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江苏省和湖北省共612份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学习能力对其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农户理解能力、交往能力显著正向影响其采纳稻虾共养技术,而其文化程度的影响程度不显著;政府农技培训仅显著正向调节农户理解能力和交往能力与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行为;农机雇佣服务、运输服务对农户学习能力与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行为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21年7月在江汉平原的调研数据,以稻虾共作技术为例,构建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和风险偏好对农户稻虾共作技术的采纳行为和持续采纳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是否使用互联网以及使用频率均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采纳行为和持续采纳意愿;且风险偏好型农户更愿意采纳和持续采纳稻虾共作技术;同时,互联网使用在风险偏好对持续采纳意愿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即互联网使用削弱了风险偏好对农户采纳决策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和风险偏好对农业收入占比较高的农户的采纳决策影响更大;互联网使用对青壮年农户和老年农户的影响差异较小,风险偏好对青壮年农户的采纳行为和持续采纳意愿影响显著,对老年农户的持续采纳意愿显著。因此,应该充分发挥好互联网使用在农户获取信息中的重要作用,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农户承担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揭示资本禀赋、技术感知对农户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规模的影响机理.[方法]运用OLS模型、Bootstrap检验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①自然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均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对稻虾共养技术的采纳规模,影响效果从大到小排序为:经济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②资本禀赋与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规模...  相似文献   

4.
基于湖北、湖南和安徽省共980份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和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从采纳行为和采纳程度两个方面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技术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和采纳程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1)社会参与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和采纳程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社会网络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和采纳程度的影响效果不显著;2)社会信任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和采纳程度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即信任周围邻居传播的技术信息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和采纳程度,而信任网络电视等大众传媒传播的技术信息仅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技术采纳行为;3)从不同经营规模探究发现,对于规模户而言,参与技术推广活动、信任农技推广单位传播的技术信息对其技术采纳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小农户而言,参与村集体选举活动、信任周围邻居和网络电视等大众传媒传播的技术信息对其技术采纳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在未来技术推广过程中应更加重视社会资本对农户技术采纳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农业区域软环境作为外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户采纳稻虾共作技术意愿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长江中游3个省份的984个样本农户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法和有序Probit模型,以社会信任为调节变量探究农业区域软环境对农户采纳稻虾共作技术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农业区域软环境中,社会环境、政府行为、市场环境均显著正向影响农户采纳稻虾共作技术意愿。(2)社会信任在社会环境、政府行为、市场环境对农户采纳稻虾共作技术意愿的影响中,起着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基于此,本文从农业区域软环境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提高农户采纳稻虾共作技术意愿。  相似文献   

6.
稻虾共作技术作为一种典型的生态种养技术,不仅有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之效,还能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其推广和持续发展是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转型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持续使用模型,利用湖北、湖南和安徽3个省农户微观调研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政府干预和邻里效应对农户稻虾共作技术持续采纳意愿的影响,探讨二者的交互效应。结果表明,农户的稻虾共作技术采纳率较高,其中已采纳农户中86.67%有明确的持续采纳意愿。政府干预中,技术补贴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技术采纳行为,政策宣传、惩罚措施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技术持续采纳意愿;邻里效应中,邻里交流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技术持续采纳意愿,邻里示范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技术采纳行为;对农户的技术持续采纳意愿的影响上,政策宣传与邻里交流存在替代效应,惩罚措施和邻里交流存在互补效应。因此,要完善政府干预机制,加强农户间的交流互动,多管齐下,以推动稻虾共作技术持续扩散。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不断涌现,在农业生产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而生态农业技术的采纳是缓解生态压力的前提基础。本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计划行为理论(TAM-TPB),利用湖北、湖南、安徽三省的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稻虾共作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农户采纳稻虾共作技术的意愿主要受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显著正向影响。其中,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是影响农户采纳意愿的直接因素。②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对农户采纳意愿有直接影响,且以行为态度为中介变量产生间接影响,呈正向作用。鉴于此,本文提出相关建议,建议有关部门集中宣讲稻虾共作技术的综合效益;建议农技部门给农户提供技术帮助;建议村委会定期组织农户间交流。  相似文献   

