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提高鲜切苹果的贮藏品质,以阿克苏苹果为原料,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分析了UV-C辐照结合涂膜处理对鲜切苹果贮藏品质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UV-C照射时间为10 min,在此基础上,比较了UV-C结合1%柠檬酸、UV-C结合3%壳聚糖涂膜保鲜的效果,并对感官评分、褐变度、MDA、失重率等指标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UV-C结合壳聚糖涂膜效果优于UV-C结合柠檬酸,到第8天,UV-C结合3%壳聚糖组鲜切苹果的褐变度为0.386,失重率只有2.76%,有害物质MDA较少,鲜切苹果的感官品质维持较好,有助于降低微生物繁殖速高,延长鲜切苹果的贮藏期。  相似文献   

2.
以采收后的高妻、佳利酿、田野红3个成熟葡萄品种为试材,采用外源喷施法研究了水杨酸(Salicylicacid,SA)对葡萄果皮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含量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对比研究不同品种、不同紫外线种类、同一紫外线不同辐射剂量对葡萄果皮Res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0mg/L的SA喷施处理可以显著提高3个葡萄品种果皮中的Res含量,诱导田野红的Res合成的效果显著高于高妻和佳利酿。除UV-B处理对高妻果皮中Res含量无显著影响外,其他UV-B和UV-C处理均能导致采后3个品种的葡萄果皮中Res含量的显著增加,且UV-C对Res诱导积累效果极显著地优于UV-B。辐射剂量在0~3.6kJ/m2范围内,3个葡萄品种果皮Res含量有随UV-B和UV-C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大趋势,但不同紫外线种类和辐射剂量对Res诱导积累效果因品种不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UV-C处理对水蜜桃果实冷害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缓解水蜜桃果实采后冷藏保鲜对果实品质的负面影响,达到更好的保鲜效果,以江苏省张家港市的凤凰水蜜桃(Prunus persica)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剂量(0.5 kJ·m-2、1.0kJ·m-2、1.5 kJ·m-2)UV-C在(3±1)℃低温条件下对水蜜桃果实冷害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剂量UV-C处理均能有效减少水蜜桃果实的褐变,保存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并明显延缓丙二醛(MDA)、多酚氧化酶(PPO)的上升趋势,处理之间没有明显的效果差异;但1.5 kJ/m2处理的硬度值在5~20天之间均显著大于对照(P<0.05),表现出更好的抗软化能力;另外,UV-C处理易使果实相对电导率加速升高,该趋势随辐照剂量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4.
鲜切果蔬由于受到人为鲜切加工造成的机械损伤,诱导果蔬组织发生加速代谢、酶促褐变以及品质劣变等变化。乙醇作为一种安全绿色保鲜剂(GRAS),可调控采后果蔬生理生化反应与代谢过程,在采后果蔬保鲜中广泛应用,如延缓果蔬成熟、降低果蔬褐变程度等。研究表明,乙醇处理能够调控鲜切果蔬组织中的苯丙烷代谢、抗坏血酸代谢以及谷胱甘肽代谢等生理过程,进而诱导酚类物质、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等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代谢产物的生产,从而提高鲜切果蔬的抗氧化活性,保持良好的生理品质,有效延长鲜切果蔬的贮藏期。综述了乙醇处理对鲜切果蔬抗氧化活性及品质变化影响的研究进展,为鲜切果蔬的加工与保鲜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不同保鲜剂处理对鲜切生菜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鲜切生菜为试材,用壳聚糖、竹叶抗氧化物处理,分别于0、4、20℃下贮藏,测定其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呼吸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研究不同保鲜剂处理对鲜切生菜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保鲜剂壳聚糖和竹叶抗氧化物处理明显提高了鲜切生菜的贮藏品质,有效地延缓了鲜切生菜的腐烂速率;4℃与0℃的贮藏温度下,对照及保鲜剂处理的鲜切生菜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呼吸速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外观品质均明显优于20℃处理;与4℃的贮藏温度相比,0℃贮藏条件下鲜切生菜的硬度指标和外观品质较好;与壳聚糖处理相比,竹叶抗氧化物处理鲜切生菜的硬度较高,腐烂程度较低。在所有的处理中,0℃竹叶抗氧化物处理组合保鲜效果最佳,明显提高了鲜切生菜的贮藏品质,延长了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6.
