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用20%虫酰肼·毒死蜱乳油防治十字花科蔬菜斜纹夜蛾,以24%虫酰肼乳油与48%毒死蜱乳油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20%虫酰肼.毒死蜱乳油110ml/667m2、120ml/667m2对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比对照药剂24%虫酰肼乳油30ml/667m2和48%毒死蜱乳油150ml/667m2的防治效果好,差异极显著。该药持效期在7d以上,对甘蓝菜安全。建议生产上在斜纹夜蛾幼虫盛发期使用,使用浓度110ml/667m2~120ml/667m2。  相似文献   

2.
用20%虫酰肼·毒死蜱乳油防治十字花科蔬菜斜纹夜蛾,以24%虫酰肼乳油与48%毒死蜱乳油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20%虫酰肼.毒死蜱乳油110ml/667m2、120ml/667m2对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比对照药剂24%虫酰肼乳油30ml/667m2和48%毒死蜱乳油150ml/667m2的防治效果好,差异极显著。该药持效期在7d以上,对甘蓝菜安全。建议生产上在斜纹夜蛾幼虫盛发期使用,使用浓度110ml/667m2~120ml/667m2。  相似文献   

3.
棉花斜纹夜蛾是沿江优质棉区棉花生产中的主要害虫.试验表明,25%毒死蜱微胶囊剂防治效果高于40%毒死蜱乳油的防治效果,能有效阻止棉花斜纹夜蛾猖獗为害,减轻环境污染,延缓棉花斜纹夜蛾抗药性的产生速度,同时对其他害虫亦有80%以上的防治效果.一般使用量为1.50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4.
棉花斜纹夜蛾是沿江优质棉区棉花生产中的主要害虫。试验表明,25%毒死蜱微胶囊剂防治效果高于40%毒死蜱乳油的防治效果,能有效阻止棉花斜纹夜蛾猖獗为害,减轻环境污染,延缓棉花斜纹夜蛾抗药性的产生速度,同时对其他害虫亦有80%以上的防治效果。一般使用量为1.50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5.
取食草坪的斜纹夜蛾生物学及药剂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龄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幼虫可以取食阔叶草坪草白三叶和马蹄金,但拒食禾本科草坪草高羊茅和狗牙根.不同的取食对象导致斜纹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和对杀虫剂的敏感性的差异.取食草坪草白三叶及马蹄金的斜纹夜蛾与取食甘蓝的斜纹夜蛾比较,幼虫的历期分别减少3.77,3.61 d,但其它虫期并无显著差异.同时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增加,以毒死蜱为例,取食白三叶及马蹄金的斜纹夜蛾其LC50分别为15.3,19.0 mg/L,而取食甘蓝的LC50则为29.4 mg/L,对4种不同杀虫剂的敏感性,以氟铃脲最高,其次为毒死蜱、锐劲特、杀灭菊酯.结果表明,在草坪的斜纹夜蛾成虫活动量低于甘蓝等蔬菜地.相对于甘蓝,白三叶和马蹄金草坪草更不适合作为斜纹夜蛾的寄主.  相似文献   

6.
斜纹夜蛾是蔬果类作物的主要虫害,为筛选出安全高效药剂,进行了4种杀虫剂防治西瓜田斜纹夜蛾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0%甲维·毒死蜱、20%虫酰·毒死蜱和5%氟啶脲3种药剂具有防效高、持效性好的特点,药后3d防效均达100%,药后10d防效仍分别在91.7%、88.3%和96.1%,且对西瓜安全无药害。生产上应抓住斜纹夜蛾低龄期用药,使用剂量分别为:30%甲维·毒死蜱1500倍液,20%虫酰·毒死蜱800~1000倍液,5%氟啶脲1000倍液。  相似文献   

