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湖南省13个参评地级市为样本,参照《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构建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来综合分析参评城市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水平。结合数轴法和聚类分析法确定各参评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等级,并分析各参评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和空间格局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区域差异显著,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湖南省东北高西南低,且北部地区整体优于南部地区;评价单元的地理区位、经济水平、交通等基础设施情况导致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各参评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制约因素存在显著差异。根据评价结果,应强化建设用地管理工作,提出相关措施建议来实现各区域人口、经济和建设用地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于清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5):213-215
以鞍山为例,从利用强度、增长耗地、用地弹性和管理绩效4个方面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量评价方法,对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鞍山市铁东区、铁西区土地利用属于集约度高的Ⅰ型;市辖区、立山区、海城市土地利用属于集约度较高的Ⅱ型;千山区、台安县和岫岩满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属于集约度中等的Ⅲ型。为提高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出了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强土地利用监管、提高用地准入标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以长沙市为例,对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经济发展水平和宏观政策是影响长沙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因素,并结合长沙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促进其集约利用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陈慧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9):6-9,78
建立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13个地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评价,并进行系统聚类,把这13个地级城市分为相对集约型和相对粗放型两大类。就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构建了“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并据此提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3种模式:新增用地门槛约束模式、旧城改造和土地置换模式及已有用地约束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舒茂芳 《北京农业》2012,(30):189-191
从城市土地的内涵特性入手,提出了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必要性、以及其建立的理论基础和影响因素分析等,以怀化市城区为例,首先建立了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单位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建设用地等9个指标对怀化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集约度予以评价,得出怀化市土地集约度分值为82.20%,建设用地利用状况分值为85.13%,用地效益分值为79.26%。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相对较高。但也存诸多问题,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用地效益,更好的集约高效利用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河南省平顶山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进行评价,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投入强度、利用强度和利用效益等4个方面选取16个指标构建平顶山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平顶山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结果】平顶山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值为0.4107,介于第二级和第三级之间,并接近第二级的指标值0.45。【结论】平顶山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较大;对平顶山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起积极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工业、仓储用地所占比率和住宅用地比率、单位土地固定资产投资额、单位土地工业产值以及单位土地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等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城市土地投入强度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指标;城市人均建设用地和商品房空置率等城市土地利用强度指标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具有较明显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河南省平顶山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进行评价,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投入强度、利用强度和利用效益等4个方面选取16个指标构建平顶山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平顶山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结果】平顶山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值为0.4107,介于第二级和第三级之间,并接近第二级的指标值0.45。【结论】平顶山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较大;对平顶山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起积极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工业、仓储用地所占比率和住宅用地比率、单位土地固定资产投资额、单位土地工业产值以及单位土地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等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城市土地投入强度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指标;城市人均建设用地和商品房空置率等城市土地利用强度指标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具有较明显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江西省宜春市为例,通过构建土地投入、土地产出、土地利用强度三个方面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法,对宜春市各县市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了综合排名,并探讨了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宜春市各县市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差异,但是差异不大,且地域性明显;宜春市各县市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影响因素各有不同,集约利用水平均有一定的提升空间;TOPSIS方法对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土地集约利用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针对荥阳市建设用地利用结构现状,分别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约束程度、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趋势3个方面,选取11个评价指标,对荥阳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评价,并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和建设用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荥阳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提出了有效提高荥阳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许素  周勇  郧文聚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907-6909
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从宏观层面对市域范围内8县市区建设用地进行了综合集约利用水平评价。从区域空间的角度,建立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县市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探索了荆州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区域分异规律,并指出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荆州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分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新疆城镇土地资源的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疆城镇用地现状、土地资源低效成因以及新疆城镇土地潜力的总量分析,提出实现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应采用控制人均建设用地、人均居住用地、居民住宅建筑面积指标、提高城镇建成区和居住区建筑容积率、提高工业用地地均产出率、提高城乡结合部农村居民点的土地利用率等技术手段,促进内涵挖潜。  相似文献   

