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研究萃取头及样品制备方式对碰碰香茎、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联用(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技术,并运用自动质谱退卷积定性系统(automated mass spectral deconvolution and identification system,AMDIS)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5μm PDMS/DVB在萃取碰碰香挥发性成分的数量及种类上优于75μm CAR/PDMS和100μm PDMS;茎、茎浆、叶及叶浆中分别鉴定出40,43,41,44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单萜烯、倍半萜烯及单萜醇、酯等含氧衍生物,其中茎中含量较高的成分分别是α-古巴烯18.6%、柠檬烯13.2%、乙酸龙脑酯12.1%;茎浆中分别为芳樟醇22.4%、乙酸龙脑酯19.2%、α-古巴烯8.4%;叶中分别为芳樟醇13.4%、柠檬烯10.1%、α-古巴烯9.5%;叶浆中分别为芳樟醇15.9%、β-石竹烯10.5%、萜品油烯10.1%。经研磨,茎中挥发性成分单萜烯、倍半萜烯含量极显著减少(p0.01),单萜含氧衍生物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叶中单萜烯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单萜含氧衍生物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倍半萜烯含量显著减少(p0.05)。可见,研磨处理增加了碰碰香挥发性成分中单萜含氧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相似文献   

2.
覃文慧  冯旭  李耀华  牛晋英  郭蕊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003-12004,12084
[目的]研究广西山胶木鲜、干品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再用气相-质谱联用法(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鲜叶挥发油中鉴定出33种成分,占挥发油总峰面积的91.01%,主要成分是β-石竹烯(22.83%)、β-罗勒烯(7.19%)、植醇(6.90%)、β-蒎烯(6.79%)、α-蒎烯(5.97%)和石竹烯氧化物(5.95%)等;从干叶挥发油中鉴定出42种成分,占挥发油总峰面积的93.89%,主要成分为β-石竹烯(23.22%)、β-罗勒烯(7.78%)、二环大根香叶烯(7.24%)、α-石竹烯(5.89%)和α蒎烯(5.42%)等;两者共有成分有30种。[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为山胶木的质量标准制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独山瓜馥木的药理作用,挖掘其药用价值,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独山瓜馥木挥发油,运用GC-MS分析其主要成分。结果表明:独山瓜馥木主要成分为β-水芹烯(24.3%)、香叶烯-D(8.4%)、反式β-石竹烯(6.1%)和氧化石竹烯(4.5%),挥发油对K562、S-180和A549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22.5μg/mL,34.2μg/mL和64.4μg/mL;采用S180细胞株复制小鼠肿瘤模型,挥发油在剂量为80mg/kg、128mg/kg和204mg/kg时的抑瘤率分别为30.4%、49.6%和64.2%。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福建七叶莲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探讨七叶莲挥发油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七叶莲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应用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采用醋酸扭体法、小鼠耳二甲苯致炎肿胀法评价七叶莲挥发油的抗炎镇痛效果。[结果]从七叶莲部分挥发油中共分离出61种成分,并鉴定确认了其中53种主要成分,其中主要化合物和含量分别为4-萜品醇20.40%、(-)-斯巴醇16.01%、氧化石竹烯8.90%等;七叶莲挥发油可明显减少小鼠醋酸所致的扭体次数,可明显缓解小鼠二甲苯所致的耳廓肿胀。[结论]福建七叶莲挥发油中主要含萜品烯、醇类化合物,且其挥发油具有明显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采自甘肃天水的伏椒和葡萄椒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伏椒出油率为2.03%,葡萄椒出油率为1.28%。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离鉴定花椒挥发油成分,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从伏椒和葡萄椒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38和43个化学成分,伏椒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芳樟醇(23.76%)、柠檬烯(22.61%)、丙酸芳樟醇(13.71%)、4-萜烯醇(9.66%)、α-松油醇(6.57%),占总挥发油成分的76.31%;葡萄椒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柠檬烯(60.72%)、月桂烯(10.09%)、大根香叶烯D(3.16%)、芳樟醇(2.10%),占总挥发油成分的76.07%。两种花椒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萜烯、萜醇及其酯类,其中共有成分18个,但在含量上有较大差异,为花椒的种植及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 C. DC)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及化学成分,采用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枫杨叶挥发油,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究了超声时间、蒸馏温度和蒸馏时间对枫杨叶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提取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枫杨叶挥发油的最优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100 W,超声时间30 min,蒸馏温度为125℃,蒸馏时间7 h,得到枫杨挥发油的提取率为0.040 62%。