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能量状态与采后水果的成熟、衰老及生理失调紧密相关。为了研究NO处理在桃果实冷藏期间对其能量代谢的调控机理,选取八成熟"肥城桃"果实,分别用去离子水(对照)、5、15、30μmol·L-1NO溶液和5μmol·L-1c-PTIO(NO清除剂)溶液处理后于0℃下恒温贮藏。分别在果实贮藏当天、第1、2、3、4、5周测定不同处理"肥城桃"果实的冷害指数、硬度、丙二醛(MDA)、过氧化氢、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单磷酸腺苷(AMP)的含量和能荷水平的变化,以及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CO)、氢离子ATP酶(H+-ATPase)、钙离子ATP酶(Ca2+-ATPase)等线粒体呼吸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冷藏过程中,桃果实内ATP、ADP含量,能荷水平及桃果实线粒体内SDH、CCO、H+-ATPase、Ca2+-ATPase活性逐渐降低,而AMP、过氧化氢及MDA含量升高;与对照相比,NO处理能够显著延缓桃果实内ATP、ADP、能荷含量及能量代谢酶活性的降低,抑制过氧化氢、MDA、AMP含量的上升,其中以15μmol·L-1NO处理桃果实最为显著,而NO清除剂c-PTIO处理则加剧了桃果实ATP、能荷含量及能量代谢酶活性的下降以及过氧化氢、MDA、AMP含量的上升。上述结果表明,15μmol·L-1外源NO处理能有效维持桃果实在冷藏期间的能量代谢,延缓膜脂过氧化过程,提高桃果实的抗冷性,而c-PTIO处理则促进了冷藏期间桃果实能量代谢紊乱,加剧了桃果实的冷害程度。  相似文献   

2.
以串红李子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处理对低温下贮藏的李果实冷害及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贮前抗坏血酸处理能推迟李果实的后熟进程,使着色过程缓慢,呼吸强度与乙烯释放量受到一定的抑制,明显降低冷害指数,抑制李果实贮藏期间冷害的发生,尤其以低浓度(0.2%)的抗坏血酸处理抑制冷害的效果最好,可保持李果实较好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3.
探究不同浓度一氧化氮(NO)和冷藏处理对巨峰葡萄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以巨峰葡萄作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NO溶液浸泡处理葡萄果实,在0,25℃条件下恒温贮藏,研究不同浓度NO和冷藏处理对巨峰葡萄采后果实硬度、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浓度、可溶性糖含量、活性氧含量、丙二醛含量及脯氨酸含量等物质含量的变化。相比5,30μmol/L NO处理,15μmol/L NO处理有效地保持了采后葡萄果实的果实硬度,推迟了果实中可溶性蛋白浓度、可溶性糖以及维生素C含量的降低时间,抑制了活性氧含量和丙二醛含量的升高,提高了采后葡萄果实的脯氨酸含量,使葡萄果实在采后储存过程中能较长时间保持果实风味,延缓腐败时间并提高果实抗逆性。而0℃冷藏能有效保持采后葡萄果实的果实硬度,抑制了果实中的丙二醛含量和活性氧含量的增加,从而大大减缓了采后葡萄的腐败时间,提高了葡萄果实采后的可运输性。5μmol/L NO处理对采后葡萄果实各生理指标的影响并不明显,30μmol/L NO处理对葡萄果实表现出轻微毒害作用。15μmol/L NO和冷藏能有效地保持采后葡萄果实的果实硬度,推迟可溶性糖、维生素C等各营养品质指标的降低时间,抑制活性氧含量和丙二醛含量的增加,从而保持果实风味,提高果实抗逆性。  相似文献   

