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新疆库车小白杏为试验材料,研究在(0±0.5)℃温度、95%相对湿度条件下贮藏36 d的小白杏果实游离脯氨酸含量、细胞膜渗透率、β-1,3-葡聚糖酶、脂氧合酶(LOX)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探讨冷藏处理对小白杏抗逆性的影响,以期为采后小白杏的贮藏保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冷藏期间,随着绿熟小白杏的后熟,果实细胞膜渗透率逐渐增加,游离脯氨酸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β-1,3-葡聚糖酶、LOX和PAL活性也呈上升趋势,冷藏18~27 d时的果实成熟度转为完熟期,品质最佳;之后进入衰老期,其相关抗性指标迅速下降并有起伏的动态趋势,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以久保桃果实为试材,研究采后油菜素内酯(BL)浸泡处理对桃果实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后5μmol/L BL处理提高了桃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但抑制了贮藏前期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升高。此外,BL处理抑制了丙二醛(MDA)含量的上升,提高了果实总抗氧化能力。由此表明,采后BL处理延缓桃果实衰老与提高果实抗氧化保护系统性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贮藏包装方式对采后蓝莓果实品质级生理代谢的影响,采用打孔PE包装、封口PE包装及不包装的处理为对照,均置于(4±1)℃的贮藏库内,以5 d为1个测定周期,对采后蓝莓品质的相关生理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抗氧化相关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CK相比,PE包装贮藏能显著抑制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的下降,减缓失重率和腐烂率的升高,能有效抑制PPO活性、POD活性和MDA含量的升高,增强SOD、CAT和PAL活性,说明PE贮藏包装对"夏普蓝"蓝莓的采后贮藏品质有较好的保持作用,且以封口PE贮藏包装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桃果实采后不同包装处理的贮藏效果及其生化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在2℃~4℃贮藏温度下,与对照(不包装)、聚乙烯塑料薄膜(PE)包装相比,聚氯乙烯塑料薄膜(PVC)包装能较好地保持果实的硬度及其风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褐变度、丙二醛(MDA)含量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较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高.在贮藏前期,不同包装的果实中,酚类物质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低于对照,而贮藏后期却高于对照.总体看来,PVC包装处理有利于桃果实的低温贮藏.  相似文献   

5.
以鲜食蓝莓为试材,采用浸泡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壳聚糖与柑橘精油复合保鲜剂处理对蓝莓果实采后4℃贮藏过程中腐烂率、呼吸强度、可滴定酸含量、丙二醛含量、谷胱甘肽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筛选壳聚糖与柑橘精油的最佳浓度组合。结果表明:与对照(蒸馏水浸泡)相比,壳聚糖与柑橘精油复合保鲜剂处理可有效降低蓝莓果实在贮藏期间的腐烂率和呼吸强度峰值,抑制呼吸作用和丙二醛的积累,减缓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保持较高的谷胱甘肽含量,提高过氧化物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其中15 g/L壳聚糖和1.0%柑橘精油复合处理的保鲜效果最佳。该研究可为绿色、健康的天然防腐剂在蓝莓保鲜上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8):6179-6183
为了揭示褪黑素处理是否可缓解桃果实的冷害伤害。本研究采用0.15 mmol/L褪黑素处理1℃下贮藏30 d的桃果实,并考察褪黑素处理对桃果实的冷害、膜脂肪酸含量和酚类代谢的影响。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褪黑素处理降低了冷害发生率、冷害指数和硬度损失,并有助于维持较高比例的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比例。褪黑素处理抑制桃果实中LOX的激活和MDA形成,并且抑制总酚含量损失,提高内源性水杨酸含量。这些结果表明,褪黑素处理是降低桃果实低温贮藏期间采后冷害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7.
