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瓦氏黄颡鱼♀同长吻(?)♂的杂种胚胎和幼鱼进行了观察。杂种幼鱼具有比同期瓦氏黄颡鱼生长快的优势。杂种幼鱼具有相似于亲本的性状以及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证明对(?)科中这两种鱼的杂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正黄颡鱼属于鲇形目鲿科(亦称鮠科)黄颡鱼属,黄颡鱼属有5个种,即黄颡鱼、长须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光泽黄颡鱼和中间黄颡鱼,当前进行人工养殖的黄颡鱼属品种主要有黄颡鱼和瓦氏黄颡鱼2种。黄颡鱼具有分布广,适应性强,耐低氧,产量高等特点。在水体中营底层生活,对各类水体适应能力强。黄颡鱼属杂食性鱼类,食谱范围较广,幼鱼以枝角类、桡足  相似文献   

3.
江黄颡鱼、黄颡鱼、粗唇鱼危杂交繁育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鮠科鱼类大多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成为当前淡水养殖的新宠。江黄颡鱼(又名瓦氏黄颡鱼)、黄颡鱼、粗唇鮠均为鮠科鱼类中具有开发潜力的种类,黄颡鱼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体色艳丽,近几年市场行情逐渐看好,但其商品规格较小;江黄颡鱼,是黄  相似文献   

4.
静水土池塘驯化养殖瓦氏黄颡鱼鱼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安徽省鮠科鱼类良种场(淮南市鱼种场)进行了在静水土池塘用颗粒饲料驯化养殖瓦氏黄颡鱼鱼种的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以期为其他养殖者培育瓦氏黄颡鱼鱼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瓦氏黄颡鱼属鲶形目、鮠科、黄颡鱼属,又名江黄颡鱼。俗称嘎子、呀子、硬角黄腊丁、郎丝江颡等。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水系,是长江和珠江及其支流的重要经济鱼类。生长快、个体大、经济价值高,具有广阔的开发养殖前景。湖北省水产研究所1998年开展瓦氏黄颡鱼的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研究,1999年人工繁殖获得初步成功,以后该鱼的人工繁殖地点和规模逐年扩大。  相似文献   

6.
瓦氏黄颡鱼幼鱼标准代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平均体质量为6.231、1.32 g和21.21 g瓦氏黄颡鱼幼鱼的标准代谢,并分析了幼鱼利用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作为能源物的供能情况。通过测定幼鱼在禁食和静息状态下的耗氧率、排氨率和二氧化碳排出率,计算出幼鱼的呼吸熵、氧氮比和能耗率。试验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幼鱼的耗氧率、排氨率和能耗率均随幼鱼体质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1),且耗氧率、排氨率和能耗率与体质量呈负相关关系,而呼吸熵与体质量则呈正相关关系。不同体质量幼鱼的二氧化碳排出率和氧氮比差异不显著;根据氧氮比的分析结果可知,瓦氏黄颡鱼幼鱼主要利用脂肪和蛋白质供能,且随着体质量的增长,脂肪供能的比例逐渐增大。结果显示,瓦氏黄颡鱼幼鱼对糖类的利用能力较为有限,有必要对该鱼的糖需求和利用率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江黄颡鱼的人工繁殖及饲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 Richardson)亦称瓦氏黄颡鱼,分类上隶属于鲇形目、鮠科、黄颡鱼属,是分布于我国长江、珠江、淮河等淡水水系的一种中小型经济鱼类。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少肌间刺,因而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江黄颡鱼的天然资源日益减少,  相似文献   

8.
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的杂交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连续三年对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的杂交进行了系列研究 ,结果显示黄颡鱼♀和瓦氏黄颡鱼♂的杂交与黄颡鱼自交相比 ,卵的受精率要高 ,而孵化率、出苗率没有明显差异 ,说明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之间进行杂交不存在繁殖障碍或繁殖障碍较小  相似文献   

9.
黄永涛  万松良 《淡水渔业》2005,(Z1):104-106
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illi)又名江黄颡鱼,俗称嘎呀子、硬角黄腊丁、郎丝江颡等.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水系,是长江和嘉陵江及其支流的重要经济鱼类,分类上隶属于鲶形目、鮠科、黄颡鱼属,是该属中生长最快,个体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一个种.  相似文献   

