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根据中兽医学理论和中药特性,组成复方中药制剂“增乳健牛散”4个不同的方剂,制备水煎液对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4个不同的方剂水煎液都有抑菌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方剂3为极敏,其他3个不同的方剂为高敏;方剂3抑菌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兽医学理论和中药特性,组成复方中药制剂"增乳健牛散"4个不同的方剂,制备水煎液对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4个不同的方剂水煎液都有抑菌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方剂3为极敏,其他3个不同的方剂为高敏;方剂3抑菌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3.
复方中草药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抑菌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兽医学理论和中药特性,组成3个不同的方剂,制备水煎液和水煎醇沉液对奶牛乳房炎中主要的病原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3个不同的方剂水煎液和水煎醇沉液都有抑菌效果,水煎液抑菌效果高于水煎醇沉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方剂3为极敏,方剂1和方剂2为高敏;对大肠杆菌,方剂3为高敏,其它为中敏或低敏;对链球菌,均为高敏。方剂3抑菌作用最强。各种单味药水提后混合,抑菌效果减弱。单味药水提醇沉后混合,抑菌作用不稳定,方剂1醇沉后混合,作用降低,方剂2和方剂3醇沉后混合与醇沉液相比,抑菌效果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4.
石河子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中药抑菌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使用中草药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52头奶牛的260份乳样,用乳腺炎诊断液(SMT)诊断奶牛乳房炎,并从奶样中分离鉴定出乳房炎病原菌;在此基础上,选取4株肠杆菌2、株链球菌和3株葡萄球菌进行中药及其复方的抑菌试验,根据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评价中药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从260份乳样中共分离出176株细菌,其中葡萄球菌71株,占总数的40.34%,肠杆菌62株,占总数的35.23%,链球菌25株,占总数的14.21%,这3个细菌是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75.57%的乳房炎由2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所致。[结论]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对单味中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而中药复方的抑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丹参注液射对引起奶牛隐性型乳房炎的常见致病菌有一定的抗菌效力。其1:64倍稀释的药液对无乳链球菌具有抑菌作用;对乳房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的抑菌浓度为l:32倍稀释;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该药液的敏感性不高,其抑菌浓度为l:4倍稀释。  相似文献   

6.
消乳灵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宫新城  褚景生  赵兴华  刘永超  邱凤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46-11147,11213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制剂"消乳灵"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8头患隐性乳房炎的奶牛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试验组(20头)和对照组(8头)。选用清热燥湿中药黄柏、大黄和公英经乙醇提取后加入冰片制成涂搽剂"消乳灵",局部涂搽乳房治疗奶牛乳房炎,试验期为2周。[结果]涂搽"消乳灵"2周后乳房炎治愈率达89.47%,泌乳量显著提高(P〈0.05);同时乳汁中体细胞数明显下降,差异极显著(P〈0.01);血浆中SOD和GSH-Px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结论]消乳灵对奶牛乳房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茜草提取物对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茜草(Rubia cordifolia L.)乙醇提取物不同萃取部分的抑菌活性。[方法]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为代表菌种,用不同极性的溶剂对茜草根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步萃取,筛选出对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萃取部分。[结果]茜草提取物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具有抗菌活性。其中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对奶牛乳房炎5种病原菌的抑菌效果最强.氯仿与石油醚萃取部分作用相当,正丁醇萃取部分对6种病原菌不敏感。丙酮萃取部分无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奶牛乳头高效药浴消毒剂对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的杀灭效果,试验通过5、10、15、20、25及30 s的不同时间间隔,观察奶牛乳头高效药浴消毒剂对引起奶牛乳房炎的4种常见病原菌的菌悬液杀菌速度及载体浸泡试验效果。结果表明,菌悬液杀菌速度试验在10 s时可全部杀灭悬液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15 s时可全部杀灭无乳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载体浸泡试验为在10 s时可杀灭载体上的全部金黄色葡萄球菌,15 s时候杀灭载体上的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结论:奶牛乳头高效药浴消毒剂15 s时全部杀灭了引起乳房炎的4种主要病原菌,杀菌率为100%,效果确实,达到奶牛乳头药浴高效消毒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复方丹参液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试验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复方丹参液对奶牛隐对奶牛隐性乳房炎LMT反应呈阳性的206头牛450个乳室进行治疗试验,总有效率为94.44%,其疗效显著高于丹参注射液和抗菌素,复主丹参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依次为1:16000倍,1:14000倍和1:80000倍稀释。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的季节采集忍冬茎、叶应用传统的中药煎煮方法提取有效成份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显示:1)不同季节的忍冬茎、叶对奶牛乳房炎3种主要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且叶的效果较茎好。2)茎与叶的提取物对病原菌抑菌效果也不同,对引起乳房炎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能够起到较佳的抑制效果,对链球菌作用最强,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叶的效果较茎好。由此,忍冬茎、叶可应用于临床上奶牛乳房炎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临床型奶牛乳腺炎致病菌分析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佳木斯市4所大型奶牛场17头患有临床型乳腺炎的奶牛的不同乳区的20份乳汁样品进行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得到的致病菌进行8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和3组中药方剂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从被检乳汁样品中共分离得到致病菌508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和化脓链球菌,分别占致病菌总数的35.43%、10.63%、39.96%、11.22%、2.76%。药敏试验表明,分离得到的致病菌对8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均敏感,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恩诺沙星最敏感,无乳链球菌对加替沙星最敏感;3组中药方剂中以方剂Ⅰ的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明确内蒙古地区奶牛乳房炎的种类分布情况,鉴定主要致病菌的耐药特征。[方法]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部分奶牛场采集100份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其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在检出的124株病原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6株,占29.03%;无乳链球菌36株,占29.03%;停乳链球菌24株,占19.36%;大肠杆菌16株,占12.90%;其他菌12株,占9.68%。4种病原菌对环丙沙星、左氟沙星、氧氟沙星和先锋霉素V均较为敏感,但对青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等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结论]可选择左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先锋霉素V作为治疗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13.