4.
贮藏温度对早熟甜瓜采后生理及品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以早熟甜瓜品种‘早黄蜜’为试验材料,贮藏在不同温度(25℃、20℃、15℃、10℃、5℃)条件下,研究贮藏温度对果实生理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贮藏明显降低甜瓜果实的呼吸速率、乙烯产生速率,同时推迟呼吸、乙烯高峰出现的时间。低温贮藏显著延缓果实硬度的降低,延长贮藏期。贮藏温度在贮藏期内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较小。早熟甜瓜贮藏在5℃条件下,贮藏19天出现冷害症状,不能正常后熟。‘早黄蜜’甜瓜在10℃条件下贮藏既能延缓成熟,又能正常后熟。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研究热水处理对尖椒果实贮藏冷害的影响,为尖椒的冷藏提供理论和应用依据。【方法】用热水处理(CK;处理:45℃水中浸泡5min。)尖椒果实。研究热处理对尖椒果实贮藏特性及冷害的影响。【结果】热处理抑制了贮藏过程中尖椒的腐烂率,冷藏30d时处理果的腐烂率仅为对照果实的37.5%。  相似文献   

6.
预贮对大久宝桃果实冷害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种不同贮藏模式下对大久宝桃的品质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大久宝桃在0℃恒温贮藏条件下,30天以后开始出现冷害症状,20℃货架期条件下3天出现果实软化能力下降,出汁率下降;而8℃预贮15天的果实没有出现冷害症状,但显著地促进了果实的后熟软化,导致果实的商品性能下降,而失去应用价值;8℃预贮5天的果实在贮藏期间能够保持一定的硬度和TSS含量,出汁率较稳定,出库后能够正常后熟软化,在预防冷害的同时,较好地保持了大久宝桃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以巴梨果实为试材,经浓度为0.5μL·L^-1的1-MCP处理后,分别在常温20℃和低温0℃条件下贮藏,研究1-MCP对其采后生理及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1-MCP处理巴梨果实,可推迟其在常温及冷藏条件下乙烯释放高峰的出现时间,降低乙烯峰值,较好地维持果实的硬度,极显著(P〈0.05)减缓果皮颜色及果实淀粉的转化速率,减少在冷藏4个月时的黑皮指数,显著降低冷藏过程中真菌性病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热空气处理对‘白玉’枇杷品质及冷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热空气处理对“白玉”枇杷贮藏品质及冷害的影响,本文以“白玉”枇杷为试材,探索了46℃热空气处理对蛋白组分含量变化的影响,并对各处理(6±1)℃冷藏期间果实冷害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失重率、腐烂率和果实硬度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冷藏及货架期间,46℃热空气处理果实可维持较高的可溶性蛋白和热稳定蛋白含量;抑制了冷藏期间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保持了较高的果实硬度,显著降低了果实的腐烂率、失重率和冷害指数,其中以46℃热空气处理30min后冷藏效果最好。以上结果显示,果实蛋白组分含量的变化与果实采后冷藏过程中抗冷性有关,且热空气处理提高了果实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9.
以西洋梨品种中的康佛伦斯果实为试材,研究了常温条件下0.25μl?L-1、0.5μl?L-1、1μl?L-1、2μl?L-1 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果实后熟的影响。结果表明:0.25μl?L-1 1-MCP处理对果实后熟无显著影响,0.5μl?L-1、1μl?L-1 1-MCP处理均使果实的后熟时间推迟了2d左右,2μl?L-1 1-MCP处理使果实的后熟时间推迟了6d左右。  相似文献   