能量状态与采后水果的成熟、衰老及生理失调紧密相关。为了研究NO处理在桃果实冷藏期间对其能量代谢的调控机理,选取八成熟"肥城桃"果实,分别用去离子水(对照)、5、15、30μmol·L-1NO溶液和5μmol·L-1c-PTIO(NO清除剂)溶液处理后于0℃下恒温贮藏。分别在果实贮藏当天、第1、2、3、4、5周测定不同处理"肥城桃"果实的冷害指数、硬度、丙二醛(MDA)、过氧化氢、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单磷酸腺苷(AMP)的含量和能荷水平的变化,以及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CO)、氢离子ATP酶(H+-ATPase)、钙离子ATP酶(Ca2+-ATPase)等线粒体呼吸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冷藏过程中,桃果实内ATP、ADP含量,能荷水平及桃果实线粒体内SDH、CCO、H+-ATPase、Ca2+-ATPase活性逐渐降低,而AMP、过氧化氢及MDA含量升高;与对照相比,NO处理能够显著延缓桃果实内ATP、ADP、能荷含量及能量代谢酶活性的降低,抑制过氧化氢、MDA、AMP含量的上升,其中以15μmol·L-1NO处理桃果实最为显著,而NO清除剂c-PTIO处理则加剧了桃果实ATP、能荷含量及能量代谢酶活性的下降以及过氧化氢、MDA、AMP含量的上升。上述结果表明,15μmol·L-1外源NO处理能有效维持桃果实在冷藏期间的能量代谢,延缓膜脂过氧化过程,提高桃果实的抗冷性,而c-PTIO处理则促进了冷藏期间桃果实能量代谢紊乱,加剧了桃果实的冷害程度。  相似文献   

8.
热处理对黄瓜LOX和PL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冷害温度(2℃)下PLD和LOX活性的变化规律,以黄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采后38,45和52℃ 30 min热水处理,测定2℃贮藏期间(15 d)黄瓜的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PLD活性和LOX活性.结果表明:热水处理可以抑制果实细胞膜渗透率的升高,减少低温贮藏期间丙二醛的积累,降低黄瓜低温贮藏过程中PLD及LOX的活性,且以45℃、30 min热水处理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改善桃果实贮藏品质的方法,以大久保桃为试材,研究了30μm厚度的PVC薄膜包装和8℃(冷害温度以上)预贮5d再于0oc(冷害温度以下)冷藏处理对桃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包装(对照)相比,包装处理能有效抑制桃果实的软化,保持较稳定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和出汁率,明显抑制果实细胞膜透性的增加和果肉褐变:与8℃和0℃直接贮藏相比.经8℃预贮5d后再于O℃冷藏处理不仅可保持良好的果实硬度.贮藏后期SSC和出汁率处于较高的水平.而且能显著降低果实相对电导率和褐变指数.有效改善大久保桃的贮藏性能.保持果实良好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10.
以肥城桃为材料,研究经NO、c-PTIO(NO消除剂)溶液及双蒸水处理(对照,CK)的桃果实在常温(25℃)和低温(0℃)贮藏下细胞膜脂过氧化相关酶活性和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贮藏期间,NO处理的桃果实丙二醛的含量仅为CK的29.4%,脯氨酸含量为CK的1.37倍,NO处理显著提高了抗氧化酶SOD、CAT、POD和APX的活性,分别为CK的1.31,1.48,1.32和1.65倍;在常温贮藏期间,c-PTIO处理的桃果实丙二醛含量为CK的2.52倍,脯氨酸含量为CK的58.8%,细胞膜通透性为CK的1.48倍,c-PTIO显著降低了桃果实SOD、CAT和POD的活性,仅为CK的88.1%,77.1%和72.1%。在冷信号胁迫下,NO处理的桃果实提高了相关抗氧化酶的活性,使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增加,并降低了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减少了对细胞膜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以鸭梨为试材,采用非变性PAGE研究了急速降温和缓慢降温处理对不同采收成熟度(早采、中采、晚采)的鸭梨贮藏期间果皮脂氧合酶(LOX)同工酶的变化及其与果实褐变的关系。