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猪圆环病毒(PCV)病在临床上以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等为主要特征,并能引发多种猪病,我国自2000年发现该病以来,开始在南方地区流行,2002年后在全国各地规模化猪场逐渐发生流行,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与重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温度的好坏直接影响鸡的健康生长和饲料利用。温度过高,鸡只采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多,生长缓慢;温度过低,雏鸡卵黄吸收不良,易引起消化不良等疾病,增加饲料消耗量。温度过高,过低都会降低饲料报酬,从而降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利用RT-PCR方法克隆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肝脂酶cDNA序列片段,并对其基因结构和系统进化关系进行分析.瓦氏黄颡鱼肝脂酶cDNA片段长1065 bp,编码353个氨基酸.肝脂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与其他鱼类的同源性为62%-100%.瓦氏黄颡鱼肝脂酶氨基酸残基包含糖基化位点、催化位点、催化中心三联体位点、脂质结合位点和多肽"盖"等主要结构区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瓦氏黄颡鱼肝脂酶与草鱼、鳙、斑马鱼肝脂酶聚为一支.因此,瓦氏黄颡鱼的肝脂酶在鱼类进化中较为保守.  相似文献   
4.
采用简并引物扩增得到瓦氏黄颡鱼肝型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cDNA片段,长度分别为335、425 bp;获得的111、114个氨基酸残基与鲤鱼(Cyprinus carpio)肝型、斜齿鳊(Rutilus rutilus)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达到81%和85%,表明克隆所得序列均为瓦氏黄颡鱼脂肪酸结合蛋白.定量PCR分析表明,肝脏和腹腔脂肪组织均是肝型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5.
瓦氏黄颡鱼幼鱼标准代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平均体质量为6.231、1.32 g和21.21 g瓦氏黄颡鱼幼鱼的标准代谢,并分析了幼鱼利用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作为能源物的供能情况。通过测定幼鱼在禁食和静息状态下的耗氧率、排氨率和二氧化碳排出率,计算出幼鱼的呼吸熵、氧氮比和能耗率。试验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幼鱼的耗氧率、排氨率和能耗率均随幼鱼体质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1),且耗氧率、排氨率和能耗率与体质量呈负相关关系,而呼吸熵与体质量则呈正相关关系。不同体质量幼鱼的二氧化碳排出率和氧氮比差异不显著;根据氧氮比的分析结果可知,瓦氏黄颡鱼幼鱼主要利用脂肪和蛋白质供能,且随着体质量的增长,脂肪供能的比例逐渐增大。结果显示,瓦氏黄颡鱼幼鱼对糖类的利用能力较为有限,有必要对该鱼的糖需求和利用率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1 鸡舍温度管理 温度的好坏直接影响鸡的健康生长和饲料利用。温度过高,鸡只采食量减少,饮水量过多,生长缓慢:温度过低,雏鸡卵黄吸收不良,易引起消化不良等疾病,增加饲料消耗量。温度过高、过低都会降低饲料报酬,从而降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在水禽养殖中,对水上运动场进行定时、定期消毒是预防疫病发生和传播的一项重要措施,尽管一些水禽场已经注意到对水体经常进行消毒,但由于在消毒过程中没注意到消毒效果的好坏受到诸多困素的影响,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建议在进行水体消毒工作中应掌握以下几个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畜禽疾病的发生与环境控制的好坏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鸡群处在一个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各种病原微生物并存的环境中。鸡群机体的抵抗力较高,而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较弱时,鸡群表现为健康;如果鸡群所处的环境条件较差,满足了细菌病毒的致病条件,而鸡群机体抵抗力较低时,就打破了鸡群机体和各种病原微生物之间的平衡状态,则鸡群就会感染病原而发病。  相似文献   
9.
鸡大肠杆菌病是通过某种条件下才会致病,如卫生条件差,舍内空气流通不好,饲养密度高,有毒气体浓度大,饲料饮水质量不佳,管理不好的鸡场,发病较多。本研究通过统计分析大肠杆菌在实际生产中的发病原因和耐药性,,探讨大肠杆菌发病的原因,,从而降低大肠杆菌的发病率和减少耐药性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2008年6~8月对上海市内4条不同生态类型河道(午潮港、横港、朝阳河、曹杨环浜)的水质状况及鱼类组成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除曹杨环浜外,所调查的其他3条河道普遍受氨氮污染,氨氮含量均超过了地表水环境标准V类水的限值2.0mg/L;污染河道中鱼类种类极少,入侵鱼种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已成为其中的广布种。进一步选取上述调查河道中典型的氮类污染因子氨氮、亚硝酸盐作为暴露物,采用静水生物法对食蚊鱼进行96h急性毒性试验,发现食蚊鱼对氨氮的耐受性较高,24、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80.00、54.81、52.78、44.58mg/L;对亚硝酸氮的耐受性相对较低,24、48、72、96h的LC50分别为9.19、7.46、6.06、5.99mg/L。由于不同鱼类对环境污染物的耐受性和适应性不同,其种类组成易受河道污染程度影响,而食蚊鱼由于其对氨氮较高的耐受性,已成为上海各污染河道中的主要鱼种,进一步探讨其适应机制,将有助于了解河道生态类型的发展趋势及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