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河南濮阳县这河寨北齐李亨墓出土了大量的文物,有人物俑、动物俑、陶磨、陶仓、瓷碗、瓷盘、铜镜等。这些文物反映了当时粮食的加工、贮藏,家畜、家禽的饲养,畜牧业的繁荣,各类手工业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兴盛。李亨墓文物的出土对研究东魏北齐时期中原经济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江苏茶史简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是中国奉献给人类的珍贵礼物。中国是茶的原产地,茶的发现、利用及其文化都源于中国。茶最初作为食用或药用,相传起源于史前“神农时代”,而用之为饮,最早发生于巴、蜀(今四川省)。据古人研究,我国其他地区,“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茶)饮之事”;是秦国统一全国前先占领巴蜀以后,开始慢慢传诸中原和其他地区的。中国最早的“荼”字,就首见之于秦汉间的辞书—《尔雅》。江苏是继巴蜀以后开始饮茶、种茶的省区之一。据古籍和方志记载,江苏在汉时便有“汉王”在茗岭(今宜兴境内)“课童艺茶”,以及“阳羡(宜兴县旧名)买茶”等传说。《桐君录》…  相似文献   

3.
陶大口尊是商代陶器群中比较常见的陶器之一,也可以说是商代独有的一种陶器品种。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早期遗址(原报告的三期与四期)和郑州商代中期遗址(即商代二里冈期下层与上层),以及安旧“殷墟”商代晚期遗址等大型遗址和城市遗址中,都出土有数量较多的陶大口尊。而且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部分陶大口尊口沿内侧,还多刻划有一个或二个以记数字为主的陶文记号。这些记数字的陶文记号多刻划在陶大口尊的口沿上.显然是有着它  相似文献   

4.
《中国畜禽种业》2008,4(9):21-22
无角陶赛特羊原产于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该品种是以雷兰羊和有角陶赛特羊为母本、考力代羊为父本进行杂交,杂种羊再与有角陶赛特公羊回交,然后选择所生的无角后代培育而成。我国在80年代开始引入,山东振华牧业大型牛羊繁育调拨基地现繁育存栏量达到3200余只。  相似文献   

5.
《百姓》2003,(9)
词语作为表达思想的载体,常常被打上时代的烙印、留有历史变迁的痕迹,“支那”一词的称呼也是一样。据考证,“支那”原是“Cina“的音译,是古代印度对古代中国的称呼,最早出现在梵文佛经中。梵文Cina进入不同的语言中,其读音变化不大,译音是“China”、“支那”、“脂那”,“至那”或“震旦”。根据对Cina的来源的不同看法,其原始含意也不相同。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四种:1.认为Cina在梵文中表示中国“丝”。古代印度人、波斯人、古希腊人,都用中国丝(梵文Cina)指称中国;2.认为Cina是秦国的“秦”的梵文译音,Cina的梵文含义是“秦国”,是古代印度人对秦汉时期的中国的称呼;3.认为Cina在梵文中有“偏僻遥远”的意思;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一队最近在汝州市李楼遗址首次发现了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炭化稻米,为研究黄河流域的史前农业等提供了重要资料。李楼遗址是一处保存较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商时期的古遗址,包含着丰富的遗迹、遗物。从去年开始的发掘,揭露出不同时期的房基、墓葬和灰坑,以及大量的陶、石、骨、角器。考古人员在今年四、五月的发掘中第一次使用了水洗法技术,在典型灰坑和地层里水洗出一批炭化稻米等粮食作物遗存。  相似文献   