7.
室内测定了非洲楝提取物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杀虫活性。结果显示,非洲楝提取物对斜纹夜蛾幼虫具有很强的毒杀作用,10和14 d的LC50值分别为0.466和0.173 mg/m L;此外,非洲楝提取物对斜纹夜蛾幼虫还表现出较强的抑制生长发育作用,与对照相比,幼虫龄期和蛹期延长,蛹重减小,化蛹率和成虫羽化率显著降低。非洲楝具有防治斜纹夜蛾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30亿PIB/g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5%甲维盐悬浮剂防治小白菜上斜纹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小白菜斜纹夜蛾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田间用量每667m2为4~7g时,药后3d对小白菜上斜纹夜蛾幼虫的防效可达80%以上,且持效期长达14d,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水芹在深水栽培条件下,不同药剂防治斜纹夜蛾的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特进行了相关药效试验,并对水芹中相应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供试的3种药剂都有较好的速溶性、持效性和广谱性。从安全性、经济。性和便于推广的角度考虑,对于即将上市(收获天数少于20d)的水芹,建议选用艾绿土防治水芹斜纹夜蛾;对于离收获时间较长(收获天数大于20d)的水芹,建议选用1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防治水芹斜纹夜蛾。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具有蜕皮激素活性的二酰基肼类化合物RH-2485对农业重要害虫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分别用2μL的1、10、50、100、1 000 mg/L系列浓度的RH-2485点滴处理斜纹夜蛾3龄幼虫,测定幼虫的死亡率、半数致死浓度(LC50)、发育历期、化蛹率和羽化率等指标。[结果]随着RH-2485浓度的升高,斜纹夜蛾幼虫死亡率也不断升高,而致死所需时间则不断下降,100 mg/L浓度的致死率在90%左右,1 000 mg/L浓度的致死率为96.7%。RH-2485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LC50为5.220 91 mg/L。斜纹夜蛾1龄、2龄幼虫对RH-2485比较敏感,但它们之间则无显著差异。[结论]试验结果为田间利用RH-2485防治斜纹夜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了解微胶囊化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SINPV)在宿主体内的侵染过程,以明胶/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cellulose,CMC)为壁材,茶多酚为固化剂,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为芯材的病毒微胶囊,通过建立实...  相似文献   

12.
室内测定丁香酚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丁香酚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有较强的拒食作用,24和48 h的AFC50值分别为0.631和0.478mg/mL;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也具有一定的毒杀作用,处理后6和9d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1.44%和68.10%(5mg/mL);在供试浓度为5mg/mL时,对斜纹夜蛾3...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6种杀虫剂对福建省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的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为稻纵卷叶螟持续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和毒死蜱对福建省3个不同地理种群(福建福州、闽侯和沙县)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在田间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高峰期,采用田间茎叶喷雾法开展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和毒死蜱等6种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3个地理种群稻纵卷叶螟对同一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均以福州种群最敏感,其次是闽侯和沙县种群;6种供试杀虫剂对同一种群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的毒力排序为:阿维菌素>乙基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毒死蜱.在试验设计剂量范围内,6种供试药剂对稻纵卷叶螟均具有良好的田间控制作用,药后14d的保叶效果为80.02%~88.81%,杀虫效果为82.99%~95.38%.[结论]福建省稻纵卷叶螟尚未对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和毒死蜱等6种杀虫剂产生明显的抗药性,6种药剂可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为害.  相似文献   