奶牛乳房炎无乳链球菌培养基的筛选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制备奶牛乳房炎疫苗生产菌株的无乳链球菌最佳培养基。[方法]将培养好的无乳链球菌接种于舍不同浓度葡萄糖的改良肉汤、优化培养基和THB培养基中,培养过程中补加NaOH调节pH值,观察不同处理对无乳链球菌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无乳链球菌在优化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其次为THB培养基,改良肉汤不适合无乳链球菌生长。无乳链球菌在含10g/L葡萄糖的优化培养基中生长最好。在培养过程中的对数生长期内补加NaOH,调节pH值,能明显提高细菌的产量,并能延长其对数生长期。[结论]该研究为奶牛乳房炎多联苗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奶牛乳房炎3种主要病原菌血清学交叉免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我国部分地区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病乳中分离鉴定出的24株无乳链球菌、7株停乳链球菌和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3种菌株之间及同种异地各菌株间血清学交叉反应试验.结果表明: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种菌株之间无免疫交叉反应,但我国各地同种异地间各菌株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清学交叉反应,而且菌株之间交叉反应程度有...  相似文献   

15.
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方法的筛选及其抑菌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超声波法、索氏法、改良索氏法3种方法分别从金银花中提取绿原酸,用紫外光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同时用金银花乙醇提取物及纯化的绿原酸对乳房炎主要致病菌进行抑菌试验。提取试验结果表明:改良索氏法为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的最佳方法,获得绿原酸的提取率显著高于其他方法(P<0 01),提取终产物与标准品的最高吸收峰均在327nm处,终产物中绿原酸的含量为64 01%。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金银花醇提物极敏感,乳房链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对其高敏,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对其中敏;绿原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产气荚膜梭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 58g/L、3 16g/L、3 16g/L、6 32g/L、1 58g/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 58g/L、6 32g/L、3 16g/L、6 32g/L、3 16g/L。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阿米卡星和替米考星2种药物在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4种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联合药敏试验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阿米卡星与替米考星对各菌的MIC均在7.81~62.50μg/ml之间;二者联合后的FIC指数范围0.75~1.0;二者联合用药时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复方黄连乳腺炎注射液及小檗碱抑菌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测试复方黄连乳腺炎注射液以其主要有效成分小檗碱体内和体外抑菌效果。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打孔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用复方黄连乳腺炎注射液对引起奶牛乳房炎的3种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为42.3 mm,对大肠杆菌抑菌圈直径为35.2 mm,对无乳链球菌抑菌圈直径为41.5 mm。采用小鼠乳腺炎模型对小檗碱体内抑菌效果和对小鼠乳腺组织中细胞因子的影响进行试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在接菌12~48 h后小鼠乳腺组织中的细菌数均极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小鼠乳腺组织TNF-α在接菌24 h后极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接菌24~36 h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乳腺组织IFN-γ含量极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果表明:复方黄连乳腺炎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均有较好抑菌效果,其主要有效成分小檗碱能明显抑制小鼠乳腺内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增殖,降低乳腺组织TNF-α、IFN-γ水平,从而减轻炎症介质对乳腺的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8.
7种中草药醇提取物抑菌杀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地榆、苍术、紫花地丁、半枝莲、大黄、枸骨、千里光等7种中草药的抑菌、杀菌活性.[方法]选用上述7种中草药用95%的酒精提取其活性成分,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酵母菌等4种菌进行抑菌、杀菌试验测定.[结果]7种中草药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大黄对4种菌的抑菌率均在82.3%以上、杀菌率在82.0%以上,是7种中草药中抗菌效果最好的.[结论]7种中草药对4种菌均有明显的抑制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