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综合农业考古、动物考古和盐业考古研究成果显示,莱夷是一支以渔业和制盐业为主要生业方式的族群。虽然经营农业,但农业发展水平不高。已经驯养家畜,但"莱夷作牧"(《尚书·禹贡》)不是指莱夷擅长经营畜牧业。渔业捕捞在莱夷的经济生活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盐业考古研究则显示莱夷是擅长制盐的族群。  相似文献   

2.
<正>齐桓公要称霸,迫于政治压力,其他小国都投了赞成票,唯独鲁国跟着唱反调。正在齐桓公苦恼之时,齐相管仲想出一道利用鲁缟发起两国经济战争的妙计。纨,是一种细致光洁的白绢,主要生产于齐国临淄,因此有"齐纨"之称;缟,则是一种细白的生绢,生产地主要集中在鲁国曲阜,"鲁缟"之名由此而来。齐、鲁两国由于比邻,所以两国的特产经常贸易往来。管仲先是请齐桓公带头穿缟,结果大臣与平民也纷纷效  相似文献   

3.
<正>本报讯8月2日,开磷控股集团与贵州盐业集团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开磷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刚,贵州盐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仰瑞,贵州盐业集团总经理梅桂等参加签约仪式。签约仪式上,何刚与刘仰瑞分别介绍了开磷集团与盐业集团的发展历程和生产现状,双方将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建  相似文献   

4.
选用莱州市1971—2013年的气温、降水量、蒸发量和日照时数等观测资料,对影响盐业生产的主要气象因子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气象因子变化对盐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因子变化对盐业生产利弊皆有。其中气温升高对盐业生产有利;而降水量增多、蒸发量及日照时数减少对盐业生产不利。准确、及时的气象服务可以为盐业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北朝时期的盐业生产方式具有多样性。沿海地区传承灶火煮盐法,河东一带则以自然漫生法与人工种晒法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还采用新式制盐法对食盐进行深加工,如常满盐、花盐和印盐。同周边国家和地区互通有无的过程中,北朝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连接西域、南亚和南朝盐业的重要纽带。北朝时期盐除作为调味品外,还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腌制和储藏、农业生产、社会医疗等领域。  相似文献   

6.
潍坊市气候变化对盐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61—2008年的潍坊市气象观测资料,对48年来影响盐业生产的主要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探讨气候变化对盐业生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盐业生产总体来讲有利有弊,一方面,气温升高,有利于盐业生产;另一方面,日照减少,蒸发减少、降水增多不利于盐业生产。最后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根据气候变化的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的农业科技合作及其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毗邻,自古以来双方贸易往来源远流长,本文通过对中国新疆和中亚五国农业科技合作现状及存在问题、双方合作潜力及优势分析.得出双方今后农业科技合作模式及未来展望.为双方进一步加大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元代的盐课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有关键地位,用于腌制鱼鲞的鱼盐也被纳入严密的控制之中。由于鱼盐可以随鱼鲞自由地流通,这就引起了各运司,特别是鱼鲞的主产地淮、浙两运司在鱼鲞贸易及鱼盐管理上的冲突。这个冲突反映出元代盐法的地域性差别,同时,盐司之间在鱼盐管理上的矛盾最终会上诉至中央,对这些矛盾的处置及相关管理政策法规的制定,也引人注目地从一个方面体现了中央与运司之间的关系。对鱼盐管理制度的考察可以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元代盐法的整体特征,并启发我们思考经济政策制定与变革过程中尊重地域性差异与政策的统一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规范及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浙江省油莱生产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油莱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技术规范,从油莱机械化直播、机械化管理、机械化收获和机械化烘干等方面阐述了油莱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关键技术、规范要求和主要的农机具;分析了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油莱机械化生产规范的实践情况,数据表明实施机械化生产后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对于推动我国油莱全程机械化生产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莱索托粮食生产严重衰退,播种面积、作物单产、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粮食自给率均呈下降趋势.作者分析了近年来莱索托农业生产现状及变化的主要原因,提出在农业新技术引进示范、农用物资、引进中资投资农业等方面加强中莱农业合作.  相似文献   