以‘北丰’和‘北全’葡萄离体叶片和果实为试材,研究了葡萄不同器官内白藜芦醇(Res)及其糖苷合成对紫外线C(UV-C)辐射诱导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器官反式白藜芦醇(trans-Res)合成积累对UV-C辐射诱导反应存在差异。叶片适宜的UV-C辐射剂量为1.8 kJ · m-2,而果皮为1.8 ~ 5.4 kJ · m-2,果实Res合成积累对UV-C辐射诱导的敏感性低于叶片。3.6 kJ · m-2 UV-C辐射果粒对种子中trans-Res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直接辐射完整种子或剖开种子切面也不能显著提高trans-Res含量。UV-C辐射处理的叶片和果皮中trans-Res含量随辐射后常温避光孵育时间的延迟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反式白藜芦醇苷(trans-PD)和顺式白藜芦醇苷(cis-PD)含量在12 ~ 48 h内迅速提高,之后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种子中trans-Res含量在整个孵育过程中与对照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以蒸馏水为对照,分别采用银杏叶提取液、外种皮提取液、稀释3倍的银杏叶提取液、稀释3倍的外种皮提取液进行浸泡处理,处理后贮藏于8℃条件下测定相关指标,以探究银杏外种皮及银杏叶提取液对果蔬保鲜的影响。结果表明:银杏外种皮和银杏叶提取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鲜切苹果失重率的上升,减缓鲜切苹果软化,以及减缓鲜切苹果中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花青素、总酚以及类黄酮含量的下降。其中稀释3倍的银杏叶提取液处理的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短波紫外线处理对青椒采后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椒"丰甜王"为试材,采用短波紫外线照射方法,研究了不同剂量UV-C处理对青椒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0.250kJ·m-2 UV-C处理能有效维持青椒良好的外观品质和硬度,抑制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上升、失重率的下降,除此之外,还能够有效抑制青椒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较好的维持了青椒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处理对鲜切苹果营养品质的影响,将鲜切富士苹果分别放入1.5%、3.0%、4.0%的EDTA-2Na溶液中浸泡5min后,置于常温下贮藏,每1d测定鲜切苹果的多项营养指标。结果表明:用不同浓度的EDTA-2Na处理,对于鲜切苹果的贮藏期营养品质影响不同。采用3.0%EDTA-2Na的溶液浸泡处理能在常温贮藏5d内保持鲜切苹果的品质,有效地抑制褐变,可以更好地抑制鲜切苹果贮藏期内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的下降,并且使总糖含量保持较高水平,使失重率维持最低水平,所以用3.0%的EDTA-2Na处理5min,可以延缓营养物质的下降,有利于保持鲜切苹果贮藏期内良好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鲜切水果保鲜的新途径,以鲜切苹果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生姜和氯化钙复合型保鲜剂对常温贮藏的鲜切苹果生理品质的影响。在贮藏期间,分析测定了鲜切苹果多项生理化指标。结果表明,苹果经过鲜切后,组织被破坏,导致可滴定酸含量、还原糖含量有所下降,失重率不断增加,多酚含量和PPO、POD活性有所增加而发生酶促褐变。通过比较不同浓度处理液的鲜切苹果生理指标选择最适浓度。从各项指标来看,0.1%生姜+1.5%Ca Cl2处理保鲜效果最好,可保持鲜切苹果较好的生理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为延缓鲜切火龙果的衰老和腐败速度,达到保鲜效果,采用硝酸钙处理对鲜切火龙果保鲜工艺进行研究,采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钙对鲜切火龙果进行处理,以TSS、膜透率、维生素C、失质量率及过氧化物酶活性为评判指标、筛选出最适浓度,分析其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对鲜切火龙果的贮藏效果最好的是用浓度为0.8%质量分数的硝酸钙溶液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2.
几种保鲜剂处理对切分莲藕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浓度L-半胱氨酸、柠檬酸、抗坏血酸、氯化钠复合处理鲜切莲藕,于4℃下贮藏,研究复合保鲜剂对鲜切莲藕品质及保鲜效果的影响.贮藏期间测定鲜切莲藕的营养成分和酶活性等的变化.结果表明,0.3%L-Cys 0.5? 0.2%Vc 0.5%NaCl处理(保鲜液9)在抑制 PPO 活性,减少鲜切莲藕还原糖、总糖、淀粉等营养成分的损失方面效果明显.在所有处理中,保鲜液9处理的综合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3.
