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李莉  陈昌福 《水利渔业》2000,20(4):35-36
将红霉素(EM)、氯霉素(CP)和土霉素(OTC)分别按50、150和300μg/g用量添加在配合饲料中投喂中华鳖稚鳖,结果表明,饲喂拌有EM、CP和OTC的药饲对供试中华鳖稚鳖的摄食量和增生率没有显著影响,而相同抗生素不同添加剂量对中华鳖稚鳖的增生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酶解羽毛粉部分替代鱼粉对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稚鳖的生长与饲料利用的影响,在中华鳖饲料中分别以0%(对照组)、2%、4%、6%、8%的酶解羽毛粉替代等量蛋白质的鱼粉,配制成5种试验饲料,每种饲料分别投喂4个养殖缸,每缸10只鳖,正式试验期30 d。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2%~8%的酶解羽毛粉没有显著影响中华鳖的摄食率和饲料系数(P0.05),且对中华鳖的体比系数也无显著影响(P0.05)。然而酶解羽毛粉替代鱼粉却显著影响了中华鳖的生长性能,8%组中华鳖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6%组(P0.05),其它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因此,饲料中添加6%的酶解羽毛粉不会对中华鳖的摄食、生长与饲料利用产生不利影响,中华鳖饲料中酶解羽毛粉的推荐添加量为6%。  相似文献   

3.
对中华鳖(Pelodiscus sinesis)稚鳖(平均体重4.47g)进行了6种饥饿处理:饥饿0(C)、3(T1)、6(T2)、9(T3)、12(T4)和15d(T5),然后饱食处理,实验持续28d。结果显示T1组与C组试验末体质量差异不显著,而显著高于其它饥饿处理组;摄食期的摄食率随饥饿处理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T1组饵料系数与C组相近;T1组特定生长率最高,各组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表明:经过饥饿3d后恢复摄食的稚鳖可达到完全补偿,且补偿生长效应主要通过提高摄食率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雷思佳 《水利渔业》2006,26(3):31-33
温度对稚鳖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而对其最大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转化效率均有显著影响(P<0.01),3指标均有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趋势。31℃时湿重、干物质和蛋白质的特定生长率和湿重及蛋白质的转化效率均为最大值。温度对中华鳖稚鳖特定生长率的影响机制有2个:温度-最大摄食率-生长和温度-转化效率-生长。  相似文献   

5.
摄食水平对中华鳖幼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 30℃水温下进行摄食生长实验 (实验周期为 5 6d) ,设饥饿、 1%、 2 %和饱食 4个摄食水平 ,研究了摄食水平对中华鳖幼鳖 (2 96 6 0~ 396 0 9)g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摄食水平对中华鳖幼鳖的特定生长率有显著影响 (P <0 0 1) ,其特定生长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除湿重特定生长率外 ,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的特定生长率摄食率之间的关系以二次方程表述可靠性最高 ,而湿重的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关系以对数方程表述时可靠性最高。方差分析表明 ,摄食水平对中华鳖幼鳖湿重和能量的转化效率有显著影响 (P0 0 5 ) ,除湿重的转化效率外 ,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的转化效率在 2 %组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6.
膨化饲料养殖中华鳖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培彦  郝玉江  杨振才 《水利渔业》2002,22(2):10-11,44
膨化饲料试验组幼鳖的最大日摄食量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粉状饲料组,说明膨化饲料的适口性较差,还不能满足商品生产的需要。但膨化触饲料保形性好,饵料浪费少,对水体污染小,饵料系数仅为1.04,并且幼鳖对膨化饲料的消化率同粉状饲料相比无显著差异,说明膨化饲料在物理性状上要优于粉状饲料,是一种具有开发应用前景的新型鳖用饲料。  相似文献   

