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林业   5篇
农学   5篇
  5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Li-6200光合分析仪,对沙漠绿洲边缘流动沙丘上分布的沙蒿和油蒿光合速率进行了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测试.结果表明:沙蒿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第一峰值出现在9:00为19.096 μmol·m-2·s-1,第二个峰值出现在15:00为14.646 μmol·m-2·s-1;油蒿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9:00为23.03 μmol·m-2·s-1.沙蒿Pn平均高峰值在6月份为11.9848 μmol·m-2·s-1,油蒿Pn高峰值出现在7月份为11.394 μmol·m-2·s-1.在整个生长季节中沙蒿和油蒿的平均WUE分别为0.8367和0.4405.相关分析表明,沙蒿Pn与其影响因子I、Cs、 Gs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与Ci、Rs因子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其他因子呈不显著正或负相关关系.油蒿Pn与I、RH、Gs、Cs因子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其他因子呈不显著正或负相关关系.并得出了沙蒿与油蒿I及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
采用Li—6200光合分析仪对沙地一年生植物种沙米的Pn进行了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测试,结果表明:沙米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其Pn第一峰值和第二峰值分别为13.38μmol/(m2·s)和9.428μmol/(m2·s)。沙米Pn在季节变化中平均高峰值在7月份为7.3428μmol/(m2·s)。沙米的光补偿点较低为127.3μmol/(m2·s)。在生长季节中沙米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平均值为0.5707,最大平均值出现在6月份为0.7145。经对沙米Pn及其多项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得出:沙米Pn与其因子QNTM、EAIR、TRAN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与CINT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并得出沙米Pn及影响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3.
机械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是流沙治理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对4种不同人工措施干预治理流动沙地后其生态恢复初期(前3年)植被、土壤理化性质和水分动态变化进行了观测研究,并以流沙区为对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沙质荒漠生态系统恢复变化首先始于各种机械措施所建立的稳定地面的形成,为天然植物的迅速增殖和侵入、人工固沙植物的介入、枯枝落叶的储存及流沙成土过程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枯枝落叶层的形成又为土壤-植物系统物质交换建立了介面,促进了流沙的成土过程。不同人工措施治理区0~20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与流沙区土壤含水量相比差异不显著,说明土壤水分仍能保持流动沙地原有的水分平衡状态。但随着天然植被的恢复与人工固沙林生长,其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深度由干预前的40cm加深至第三年的160cm。系统内植物恢复与流沙成土过程的前期效果表明,草沙障或土沙障+固沙林措施优于塑料沙障+人工沙蒿和封育治理措施,是流动沙地得以快速治理的有效方法。从植被群落结构的变化看,人工植被在建立后第三年其生态功能才开始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4.
樟子松在西北干旱沙区的光合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甘肃省民勤治沙站 ,用 Li- 62 0 0便携式光合仪分别测定人工栽植的 4龄、9龄和 2 0龄樟子松的净光合速率日进程 ,其结果表明 :在干旱沙区 ,9龄以上樟子松的光合速率在午前随光强和气温而上升 ,午后下降。其 4龄、9龄和 2 0龄樟子松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 8.7μmol· m- 2 · s- 1、62 .3μmol· m- 2 · s- 1、1 9.7μmol· m- 2 · s- 1。  相似文献   
5.
