2,磷肥(P2O5)46 kg·hm-2,最佳播种量约为30 kg·hm-2;燕麦草的产量最佳施氮量尚没有明确的结果,在施氮量<225 kg·hm-2时,燕麦草的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线性的增加,其产量最佳施磷(P2O5)量约为128 kg·hm-2,最佳播种量约为180 kg·hm-2。【结论】中国栽培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有很大的增产空间,增产潜力分别为17、10和13 t·hm-2。合理的施肥、播种和灌溉可以缩小产量差,优化施肥量可以使苜蓿增产约3.4 t·hm-2,黑麦草增产约1.5 t·hm-2,燕麦草增产约4.2 t·hm-2。优化播种量可以使苜蓿增产60%,燕麦草增产78%,但是仅通过优化播种量并不能使黑麦草增产。优化灌溉量可以使苜蓿增产约9.1 t·hm-2。  相似文献   

5.
中国栽培草地氮磷流动空间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中国畜牧业快速发展,对牧草需求日益增加,种植业结构调改已成为必然趋势。定量研究栽培草地的氮磷流动特征,可为优化牧草施肥和提高牧草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为研究对象,建立中国主要栽培牧草氮磷养分输入(输出)数据库,利用NUFER模型定量中国主要栽培牧草氮磷平衡账户、利用率和环境排放特征。【结果】(1)2014年,全国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草地氮输入(输出)总量分别为1 547、236和67 Gg,磷输入(输出)总量分别为323、44和16 Gg。单位面积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草地的氮输入(输出)量分别为326、427和217 kg N·hm-2,磷输入(输出)量分别为49、18和35 kg P·hm-2。生物固氮是苜蓿草地氮的最主要输入项,占总输入量的51%,氮肥占黑麦草草地氮总输入量的93%,占燕麦草地总输入量的84%。磷肥是3种牧草磷的最主要输入项。(2)2014年,全国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的氮利用率分别为64%、93%和69%;磷利用率分别为28%、77%和34%。不同区域氮磷利用率差异很大。(3)2014年,单位面积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草地的氮环境排放量分别为23、4.0和9.9 kg N·hm-2,磷的环境排放量分别为2.6、3.8和2.6 kg P·hm-2。西南地区苜蓿和黑麦草的氮磷环境排放量较高,西部各地区燕麦草草地氮磷环境排放量高于其他区域。(4)2014年,黑麦草草地氮呈亏缺态,其余栽培草地氮磷均有不同程度的盈余。中国西部地区苜蓿的土壤氮磷累积量高于东部地区;黑麦草的土壤氮磷累积量没有明显规律;青藏高原区燕麦草的土壤氮磷累积量大于其他区域。【结论】2014年,全国栽培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草地的氮磷输入(输出)量差异较大。生物固氮是苜蓿获取氮素的重要途径,田间管理需减少氮肥投入,燕麦和黑麦草主要通过化肥获取所需养分,应注重肥料施用。3种栽培牧草氮的利用率均高于60%,磷的利用率相对较低。黑麦草草地氮呈亏缺态,需增施氮肥,其余栽培草地氮磷均有不同程度的盈余,应控制肥料过多施用。  相似文献   

6.
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是世界上公认的优质饲草。苜蓿的种植成本低于粮食作物,易管理,而且一次种植多年收益,既可用于畜牧生长增加附加值,又可作为商品草直接出售,同时还有改善生态环境、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苜蓿还是一种抗寒、抗旱、耐盐碱、生长力较强的作物,种植苜蓿是旱碱地区农民增收的一条好路子。其栽培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7.
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是世界上公认的优质饲草.苜蓿一次种植多年收益,易管理,效益高,同时具有改善生态环境,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苏联的饲料作物种类较多,但主要的种类有苜蓿、三叶草、驴豆、鸭茅、羊茅、燕麦草和草木樨等。苏联十分重视饲料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全苏从事牧草育种的中心有26个,由于他们分布在全国各个气候条件不同的地区,并根据当地的实际需要,开展牧草作物新品种的选育。目前已区划种植的多年生牧草品种有600多个,其中有属于多年生豆科作物的品科1300多个。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研究干旱胁迫下12份禾本科牧草的苗期抗旱性,为抗旱牧草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方法对牧草进行连续干旱胁迫处理.[结果]将12种禾草的抗旱性大致可以分为3类,冰草和高燕麦草为强抗旱性牧草;内蒙古冰草、中间偃麦草、偃麦草和新麦草为中等抗旱性牧草;鹅观草和披碱草为弱抗旱性牧草.[结论]通过综合比较分析发现在干旱胁迫下冰草和高燕麦草的抗旱性较强,适合在于旱少雨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陇东旱塬村域农田生态经济系统投入产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省镇原县北庄村为例,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农田的生态经济系统投入产出特征.结果表明:坡地与平地的农田系统产投比物质流为0.58、0.40;能量流为2.01、1.16;价值流为4.32、3.21.坡地为低投入、低产出、高利用效率的系统,而平地为高投入、高产出、低利用效率的系统,坡地农田系统种植效率高于平地.平地玉米纯收益最高,为4 132.5元/hm2,其次为苜蓿2 805.00元/hm2,小麦2 746.80元/hm2;坡地苜蓿的纯收益最高,为2 670.00元/hm2,其次为玉米2 524.95元/hm2,小麦1 695.00元/hm2.说明坡地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收益低,而种植苜蓿等饲料作物收益高.  相似文献   

