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酸菌浓缩发酵剂的制备过程中,冷冻对菌体的损伤比较明显。通过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菌菌悬液中添加不同的保护剂并测定冷冻前后乳酸菌菌数,筛选出适用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菌的保护剂。最终确定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菌保护剂配方为:蔗糖浓度为10%,脱脂乳浓度为10%,谷氨酸钠浓度为5%。菌体经冷冻处理后,冷冻存活率可达到95.00%,比不添加保护剂的菌体存活率大大提高。此配方也简单易得,完全可以满足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2.
酸奶生产用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酸奶常用发酵剂菌种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亚种S-1、嗜热链球菌G1208的高密度细胞培养条件,低温真空冷冻干燥中抗冷冻保护剂的选择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亚种S-1在改良MRS培养基中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43℃,起始pH值6.0,最高活菌数为1.2×109cfu/mL;采用3%蔗糖+3%海藻糖+10%β-环糊精+10%甘油+1%酵母膏+10%脱脂奶作为冻干保护剂,经低温冷冻干燥后,存活率为40.8%。嗜热链球菌G1208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7℃,起始pH值7.0,对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后,最高活菌数为1.7×109cfu/mL;采用3%海藻糖+1%酵母膏+10%脱脂奶作为保护剂经低温冷冻干燥后,存活率可达96%。  相似文献   

3.
保加利亚乳杆菌B9(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 B9)是一株具有优良酸乳发酵性能的乳杆菌。为开发B9菌株活性,为工业化发酵剂生产提供稳定菌种,本研究利用液氮深冷的方式对B9菌株进行冷冻保藏。以冷冻存活率评价指标,在对冷冻保护剂种类进行筛选,对保护剂配方进行正交优化,并确定菌体与保护剂最佳混合比例。结果表明,脱脂乳粉、甘油、海藻糖及Vc四种保护剂能对保加利亚乳杆菌B9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正交优化确定保护剂配方为脱脂乳粉10%、甘油3%、海藻糖5%、Vc 0.075%(m:m),可使菌体解冻后存活率达到91%。  相似文献   

4.
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促生长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在改良MRS和PYG培养基中,添加促生长剂后的增菌效果,挑选出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增菌效果最好的三种促生长剂后做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改良MRS液体培养基中添加7%的番茄汁、10%的麦芽汁和6%的胡萝卜汁时,保加利亚乳杆菌的活菌数达到最高;在改良PYG培养基中添加7%的番茄汁、4%的香菇浸汁和5%的啤酒时,嗜热链球菌的活菌数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5.
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促生长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在改良MRS和PYG培养基中,添加生长因子后的增菌效果,挑选出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增菌效果最好的三种生长因子后做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改良MRS液体培养基中添加7%的番茄汁、10%的麦芽汁和6%的胡萝卜汁时,保加利亚乳杆菌的活菌数达到最高;在改良PYG培养基中添加7%的番茄汁、4%的香菇浸汁和5%的啤酒时,嗜热链球菌的活菌数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6.
以菊芋粉为材料,以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为实验菌株,研究菊芋在牛乳中对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开发菊芋资源和研制菊芋酸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牛乳中加入菊芋粉,凝乳时间有所缩短,菊芋粉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生长无抑制作用,0.6%菊芋粉添加量对保加利亚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水牛乳、铁皮石斛汁为主要原料,适当添加蔗糖及稳定剂,选用乳酸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作为发酵菌种,研发出一种新型功能性酸奶。以风味发酵水牛乳的感官评价作为指标,经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得到产品的最佳配方为:铁皮石斛汁10.00%,糖6.00%,稳定剂0.30%。  相似文献   