14.
氯氟氰菊酯对斜纹夜蛾抗性和敏感种群表皮穿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证实斜纹夜蛾对氯氟氰菊酯的抗性是否与其表皮穿透率降低有关。【方法】分别采用点滴法、浸叶法和叶片夹毒法测定了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对氯氟氰菊酯的抗性,用14C标记氯氟氰菊酯测定了斜纹夜蛾抗性和敏感种群3龄和5龄幼虫的表皮穿透率。【结果】采用3种方法测定结果表明,3龄幼虫抗性水平的次序为点滴法(抗性倍数为2 765.4倍)>浸叶法(365.1倍)>叶片夹毒法(34.0倍),点滴法、浸叶法及叶片夹毒法间抗性倍数之比依次为81.3﹕10.7﹕1;5龄幼虫抗性水平的次序为点滴法(抗性倍数为2 271.3倍)>浸叶法(257.2倍)>叶片夹毒法(20.2倍),点滴法、浸叶法及叶片夹毒法间抗性倍数之比依次为112.4﹕12.7﹕1。经穿透昆虫表皮的触杀毒力所引起的抗性高于经口器和表皮进入的胃毒毒力和触杀毒力之和所引起的抗性,更明显高于经口器进入的胃毒毒力所引起的抗性。同位素标记氯氟氰菊酯测定结果表明,处理后0.5 h和1.0 h,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间表皮穿透率差异不显著,处理后2 h,两种群间的穿透率存在明显差异,至处理后8 h,敏感种群3龄和5龄幼虫的表皮穿透率分别为46.3%和43.3%,抗性种群3龄和5龄幼虫的表皮穿透率分别为35.7%和29.1%,氯氟氰菊酯对抗性种群3龄幼虫的表皮穿透率仅为敏感种群幼虫穿透率的0.77倍,对5龄幼虫的表皮穿透率仅为敏感种群幼虫穿透率的0.67倍,抗性种群的穿透率明显慢于敏感种群的穿透率。【结论】斜纹夜蛾抗性种群对氯氟氰菊酯的表皮穿透率明显低于敏感种群,可能是其产生抗药性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5.
莱氏野村菌CQNr01微菌核的人工诱导培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诱导莱氏野村菌的微菌核形成,为该菌靶标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制剂类型和生产工艺。【方法】采用包含特定盐离子成分的液体培养基进行诱导培养,并对培养基中的碳﹑氮源浓度及碳氮比例进行优化;将微菌核干燥保存后复水测定菌核萌发率及对斜纹夜蛾幼虫的致病力。【结果】优化筛选出莱氏野村菌CQNr01微菌核诱导培养基,成功诱导莱氏野村菌菌株CQNr01产生细胞结构分化、色素沉着的微菌核结构;微菌核的产生数量受培养基中碳和氮素含量和相对比例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同样碳氮比情况下,低碳培养液有利于微菌核的产生。微菌核耐干燥保存,掺加硅藻土制备的微菌核制剂经干燥处理并贮存6个月吸水后仍能萌发产孢。微菌核制剂对斜纹夜蛾幼虫具有侵染活性,接种14 d后,供试昆虫的校正死亡率可达78.56%,供试浓度下,LT50约为7 d。【结论】莱氏野村菌的微菌核受特定培养基成分的诱导,获得的微菌核耐干燥且对寄主害虫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可以作为该菌生防制剂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搞好斜纹夜蛾综合防治工作,进行了害虫的生物学特性调查,同时进行了影响防治效果的因素调查与高防治效果、低防治成本的配方筛选试验。调查发现,斜纹夜蛾在盐城地区一年发生6代,以4~6代为害严重,药剂防治中以辛硫磷、高效氯氰菊脂、毒死蜱较为敏感。虫态中以蛹期抗药性最差,幼虫阶段以1到3龄抗药性较差。筛选出2个用于防治斜纹夜蛾的低防治成本、高防治效果复配药剂配方。对人畜短安全间隔期(6d)配方:4.5%的高效氯氰菊脂、50%的辛硫磷、增效剂和水的体积比为1∶1∶1∶4000。对人畜长安全间隔期(12d)配方:40%的毒死蜱、50%的辛硫磷、增效剂和水的体积比为1∶1∶1∶4000。种复配农药的实验室室内试验、室外棉田小区防治试验的校正防治效果可达:93.9%~96.8%。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生防菌爪哇棒束孢对斜纹夜蛾的防控效果与安全性,为高效绿色防控斜纹夜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爪哇棒束孢对斜纹夜蛾的室内毒力;采用喷雾法测定200亿孢子/克爪哇棒束孢可湿性粉剂对斜纹夜蛾的田间控制效果;通过药膜法和喷雾法分别评价200亿孢子/克爪哇棒束孢可湿性粉剂对黑卵蜂和甘蓝的安全性。【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爪哇棒束孢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幼虫取食经1.00×107孢子/mL爪哇棒束孢处理的甘蓝叶片48 h后死亡率达86.96%。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甘蓝田喷施900、1125和1350 g/ha浓度的200亿孢子/克爪哇棒束孢可湿性粉剂10 d后对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3.08%、82.77%和83.69%。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200亿孢子/克爪哇棒束孢可湿性粉剂对黑卵蜂48 h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2.11×108孢子/mL,对黑卵蜂安全系数为5.27(t>5.00),为低风险性生物农药;200亿孢子/克爪哇棒束孢可湿性粉剂对供试3种甘蓝品种生长速率抑制率均在10.00%以下,且无变色、坏死、萎蔫及畸形等任何可见药害症状。【结论】爪哇棒束孢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可作为防治斜纹夜蛾有效且安全的生物农药使用。建议在甘蓝斜纹夜蛾低龄幼虫盛发期使用200亿孢子/克爪哇棒束孢可湿性粉剂1125~1350 g/ha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8.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的田间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防治蔬菜上的斜纹夜蛾(Smdoptera litura Fabricius)幼虫,与化学农药乐斯本相比,用药后14 d,防治效果提高了29.46%.乐斯本施用区蔬菜上农药的残留量为0.40099 mg/kg,分别是空白对照和病毒杀虫剂施用区的40.22和43.68倍.  相似文献   

19.
过氧化氢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研究Ⅲ.去除残留农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过氧化氢降解田间农药,并对过氧化氢降解农药的室内生物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经H2O2处理后田问农药残留量明显下降,经10mL/L H2O2处理1d后,甲胺磷和毒死蜱的残留量下降率分别为10.57%和16.95%,处理3d后残留量下降率分别为39.62%和30.49%,而处理7d后则为45.21%和64.05%.室内生物测定表明,H2O2溶液浸泡处理60min内,对植物表面的甲胺磷、毒死蜱和久效磷的毒力有微弱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