7.
<正>人类的文明史,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产生。文字的产生,结束了人类"万古如长夜"(朱熹《朱子语类》卷九十三)的蒙昧史。据目前的考古资料,最早的文字主要见于大汶口文化晚期、屈家岭文化晚期,良渚文化早期。这些文字有的刻于大口陶尊上,也有的刻在玉器上,后来的甲骨文、钟鼎文等则刻在甲骨、青铜之上。这时候的文字记载大多限于只言片语,尽管这些散乱的文化瑰宝还称不上国学,但它们却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汉代墓葬中,仓囷类储粮明器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随葬品。河南汉墓陶囷的外部往往书有粮食作物的名称,有的内部装有与铭文一致的粮食。对陶囷铭文进行梳理,可以发现河南地区两汉时期的常见粮食涵盖了黍、粟、稻、麦、豆、麻、米等多种农作物。西汉中期,带铭文陶囷开始出现,作物名称以粟、黍、麦、豆、麻等为多见,新莽时期增加了黍米、黄粱米、白粱米等,东汉时期以大麦为主,多见"大麦万石"。通过与文献资料对比,我们有理由相信,东汉时期种植的麦类作物以大麦为主。陶囷文字中常见作物种类的这种变化,反映了河南地区汉代农业生产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保慈溪杨梅产区有效的开展疏花工作,提高杨梅产量和品质,促进慈溪产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依据统计分析原理,对慈溪杨梅产区‘荸荠种’杨梅初花期、盛花期和疏花期物候期进行调查分析,并与花期前的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份初花期和盛花期开始日期有一定差异,其中,初花期最早开始于3月15日,最晚出现在3月31日;盛花期最早开始于3月25日,最晚出现在4月5日;疏花期最早开始于4月2日,最晚出现在4月15日;相关性分析发现,3月上旬降水量、2月份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和1月份平均空气温度与慈溪‘荸荠种’杨梅初花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7、-0.52和0.47,均达到显著水平以上,基于以上分析结果,建立了慈溪‘荸荠种’杨梅初花期、盛花期和疏花期的预测模型,预测结果可为实际生产中杨梅花期疏花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丙线磷对中华大蟾蜍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种不同浓度的丙线磷分别处理中华大蟾蜍的处于受精卵、8-细胞、囊胚晚期、原肠晚期4个不同时期的早期胚胎5h。结果发现,丙线磷对中华大蟾蜍的早期胚胎发育有致死致畸效应,各个时期其发育异常比例随丙线磷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在其发育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异常类型:原肠外突和畸形神经胚,并且各个时期对丙线磷的敏感性不同,其中原肠晚期的胚胎对丙线磷最为敏感,同等浓度下,发育异常比例最高,这与原肠晚期胚胎的发育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1.
谭黎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880-17880,17884
文章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畜牧技术和兽医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这些珍贵的遗产,对现代畜牧业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秦始皇陵出土的一、二号铜车马,综合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晚期至秦代青铜器的制造技术与生产组织水平.以二号安车为例,对其铸造工艺进行分析发现,在二号安车3400多个零部件中,绝大部分为铸造件,反映了秦代机械制造行业中,仍以铸造部门为主。其工艺特点主要表现在:①铜锡合金配比比《考工记》中的“六齐”更合理,更完善;②型范和范芯的应用更灵活.③广泛应用分铸法,以嵌铸、铸焊和包铸等方法组装成整车。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先民很早便开始采捕珍珠。先秦以迄西汉中期,出土珍珠的墓葬或规模宏大,或随葬品丰富,反映出这一时期珍珠作为昂贵奢侈品流通的属性。而西汉中晚期以来,尤其是东汉时期,珍珠较多地在中小型墓中出现,表明珍珠的消费群体逐渐扩大。随着岭南珍珠开采和贸易的兴起,合浦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先秦至汉晋时期,珍珠被广泛应用于装饰、丧葬、美容等领域,并被人们赋予一定的文化含义,从而影响着当时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4.
王真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459-16461
古代农业文献是指中国农书。结合中国古代农业文献发展轨迹,分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元朝、明清时期6阶段,对中国古代农业文献进行整理和概括。归纳了中国古代农业文献发生、发展及衰落的历程、规律、类型及其整理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文献经历了初创时期;在北方发展时期,向南方普及时期,从高峰走向衰落时期4个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古老的《春秋》学如同其他传统学术一样,面临着向近代学术转型的痛苦抉择。现阶段关于研究《春秋》及其三传的论文甚多,其中不乏有众多名家的精辟论述。专著的撰写,不管是通论,还是断代性质,左传学、公羊学均有代表作,近代《春秋》学也时常出现在一些学术著作和文章中。时下学人的初步研究,主要围绕某一学派和单个学者或近代时期的某个阶段作零星的研究,亦有其著作考辨和资料整理。但把近代春秋学作为专题性研究的论文或专著则付之阙如,而把近代的春秋学研究放在整个近代中国社会大背景之下,与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巨大变迁结合起来的全局式、整体式研究的著作至今尚未出现。因此其学术全貌和内涵不得而知,近代《春秋》学研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6.
《春秋公羊传》云:"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其中"讳"因所指未尽其义,致后世理解多有歧义。后《春秋谷梁传》云:"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者讳疾。""为尊者讳"表面是"讳名",而实际是"讳耻",意在通过"义讳"揭示"不耻"。从文化认知视角看,"为尊者讳"及其释读均是文化认知的产物。春秋以前,"讳"的文化认知价值主要是"讳名";春秋至秦政期间,"讳"的文化认知价值主要是"讳耻";秦皇汉武以后,"讳"的文化认知价值不仅在于"讳名",更在于"讳耻"。今天应科学认识"为尊者讳"的儒学义涵,重估"为尊者讳耻"在当代的文化认知价值。  相似文献   

17.
殷周之际,周公"损益"殷商宗教,纳"德"于宗教信仰系统之中,作为天人沟通的根据,从而形成了"天人德合"的天命观。西周末年,由于社会转型的外在助力,西周天命论的内在矛盾日益突出,构成天命论的诸多要素,特别是天、人等要素遂逐渐发生分化,并得到了相对独立的发展。因而为春秋战国时期天人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西周初年,经过战争交锋后,莱人逐渐臣服于姬周贵族集团,齐、莱从军事对抗走向合作。莱夷是商周之际莱州湾沿岸盐业生产的主要承担者,齐国通过与之合作生产、流通食盐获得丰厚的利润。齐国凭借开发鱼盐资源立国,并将鱼盐之利视为本国的核心利益。春秋时期,齐桓公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迫使莱国等诸侯国臣服,重新连接起了因地方势力崛起而一度中断的盐业商贸之路。此后历代齐侯通过兼并战争蚕食莱国土地,最终吞并莱国。  相似文献   

19.
西汉建立之初,经过秦朝末年长期的战乱,土地荒芜,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农业生产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百姓生活十分困苦。针对这种情况,汉初统治者高祖、吕后、文帝、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了招抚流亡、鼓励垦荒、轻徭薄赋、约法省禁、与民休息等政策,使农业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经过近70年的努力,呈现出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20.
浅析汉代西南地区陂塘水田模型的分布和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南地区的汉代墓葬中出土大量陂塘水田模型,这是汉代丧葬习俗转变的结果。以往对陂塘水田模型的研究多集中于结构类型的分析和生产经营方式、耕作技术等问题的探讨。本文依据陂塘水田模型的考古发掘材料,结合文献中关于秦汉时期中国西南地区道路交通状况的记载,对陂塘水田模型的分布和主要传播路线作简要分析。认为其起源于汉代巴蜀地区,并随着中央政府对原西南夷地区控制力的加强,通过五尺道和灵关道传播到云南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