8.
应用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对脱脂乳发酵体系中的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进行色谱表征。结果表明,单菌培养过程中保加利亚乳杆菌菌体形态的变化在其相应色谱行为上得到了体现,二者的色谱峰有比较好的稳定性。两种菌的峰面积与菌数之间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可决系数R^2分别为0.9957和0.9916。因此本方法的建立,可用于酸奶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分析与表征,有望为乳酸菌混合物的研究提供一种快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酸乳中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并利用生理生化和糖发酵实验结合16S rDNA同源性分析对分离所得菌株进行鉴定,获得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分离菌株。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别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表明:所检测的酸乳样品中均含有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仅有2 种酸乳的嗜热链球菌为同一菌株,其余酸乳中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及嗜热链球菌均为不同菌株。PFGE可以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开发富含益生菌的酸奶冰淇淋产品,本研究以产酸、产黏以及感官得分为综合评价指标,对发酵剂嗜热链球菌MN-1、嗜热链球菌MN-2分别与保加利亚乳杆菌MN-3、保加利亚乳杆菌MN-4的组合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嗜热链球菌MN-2与保加利亚乳杆菌MN-4组合,且球菌与杆菌添加比例为10∶1时,最先到达发酵终点,且产品感官评分最高。将婴儿双歧杆菌BI07、乳双歧杆菌BB12、嗜酸乳杆菌La14与干酪乳杆菌LC11加入到酸奶冰淇淋中,在贮藏第90天时干酪乳杆菌LC11活菌数大于106cfu/g,可以作为益生菌酸奶冰淇淋的益生菌株使用。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由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简称Lb)、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简称St)发酵,采用稀释倾注平板法、吉尔涅尔度(°T)测定和感官评定等试验方法最终确定发酵型酸豆乳的最佳配方。研制成具有豆乳特殊香味,口感酸甜适口,无任何异味,呈浅黄色的凝固性酸豆乳。该酸豆乳最佳配方工艺条件:接菌量5%,蔗糖添加量8%,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比例1:4,料水比1:6,115℃15min高压灭菌,42.5℃发酵12h。  相似文献   

12.
乳双歧杆菌U9是一株具有优良益生功能的乳杆菌。为了保证U9菌株活性,为工业化益生菌制剂生产提供稳定菌种,利用液氮深冷方式对U9菌株进行冷冻保藏。以冷冻存活率为评价指标,对冷冻保护剂种类进行筛选,并对保护剂配方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结果表明,甘油、海藻糖、脱脂乳粉及维生素C 4种保护剂能对乳双歧杆菌U9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正交试验优化确定的保护剂配方为甘油2%、海藻糖7.5%、脱脂乳粉7.5%、维生素C 0.1%,菌体冷冻后存活率达到94%。  相似文献   

13.
酸奶发酵剂菌种的产香物质及发酵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分离自不同来源的国内外直投式发酵剂和酸奶中的13株保加利亚乳杆菌和14株嗜热链球菌在乳中的产酸特性、产生乙醛能力、产生双乙酰能力及产黏特性,总结了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对不同酸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嗜热链球菌的前期产酸速度比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快,发酵酸乳后产酸主要由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引起;主要风味物质乙醛由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产生、双乙酰由嗜热链球菌发酵产生;嗜热链球菌的产粘特性明显高于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中,菌株S5、S7、S9、S10、LB5、TK1适宜加工凝固型发酵酸乳;菌株S5、S11、L9、L2、L1、L8、L6适宜生产风味型酸奶.为筛选优良菌株、研制开发优良酸奶及发酵乳饮料发酵剂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不同乳酸菌对羊酸奶的感官和质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静  丁武 《中国奶牛》2011,(2):48-52
研究分析不同乳酸菌对羊酸奶感官与质构特性的影响作用,为筛选优良的羊酸奶发酵剂提供依据。使用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丁二酮乳链球菌发酵羊奶,对羊酸奶的感官品质、酸度及质构特性进行评定。结果表明,单一菌种发酵,四种菌发酵的羊酸奶的感官评分排序是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丁二酮乳链球菌,不同乳酸菌发酵羊酸奶的质构特性差异显著,使用双歧杆菌发酵可以获得最佳的质构特性,其发酵的羊酸奶的硬度为34.96g、黏度为802.28g.s、凝聚性为44.65g、粘性指数为137.17g.s、保水力为85.00%;混合发酵剂发酵羊酸奶具有各自不同的感官和质构特性优势,双歧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的羊酸奶的硬度和黏度最好,分别达到29.93g和715.09g.s,但风味欠佳;双歧杆菌和丁二酮乳链球菌发酵的羊酸奶的凝聚性、粘性指数和保水力最好,分别达到45.86g、143.49g.s、91.00%,且风味良好。综合感官评价与质构特性,复合菌种双歧杆菌和丁二酮乳链球菌适宜作为羊酸奶的发酵剂。  相似文献   

