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稻虾共作技术作为一种典型的生态种养技术,不仅有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之效,还能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其推广和持续发展是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转型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持续使用模型,利用湖北、湖南和安徽3个省农户微观调研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政府干预和邻里效应对农户稻虾共作技术持续采纳意愿的影响,探讨二者的交互效应。结果表明,农户的稻虾共作技术采纳率较高,其中已采纳农户中86.67%有明确的持续采纳意愿。政府干预中,技术补贴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技术采纳行为,政策宣传、惩罚措施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技术持续采纳意愿;邻里效应中,邻里交流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技术持续采纳意愿,邻里示范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技术采纳行为;对农户的技术持续采纳意愿的影响上,政策宣传与邻里交流存在替代效应,惩罚措施和邻里交流存在互补效应。因此,要完善政府干预机制,加强农户间的交流互动,多管齐下,以推动稻虾共作技术持续扩散。  相似文献   

2.
农业区域软环境作为外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户采纳稻虾共作技术意愿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长江中游3个省份的984个样本农户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法和有序Probit模型,以社会信任为调节变量探究农业区域软环境对农户采纳稻虾共作技术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农业区域软环境中,社会环境、政府行为、市场环境均显著正向影响农户采纳稻虾共作技术意愿。(2)社会信任在社会环境、政府行为、市场环境对农户采纳稻虾共作技术意愿的影响中,起着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基于此,本文从农业区域软环境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提高农户采纳稻虾共作技术意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脆弱性、风险偏好对农户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机理。【方法】利用熵值法和二元Probit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脆弱性显著负向影响农户的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行为;风险偏好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行为;风险偏好在脆弱性与技术采纳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为推动稻虾共养技术推广和扩散,应对农户开展技术培训、引导农户进行风险管理,科学地评价农户的风险偏好特征。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不断涌现,在农业生产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而生态农业技术的采纳是缓解生态压力的前提基础。本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计划行为理论(TAM-TPB),利用湖北、湖南、安徽三省的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稻虾共作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农户采纳稻虾共作技术的意愿主要受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显著正向影响。其中,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是影响农户采纳意愿的直接因素。②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对农户采纳意愿有直接影响,且以行为态度为中介变量产生间接影响,呈正向作用。鉴于此,本文提出相关建议,建议有关部门集中宣讲稻虾共作技术的综合效益;建议农技部门给农户提供技术帮助;建议村委会定期组织农户间交流。  相似文献   

5.
基于江苏省和湖北省共612份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学习能力对其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农户理解能力、交往能力显著正向影响其采纳稻虾共养技术,而其文化程度的影响程度不显著;政府农技培训仅显著正向调节农户理解能力和交往能力与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行为;农机雇佣服务、运输服务对农户学习能力与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行为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基于湖北、湖南和安徽省共980份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和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从采纳行为和采纳程度两个方面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技术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和采纳程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1)社会参与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和采纳程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社会网络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和采纳程度的影响效果不显著;2)社会信任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和采纳程度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即信任周围邻居传播的技术信息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和采纳程度,而信任网络电视等大众传媒传播的技术信息仅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技术采纳行为;3)从不同经营规模探究发现,对于规模户而言,参与技术推广活动、信任农技推广单位传播的技术信息对其技术采纳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小农户而言,参与村集体选举活动、信任周围邻居和网络电视等大众传媒传播的技术信息对其技术采纳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在未来技术推广过程中应更加重视社会资本对农户技术采纳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稻虾生态种养技术对粮食数量安全的影响,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2023年的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处理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稻虾生态种养技术与国家粮食数量安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农户采纳稻虾生态种养技术导致水稻总产量下降43.975%,稻虾生态种养技术会带来粮食数量安全问题。2)稻虾生态种养技术对粮食数量安全的威胁效应是非持续的,随着农户稻虾生态种养技术采纳的持续化、规范化及标准化,稻虾生态种养技术对粮食数量安全的威胁效应可能会逐渐消退。3)稻虾生态种养技术对粮食数量安全的威胁效应存在着禀赋条件异质性,小农户采纳稻虾生态种养技术对粮食数量安全的保障作用有限,规模农户采纳稻虾生态种养技术则对粮食数量安全有着显著的威胁效应;相比非农就业和低家庭收入的农户,未参与非农就业和高家庭收入的农户采纳稻虾生态种养技术对粮食数量安全的威胁效应更大。4)农户的年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土地禀赋及要素投入是影响农户稻虾生态种养技术采纳行为和水稻总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普及标准化生产,同时强化对稻虾生态种养技术的监督,有针对性地推广稻虾生态种养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资本禀赋、技术感知对农户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规模的影响机理.[方法]运用OLS模型、Bootstrap检验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①自然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均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对稻虾共养技术的采纳规模,影响效果从大到小排序为:经济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②资本禀赋与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规模...  相似文献   