7.
为了比较饲料中添加鱼油、茶籽油、亚麻籽油以及碘酸钾对中华鳖()稚鳖生长和脂类代谢的影响,本研究配制了4种油脂含量为10%的饲料,分别为鱼油料(FO,对照组)、鱼油+碘酸钾料(FO+PI,碘酸钾添加量为75 mg/kg)、茶籽油料(TO)和亚麻籽油料(LO),饲喂初重为(5.06±0.05)g的中华鳖66 d。FO+PI组和LO组中华鳖稚鳖的存活率显著低于FO组(<0.05)。各组中华鳖稚鳖血浆中葡萄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无显著差异(ACACA)的表达水平,上调了中华鳖-499的表达水平(-23b的表达水平(<0.05)。FO+PI组和TO组的稚鳖肝脏细胞内脂滴空泡较少,同时TO显著影响了肠道组织的黏膜褶。结论认为,相比于鱼油组,在饲料中添加10%茶籽油、亚麻籽油和添加75 mg/kg碘酸钾不会引起稚鳖生长差异,但是亚麻籽油和碘酸钾降低了稚鳖的存活率,茶籽油和碘酸钾影响肝脏的脂类代谢。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人工饲料中添加FS蛋白喂养中华鳖稚鳖和成鳖的不同试验结果,证明在稚鳖饵料中添加激素或类激素是有害的;在成塑饵料中适量添加FS蛋白比对照增产12.2%,并对饵料中使用添加剂的范围与限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水温30℃条件下,摄食水平对幼鳖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有显著影响(P<0.01);投喂频率对鲜鱼饲料组幼鳖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而对其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显著.在投喂配合饲料条件下,表观消化率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均在中间摄食水平(此时干物质的摄食率为0.97%)时达到最大,分别为76.26%和81.22%;在饱食状态下,其表观消化率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72.36%和78.05%,日投喂2次鲜鱼组的幼鳖表观消化率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92.05%和96.84%;投喂1次鲜鱼组的分别为92.17%和95.27%.  相似文献   

10.
对海星棘皮作为仿刺参饲料添加成分的可行性进行初步研究。将海星棘皮干粉按0%、10%、20%、30%、40%的替代比例添加于以鱼粉、马尾藻(Sargassum muticum)、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为原料的基础饲料中,投喂体质量为3.4~4.0 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幼参60 d,结果表明,各组仿刺参生长良好,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60 d时,20%、30%和40%饲料组的仿刺参平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0%和10%饲料组(P0.05);20%饲料组仿刺参的特定生长率最高,与30%和40%饲料组差异不显著(P0.05)。从饲料系数和摄食率看,0%和10%饲料组的饲料系数、摄食率最高,显著高于20%、30%、40%饲料组(P0.05),20%和30%海星饲料组的饲料系数、摄食率最低,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与40%饲料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添加20%~30%海星棘皮干粉饲料可促进仿刺参的生长和提高饲料的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中华鳖富含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1],是名贵的水产养殖品种.我国中华鳖养殖产业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华鳖产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进入了稳定发展的时期,中华鳖商品价格有所降低,养殖利润减少[2].但是只要提高养殖技术,降低成本,中华鳖仍然是一个非常好的养殖品种.稚鳖苗种成本占养殖成本中很大的比例,稚鳖一般指当年孵化的,体重在50g以下的小鳖.在中华鳖的整个养殖过程中,稚鳖阶段的死亡率是最高的,一般在20%以上,是影响养殖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在养殖过程中总结了一些适合于北方地区提高稚鳖成活率的经验,希望能对中华鳖的养殖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有关光照对中华鳖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国内外报道很少。鞠波等[1]利用特制白铁皮盒作培育容器进行了补充光照对其稚鳖培养的试验,结论是补充光照组与黑暗组的稚鳖成活率、生长率和饲料系数近似。本试验用单光源和复光源在温室条件下对其幼鳖进行照射试验,确定人工光照对幼鳖的生长诸指标的影响,进而为温室稚幼鳖生长所需的补充光照条件提供依据。收稿日期:1998-08-27*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金项目(96-06-05)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1.1.1 温室结构 温室棚架为圆钢架,呈拱形,其上下铺设2层塑料…  相似文献   