菜业资讯     
《蔬菜》2010,(9)
<正>天津市北辰区津北蔬菜研究所成功培育出紫帮绿叶白菜菜篮子里常见的大白菜不再仅是白帮绿叶。坐落于天津市北辰区的津北蔬菜研究所以天津传统大白菜和紫甘蓝杂交的紫帮绿叶大白菜培育成功,市民的菜篮子将变得更加丰富。紫甘蓝中富含花青素,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效。紫帮绿叶大白菜比普通大白菜含有更多的花青素,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富新华 《北方园艺》2011,(15):207-208
对鲜切芹菜用臭氧水进行不同浓度(0、0.5、1.0、2.0 mg/L)与时间(2、5、10 min)处理,研究臭氧水处理对鲜切芹菜表面微生物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水处理可使鲜切芹菜表面霉菌、酵母茵和细菌数量明显下降,大肠菌群数量达到直接食用或烹调食用标准;明显抑制了鲜切芹菜的褐变和腐烂,保证了鲜切芹菜的食用安全,延长了货架期,增加了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玫瑰香"葡萄为试材,研究了在10℃条件下,不同强度短波紫外线(UV-C)照射不同时间对"玫瑰香"葡萄贮藏过程中腐烂率、褐变度、总酚和相关酶活性(PPO、POD)的影响。结果表明:UV-C处理在较低光照强度(0.5×102、1.0×102μW/cm2)下,能够较好地抑制贮藏期葡萄的腐烂和褐变,延缓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下降;其中光照剂量为1.2kJ/m2(光照强度1.0×102μW/cm2、照射20min)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抗坏血酸处理对鲜切莴苣保鲜效果的影响,把鲜切莴苣分别放入0.1%、0.5%、1.0%的抗坏血酸溶液中浸泡5min,然后放置在常温下贮藏,测定每1d鲜切莴苣的多项指标。结果表明:用不同浓度抗坏血酸溶液浸泡处理的鲜切莴苣,能在常温贮藏的6d内保持鲜切莴苣的品质,抑制褐变的效果明显,可以更好地维持鲜切莴苣贮藏期内维生素C、总糖含量保持较高水平,可以有效减缓多酚含量的上升,并降低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其中用1.0%的抗坏血酸保鲜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以'早红'、'红日' 紫甘蓝为试材,分别用Unispec型光谱仪和Ciras-2型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紫甘蓝色素含量及光合特性,并与普通甘蓝'中甘11'作比较。结果表明,两个紫甘蓝品种的色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差异不大。与普通甘蓝相比,紫甘蓝叶绿素含量较高,且含有较大比例的花青素,Pn明显降低。紫甘蓝生长过程中以结球初期Pn最高,后期Pn降低幅度明显小于普通甘蓝,结球中期叶绿素含量最高,花青素含量随着生育期进展而逐渐升高。紫甘蓝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型,峰值出现在10:00-11:00,其光补偿点为68.5 μmo1·m-2·s-1,饱和点为1,077.5 μmo1·m-2·s-1,CO2补偿点为70.4 μmo1·mol-1,饱和点为1,140 μmo1·mol-1,均略高于普通甘蓝。20 ℃条件下,紫甘蓝的Pn最高,其低温补偿点和高温补偿点分别为-4.4 ℃和51.3 ℃,均低于普通甘蓝。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不同浓度山梨酸钾、异抗坏血酸钠处理及采用不同包装方法在不同温度下储藏对鲜切雪花梨贮藏过程营养品质变化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观察鲜切梨表面微生物的生长和表面颜色的变化情况,筛选出最佳的处理方案为0.1%山梨酸钾、2.0%异抗坏血酸钠处理,保鲜盒包装,5℃贮藏。测定此条件下鲜切梨的生理生化变化。  相似文献   

19.
以"丰田新秀"圆青椒为试材,采用0.25 kJ·m-2剂量的UV-C辐照方法,研究了UV-C处理对青椒贮藏期间的冷害指数、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维生素C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减轻青椒采后冷害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0.25 kJ·m-2剂量的UV-C处理可以有效降低青椒贮藏期的冷害指数,减少失重率,降低细胞膜损害,减缓了硬度的下降,抑制了青椒冷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叶绿素和维生素C含量的减少,同时,UV-C处理可有效维持了青椒冷藏过程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提高了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  相似文献   

20.
王婷 《长江蔬菜》2014,(4):74-77
采用不同浓度和pH值的NaClO和ClO2对鲜切马蹄进行处理,通过测定色泽和细菌总数来评价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ClO2对鲜切马蹄的护色效果好于NaClO;不同浓度和pH值的ClO2对马蹄的处理效果也不一样,浓度为35 mg/kg、pH值6.0条件下整体作用效果较好;NaClO浓度为100 mg/kg、pH值6.0对马蹄的整体作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