8.
韩洪云  杨增旭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23):4962-4970
 【目的】研究农户逐步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行为的技术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实地调研数据,采用T检验和Bivariate Probit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样本地区农户“未采纳”、“部分采纳”和“完全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行为在技术效果上存在显著差异。地块特征、技术指导对农户“部分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农户的年龄对农户“完全采纳”该技术呈显著负相关;而农业收入比重、农户的耕地面积、施肥观念、技术理解能力、技术指导、技术获得对农户“完全采纳”该技术的行为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农户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农户耕地采用平均分地的分配方式、与农技人员联系不方便会导致农户“未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而农户的年龄偏高、农业收入比重相对较低、耕地面积相对较小、具有传统施肥观念、未能全面理解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缺失配方卡是农户“部分采纳”该技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农户对不同稻作方式的采用行为及影响因素,为稻作方式的发展及推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实地调研数据,运用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对农户采用直播稻、机插稻和手栽稻的行为结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稻作方式的省工特性对农户采用直播稻和机插稻均有显著影响;稻作方式信息可获得性对农户采用机插稻有显著影响;稻作方式的生产性投入与农户采用直播稻呈负相关;水稻种植面积与农户采用直播稻呈负相关,与农户采用机插稻呈正相关;农户兼业性与其采用直播稻和机插稻呈正相关。【结论】稻作方式的劳动投入量是影响农户采用行为的关键因素;农户的兼业性促进了其对轻简稻作方式的采用;生产性投入低是农户采用直播稻的重要原因。推进水稻规模经营、为农户提供方便有效的技术信息可促进机插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发展中国家农业技术的应用水平仍然不高。农业技术的缓慢扩散是由农民的风险偏好行 为引起的。深入了解农户的技术选择行为,揭示他们面临的制约因素和障碍,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方法】根据农户行为理论和对广东、广西939名荔枝种植者的一手调研数据,利用二元 Probit模型和 OLS模型估计,从风险偏好的角度进行了以高接换种为代表的荔枝生产技术的投入行为和影响因素 的实证分析。【结果】风险偏好程度对农民是否采用技术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果农对风险的偏好越高,其 采用新技术的可能性就越大。【结论】基于农民对新技术投资的风险规避心理,应加大对农业技术的推广来减 少农民对技术信息的不确定性。改变和提高农民对新技术投资的预期收益,发展多元化农业保险,使农民合理 分配风险资产,以提高农民对农业生产投入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认知因素在农户农业节水行为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和行为变化的跨理论模型分析框架,运用广义有序log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认知因素对节水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认知对农业节水技术采纳行为意向具有统计显著影响。高感知严重性、感知脆弱性、自我效能和反应效能将导致更高水平的农业节水技术行为意向;回报因子和反应成本对农户节水技术采纳行为意向具有显著负向影响。2)农户所处的行为阶段不同,各认知因素对农业节水技术采用决策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于处于预思考阶段农户,保护动机模型变量均是影响其行为意向的激励因素;对于处于沉思阶段的农户,感知脆弱性、自我效能和反应成本是影响其行为意向的主要动机;处于准备阶段的农户受感知脆弱性、回报因子和反应效能的影响较大;而对于处于行动阶段的农户,感知严重性、感知脆弱性、反应成本和回报因子是促使其持续采用农业节水技术的关键预测因子。因此,政府应根据农户不同的意愿行为阶段制定针对性、差别化的激励策略,从而促进农户农业节水技术采纳行为意向。  相似文献   

