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 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在各国池塘和网箱中广泛养殖。据东南亚渔业发展中心(SEAFDEC)报道,池塘养殖尖吻鲈,当年可收回74%的投资;网箱养殖尖吻鲈,1.4年可收回成本。现将尖吻鲈繁殖、养殖以及国外市场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泰国东南沿海内陆设有半咸水渔业站,进行咸淡水养殖,其养殖的对象,主要是有尖吻鲈,由渔业站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促进了群众的养殖生产。近年来由于价格低,每公斤尖吻鲈售格80铢,而白虾、黄虾之类的售价高达200铢,因此养鲈鱼场逐渐被用来养虾。此项养殖业在泰国日趋减退。现仅将尖吻鲈的繁殖、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陆忠康 《现代渔业信息》1991,6(12):21-23,20
尖吻鲈是咸淡水养殖的主要经济鱼类。最近几年来,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对尖吻鲈养殖已引起极大的兴趣,已深入开展尖吻鲈养殖生物学和繁殖机制的研究。本文着重概述东南亚海洋渔业开发中心研究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Bloch)人工繁殖技术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Bloch),又名盲鳍,其生长迅速,肉味鲜美,在东南亚、我国广东省、香港和台湾沿海地区均有养殖。但野生种苗不足成为发展成鱼养殖的障碍。因此,各国致力于尖吻鲈人工繁殖的研究,自1971年泰国在自然产卵场捕获成熟亲鱼进行人工繁殖首获成功以来,东南亚各国,如菲律宾、马来西亚、  相似文献   

5.
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 (Bloch)俗称“盲曹”,为热带广盐性海洋鱼类,我国东南沿海广有分布。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生长快,盐度适应性广,是海水、咸淡水及淡水养殖的优良品种。近年来,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已有养殖,种苗主要来源于泰国的人工繁殖。由于种苗来源困难、价格昂贵,限制了生产的发展。为此,我们在1985年的5月和8月,先后从泰国引进了二批全长7~12毫米的幼苗进行培育,并于1986年着手尖吻鲈的人工繁殖工作,1989、1990两年相继催产成功,培育出种苗4批,完成了尖吻鲈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及种苗培育的全过程工作。本文着重描述从1日龄仔鱼至3厘米鱼苗的培苗过程。  相似文献   

6.
尖吻鲈Latescalcarifer(Bloch)营养学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Bloch)系水产养殖的重要对象。据文献记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我国台湾省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长期从事尖吻鲈养殖。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尖鲈营养学研究已深入地开展起来,泰国沿岸水产养殖研究所对尖吻鲈营养学已进行较深入的研究,现将该所研究的最新的营养学研究成果作扼要地概述,供我国开展尖吻鲈营养学研究者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亚洲尖吻鲈(Latescalcarifer)是咸淡水养殖中的一种重要经济鱼类,生活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如中国的东海南部及南海、印度、缅甸等地。由于亚洲尖吻鲈生长速度快,在8个月时间内可以生长至上市规格,一般生长速度为1kg/年,且亚洲尖吻鲈具有很多特性使得其适合于进行沿海养殖,如在浑浊度高而盐度不断变化的水中生长良好、能够适应粗养及网箱高密度养殖条件、比较容易驯化等,故而近年来已经成为我国华南地区海水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的重要对象之一。本文对亚洲尖吻鲈的养殖技术进行简要介绍,以供养殖工作者参考。一、亚洲尖吻鲈养殖环境的水质条…  相似文献   

8.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养殖的环境条件、苗种培育、食用鱼饲养和病害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尖吻鲈的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9.
尖吻鲈养殖     
尖吻鲈系东南亚许多国家在咸淡水、淡水池塘以及网箱中进行商品化养殖的主要对象,而网箱养殖技术目前已建立,池塘养成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10年来,尖吻鲈养殖已取得较大进展,但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尖吻鲈养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特别鱼苗阶段,规格1—20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为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台山市烽火角种养基地在去年养殖优质鱼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以市场为导向,认为尖吻鲈(俗名盲曹)最有竞争能力。因此,今年在养殖品种方面进行了筛选,集中资金大力发展尖吻鲈养殖。该基地从4月10日至5月11日,投资近40万元,先后四次从外地引进尖吻鲈苗共19万多尾进行养殖。  相似文献   

