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鱼类越冬池为什么要及时扫雪?答:在自然情况下,水中溶解氧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空气中的氧向水中扩散溶解。另一方面是通过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对于养鱼水体而言,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是水中溶解氧的重要来源。在鱼类越冬期间,由于冰面的封隔作用,如果不采取人工机械增氧,冰下水体依赖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是水体氧气补充的唯一来源。因此,在鱼类越冬期间,及时地对覆盖在越冬池冰面上的积雪进行清扫,对保证冰面  相似文献   

2.
<正>一、增氧夏季气温炎热,有时甚至干燥闷热。在这个季节容易发生缺氧问题。众所周知,水中的溶解氧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在集约化养殖的鱼塘,由于密集和数量种类多,容易造成溶解氧在局部范围内出现不足,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泛塘现象。因此,必须提供充足的溶解氧。水体增氧的途径有以下几种:1.空气中氧气的溶解如果水体中的溶解氧没有达到饱和,空气中的氧气就会不断地溶解到水中。但是,仅仅靠空气自然溶解到水体的溶解氧只限于水体  相似文献   

3.
螺旋桨叶式增氧机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的科研成果,本机是在充分利用了池塘水体自身的“增氧”机制基础上,突出底层水体增氧而研制出的新一代深水型增氧饥。在自然条件下,养鱼池塘水体的溶解氧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气液相面空气中部分的氧分子溶于水中;二是水体中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大量氧气溶于水中,而后者在池塘水体溶解氧来源中起主导作用。在正常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4.
鱼类越冬是东北地区池塘养鱼生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任何失误都会造成越冬鱼类死亡,给渔业生产带来损失,因此掌握越冬期的增氧方法十分必要.通常情况下,池塘中溶解氧的来源有三种:一是从空气中直接溶解,通过风浪的作用,使水和空气接触,空气中的一部分氧气就溶入水中,增氧机就是运用这个原理.二是光合作用增氧,这是主要来源,约占池塘水中溶氧的90%.三是补水增氧,利用自然的流水或是人工的注水来增加溶解氧.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产》2012,(12):56-59
A 池塘高效增氧技术 技术概述: 1.技术提出的背景 水体是水生动物生活的环境,水中的溶解氧是它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必要条件之一.在鱼、虾高密度养殖中,水中溶解氧的多少决定着水体容纳生物的密度,即使水质良好,但由于投喂饲料和动物排泄物带来的大量营养和有机物质,池塘也会出现低溶氧.因此,增氧显得尤为重要.使用增氧机可以有效补充池塘中的溶解氧,但传统的水车式、叶轮式增氧机只能提高池塘上层水体溶氧,却难以为池底提供充足氧气.  相似文献   

6.
充氧增氧,就是当越冬水体发生缺氧时,用空气压缩机将含氧气较高的空气充入到越冬水体中,而改变水体中的缺氧状况的一种增氧方法。这种方法的几个优点:一、不会造成越冬水体的大幅度降温因为这种方法的原理是通过气泵将空气进行高压压缩,然后充入水中,在这个过程中,空气温度得到加热,虽  相似文献   

7.
敞口运输活鱼尤其是长途运输,即便在运输途中换水、淋水、待将活鱼运输到目的地以后也会有少量活鱼因排泄物增多,水质恶化而死亡。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采用向运输活鱼的帆布篓中添加给氧剂的方法收到很好的效果。我们所用的给氧剂也称速效给氧剂、系广州珠江电化厂生产的最新产品,本产品为白色结晶,无毒无害,大量放入水体不会影响水体pH值,而且放氧迅速,每0.1克药物就可使一公升水体增氧4.17  相似文献   

8.
一、弥散增氧机械的工作原理 弥散型增氧机械的工作原理是将富含氧气的空气用鼓风机或其他设备送入输气管道,输气管道将空气送入微孔管,微孔管将空气以微气泡的形式喷射到水中,从而达到向水体中增氧的目的。微孔管是一种由橡塑材料制成,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产》2014,(2):42-44
<正>技术概述:1.技术提出的背景水体是水生动物生活的环境,水中的溶解氧是它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必要条件之一。在鱼、虾高密度养殖中,水中溶解氧的多少决定着水体容纳生物的密度,即使水质良好,但由于投喂饲料和动物排泄物带来的大量营养和有机物质,池塘也会出现低溶氧。因此,增氧显得尤为重要。使用增氧机可以有效补充池塘中的溶解氧,但传统的水车式、叶轮式增氧机只能提高池塘上层水体溶氧,却难以为池底提供充足氧气。  相似文献   

10.
微孔管道增氧采用水体基部铺设管道的方法,将含氧空气直接输送到水体底部,由下而上补充氧气,使中底部水层同样保持较高的溶解氧,有效地摒弃了水车式、叶轮式增氧机只能提高池塘上层溶解氧的弊端。  相似文献   

11.
正氧气对需氧生物的生存至关重要。同一分压下,水中氧含量仅为陆地空气氧含量的1/30,水生脊椎动物氧的可利用性比陆生动物更重要。此外,氧气在水中的扩散速度只有空气中的1/10 000[1]。所以,无论是生物或非生物过程中引起氧的可利用性或氧消耗变化,均显著影响水环境中溶解氧的含量变化。因此,大多数海洋、河口和淡水较容易发生连续或慢性的低氧现象。低温下淡水水体表面  相似文献   