11.
中国花生种植成本与收益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目前中国花生市场供不应求的现状,本文通过花生与三种粮食(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苹果之间种植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分析,揭示中国花生种植的成本收益优势.研究表明,种植花生具有成本低、收益高的特点,但也存在着花生种植总成本增长迅速,劳动成本和资本成本在总成本中比重过高等问题.为进一步降低花生种植成本,提高花生种植收益,笔者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畜牧业发展中,对于牧草的需求是较高的,苜蓿作为一种优质牧草,不仅环境适应能力强,同时还具备产量高、营养丰富等优点,因而在畜牧业发展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还有着"牧草之王"的美称。对苜蓿的种植技术,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途径进行探索,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苜蓿在畜牧业发展中的价值。1苜蓿的种植技术要点1.1苜蓿种植的时间与土地选择由于冬北地区冬春季气候较寒冷,不适宜苜蓿生长,因而苜蓿种植的时间一般选择在五月初至七月初。同时,苜蓿种植还需要对土地进行合理选择,苜蓿在多种土壤中都能够  相似文献   

13.
苜蓿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豆科牧草,被誉为"牧草之王",是世界公认的优质饲草,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苜蓿种植历史.全世界苜蓿属有60余种,我国苜蓿有7个种,如关中苜蓿、晋南苜蓿、新疆大叶苜蓿、陇东苜蓿等,常见的有紫花苜蓿、黄花苜蓿、杂花苜蓿3个种.  相似文献   

14.
苜蓿,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最主要的豆科牧草之一,堪称"牧草之王".我国种植苜蓿历史悠久,居世界第五位.  相似文献   

15.
牧草业的发展不但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水土保持,可促进农业发展,而且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苜蓿是最重要的牧草之一。紫花苜蓿以产草量高,草质好,营养价值高的优点被誉为"牧草之王",在麦积区大面积种植,品种单一,种植时间长,引发了苜蓿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到了苜蓿的产量和质量。所以对苜蓿的虫害准确诊断,及早防治,是保护牧草、发展畜牧  相似文献   

16.
研究旨在探究黄淮海地区苜蓿田夏季套作青贮玉米的可行性,以期提高苜蓿田牧草生产力,为牧草高效种植发掘新的种植模式。在黄淮海地区播种第三年的苜蓿田刈割两茬后套作青贮玉米,探究在黄淮海地区苜蓿套作青贮玉米的牧草生产力、对苜蓿田杂草的影响及套作前后的经济效益。与单作苜蓿相比,苜蓿套作青贮玉米显著提高了苜蓿田的总产草量、土地当量比和总经济效益;苜蓿套作青贮玉米可有效减少夏季高温高湿季苜蓿田杂草的种类,抑制杂草的生长。为黄淮海地区苜蓿田夏季套作青贮玉米提供理论依据,提出了一种苜蓿高效种植推广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7.
苜宿属多年生豆科牧草,被誉为“牧草之王“,而且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重要作物.扩大苜蓿种植面积,要选好品种,抓好苜蓿种子生产.……  相似文献   

18.
随着"粮改饲"政策、奶业政策的持续推进,肉、蛋、奶对人们的生活愈发重要。苜蓿作为畜牧业不可或缺的饲料来源,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中合理种植,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对饲草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在当前现状下,以河北省苜蓿创新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苜蓿-青贮玉米-燕麦间作、苜蓿-青贮玉米间作与苜蓿单作模式下的成本构成,比较三种模式下种植户的年收益情况。  相似文献   

19.
绿色草原牧场是位于黑龙江省的农垦企业,草场面积广阔,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种植苜蓿。2012年,牧场通过开展草原确权、加大宣传引导、加强监督执法、严格种植管理等,在牧场大力推广苜蓿种植,经测算,喷灌圈内苜蓿种植每亩收益为606元,较喷灌圈外苜蓿种植收益高出234元,比天然草原高出551元。除此之外,在牧场大力推广苜蓿种植还能增加牧场奶牛养殖户的收入、草原承包费收入、牧场的生态效益、周边产业的收益等。  相似文献   

20.
苜蓿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栽培历史最为悠久的豆科牧草,有"牧草之王"的美称。而苜蓿在我国也有近2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也是我国最主要的栽培牧草。但是近年来,我国苜蓿的产量在不断的降低,不能满足畜牧业的需求。而且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种植观念和种植技术制约了整个苜蓿产业的发展,本文就是通过分析苜蓿产量低的原因,讨论并研究出优质苜蓿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