10.
以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为母本、瓦氏黄颡鱼(P.vachelli)为父本通过杂交育种获得正常发育的杂交黄颡鱼子代。对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及其杂交子代的核型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黄颡鱼的核型为2n=52,24m+20sm+4st+4t,NF=100;瓦氏黄颡鱼的核型为2n=52,24m+16sm+12st,NF=104;杂交子代的核型为2n=52,24m+20sm+6st+2t,NF=102。杂交子代分别继承了双亲的一套染色体,表明黄颡鱼(♀)×瓦氏黄颡鱼(♂)的杂交子代为真正的杂交种。对杂交黄颡鱼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并与双亲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杂交黄颡鱼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6.90%,粗蛋白为18.40%,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分别为3.70%和1.10%,且粗蛋白含量高于黄颡鱼(15.37%)和瓦氏黄颡鱼(17.15%)。杂交黄颡鱼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含量为16.16%,必需氨基酸为6.9%,鲜味氨基酸为6.14%,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2.18。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依次为杂交黄颡鱼(42.70%)黄颡鱼(41.37%)瓦氏黄颡鱼(39.42%),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依次为杂交黄颡鱼(0.72)黄颡鱼(0.71)瓦氏黄颡鱼(0.65),表明杂交黄颡鱼属于优质的营养资源。  相似文献   

11.
先从瓦氏黄颡鱼转录组EST序列筛选获得53个微卫星多态性位点,然后筛选出42对能在黄颡鱼和杂交黄颡鱼(黄颡鱼♀×瓦氏黄颡鱼♂)中稳定扩增的微卫星引物,最终选用9对多态性较高的微卫星引物对3个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试验结果显示,3个群体(黄颡鱼、瓦氏黄颡鱼、杂交黄颡鱼)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5300、3.7697、3.0640;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2970、0.7292、0.4492;3个群体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3803、0.6746、0.5696。杂交黄颡鱼群体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有一定的杂交优势和良种选育潜力。其中杂交子代与母本黄颡鱼、父本瓦氏黄颡鱼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9006和1.8195,表明杂交子代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不对等,偏向母本一方,这与系统进化树的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廖城珍 《内陆水产》2003,28(11):10-11
瓦氏黄颡鱼,又称江黄颡,是生活在江河水域中的一种名贵鱼类。瓦氏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少细刺,可食部分多,已成为国内新兴淡水养殖品种。为了调整优化我市渔业生产结构,使瓦氏黄颡鱼成为我市水产养殖品种之一,2002年引进瓦氏黄颡鱼在农村池塘人工试养。  相似文献   

13.
为评估商品规格杂交黄颡鱼的食用营养价值,对杂交黄颡鱼[Pelteobagrus fuividraco(♀)×P.vachelli(♂)]、雄性瓦氏黄颡鱼和黄颡鱼商品鱼的形体指数、出肉率和肌肉的营养组成、氨基酸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交黄颡鱼的肥满度与雄性黄颡鱼无显著差异;杂交黄颡鱼的胴体率、含肉率和脏体比均与雄性瓦氏黄颡鱼及雄性黄颡鱼无显著差异(P0.05)。杂交黄颡鱼肌肉水分含量最高,脂肪含量最低,而蛋白质和灰分含量与雌、雄黄颡鱼均无显著差异;雄性瓦氏黄颡鱼肌肉中水分、蛋白质和灰分的含量较低,脂肪含量最高;杂交黄颡鱼肌肉的氨基酸总量和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与黄颡鱼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雄性瓦氏黄颡鱼(P0.05);杂交黄颡鱼肌肉脂肪中C22:6n3的比例和n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总量的比例与雌性黄颡鱼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高于雄性瓦氏黄颡鱼,均低于雄性黄颡鱼。试验表明,杂交黄颡鱼的体形和出肉率与雄性黄颡鱼一致,其肌肉为低脂蛋白食品,营养价值与黄颡鱼接近。  相似文献   