结果表明,采后鸭梨果皮中的LOX同工酶有9条酶带,其中有三条主酶带B、F和H;不同采收成熟度和不同降温方法处理的鸭梨果皮的LOX同工酶带有所差异,其表达量的顺序为:晚采果早采果中采果,急速降温果缓慢降温果。这一结果与果实褐变指数晚采果早采果中采果、急速降温果缓慢降温果的趋势一致,说明采后鸭梨果皮LOX同工酶的表达量与鸭梨果实的褐变关系密切。鸭梨于9月中旬采收结合缓慢降温贮藏,可减少采后果实的褐变,保持良好的品质,延长贮藏期。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0.2 g·L-1苯比噻二唑(BTH)提高膜醭毕赤酵母对桃果实采后青霉病的抑制作用效果。结果表明,0.2 g·L-1BTH能够增强膜醭毕赤酵母对扩展青霉菌诱发的桃果实青霉病的生物防治活性。二者结合使用,对青霉病的抑制作用比单独使用膜醭毕赤酵母或BTH更有效。这种复合处理对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这种作用可以诱发果实产生更强的抗病性,降低青霉菌对桃果实的伤害。而且使用这种复合处理方法,在20℃下贮藏6 d内,可很好地保持桃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和VC含量。说明使用BTH是增强膜醭毕赤酵母生物防治活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3个不同采收成熟度的'八月脆'桃在0~1℃低温条件下进行贮藏15d和随后回温3d处理,通过测定果实颜色、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失重率和腐烂率等品质指标,以探求桃果实满足冷链贮运和货价期要求的最佳采收成熟度.结果表明,在冷藏15d后,3种成熟度均能保持较高的硬度,SSC变化不明显,成熟度Ⅲ出现轻微褐变和腐烂.在回温3d后,成熟度Ⅰ能够保持较高的硬度,腐烂率最低,但表面着色程度不够,且出现轻微褐变;成熟度Ⅱ的硬度(13.13N)与第Ⅰ组差异不显著(P>0.05),SSC(9.64%)显著高于第1组(P<0.05),同时着色充分,腐烂率和褐变率较低,不易失水;成熟度Ⅲ果实软化迅速,色泽发暗,褐变严重,腐烂率高达43.75%,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综合评定成熟度Ⅱ(外观绿色稍微减退,阳面少量着色,SSC9.72%,硬度<18.05 0.3>N)的贮运性和货架期的商品率较高,为最适宜的采收成熟度.  相似文献   

14.
以砂糖橘为试材,按果实直径分为大果(42 mm)、中果(36.5~42 mm)和小果(36.5 mm)三种类型,研究5℃温度条件下果实采后品质与贮藏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砂糖橘果实的大小对其贮藏品质具有较大的影响。在贮藏后期,小果的色调角值和亮度值较高,在外观品质上优于中果和大果;小果的TA、VC和TSS含量在整个贮藏过程中也始终高于中果和大果,且与大果之间差异显著;大、小、中三种果实分别在贮藏20、30、40 d后开始出现坏果,好果率逐渐降低,失重率不断增大,其中在贮藏30~40 d时失重率增速最大,果实出现皱皮现象,表明低温贮藏30 d后果实衰老速度开始加快,贮藏到50 d时,好果率是中果小果大果,三者之间差异显著。总之,砂糖橘中小型果实的贮藏效果好于大型果,有利于保持果实的营养与风味,在未经其他处理的情况下,30 d是砂糖橘贮藏的一个临界点。  相似文献   

15.
以海南省龙眼主栽品种"储良"(CL)和"石硖"(SX)为试材,比较了两种龙眼种子的大小、果皮和果肉厚度、果皮色泽等外观品质特性。并分别在冷库(6±1)℃、相对湿度75%、内衬有孔塑料袋纸盒外包装的条件下贮藏17 d,测定和分析了2种龙眼的低温贮藏性能。结果表明,SX果实较小、果皮厚且粗糙、果肉清脆;CL果实较大,果皮薄且光滑,果肉绵软。采后低温贮藏期间,SX龙眼果肉可滴定酸(TA)含量变化较缓慢,贮藏17 d时,SX龙眼果实好果率、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VC、还原糖含量显著高于CL果实(P0.05),SX果实呼吸强度、果皮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果肉褐变度、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低于CL果实。综上所述,SX龙眼果实在耐低温贮藏方面明显优于CL龙眼果实。  相似文献   

16.