11.
《海洋与渔业》2009,(10):39-41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尖吻鲈(Lares calcarifer)养殖的环境条件、苗种培育、食用鱼饲养和病害防治技术。本标准适用于尖吻鲈的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12.
尖吻鲈规模化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尖吻鲈(Lares calcavifer(Bloch)]又名金目鲈、盲鳍、鰭鱼,属鲈形目,鮨科,尖吻鲈属广泛分布于西太平洋及印度洋的热带、亚热带海区,我国华南海区和东南亚的河口水域经常见到。其肉质坚实,洁白细嫩,味道清香.是酒楼宴席的名贵海鲜,也是出口创汇的名贵水产品。尖吻鲈容易驯化在网箱和池塘中养殖,对饲料要求低,可用配合饲料饲喂,对温、盐度适应范围广,既能在淡水中养殖,又能在海水中养殖,是易于推广养殖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3.
尖吻鲈(latescalcarifer)俗称盲,分类学上隶属于鲈形目,科,尖吻鲈属。由于其肉味鲜美,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近年来已成为我国华南地区海水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的重要对象之一。尖吻鲈广泛分布于西太平洋及印度洋的热带、亚热带水域,在东南亚及我国华南地区河口水域常可捕到。其生长适宜水温为25℃~34℃,最适范围为29℃~32℃,20℃以下停止摄食,12℃以下会冻死,因此华南地区养殖尖吻鲈只限于每年4月~11月。由于尖吻鲈适盐范围广,且在低盐度半咸水中比在海水中生长速度快,所以目前趋向于在低盐度半咸水中进…  相似文献   

14.
<正> 尖吻鲈又称雷子鱼,是东南亚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的经济鱼类,早期生活在海水和咸淡水海区,成鱼可在海水或淡水中养殖。其幼鱼为杂食性,成鱼为肉食性。尖吻鲈在泰国的性成熟年龄为3周龄。花鲈俗称七星鲈,在我国有丰富的天然种苗资源。花鲈为广温近岸浅海凶猛鱼类,喜栖于河口咸淡水区,也生活于淡水,秋末冬初到河口产卵。大口黑鲈俗称加洲鲈,原产美国加里福尼亚洲,是适温较广的肉食性鱼类。在盐度12‰以下的咸淡水和淡水中均可养殖。鱼苗阶段以浮游动物为饵科,成鱼为肉食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广东沿海地区越来越多养殖户开展金目鲈(学名:尖吻鲈)的池塘养殖,但由于鱼苗成活率不稳定,通常低于20%另外,种苗生产者或销售商通常为回避这难度较大,风险较高的关键环节而直接把未经驯化培育的苗种卖给养殖户,致使养殖产量难达预期,养殖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海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有关专家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热带水产研究开发中心承担的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尖吻鲈室内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及南沙深水网箱养殖技术研究"进行现场测试,结果显示,该项目成功培育体长3cm~6cm的尖吻鲈苗种208572尾,为后续开展尖吻鲈南沙深水网箱养殖技术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鮨、鲷鱼类种类繁多,国内外记载适宜于咸淡水池塘养殖的品种有鮨科中的尖吻鲈(Lares calcarifer)和花鲈(Lateolabrax japonions),鲷科中的黄鳍鲷(Sparus latus)、灰鳍鲷(S.berda)和平鲷(Rbabdosargusus surba)。尖吻鲈是亚洲和太平洋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18.
亚洲尖吻鲈的养殖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海水和咸淡水鱼类的养殖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亚洲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是咸淡水养殖的一种重要经济鱼类,生活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如中国南海、东海南部、印度和缅甸等地,在我国华南地区河口水域也常可以捕到(陆忠康,1993)。亚洲尖吻鲈肉味鲜美,生长速度快,在8个月内就可以生长  相似文献   

19.
尼罗尖吻鲈成为维多利亚湖最重要的养殖种类,1988年肯尼亚捕获107,000t,乌干达和坦桑尼亚估计产量相同。尼罗尖吻鲈肉味鲜美,80年代初以来,肯尼亚努力寻找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20.
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Bloch)养殖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尖吻鲈系咸淡水养殖的一种重要经济鱼类,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海,东海南部,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大洋洲。近二十年来,特别是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相继发展尖吻鲈养殖业,初具生产规模,对尖吻鲈繁殖生物学,养殖技术的研究已有许多报道,作者搜集了一些文献作扼要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