9.
针对农户施用农药效率不高,过度施药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探究农户高效喷雾技术采纳意愿的心理归因。结果表明:1)高效农药喷雾技术得到了大部分农户的认可,有62.3%的农户表示愿意采纳该技术,其他农户持观望或否定态度;成本偏高和扩散渠道不畅是影响农户采纳该技术的主要障碍。2)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均正向影响农户采纳意愿,即农户对高效农药喷雾技术的态度越积极、主观规范越强、知觉行为控制越充分,农户对技术的采纳意愿越强;影响程度依次为:主观规范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3)不同群体的农户对高效农药喷雾技术采纳意愿的心理归因具有差异,老年群体、小规模种植群体和不认可技术补贴群体的技术采纳意愿较低。老年群体的采纳意愿更易受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小规模家庭种植群体的采纳意愿受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者的影响;不认可技术补贴群体的采纳意愿主要受行为态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农户对环境友好型技术的采纳意愿,利用湖北省农村地区的调查数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表明:1)80.73%的农户愿意采纳环境友好型技术,技术收益预期是影响农户采纳意愿的关键因素。2)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均显著影响农户采纳意愿。具体而言,技术收益预期、邻里效应和技术学习容易程度对农户技术采纳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3)不同技术收益预期、邻里效应影响及技术学习容易程度限定下,农户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具有异质性:种植规模对高收益预期农户采纳意愿影响更强;受乡邻行为影响越大的农户对技术学习容易度要求越高;对认为技术学习较难的农户而言,农技部门提供技术帮助是影响其采纳意愿的重要因素。政府应加大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制定差异化的技术采纳鼓励政策,切实推进环境友好型技术的推广和实施。  相似文献   

11.
农户异质性风险偏好对耕地休耕决策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险偏好影响个体决策行为。研究耕地休耕政策主要参与主体农户的风险偏好对耕地休耕决策行为的影响,将有助于合理引导不同类型农户参与耕地休耕,加快耕地休耕试点政策的推进。基于甘肃省白银市、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和河北省衡水市683份农户调查问卷,通过构建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异质性风险偏好对耕地休耕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调研农户中,风险规避型农户占比远高于风险偏好型农户;2)农户风险偏好对耕地休耕决策行为具有正向影响,风险偏好型农户耕地休耕意愿明显强于风险规避型农户;3)风险规避型农户内部,风险规避等级与农户耕地休耕决策行为负相关,极度风险规避者耕地休耕意愿强烈;4)农户家庭劳动力结构、收入特征和农户对耕地休耕政策的认知影响农户耕地休耕决策。因此,中国可以通过开发政策性耕地休耕保险产品、建立耕地休耕与农村劳动力就业保障联动机制和增强农户对耕地休耕风险的认知等,着手提高农户参与耕地休耕政策的积极性,增加耕地休耕政策执行效益。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农业发展不断强调优质绿色的背景下,了解农户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一致性,对于推进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山东省219位蔬菜农户的调研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和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对农户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认知及采纳意愿进行评价和分类,将分类结果与农户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实际采纳结果进行比较,并采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了农户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一致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参加农业合作社和技术培训显著正向影响农户采纳意愿与行为的一致性,种植面积对农户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的一致性具有负向影响。最后,提出了推动农户采纳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环境友好型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选取了水稻种植常用的五项环境友好型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稻草还田、绿肥还田、灯光诱杀害虫、生物农药),使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保险和互联网使用对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购买农业保险和互联网使用均能显著促进其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行为;互联网使用能够提升农业保险对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行为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老年农户,购买农业保险和使用互联网对中青年农户的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的促进效果更好;农业保险对加入合作社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行为的促进效果更好,互联网使用对未加入合作社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行为的促进效果更好。基于此,提出需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加大农村互联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关注老年农户购买农业保险和使用互联网的需求和困难、积极引导农户加入合作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稻虾共作模式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基于江苏、湖北及湖南3省671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与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了稻虾共作模式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层级结构。结果表明:稻虾种养技术了解程度和政府种养管控是深层根源因素,稻虾种养面积和稻虾种养环境污染认知为中间因素,农资投入依据和稻虾种养补贴是直接驱动因素。为进一步引导农户农资投入减量化、保护稻虾种养模式农业生态环境,需要优化稻虾共作的补贴执行机制,完善政府环境管控的奖惩机制,强化农户对稻虾种养技术的认知,提高农户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5.
基于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502份调查数据,运用意愿价值评估方法,结合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手段,构建耦合个体禀赋、生产经营、环保认知、社会资源、政策偏好等因素的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评价模拟模型,定量分析秸秆还田费用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正向影响支付意愿的因素由强到弱为秸秆用途、问题求助、技术培训措施、粉碎费用、农药费用及销售收入;负向影响支付意愿的因素由强到弱为采纳别人意见、家庭总收入及化肥费用;样本总体的支付意愿平均水平为724.8元/hm2。鉴于北方地区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较低,技术决策中应充分考虑农户的意愿和偏好,建立和完善农民参与政策项目的保障机制;搭建农村信息交流共享平台,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建立生产环节长效动态激励机制,引导农户环境友好型生产行为。  相似文献   