12.
深水池塘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及调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池塘水体中溶解氧的来源1.1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池塘水中溶氧的主要来源,其次是空气的溶解。1.2人为施加增氧剂,增氧机增氧。2池塘水体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及调控措施2.1水平变化及对策处于不同自然地理条件下的特定池塘,即使水面一般不大,但由于池塘表面上所受的风力风向及生物因素的影响,池塘溶氧水平分布的—个重要  相似文献   

13.
超微泡增氧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活鱼暂养、集约化养鱼以及观赏鱼养殖等场合 ,基本采用充气增氧方式。目前充气增氧方式有多种型式 ,如气泵、旋涡风机等所产生的气体 ,通过管道进入置于水体中的扩散器 (如气石、膜盘等 ) ,产生气泡而达到增加水中溶解氧的目的。但均因气泡直径偏大 ,导致水体对氧的吸收率偏低 ,一般氧吸收率只有 3%~ 5 %。因此 ,如何提高充气增氧方式的氧吸收率 ,便成为一个研究课题。1影响氧吸收率的因素影响氧吸收率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水深 (水压 ) ;二是气泡直径。湖北省轻工业设计研究院通过改变水深和气泡直径进行氧吸收率的测定 ,从结果来看…  相似文献   

14.
鱼塘自动增氧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健 《渔业现代化》1994,21(5):33-34
1 概述 鱼类的生长与外界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与鱼类生长有关的环境条件很多,在正常情况下,影响较大的为水温、溶氧等。本文着重从水中溶解氧对鱼类生长的影响出发,提出一种适合养殖鱼塘中使用的自动增氧装置。 凡空气中的气体一般都能溶于水中,但主要是氧、氮气和二氧化碳,而氧气是直接影响鱼类及其它水生动物的生命活动的物质。水中的溶解氧来源于空气及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空气中溶解于水中的氧,当水面静止时,其数量是很少的,并且只限于水表层,而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水中含氧的主要来源,由于植物光合作用的昼夜变化而使水中的含氧量也随昼夜变化。由此可知,水中含氧量在清晨日出之前最低,所以水中缺氧往往都是发生在后半夜或黎明之前。  相似文献   

15.
无动力增氧设备由氧气盒和基座两部分组成。"氧气盒"是个浅盘形状的广口容器,开口朝下放入水中,氧气排开上半边封闭的氧气盒中的水,在水下造出一个有压力的气液相交面。水体的自然压强将使气液相交面的气相氧持续不断地溶入水中,达到给水体增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扩散增氧系统是向水体喷射气泡或氧气,普通泵和“气石”就是一例。在池底上面安装空气扩散装置有许多缺点,如妨碍捕鱼操作、不增氧时气孔容易堵塞等,故在鱼类养殖中不如表层型增氧机使用广泛。在扩散增氧系统中特别有效的是U管型增氧装置,如图6所示。U管一般深15~20米,所以,气泡与水的接触时间长,适用于在水中溶氧量相对高时增加氧的饱和值。一般的扩散增氧装置是泵。  相似文献   

17.
微孔增氧技术在淡水池塘养殖中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溶解氧是鱼类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而水中溶解氧的多少决定着水体容纳生物的密度,传统的水车式、叶轮式增氧机只能提高池塘上层水体溶解氧,却难以为池底提供充足氧气。2009年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下达了三元区微孔增氧技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闽侯县、福清市两家淡水鱼养殖场先后发生了由粪便污染造成的鱼类死亡事件.通过调查证实两家养殖场受污染水体中的氨氮、非离子氨、总大肠菌群指标超标,其中闽侯县养殖场受粪便污染导致水中耗氧物质增加,消耗水中氧气致使鱼类缺氧而死亡,死亡区域水中溶解氧0.55~0.92 mg/L.福清市养殖场的养殖水体受粪便污染,水体中浮游植物利用大量氮磷营养物质迅速增长(9.58×107 ~1.05×108个/L),在白天光合作用下产生大量氧气,溶解氧超饱和,达180% ~ 183%,同时释放二氧化碳,引发pH升高(9.59 ~9.79).使得水体中大量NH4向NH3转化,造成水中非离子氨含量升高,致使鱼类死亡.本文分析这两起渔业污染事故养殖水体中各指标因子的变化情况,认为粪便造成养殖水体中的氨氮,非离子氨和总大肠菌群升高,但导致鱼类死亡的致死因素则是缺氧及非离子氨中毒.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底层增氧与不增氧池塘中水温、溶解氧、pH、NH3-N和NO2--N的变化规律,以及幼蟹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蜕壳频次、个体体质量频数分布等,并讨论与评估了底层增氧的生态学效应。结果表明:不增氧池塘水体在夏季易形成"温跃层"及溶解氧的"日较差"和"水层差",而底层增氧可有效打破池塘水体的"温跃层"和溶解氧的"水层差",减小温度变化及底层低氧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胁迫,而且使溶解氧、NH3-N和NO2--N浓度以及pH保持在河蟹正常生长所要求的范围,促进幼蟹的蜕壳,提高个体的体质量和肥满度。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历史上,早已有活鱼运输、贮存的设备和技术。如浙江、江西两省,用活鱼木夹或采取鱼咀里衔草的办法运输活鱼:广西用网箱贮鱼和运输;福建用绳子栓住大鱼在水中拖运。浙江和两广至今仍普遍使用活鱼桶、活鱼篓、活鱼船运输。近年来陆续出现了一批机动活鱼船。广东已有135吨的机动活鱼船运送活鱼出口,活鱼船用120马力水泵喷水增氧,鱼水比是1:3,水是循环使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