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振连 《畜禽业》2001,(7):54-54
蝎子,又名"全虫"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具有抗癌、解毒、止痛等功效,又是美味佳肴,更是饭店、宾馆的高档保健名菜.其药用和食用价值不断被开发利用,社会需求急剧上升.近年来由于农药、化肥等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过量捕捉,致使野生蝎子资源越来越少,供需矛盾突出.所以促使药用市场收购价不断上涨,有价无货.现在人工养蝎热也在全国各地迅速兴起,使很多人一直在研究与探索蝎子的人工养殖新技术.但因蝎子对环境条件要求高,技术难度大,再加上饲料、土壤、水份、空气、温度与湿度等众多影响,所以,养蝎成功的很少.特别是初养者更易失败.  相似文献   

2.
养殖蝎子投资小,收益高,是一条家庭致富之路.为达到养好蝎子,养殖过程中应把好五大关.……  相似文献   

3.
在梭子蟹人工育苗基础上,进行青蟹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特别是对亲蟹培育、Z1变Z2、Z5变大眼幼体及大眼幼体变稚蟹等几个关键环节的管理上更为成熟,如Z1变Z2的成活率达到70%以上,总成活率达到8%.  相似文献   

4.
影响鳜鱼苗成活率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鳜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成为出口创汇的名贵鱼类.近年来,为缓解鳜鱼人工养殖苗种供不应求的矛盾,国内一些单位相继开展了鳜鱼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苗种培育方面普遍存在高成本,低成活率的问题.笔者几年来培育鳜鱼夏花成活率最高达52%,最低却不到10%.本文就影响鳜鱼育苗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锯缘青蟹人工育苗技术虽然得以逐步推广,但提高锯缘青蟹人工育苗的成活率和出苗率,仍是目前苗种生产中探索的主要问题.就此笔者认为在锯缘青蟹人工育苗中应注意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6.
高白鲑系鲑科白鲑属鱼类,原产苏联,我国引进后进行人工孵化、仔鱼饲育、鱼种培育、亲鱼饲养、人工产卵、孵化、获得了仔代.本文详细介绍了仔鱼饲育条件、技术,成活率达71.15%~85.64%.鱼种培育采用常规方法,但易患鱼病,影响成活率.亲鱼培育采用流水集约化养殖于11月下旬达性成熟进行人工繁殖,本文介绍了人工采卵,授精、脱粘、洗卵及人工孵化技术.  相似文献   

7.
通过单因子试验设计了不同孵化方式和光照强度下棘胸蛙的受精率、孵化率、成活率情况,结果表明:原池孵化方式下棘胸蛙的受精率、孵化率虽均高于人工捞卵孵化,但成活率并不高.40×100-70× 100Lux光照强度下孵化率是适宜的;30×100-65×100Lux光照强度成活率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由水蚤拌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逐步过渡到完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方法,先后对19 200尾和20 480尾全长1~1.5 cm的加州鲈苗种进行人工驯食.每批驯食7 d后结束,全长增至2~2.6 cm;成活率平均达96.5%.  相似文献   

9.
在河蟹(Eriocheir siueusis)人工育苗过程中,亲蟹的成活率和利用率直接影响育苗生产的经济效益。我们于1994年在学院实验基地进行河蟹人工育苗工作,对提高亲蟹成活率和利用率有些体会,现介绍如下。1 提高亲蟹成活率的技术 从亲蟹选用、运输、暂养、促产、抱卵  相似文献   