12.
从土地类型结构、土地资源结构、土地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入手,在土地类型划分和土地资源评价的基础上,对安塞县土地结构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综合叙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20多年来的研究进展,总结土地变化科学研究的新理论与新方法,并展望了未来土地变化科学研究的方向,进一步加强中国的土地变化科学研究。土地变化科学在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研究、驱动力研究、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方面是驱动力因子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是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方法的交叉性,已从数量模拟研究转向空间模拟研究,从单方法模拟研究转向多种方法结合的模拟研究,从生物物理驱动力的建模方式转向生物物理驱动力与社会经济驱动力相结合的建模方式。未来的土地变化研究要加强精度的要求,促进土地变化科学的发展,同时其研究成果能真正引导土地利用规划。参46  相似文献   

14.
针对陕西扶风县在耕地保护中的一些问题,提出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的权威性和实施性,加强农村居民点的改造和统一规划,正确处理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各种关系等措施,以达到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土地征用及其管理现状的反思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地征用是我国现行经济管理体制下,为了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将集体农用土地强制转变为国有土地,并对失地农民进行适当经济补偿和安置的行为.由于我国土地征用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低价征用土地的现象,使土地征用带有一定的损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财产权益的嫌疑,甚至出现了对现行的征地制度的完全否定.本文针对目前政府管理部门和学术研究中关于征地的种种迷思,对于建立高效、公平和合理的土地征用制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德州市城区基准地价演变趋势,通过对比德州市2010年和2007年城区基准地价,从定级范围、地价内涵、土地级别、技术手段和地价水平五个方面分析基准地价更新变化情况。更新后的基准地价,在范围上更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内涵上更加充实,由"毛地、熟地价格"调整为"净地价格",容积率分级别确定;在级别上进一步优化调整范围;在手段上更加丰富科学;在地价水平上更符合德州地价变化情况。更新后基准地价存在的问题凸显在工业用地级差偏小,不能准确反映区位差别;受政策调控影响明显,不能客观反映市场状况。  相似文献   

17.
朱解放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954-9955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研究基于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分析,把握马克思地租理论的科学内涵,结合我国地租存在的必然性和土地国有化的实际,积极探索和研究了我国社会主义地租和土地国有化的理论和政策.  相似文献   

18.
以乌审旗1996-2020年5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ENVI5.3.1与ArcMap软件为平台,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程度空间自相关及土地利用类型重心迁移等研究方法,分析其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1996-2020年乌审旗土地利用类型中沙地面积显著减少(-854.89 km2),主要转移为草地,面积变化幅度最大与年变化率最大的均为林地,分别为310.29%和12.41%。2)土地利用率呈稳步上升趋势,呈现高度的空间相关性与空间集聚性;乌审旗北部多为土地利用程度的低值集聚区,南部多为土地利用程度的高值集聚区。3)1996-2020年间,盐碱地重心迁移距离最大,草地迁移距离最小,沙地与盐碱地和耕地同向迁移,与林地、草地反向迁移。  相似文献   

19.
山区闲置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山区农村出现大面积的闲置土地,开发利用山区闲置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调研山区闲置土地资源状况和分析引起土地闲置的思想文化、经济、社会等原因,论述了山区土地闲置不仅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使耕地质量和功能衰退,农业投入浪费,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如何开发利用山区闲置土地资源提出相关意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按照法律法规处置闲置土地;减轻农民负担;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因地制宜开发多种经营和改变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集约利用土地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实证分析法,结合2000~2007年山西省人口发展、建设用地增加和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等情况,分析了山西省集约利用土地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表明,山西省目前的土地利用集约度不高,存在城镇建设用地扩张快、农村居民点占地多、低效工业用地多等问题。应加强土地资源行政管理力度、确定合理的建设用地供地原则,同时运用经济手段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