探明低温贮藏期对‘台农1号’芒果(Mangifera indica L.)果实病害、抗氧化水平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采后芒果果实的低温贮藏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广西百色地区的‘台农1号’芒果为试材,采用10 °低温贮藏果实,分别在贮藏期第0、5、10、15、20、25和30 d时,测定果实中抗氧化能力包括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总抗氧化能力、多酚氧化酶、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丙二醛、总酚,和果实品质包括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以及果实发病情况等指标。结果表明,贮藏期第15 d,芒果病害开始出现,而且,随贮藏期越长,果实腐烂率越高。贮藏前期(15d以前)果实中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和总酚等维持了较高的含量;贮藏后期(20 d以后)果实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和总酚含量显著降低,而丙二醛含量明显增加,同时,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开始下降,可滴定酸含量进一步降低。综合以上结果表明,采用10 °低温贮藏‘台农1号’芒果果实,中短期(20d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7.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8):5994-6002
PrupeSEP1在调节桃果实成熟软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PrupeSEP1酵母双杂筛库鉴定得到的互作蛋白PrupeAKR2。为了探究PrupeAKR2在桃果实成熟软化中的作用,本研究将PrupeAKR2在‘中桃5号’果实中瞬时过表达,研究其对果实贮藏期间质地指标,成熟软化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的影响,同时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验证PrupeAKR2和PrupeSEP1是否存在互作。结果表明,瞬时过表达PrupeAKR2后,与对照(PC2300空载体)相比,果实加快软化。在采后贮藏的前2 d,OE-PrupeAKR2果实中成熟软化相关的PrupeACS1、PrupeACO1、PrupePME、PrupePG21、PrupePG22的表达均被抑制;而OE-PrupeAKR2果实在贮藏的4~10 d PrupeACO1和PrupePME的表达量、在贮藏的8~10 d PrupeACS1和PrupePG21的表达量、以及在贮藏的4~8 d PrupePG22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果实。酵母双杂交验证表明PrupeAKR2与PrupeSEP1存在互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桃PrupeAKR2和PrupeSEP1蛋白发生互作,且正向调控果实成熟软化。本研究可为PrupeAKR2调控果实成熟软化提供理论依据,对开展PrupeAKR2功能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不同耐贮性的粉果番茄品种"欧盾"、"津粉207"为试材,研究在低温(10±0.2)℃贮藏期间果实硬度、乙烯释放量、细胞壁降解酶活、膜脂过氧化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耐贮性强的"欧盾"品种番茄果实硬度下降较慢,乙烯释放量低,细胞壁降解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脂氧合酶(LOX)和抗氧化相关酶活性偏低;而"津粉207"品种番茄比"欧盾"品种番茄硬度下降快,乙烯释放量和丙二醛含量高,细胞壁降解酶活性、LOX和抗氧化相关酶的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不同温湿度对樱桃果实采后衰老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波兰2号"樱桃果实为试材,研究不同处理方式(裸果处理相对湿度70%~75%,挽口处理相对湿度90%~95%)和不同温度贮藏条件下(0、10、20、30℃)果实衰老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樱桃果实的失重率、腐烂率、乙醇和丙二醛(MDA)含量在两种处理中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但挽口处理果实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相同温度条件下的裸果处理,与20℃和30℃高温贮藏相比,0℃和10℃低温贮藏明显降低了果实的失重率和腐烂率,抑制了乙醇和MDA含量的上升;樱桃果实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在贮藏期间先上升后下降,与裸果相比,挽口处理有效地延迟POD、SOD活性峰值的出现时间,无论裸果还是挽口,0℃和10℃低温在一定程度上均维持了较高的POD和SOD活性。与裸果处理相比,挽口处理樱桃果实保鲜效果相对较好,而且在0~30℃范围内,温度越低,保鲜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0.
贮藏温度及时间对大叶相思花粉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叶相思花粉为研究对象,对其贮藏温度(-20℃,5℃,室温)、贮藏时间(7 d,15 d,30 d,365 d,2 190 d)以及活力检测进行研究。使用花粉离体萌发法,I2-KI染色法以及过氧化物酶染色法对新鲜的和贮藏的大叶相思花粉进行活力检测。结果表明:大叶相思新鲜花粉萌发率最高为96.09%。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花粉萌发率、花粉管长度以及花粉管条数均呈现下降趋势。在-20℃下贮藏的大叶相思花粉,其萌发率显著高于在5℃和室温条件下贮藏的花粉的萌发率。在-20℃贮藏365 d后,大叶相思花粉萌发率为53.37%,贮藏2 190 d后,花粉萌发率为12.57%。在5℃和室温下贮藏的大叶相思花粉,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萌发率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I2-KI染色法和过氧化物酶染色法检测大叶相思花粉活力,无显著差异。大叶相思花粉适当的贮藏和检测方法有利于提高相思育种效率,并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