14.
瓦氏黄颡鱼人工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瓦氏黄颡鱼又名江黄颡、硬角黄腊丁、郎丝江颡、嗄呀子等。主要分布于长江及其支流中,分类上隶属于鲶形目、科、黄颡鱼属,是该属中个体最大的一个种。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少肌间刺,备受广大养殖户及消费者的青睐。为了满足广大养殖户对瓦氏黄颡鱼苗种的迫切需求, 5月中旬我们开始试繁,先后催产 3批共 46组亲鱼,共获幼鱼 18.6万余尾,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亲鱼收集与培育 1.1.1亲鱼收集 1998年 11月从长江选购 1批瓦氏黄颡鱼亲本,用帆布袋充氧运输。雌性个体重一般在 250~ 360 g之间,雄性个体均…  相似文献   

15.
温度对瓦氏黄颡鱼幼鱼氨氮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锦云  陈玉翠 《水产科学》2006,25(5):232-235
以瓦氏黄颡鱼幼鱼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温度对其氨氮排泄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水温(10、15、20、25、30℃)条件下,瓦氏黄颡鱼幼鱼的氨氮排泄率分别为2.69、3.92、5.72、6.96、8.71 mg/(kg.h),氨氮排泄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其二者的回归关系可用幂函数方程描述:y=0.2128x1.086(n=48,R2=0.883),F检验表明相关性极显著(F相似文献   

16.
瓦氏黄颡鱼与长吻鮠杂交养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瓦氏黄颡鱼俗称江黄颡鱼,主要分布在长江、淮河流域,是黄颡鱼属中个体最大的品种.瓦氏黄颡鱼的上市规格500g/尾以上,养殖周期一般需要3年,雌性则要4年甚至更长时间,严重降低了养殖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本试验希望通过"杂交"手段,培育出"不育"或"全雄"的后代,达到群体生长效果好,外形、口感与瓦氏黄颡鱼接近的"杂交黄颡".  相似文献   

17.
瓦氏黄颡鱼属鲇形目,黄颡鱼属。是该属中个体最大的种类,又名江黄颡,俗称江颡,常见个体在250g左右,最大个体达1kg以上。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鳞,营养丰富,无肌间刺,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瓦氏黄颡鱼的天然资源日益减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此,我们开展了网箱养瓦氏黄颡鱼试验.现将养殖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瓦氏黄颡鱼[Peltobagrus vochelli(Richardson)]是黄颡鱼属中个体最大、生长最快的种类。具有广泛的人工养殖推广前景。1999年至2004年,我们在瓦氏黄颡鱼大规模人工繁殖成功的基础上,进行了多种方式的夏花苗种培育生产性试验,现将在龙感湖盛氏渔场的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瓦氏黄颡鱼夏花集约化、规模化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瓦氏黄颡鱼的夏花培育是指将卵黄苗育成2.5~3.0cm规格苗种的过程,是瓦氏黄颡鱼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成败的关键.目前采用大塘培育瓦氏黄颡鱼夏花成活率低,通常仅30%左右;虽然采用小水体、高密度、全人工投喂浮游动物培育瓦氏黄颡鱼夏花是一种成功的培育方式,但有时受到饵料生物来源限制,影响培育规模和数量,成为制约瓦氏黄颡鱼养殖的主要障碍.2003~2004年,我们在武汉市东西湖基地开展了集约化、规模化培育瓦氏黄颡鱼夏花试验研究.试验突破传统的浮游生物及肥水下池方式,采用水泥池微流水增氧与全价粉状配合饲料饲喂相结合方式,取得平均成活率96.7%,一次批量生产50万尾以上的成果,现将试验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采用凝胶过滤和离子交换两种层析技术,从瓦氏黄颡鱼Ⅳ期卵巢粗提液中分离、纯化出卵黄脂磷蛋白(Lv),采用糖、磷、脂蛋白染色技术验证分离、纯化的蛋白为Lv,该Lv在非变性条件下分子量约为230ku,在SDS变性条件下分子量约为106ku。纯化的瓦氏黄颡鱼Lv经检测显示含有类胡萝卜素,但没有二硫键,对热相对稳定。利用纯化的瓦氏黄颡鱼Lv,制备了兔抗瓦氏黄颡鱼Lv多克隆抗血清。通过双向免疫扩散法测得Lv抗血清的效价为1∶32,还发现瓦氏黄颡鱼卵黄蛋白原(Vtg)和Lv之间有明显的免疫交叉反应性,说明两者具有相同的免疫原性;Western-blotting检测显示抗血清的特异性较好,并能特异性地识别Vt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