16.
农业清洁生产是从源头确保食用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推行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对于提高食用农产品质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质量兴农目标都具有积极意义。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利用中部地区615个农户调查数据,借助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探讨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调研区域内,近80.17%的农户对采纳清洁生产技术有较强烈的意愿。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意愿主要受其安全认知水平和所在村庄村规民约的影响。其中,农户对农村环境污染关心情况、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关心情况、对安全食用农产品知识了解情况、对农残危害认知情况和村规民约制定情况正向显著影响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意愿,其他变量影响不显著。基于此,为增强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意愿,不仅要提高农户安全认知水平,还要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更要创新采纳清洁生产技术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字乡村背景下,探讨数字技术使用对农户创业行为的影响,对于促进农户增收和乡村产业兴旺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信息效应与决策行为理论,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数字技术使用对农户创业行为的影响,探讨主客观风险偏好在数字技术使用与农户创业行为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样本地区农户创业比例为9.4%,创业积极性不高;数字技术使用的农户比例为44.6%,使用率偏低;主观风险偏好超过其样本均值和持有金融产品的农户比例分别为40.6%和1.9%,风险偏好程度较低。使用数字技术的农户比未使用数字技术的农户创业比例高出8.8%,主客观风险偏好较高的农户创业比例比主客观风险低的农户分别高出4.0%和10.1%。数字技术使用显著提升了农户创业概率和创业强度,且低学历、在婚、参与借贷、人情支出较高、处于东部地区的农户在使用数字技术的过程中更倾向于创业;数字技术使用强度(时长)和深度(学习、社交、商业活动)均可显著促进农户创业;主客观风险偏好在数字技术使用提升农户创业概率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政府应通过加快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农村互联网创业技能和创业...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山东省粮食产区的种植户101个样本数据,从社会学习和信息渠道两个角度分析了山东省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结果表明,邻居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耕地面积增大和加入合作社对农户技术采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家庭全职务农人数对技术采纳影响较小;政府宣传及亲戚朋友介绍这两项指标影响作用并不显著。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充分发挥示范户的带头作用、优化农户技术信息渠道、规划整合农户土地、健全专业化合作社等措施,以增强农户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纳意愿。  相似文献   

19.
尾菜循环利用技术的推广普及是解决夏菜尾菜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重要举措,菜农采纳意愿对技术普及影响显著。基于兰州高原夏菜主产区榆中县农户调查样本数据,建立Logit排序选择模型,分析了尾菜循环利用技术农户采纳意愿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农户对循环利用技术采纳具有较强意愿,社会影响、技术特征、结果展示、采纳条件、技术易用性和技术作用对农户技术采纳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针对研究结论并结合当地实际,从结果展示、技术适用性、技术支持等方面得出推进兰州高原夏菜尾菜循环利用技术推广普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为推进保护性耕作高质量发展,基于14省2 127户粮食种植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Logit模型、夏普里值(Shapley-value)分解方法和多元Probit模型,考察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差异化表现。结果发现:决策者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风险偏好、是否受过农业生产经营培训和是否加入合作社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耕地细碎化程度则显著抑制了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经营规模与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个体特征、生产经营特征和家庭特征之于技术采纳决策差异的贡献度逐渐降低。不同经营主体类型中,受教育程度、是否受过农业生产经营培训和在外务工人数为共同关键因素,年龄、经营规模、耕地细碎化程度和是否调整过耕地为群体差异性因素;不同兼业化水平类型中,受教育程度和经营规模为共同关键因素,年龄、是否受过农业生产经营培训、耕地细碎化程度和是否调整过耕地为群体差异性因素。此外,多项保护性耕作子技术采纳之间存在显著的互补效应。鉴于此,一方面应当结合不同类型农户的资源禀赋与生产实际需求,选择性制定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方案;另一方面需要优化配套条件,减少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