10.
以新疆库车小白杏为试验材料,研究在(0±0.5)℃温度、95%相对湿度条件下贮藏36 d的小白杏果实游离脯氨酸含量、细胞膜渗透率、β-1,3-葡聚糖酶、脂氧合酶(LOX)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探讨冷藏处理对小白杏抗逆性的影响,以期为采后小白杏的贮藏保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冷藏期间,随着绿熟小白杏的后熟,果实细胞膜渗透率逐渐增加,游离脯氨酸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β-1,3-葡聚糖酶、LOX和PAL活性也呈上升趋势,冷藏18~27 d时的果实成熟度转为完熟期,品质最佳;之后进入衰老期,其相关抗性指标迅速下降并有起伏的动态趋势,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L-半胱氨酸盐酸盐处理延缓香蕉果实采后成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巴西"香蕉为试材,利用0.05%的外源L-半胱氨酸盐酸盐处理,测定常温(24±1)℃贮藏过程中果实硬度、色差、可溶性糖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果胶裂解酶(PL)活性,初步探索L-半胱氨酸盐酸盐处理延缓香蕉果实成熟的机理。结果表明:0.05%L-半胱氨酸盐酸盐处理能够延缓香蕉果实硬度和果皮H值的下降,并减缓果皮L值和C值以及果肉可溶性糖含量的上升,从而保持贮藏品质;同时,通过抑制果皮PPO和POD活性减缓在贮藏后期的褐变,并抑制果肉PL活性推迟香蕉软化进程。因此,0.05%L-半胱氨酸盐酸盐处理可延缓香蕉果实常温贮藏的成熟进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贮藏温度对黑宝石李生理及品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对黑宝石李采后生理及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过程中黑宝石李果肉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贮至一个月时,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升高;(0±0.5)℃和(8±0.5)℃处理果皮、果肉无明显冷害症状,综合品质较好,出库后分别有10天与5天的货架期;(5±1)℃处理果实冷害较严重,果肉有水浸斑,口感有水煮(异酸)味,果实商品性下降。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气调贮藏方式对大久保桃冷藏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气调贮藏方式(变动气调、间歇气调、常规(静态)气调)对大久保桃冷藏及货架期3 d后果实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冷藏对照相比,适宜的气调处理可明显降低果实冷害的敏感性、延缓果肉组织膜透性和褐变度的上升趋势、减轻出汁率的上升,有效保持了果实硬度、色泽、风味;对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不大;其中较适宜气体指标是5% O2+ 10% CO2;与常规(静态)气调相比,变动气调贮藏进一步降低了果实的冷敏感性,减轻了在低温条件下果实的冷害症状,贮藏70 d,果肉无褐变,货架期间,仍保持了较好的后熟特性,改善了果实的贮后品质.  相似文献   

14.
在初始阶段及2 h后分别两次向柠檬和柑橘的贮藏环境中充入3 000μL.L-1的氨气,并在22℃温度条件下熏蒸处理6 h,可有效抑制由指状青霉菌和意大利青霉菌引起的绿霉病和青霉病。虽然熏蒸后很多孢子仍然存活,但这种处理不伤害柑橘,而会造成柠檬外表皮原有伤口区域的颜色变暗。6 000μL.L-1的氨气熏蒸处理能够略加快柠檬果实由绿变黄的进程。意大利青霉菌的孢子萌发对氨气的敏感程度要高于指状青霉菌。在初始阶段及后2 h两次注入6 000μL.L-1的氨气进行熏蒸处理6 h后,大约有30%的指状青霉菌和10%的意大利青霉菌孢子能够萌发。应用氨气熏蒸处理可抑制一种对抑霉唑(IMZ)有较高抗性的指状青霉菌的生长。本文还研究了氨气熏蒸对这种常见的采后杀菌剂的效果的影响。首先将试验果实浸入10 mg.L-1或30 mg.L-1的IMZ中(大约为常用商业用量的10%),然后用1500μL.L-1的氨气熏蒸处理就可以控制这两种病害的发生,并且这种效果的增长量是叠加的,有时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这种作用效果的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氨气熏蒸影响了pH的大小,而对于中性的IMZ来说,pH的增加能够显著地提高其抗真菌的活性。1 500、3 000、6 000μL.L-1的氨气熏蒸处理能够使柑橘和柠檬果实上已有伤口组织中的pH值从5.9(±0.2)分别增加0.6(±0.3)、0.9(±0.4)和1.3(±0.3)。IMZ可以在柑橘采后马上应用,将刚采收的果实连同盛装容器一起浸入IMZ水溶液中,在果实运抵包装房之后采用氨气熏蒸处理。由于所有包装房中均有乙烯脱绿室,将其改为密封室后可以用于熏蒸处理。总之,氨气能够取代合成杀菌剂或提高IMZ对柑橘属果实采后腐烂的控制效果,尤其是控制对IMZ有耐药力且在柑橘包装房中广泛存在的指状青霉的能力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黑宝石李为试材、0℃的冰水混合物为冷却介质,研究了不同冷冲击处理时间(1、2、3、4 h)对贮藏期间黑宝石李果实采后生理及品质的影响。在0~1℃条件下贮藏96d和19~21℃条件下7d货架期的试验结果表明,冷冲击处理有利于保持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细胞膜透性的增大和丙二醛含量的升高,显著抑制酚类物质含量的下降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的上升,对提高黑宝石李果实的抗冷性和延缓衰老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冷冲击处理2h和3h的果实褐变和冷害程度轻微,硬度和好果率较高,李子酸甜可口,香味较浓,综合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6.
不同采收期对红香酥梨冷藏后货架期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红香酥梨果实长期贮藏保鲜的适宜采收期,通过两年试验,研究了三个采收期(按采收时间顺序分别为采收期1、2、3)红香酥梨果实在(0±0.5)℃条件下冷藏150、180、210、240 d后在20℃货架下放置24 h和7 d时的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VC含量、果皮色泽以及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果实刚采收时,还是在整个贮藏和货架期,采收期1果实的SSC始终保持最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采收期2果实的SSC保持较高,VC含量也较高;随着采收期的推迟,果实硬度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果实采收越晚,果皮颜色越亮,果皮底色由绿转黄的程度越高。采收期2的红香酥梨果实在贮藏后期保持了较低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的红香酥梨果实长期贮藏(210~240 d)的适宜采收期为9月8-10日(果实生长发育期约:143~147 d),可保持果实营养品质,延缓衰老,延长果实贮藏和货架期;中长期贮藏(150~180 d)的适宜采收期为9月8-19日(果实生长发育期约:143~156 d);中短期贮藏(150 d以内)或即时销售的果实可适当延后采收,推迟到9月下旬。  相似文献   