在河西沙漠绿洲边缘风沙危害重点区,为了提高流动沙丘的造林成活率,以达到防治风沙危害、保护和恢复绿洲边缘植被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研究选用沙生植物沙拐枣、花棒、梭梭一年生苗木,分别采用ABT生根粉50mg/kg、100mg/kg、150mg/kg、200mg/kg和500mg/kg不同浓度水平进行处理,以不处理的作为对照(CK),在流动沙丘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得出3种沙生植物经ABT生根粉处理的树种造林成活率明显高于各自不处理的成活率。其中沙拐枣和花棒两种树种经ABT生根粉150mg/kg浓度处理林成活率最高分别达到了98.462%和81.429%。并且经ABT生根粉处理的造林树种与未处理对照造林树种相比有明显地增加根系数量及对高生长有显著影响作用。梭梭用ABT生根粉处理的造林试验,经调查数据分析显示200mg/kg浓度处理成活率高于其它水平处理及未处理的对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临泽地区不同类型的盐碱地植物进行研究,揭示不同类型盐碱地植物群落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除20 cm土层土壤温度最高值出现在8月份,其他土层的土壤温度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而最低值除了60 cm土层土壤温度出现在12月份,其他土层的土壤最低温度出现在1月份。轻度和中度盐碱地主要以藜科占绝对优势,其次为禾本科、茄科;而重度盐碱地以禾本科占绝对优势,其次为菊科和藜科;从样地物种组成来看轻度和中度的科属表现为单科单属,而重度盐碱地表现出优势科属比轻度和中度的要丰富。3个样地中共有荒漠盐碱植物种31种,其中灌木8种、草本23种,草本植物明显多于灌木。从灌木占物种数的比例来看轻度和中度盐碱地灌木较为丰富,从3个样地中草本占物种数的比例来看重度盐碱地草本植物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7.
热平衡茎流计在荒漠灌木植物耗水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首先对茎流热平衡技术测定植株茎流的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4种干旱沙区常见造林灌木的日耗水变化规律。并通过对同时观测的气象因子的分析,揭示植物耗水与太阳辐射、气温和大气湿度等因子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在西北干旱沙区,预测这4种植物蒸腾耗水的方程。  相似文献   
8.
六盘山4种类型森林群落天然更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调查了六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阔叶林、油松林、华山松林和华北落叶松林内天然更新状况,分析了林型、林分胸高断面积和坡向对乔木幼苗密度、幼苗多样性、幼苗丰富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林型内都有辽东栎和华山松幼苗的分布;并且,在整个林区内辽东栎幼苗数量多,·所占比例最高,表明辽东栎幼苗在该地区所有群落类型中更新良好.(2)幼苗密度、幼苗多样性和幼苗丰富度均为阔叶林>油松林>华山松林>华北落叶松林.(3)坡向对乔木幼苗的分布有显著影响;除阔叶林,其余林型内乔木幼苗均表现为阳坡<阴坡.(4)随着乔木胸径的增加,阔叶林内幼苗密度呈上升趋势,幼苗多样性和丰富度呈下降趋势.针叶林内,最高幼苗密度、多样性和丰富度均出现在中等胸高断面积的情况下.上述结果揭示,对于密度较大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应该进行适当地间伐,从而改善人工林的更新情况,增加群落的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功能.而且,对于不同坡向的人工林应该采用不同的抚育措施.  相似文献   
9.
樟子松幼苗从半湿润地区调运到干旱沙区栽植,在不同土壤类型下,其成活率、保存率、顶芽生长等都表现出差异性。经研究,樟子松幼苗在其原产地苗圃生长,各方面性状表现最优;在干旱沙区沙壤土、砂土上,表现尚可;而在干旱沙区盐碱地上,栽植成活率低,生长不良。  相似文献   
10.
玛曲高寒草原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黄河上游地区的主要水源涵养区,高寒草地沙质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已严重威胁到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安全。通过重要值理论和多样性理论对玛曲高寒草原不同程度沙化草地植被群落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为治理流沙和草地生态系统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①随着沙化程度的加剧,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向高寒沙质荒漠生态系统转化,群落以苔草+早熟禾群落→苔草+防风+嵩草群落→球穗莎草+防风+苔草群落→赖草+虫实+苔草+防风群落的方向演替。大多数高寒草地物种退出群落,而适应沙质荒漠的物种逐渐占据优势地位;②群落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急剧下降,均匀度指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中度沙化草地达到最大,而群落优势度逐渐增加,在重度沙化草地增加明显;③潜在沙化草地Whittaker指数远小于沙化草地,而不同沙化草地之间Whittaker指数的差异不显著。潜在沙化草地相异性系数CD和共有度指数CP与沙化草地差异性显著,而且随着沙化程度的加剧,差异越显著。所以应加强潜在沙化草地的保护措施,而对沙化草地应采取流沙治理措施进行生态修复,防止草地沙化的加剧和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