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共分析鉴定出56种化学成分,主要包含烯、醇、烷、醛、酮、酯等,占挥发油总量的79.85%,其主要成分为氧化石竹烯(40.56%)、(1S-cis)-1,2,3,5,6,8a-六氢-4,7-二甲基-1-异丙烯基萘(18.29%)和石竹烯(10.22%)。该研究可为开发利用枫杨植物资源以及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湖南怀化产山苍子挥发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山苍子挥发油和商品油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测定,对湖南省怀化地区产山苍子挥发油进行品质评价。[方法]建立了山苍子挥发油的GC-MS分析检测方法,通过NIST标准谱库检索进行定性分析。[结果]从山苍子挥发油中共检出29种挥发性成分,按峰面积归一化法对占总峰面积90%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合文献发现山苍子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α-柠檬醛、β-柠檬醛和D-柠檬烯,3种成分所占比例达65.95%,其次为β-月桂烯、芳樟醇、石竹烯、α-蒎烯和香茅醛等。商品油与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基本一致,差异主要在低含量和低沸点组分,提示不同生产工艺会对产品组成产生影响。[结论]该研究为湖南怀化产山苍子的资源状况评估以及山苍子油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云南地区2种主要食用姜的化学成分,比较2种姜品质的差异。[方法]采用GC/MS的方法对云南农贸市场上的2种食用姜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一种是市场上的普通白姜,简称"姜",一种是罗平的小黄姜,简称"罗平姜"。[结果]姜挥发油中检测出56个成分,鉴定了50个成分,主要化学成分是β-水芹烯(14.800%)、2-十一烷酮(12.648%)、莰烯(12.349%)、香叶醛(8.361%)、龙脑(6.985%)、柠檬烯(6.342%)、香茅醇(2.895%)、β-红没药烯(2.842%)、α-蒎烯(2.824%)、6-甲基-5-庚烯-2-酮(2.598%)等。罗平姜挥发油中检测出67个成分,鉴定了60个成分,主要化学成分是β-水芹烯(10.832%)、莰烯(8.317%)、香叶醛(8.301%)、桂酸乙酯(6.799%)、1,8-桉叶素(5.795%)、龙脑(5.357%)、柠檬烯(4.643%)、香叶醇(3.650%)、别芳萜烯(2.940%)、乙酸香茅酯(2.675%)、芳香姜黄烯(2.318%)等。[结论]对2种姜的挥发性成分比较发现,两者主要香气特征成分大致相同,罗平姜的香气层次更丰富、更柔和。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叶片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金钱松叶片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金钱松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以面积归一法计算各个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挥发油中检测出4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3.35%。其主要成分是:(+)-α-蒎烯(31.72%),石竹烯(18.57%),β-瑟林烯(6.16%),α-衣兰油烯(5.71%),β-榄香烯(5.64%),α-愈创木烯(5.28%),β-桉叶烯(3.36%)等,占挥发油总量的82.92%。可为金钱松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龙眼(Dimocarpus longan)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其成分,共鉴定出39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8.35%,滇产龙眼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萜类,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β-石竹烯(24.03%)、α-石竹烯(15.35%)、反式角鲨烯(13.93%)、δ-荜澄茄烯(5.75%)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5.48%),这些成分可能是龙眼的主要释香成分.  相似文献   

11.
甜樱桃叶片中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 GC- MS对甜樱桃叶片的挥发油进行分离鉴定 ,从甜樱桃叶片的精油中共检出 35个成分 ,确定了 2 9个成分的化学结构。其主要成分是沉香醇 (8.5 1% )、萜品烯 (12 .36 % )和 4 -丁烷基 (2 ,6 ,6 -三甲基 -二环 [4 ,1,0 ]- 1-庚基酮 ) - 2 -酮 (11.13% )。甜樱桃叶片精油的回收率为 10~ 2 0 m g/ g干叶片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不同发育阶段峨眉含笑Michelia wilsonii的枝叶性状,可了解峨眉含笑种群枝叶之间对资源的权衡利用情况,预测枝叶性状的空间分布情况。  方法  以四川省雅安周公山不同发育阶段的峨眉含笑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化主轴分析(SMA)、主成分分析(PCA)和地统计方法,研究不同发育阶段峨眉含笑枝叶性状的相关性和空间特征。  结果  ①不同发育阶段叶鲜质量、叶干质量、叶干鲜比、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厚度、1年生小枝密度、2年生小枝密度、2年生小枝干鲜比之间差异显著(P<0.05),1年生小枝干鲜比差异不显著(P>0.05)。②不同发育阶段叶性状间呈显著相关(P<0.05),小枝性状间呈显著相关(P<0.05),叶片性状与小枝性状相关不显著(P>0.05)。③整体种群枝叶性状的最优半方差拟合函数以线性模型为主,呈随机分布。大树阶段以指数和球状模型为主,呈聚集分布,而中小树阶段的空间相关性差。  结论  峨眉含笑种群的生态策略随着发育阶段的增加由快收益向慢收益转变,采用半方差函数能够预测枝叶性状的分布情况。图2表7参30  相似文献   

13.