17.
以早红考密斯、阿巴特和京白梨为试材,采用0.015 mm厚的PE包装袋包装,研究不同温度(20℃,26℃)及100μL·L-1浓度的乙烯熏蒸24 h(贮于20℃下)处理对果实乙烯释放量、呼吸强度及后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低温可提高果实的乙烯释放量,降低呼吸强度,促进果实硬度的下降,20℃的贮藏温度条件可使该三种软肉梨果实后熟均匀一致,并保持较低的病果率和失重率。最佳食用期早红考密斯为贮藏6~8 d,阿巴特为9~12 d,京白梨为12~15 d,辅助以100μL·L-1浓度的乙烯处理可加快果实的后熟软化。  相似文献   

18.
以贵州蜂糖李果实为试材,探究(4.0±0.5)℃低温贮藏结合50 mg/L ClO2处理对贵州蜂糖李果实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0±0.5)℃低温结合50 mg/L ClO2浸果处理对贮藏期间蜂糖李果实的失重和腐烂具有抑制作用,可保持较高的硬度和亮度,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及总糖含量,延缓总酸含量的上升及叶绿素、蛋白质和含水率的下降,保持蜂糖李果实较好的风味,延缓果实衰老,有效延长蜂糖李的货架期。该研究结果为蜂糖李果实的绿色防腐保鲜提供了技术参考,可应用于采后商品化处理。  相似文献   

19.
不同温度和薄膜包装对茄子冷害及果实生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进行了不同温度和薄膜包装袋对茄子果实冷害发生、电解质渗透率及果实呼吸强度、果肉Vc含量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1~3℃下,对照、薄膜包装果实分别在贮藏3,8d后出现冷害症状,且伴随电解质渗透率迅速上升;薄膜包装可使冷害症状推迟4~5d出现,延缓电解质渗透率的增高;在11~13℃及室温下,薄膜包装可明显抑制茄子的呼吸速率,减少果实中Vc的氧化损失。  相似文献   

20.
以砀山酥梨为试材,采用不同体积分数(CK,0.5,0.75,1.0μ/L)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在冷藏条件(2℃±1℃)下研究其贮藏品质和后熟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1-MCP处理保持了砀山酥梨果实的新鲜度和果实的色泽(叶绿素);延缓了砀山酥梨在低温贮藏期间硬度的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可滴定酸和果实VC的下降,降低了果实的失质量率,明显推迟果实呼吸高峰的出现并降低其峰值,显著抑制果胶酶(PG)活性并维持较高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其中以0.5μL/L的1-MCP处理的贮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