13.
不同饲料配方中浒苔添加量对大菱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体质量(150.1±21.7)g的大菱鲆为试验对象,在半径100cm、高110cm的圆柱形流水鱼池中,深井海水与自然海水混合养殖条件下,采用摄食率法,研究在几种蛋白、脂肪等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不同的饲料中添加不同量(0%、5%、10%、15%)的浒苔对大菱鲆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范围内,经35d,蛋白质和灰分含量较高的市售饲料B组和A组饲喂效果显著优于蛋白质和灰分含量较低的自配饲料组(P0.05);在3种基础饲料中添加5%的浒苔粉显著提高了大菱鲆的摄食率(P0.05),提高了自配饲料组的质量增加率,降低了市售饲料A组和B组的饲料系数,3组大菱鲆的特定生长率均有提高,即大菱鲆饲料中浒苔添加量5%时饲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山瑞鳖与中华鳖繁殖生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山瑞鳖和中华鳖的繁殖生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鳖的发情和交配季节以及产卵时间和产卵习性均相似。山瑞鳖卵在室内常温下的孵化期平均为75 d,中华鳖卵平均为50 d。山瑞鳖年产卵窝数少于中华鳖。山瑞鳖卵的受精率和卵化率均明显低于中华鳖。山瑞鳖卵的长径和卵重明显大于中华鳖,山瑞鳖稚鳖也明显大于中华鳖稚鳖。两种鳖的卵长径与卵重均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两种鳖的稚鳖背甲长与体重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复方中草药制剂对中华鳖生长、体组成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初始体质量为(3.28±0.15)g的中华鳖稚鳖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分别投喂添加0%、0.5%、1%、2%复方中草药的试验饲料60d,研究复方中草药对中华鳖生长、体成分和某些血清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各组间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1%添加组中华鳖的体质量增加率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0.5%和2%添加组无显著差异(P0.05)。1%添加组中华鳖的肝体比最低,2%添加组中华鳖的脏体比最低。随着中草药添加量的升高,中华鳖的体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灰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复方中草药添加量对中华鳖体水分和粗脂肪无显著影响(P0.05)。1%与2%复方中草药组鳖体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以及鲜味氨基酸高于对照组。中华鳖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含量随中草药含量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各组中华鳖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复方中草药能提高中华鳖的生长性能,添加量以1%为宜。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在低鱼粉含量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蛋氨酸剂型对中华鳖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肝脏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3.48±0.03)g的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稚鳖为试验对象,配制5组饲料,其中正对照组(T1)饲料蛋白的质量分数为46%,添加鱼粉的质量分数为46%,负对照组(T2)饲料蛋白质量分数为43%,添加鱼粉的质量分数为23%,在T2饲料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1%DL-蛋氨酸(T3)、0.2%包膜蛋氨酸(T4)和0.125%羟基蛋氨酸钙(T5),开展持续8周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T2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T1组(P0.05),摄食添加不同蛋氨酸剂型饲料的试验组,中华鳖的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T2组,其中T3、T5组与T1组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蛋氨酸可显著提高试验鳖的胃淀粉酶活性(P0.05),T3和T5组的胃蛋白酶活性以及T3组的脂肪酶活性相对T2组均显著提高(P0.05)。添加蛋氨酸显著提高了中华鳖肝脏GHR和IGF-I基因mRNA的表达量(P0.05),T3和T5组的IGF-ⅡmRNA相对表达量也显著高于T2组(P0.05)。T5组的HSP70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T2和T4组(P0.05),T2组的HSP90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除T4组以外的其它各组(P0.05)。结果表明,在低鱼粉含量的饲料中补充不同剂型蛋氨酸对中华鳖幼鳖的生长性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补充0.1%的DL-蛋氨酸和0.125%的羟基蛋氨酸钙可达到T1组的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发酵黄芪对山瑞鳖(Palea steindachneri)稚鳖生长的影响。选用960只稚鳖,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0只。以基础饲料(幼鳖粉料)为对照组,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2%、0.4%、0.6%发酵黄芪,饲养60 d。结果显示:1~#、2~#、3~#试验组稚鳖的增重率、成活率均显著高于0~#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0~#对照组(P<0.05);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以0.4%发酵黄芪组综合效果最好,与0~#对照组比,其均末重、成活率分别提高了31.86%、8.26%,饲料系数降低了14.58%。试验结果表明:发酵黄芪能显著促进稚鳖生长、提高成活率和饲料利用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稚鳖的培育     
稚鳖培育是指当年孵化的3~5克稚鳖,经1~3个月培育,越冬后至翌年4月稚鳖复苏为止,通过这一培育阶段稚鳖的规格一般可达5~15克。1 稚鳖的放养 初出壳的稚鳖应在浅水盆中暂养3~4天,待其卵黄吸收完毕并开始摄食后即可转入稚鳖池中饲养。稚鳖的饲养密度一般根据其大小以每平方米40~80只为宜,换水条件好的可适当多放,此外还要根据稚鳖的破壳时间和大小分池放养。  相似文献   

19.
《河北渔业》2008,(7):66-66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保定市畜牧水产局接到许多求购中华鳖苗种的电话,经与该市的中华鳖繁殖场联系,得知今年的中华鳖稚鳖、鳖卵销售火爆,一些订单已至8月下旬,除了省内养鳖基地互通有无之外,有30%销往浙江、云南、山东、河南等地.价格也创2000年以来新高,3g以上的稚鳖每只售价达5.5元,4g以上达到6元/只;受精卵也高达3.5~5.5元/枚,市内的各个苗种孵化场盈利颇丰。  相似文献   

20.
在鳖的人工繁殖中,稚鳖暂养是一个极其短暂而又必不可少的生产环节,对稚鳖的摄食、生长、成活率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许多生产单位往往不重视稚鳖暂养,造成很高的死亡率,给养鳖生产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结合生产经验总结介绍稚鳖暂养技术,供生产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