11.
殷周之际,周公"损益"殷商宗教,纳"德"于宗教信仰系统之中,作为天人沟通的根据,从而形成了"天人德合"的天命观。西周末年,由于社会转型的外在助力,西周天命论的内在矛盾日益突出,构成天命论的诸多要素,特别是天、人等要素遂逐渐发生分化,并得到了相对独立的发展。因而为春秋战国时期天人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两汉之际是《周礼》学的奠基和发轫时期。刘歆是《周礼》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约略说来刘歆对《周礼》学发展所做的贡献,主要有如下三端:首先,刘歆在与其父刘向受诏校理秘府图书时,不仅将《周官》(《周礼》)这部几乎不为世人所知的典籍著录于《七略》之中,而且还“独识”《周礼》的价值,顶住各方面的压力,不遗余力地向学术界推介这部在秘府之中新发现的典籍。其次,《周礼》一书于王莽当政时被立于学官、设博士主要应归功于刘歆的推动。复次,刘歆不仅研治《周礼》,撰著《周官传》四篇,而且还广收门徒,传授《周礼》之学。两汉之际著名经学家杜子春、郑兴、贾徽、郑众、贾逵及卫宏等人都曾直接或间接地师从刘歆学习过《周礼》。他们或是刘歆的弟子,或是刘歆的再传弟子,都出于刘歆的《周礼》学传承谱系。他们在《周礼》研究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而使《周礼》学逐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居住环境,城市绿化日渐升温,对绿化树种的要求更加精细。彩色苗木走进小区绿化行列之中,红叶石楠(学名:Photinia serrulata)是蔷薇科石楠属杂交种的统称,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红叶石楠以其优越的品质倍受国人的睛睐,目前在江浙一带发展势头迅猛,前景一遍大好。  相似文献   

14.
人之寤寐,取决于卫气,卫气昼行于阳,动而为寤,夜行于阴,静而为寐。营卫失和引起失眠,病机分为阳不入阴,邪气阻滞,营卫虚衰。周德生教授临床上基于脏腑辨病辨证施治,注重从营卫盛衰、营卫交会、邪气性质、兼病兼证综合考虑,调和营卫法有益营卫、和营卫、畅营卫之侧重不同,联合使用辛甘、苦平、温润、动静药性兼有或者动静相伍的药物,同时掌握各类药物的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15.
周礼曾使西周初期鲁国国内政局相对稳定,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成为当时众多诸侯国的精神领袖,其国家政治地位高,综合实力也足以与当时的东方强国齐国相比肩,但后期的鲁国面对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不思进取,仍一味地固守周礼,最终导致亡国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北赵村晋侯墓地113号墓出土的断尾青铜猪尊的历史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掘。猪尊短而上翘的残尾表明周代先民已经掌握仔猪断尾以防阉割感染的先进技术。这件猪尊的出土,为先秦文字学与后世文献中记载的家猪去势术提供了实物力证,让这项世界领先的家猪生产技术较《齐民要术》的文字记载提前了一千多年,这件青铜器艺术价值、文物价值与历史价值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7.
朱熹坚信《周礼》为周公所作,维护其作为礼学经典的神圣地位。这一态度既是对宋代《周礼》研究的反思与批驳,也与其为学宗旨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朱熹与王安石、陈傅良、胡宏在《周礼》观上的分歧,可以看到朱熹《周礼》思想形成的脉络与轨迹。  相似文献   

18.
西周赏赐类铭文中常记载各种赏赐物品,这些赏赐物的出现以及之间的组合都呈现出一定规律。掌握这些规律不仅有助于正确理解铭辞文意,对充分认识西周赏赐制度,以及受赐者地位和判断铭文时代等也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量化分析为考察这些规律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进而以分析结果为基础探讨、总结各类赏赐物间组合规律。  相似文献   

19.
远古在长期采集植物取得食物的过程中,妇女发现了大量毒物。在中国东亚经长期的筛选,突出了具致幻和治疗双重功能的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Debx)和艾(ArtemisiaargyiL.),从而奠定了早期巫术的基础。这种乌头文化的实质乃是巫、医、君三位一体,成为建立母系社会国家组织的一个支柱。这种母系社会组织的高级形式完成于神农、黄帝时代。延至后世男子掌握了谷物酒,这个人类创造物与乌头这一自然物相对立,从而用相同的医幻双重功能剥去笼罩在妇女头上的灵光和怪圈。酒与声、色、歌、舞相结合产生酒的文化这对父系社会国家形式取代母系社会国家形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个时代始于舜、禹,完成于启、少康  相似文献   

20.
汉晋至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大豆种植面积发生一定的变化。西汉时期,黄河流域大豆种植面积相对战国时期大为下降,由主食逐渐变成副食;东汉时期,黄河流域大豆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到了北朝时期,又出现禾菽并重的地步。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气候变冷,导致饥荒时常发生,而大豆比较耐旱耐寒,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有利于老百姓渡过饥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