10.
杜涛  罗杰  林向阳 《水产科学》2004,23(7):24-26
为建立一套海水鱼类人工育苗技术,分别采用室内水泥池、室外对虾高位池以及室内水泥池与室外对虾高位池相结合的育苗方法进行美国红鱼、花尾胡椒鲷等鱼类人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水泥池育苗成活率为11%~98 8%,室外对虾高位池育苗成活率最高为6%,室内外相结合育苗的成活率为37 5%~73%。采用前期室内人工培育,幼苗体长约10mm移到室外对虾高位池培育,既可提高育苗成活率,又可降低育苗成本,是目前值得推广的育苗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不同温度、饵料对金曼龙仔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温度和饵料对金曼龙仔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金曼龙仔鱼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在水温为30℃下仔鱼生长速度最快,26℃下仔鱼存活率最高,32℃下仔鱼存活率最低.投喂不同的饵料金曼龙仔鱼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也有显著差异(p<0.05),投喂轮虫和桡足类的仔鱼生长速度最快、成活率最高,投喂蛋黄饲料的仔鱼成活率最低,投喂人工饲料的仔鱼生长速度最慢.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中国鲟鱼人工养殖业的不断发展,达氏鳇人工养殖也是一片欣欣向荣。从1999年达氏鳇人工繁殖在抚远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取得成功至今,其人工养殖历经十多年。在这期间,达氏鳇人工养殖健康有序发展,并取得一些成绩。如人工养殖达氏鳇在2006年首次生产鱼子酱,并成功出口欧美多国;在2008年对养殖达氏鳇性成熟亲鱼进行人工催产试验,并取得成功。在人工养殖达氏鳇过程中,成果与问题共存。达氏鳇苗种成活率低下是其人工养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当然,苗种成活率低下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上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客观原因是遗传因素造成的,包括卵子质量、精子质量及受精卵质量等。卵子和精子质量直接影响苗种成活率,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偏重于卵子质量,而忽视精子质量,这种观念是不对的。从遗传及养殖等方面来讲,精子质量和卵子质量同等重要,精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受精率和孵化率的高低及人工养殖苗种成活率。在进行达氏鳇人工繁殖时使用优质精液能大大提高受精率、孵化率及苗种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岩原鲤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在江河中捕捞的、规格在0.3~1.5 kg/尾的野生岩原鲤,在池塘中驯化养殖,强化培育,规格达到0.5~2.5 kg/尾,达到性成熟.2种激素混合使用人工催产,受精率达65%以上,孵化率达58%以上.鱼苗培育成活率达94%,鱼种培育成活率达78%.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1 000尾史氏鲟驯化全人工饲料开口试验,并观察其摄食、生长与形态发育状况.生长曲线表明:不论是体长还体重,50 d龄前增长缓慢,50~100 d龄则以较快速度增长.经100t饲养,平均体长达28.3 cm,平均体重达69.7g,并获得了的86.7%开口成活率和73.4%的成活率.从而达到提高开食率和成活率的目的,为史氏鲟苗种培育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在刺参人工育苗生产中,因稚参成活率低而导致育苗失败的现象屡有发生。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刺参人工育苗的实践,分析了影响稚参培育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系海水繁殖,淡水生长的洄游性甲壳动物.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少单位先后对河蟹人工育苗进行了研究,但在人工育苗实践中存在着成活率不高的问题.2001年上海科技管理学校在奉贤东海水产研究所咸淡水工程技术中心实习河蟹工厂化育苗,对亲蟹培育到苗种培育全过程进行了实践,对提高蚤1~蚤2,蚤5~大眼的变态成活率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大水体河蟹育苗生产实习过程中,采取了改善饵料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褐篮子鱼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褐篮子鱼(Siganus fuscessens)进行亲鱼暂养培育和4批次人工育苗试验,描述了褐篮子鱼人工育苗试验过程,初步总结褐篮子鱼人工育苗技术。试验结果褐篮子鱼平均受精率和孵化率均达90%以上,单池鱼苗培育成活率可达30%。褐篮子鱼在不低于28%的水体中幼体发育较快,鱼苗全长达1.5cm后进行人工饲料诱导驯化的成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锯缘青蟹幼体培育实验表明在幼体培育过程中,单投轮虫、卤虫、人工饵料及藻类幼体的发育并不理想,均在某个变态阶段受阻.人工饵料和藻类在投喂的第四天已全部死亡.但适当添加人工饵料及藻类以几种饵料混合投喂方式可有效地提高幼体成活率.轮虫、丰年虫、裸腹蚤均是幼体良好的生物饲料.  相似文献   

19.
蟹苗成活率高低是人工养殖河蟹能否获得高产的关键,在自然状态下,河蟹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在蟹苗阶段死亡率太高。在人工养殖河蟹的情况下,采取蟹苗暂养的办法,是提高养殖成活率的有效措施。为了筛选出蟹苗暂养的最佳模式,我们于1986年5月10日至6月3日进行了蟹苗土池暂养试验。  相似文献   

20.
通过同一饵料系列(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桡足类、颗粒配合饲料)中不同的轮虫投喂时间,桡足类、颗粒配合饲料的比例,比较研究香鱼人工育苗的成活率、畸形率、白化率等育苗效果,以完善香鱼全人工批量育苗工艺.试验表明,在香鱼人工育苗仔稚鱼培育早期延长轮虫的投喂时间到15日龄可提高育苗的成活率及苗种规格;增加桡足类投喂量、减少颗粒配合饲料的投喂或采用研制全价的颗粒配合饲料有助于降低苗种的白化率;苗种的畸形与卵质有直接的关系,但同时与饵料、水质条件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