15.
以小麦麸皮为原料,采用复合酶法水解制得水溶性膳食纤维(SDF),并选择不同质量的SDF添加到原料乳和其他辅料中进行乳酸菌发酵。结果表明:在酸乳中添加麦麸SDF能显著提高酸乳中钙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从酸乳感官品质和营养角度考虑,确定SDF酸乳最佳质量配方比例为:优质鲜牛乳80.0%、全脂乳粉3.0%、SDF 1.0%、蔗糖3.0%、水10.0%、发酵剂(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质量比1:1)2.5%、稳定剂0.5%。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对嗜热链球菌微胶囊的冻干保护剂进行了筛选,对冻干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冻干嗜热链球菌微胶囊对胃液、肠液和贮存等胁迫作用的抵抗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最优的复合冻干保护剂为甘油2%,脱脂乳6%,抗坏血酸0.6%,海藻糖9%|存活率为80%|(2)添加冻干保护剂的微胶囊经模拟胃液处理150 min后,存活率为61%|未添加保护剂的微胶囊存活率为51%|(3)在模拟肠液中,添加冻干保护剂的微胶囊完全释放仅需60 min,而菌液对照组需要120 min才能释放完全|(4)4 ℃条件下贮存60 d后,嗜热链球菌冻干微胶囊存活率为77%,未冻干微胶囊存活率为62%|(5)冻干微胶囊分别在-20、4、20、37 ℃贮存60 d后,活菌数仍能达到108 cfu/g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适宜的冻干保护剂可以提高嗜热链球菌微胶囊的性能,增强嗜热链球菌对胃液、肠液和贮存等体内外不良环境的抗性。 [关键词] 冻干|益生菌|微胶囊  相似文献   

17.
针对牦牛乳脂肪含量高、营养丰富等特点,本试验研究了适用于发酵牦牛乳的菌种和工艺。以发酵牦牛乳的感官、酸度以及活菌数为指标,从10株乳酸菌中筛选适合牦牛乳发酵的3株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优化发酵牦牛乳配方及工艺;测定发酵牦牛乳的理化卫生指标,评估产品质量。结果表明:适用于发酵牦牛乳的3株菌为罗伊氏乳杆菌、约氏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可与保加利亚乳杆菌及嗜热链球菌按1:1:1:1:1比例复配制成发酵剂;发酵牦牛乳最佳工艺条件为:牦牛奶与荷斯坦牛奶按2:1配比,糖添加量为9%,菌种添加量为4%,30℃发酵30h。回归系数显著性表明,各因素对发酵乳感官评分的影响顺序为:菌种添加量发酵温度糖添加量发酵时间。理化和微生物指标结果显示,发酵牦牛乳的酸度、脂肪、蛋白质、酵母菌和霉菌数、大肠菌群数均符合标准,风味成分双乙酰含量为1.02μg/mL。  相似文献   

18.
为系统揭示青海部分地区自然发酵牦牛乳中的微生物乳酸菌种群结构,丰富牦牛乳微生物菌种资源库数据,本试验通过纯培养方法对采集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及同仁市3个不同地区当地居民自然发酵的牦牛酸奶分离得到10株乳酸菌,并利用生化鉴定试剂盒对该10株乳酸菌进行了菌种的鉴定,结果表明4株杆菌分离株和6株球菌分离株。其中6株归为嗜热链球菌,2株归为嗜酸乳杆菌,1株归为罗伊氏乳杆菌,1株归为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其中,海晏县样品菌种为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和嗜热链球菌,同仁县样品中的菌种为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罗伊氏乳杆菌,泽库县样品中的菌种为嗜热链球菌。研究结果为青海地区牦牛乳酸菌资源数据库的丰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嗜酸乳杆菌在肠道中的生理功能已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在生产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具有特殊益生功能的乳酸菌被添加到乳品中,因此乳品中检测嗜酸乳杆菌含量显得尤为重要。在采用4菌种联合发酵的过程中,各菌在酸奶体系中的生长情况比较复杂。寻找如何准确、快捷的检测方法是我们研究的课题,通过实验,认为在MRS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克林霉素和环丙沙星,使嗜酸乳杆菌能够生长,保加利亚乳杆菌、双岐杆菌和嗜热链球菌都不能生长,使检测更准确而有效,为今后生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酸奶的防霉效果,本研究采用抑真菌的乳酸菌进行酸奶发酵生产。通过对比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的单菌发酵及添加抑真菌乳酸菌的混菌发酵发现,添加抑真菌乳酸菌的发酵酸奶,在凝乳时间、pH值、色泽、滋味和气味、组织状态等方面变化不显著(P>0.05);而在坚实度、稠度、黏度和黏性指数方面因菌株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向发酵后的酸奶中添加霉菌孢子悬液,结果发现添加抑真菌乳酸菌组的霉菌长出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所以,将抑真菌乳酸菌应用于酸奶发酵,在不改变(或优化)原有酸奶特性的前提下可延长酸奶的保质期,但安全性方面还有待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