牛樟叶精油化学成分分析及类型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5年生实生牛樟植株上采集叶样,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牛樟叶挥发性精油,采用GC-MS技术对叶精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按叶精油中第一主成分进行化学类型划分,牛樟可初步划分为4种类型:桉叶油素型、异橙花叔醇型、芳樟醇型和肉豆蔻醛型。不同化学类型叶精油化学成分组成及得率均存在较大差异,异橙花叔醇型牛樟叶精油中特有化学成分共13种,桉叶油素型牛樟叶精油中特有化学成分共2种,芳樟醇型牛樟叶精油中特有化学成分共2种,肉豆蔻醛型牛樟叶精油中特有化学成分为1种,4种化学类型精油中所共有的化学成分共12种。叶精油中第一主成分平均含量大小依次排序为:芳樟醇型(68.71%)、桉叶油素型(57.38%)、异橙花叔醇型(37.91%)、肉豆蔻醛型(33.75%);4种化学类型叶精油平均得率大小依次排序为:桉叶油素型(1.28%)、异橙花叔醇型(0.19%)、芳樟醇型(0.04%)、肉豆蔻醛型(0.01%)。牛樟中的桉叶油素型与樟树中的油樟类型相似,牛樟的异橙花叔醇型与樟树的异樟类型相似,牛樟的芳樟醇型与樟树的芳樟类型相似。不同的是,牛樟有一种肉豆蔻醛型化学类型,而樟树有龙脑樟和脑樟类型。但总体而言,牛樟与樟树相似化学类型叶中的精油含量,前者普遍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14.
冯定坤  杨再波  何丽芬  龙成梅  毛海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649-10651,10710
[目的]快速分析贵州产大叶桉叶片中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微波辅助-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大叶桉叶片挥发油,同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色谱保留指数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在大叶桉叶片中确定出35个组分,其相对含量分数占挥发油总质量的98.840%,主要成分是桉油精(35.480%)、[1aR-(1a.α.,4a.α.,7.α.,7a.β.,7b.α.)]-脱氢-1,1,7-三甲基-4-亚甲基-1氢-环丙[e]甘菊环(12.110%)、对-(孟)-1-烯-8-醇(7.966%)、α-蒎烯(6.187%)等组分。[结论]微波辅助-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操作简便、快速,提取时间能够缩短到4.0min,整个分析周期在1.5h内完成,能够应用于植物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15.
香槟玫瑰花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香槟玫瑰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石油醚蒸馏提取法从香槟玫瑰花干样中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鉴定出46种主要化合物,其峰面积相对含量约占挥发油总量的87.77%。香槟玫瑰花挥发油的主要组分分别为乙醇(8.23%)、异丁醛(18.94%)、α-蒎烯(4.73%)、芳樟醇(4.09%)、乙酸金合欢酯(4.31%)、橙花醇(4.59%)、香茅醇(15.59%)、乙酸香茅酯(3.91%)、异丁香酚甲醚(2.58%)、缬草醛(7.73%)。[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香槟玫瑰花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芒果叶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丽丽  刘红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2906-12907
[目的]对芒果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芒果叶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芒果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共分离到22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的15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2.06%,主要成分为β-芹子烯(28.89%),α-古云烯(11.64%),α-芹子烯(10.04%),石竹烯(10.01%),β-榄香烯(6.81%),α-蓓草烯(6.19%)等。[结论]揭示了芒果叶的药理作用,为综合开发利用芒果植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杜仲叶挥发物质气相色谱-质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杜仲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杜仲叶经水蒸气蒸馏得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相对含量。[结果]分离鉴定了3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6.18%。其中,含量在3%以上的组分有:叶醇(19.61%)、3四-氢呋喃甲醇(57.02%)、植醇(6.37%)。[结论]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杜仲叶药用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酱卤鸭脖卤汤的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分析方法进行优化,得到最佳萃取条件为30 m L顶空瓶中放入1.0 g卤汤,选用DVB/CAR/PDMS萃取头于50℃萃取40 min。最佳条件下,鉴定出35种化合物,烯烃类、醚类、醇类和酯类是构成酱卤鸭脖卤汤挥发性成分的主体成分。其中源于香辛料的挥发性成分依次为茴香脑(17.98%)、芳樟醇(8.49%)、乙酸芳樟酯(6.29%)、D-柠檬烯(5.76%)、β-石竹烯(5.55%)等。  相似文献   

19.
测定宁夏罗布麻鲜花挥发油的含量及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宁夏产罗布麻鲜花中提取挥发油。结果:测得提取率为0.113%.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罗布麻鲜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分离出60种成分,鉴定了其中的53种成分,占总成分的88.3%。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主要成分为:乙酸乙酯(37.83%),(Z)-3-已烯-1-醇(15.49%),苯乙醇(14.25%),15-二十九酮(4.87%)1,1-二乙氧基-乙烷(3.06%),苯甲醇(2.74%),(S)-3-乙基4-甲基戊醇(1.51%).结论:宁夏罗布麻花比新疆罗布麻花中的挥发油含量高,而且成分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