12.
孙小兵 《甘肃农业》2024,(2):102-107
组织嵌入在促进农户绿色技术采纳行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效推动着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湖南省水稻种植户1??203份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和PSM模型,研究组织嵌入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纳的影响,并进行计量回归,结果表明组织嵌入显著提升农户绿色技术采纳,经过转换模型后结论依旧成立。此外,研究还发现农户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家庭收入和水稻种植面积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户年龄、是否兼业、风险偏好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纳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因此,应该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创新农民合作社模式,促进农户绿色技术采纳,从而有效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风险感知和保险认知对农户参保行为的影响,进一步厘清风险感知与保险认知2个因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和作用路径。【方法】基于河南省736个农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研究发现风险感知及保险认知对农户参保行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保险认知在主观风险与农户参保行为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同时,种植业收入所占比例的高低在农户风险感知和保险认知对其参保行为的影响方面存在差异。【结论】为推动农业保险发展,仍需增强农户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创新保险宣传方式,提高农户保险认知水平和认同程度;充分考虑农户家庭禀赋差异,优化和创新保险政策。  相似文献   

14.
利用长江流域614份调研数据,对社会资本、生态认知与合理施肥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以兼业经历和家庭收入作为调节变量进行了多群组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稻虾户实施合理施肥行为的比例为57.82%。第二,社会网络和生态认知对合理施肥行为产生了直接的激励效应,社会信任和社会规范则对生态认知有着直接正向效应;同时在生态认知的作用机制下,社会信任和社会规范还对合理施肥行为有着间接激励效应。第三,无兼业经历和低收入农户的社会网络和生态认知对合理施肥行为影响更显著。为此,我们得出应加强对稻虾共养模式的培训、丰富村集体组织活动、鼓励稻虾户相互学习以加强其生态认知进而促进合理施肥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农户家庭层面与村庄层面社会资本分担风险的效果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方法】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1)的农村数据,建立风险分担模型,检验社会资本能否为遭受收入冲击的农户提供非正式保险。【结果】1农村家庭未能在遭遇收入风险时获得完全保险;2家庭层面与村庄层面的社会资本显著提高了农户应对收入风险的能力;3贫困农户在风险冲击下表现出更大的脆弱性,社会资本缓冲收入风险的作用随农户收入的增加而下降。【结论】农户社会资本具有重要的非正式保险作用,从增强农户风险缓冲能力的视角看,社会资本是"穷人的资本"。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稻虾共作模式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基于江苏、湖北及湖南3省671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与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了稻虾共作模式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层级结构。结果表明:稻虾种养技术了解程度和政府种养管控是深层根源因素,稻虾种养面积和稻虾种养环境污染认知为中间因素,农资投入依据和稻虾种养补贴是直接驱动因素。为进一步引导农户农资投入减量化、保护稻虾种养模式农业生态环境,需要优化稻虾共作的补贴执行机制,完善政府环境管控的奖惩机制,强化农户对稻虾种养技术的认知,提高农户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农户参与金融市场的意愿与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方法】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将农村家庭金融资产划分为无风险型和风险型,利用Logit方法对农户参与金融市场的意愿和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家庭变量的作用有不同表现。【结论】①家庭收入、家庭财富、人力资本和风险态度对农户金融市场参与概率有显著影响;②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户主性别和家庭是否从事工商业经营显著影响农户的金融市场参与意愿;③婚姻状况和家庭规模对农户的金融市场参与意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国农户生产技术效率差异与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方法】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基于1 906家农户的微观数据,对农户的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农户的生产技术效率水平较低,平均只有64.1%。【结论】1家庭农业劳动力比重、家庭收入、耕地面积、户主年龄和户主受教育程度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效应;2是否获得农业补贴、户主风险态度和户主健康状况3个虚拟变量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信贷约束虚拟变量对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土地流转的防贫效应日益得到关注,但土地转入与土地转出对农户防范贫困的影响机制不同,从而土地转入能否有效防范贫困风险亟须深入研究。【方法】利用CLDS2016微观数据,使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计算防贫稳定性指标,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构建"反事实"框架,通过农户贫困脆弱性实证检验土地转入的防贫效应。【结果】土地转入具有显著的防贫效应。且相较于非贫困户,土地转入的防贫效应对贫困户更大。异质性分析发现,土地转入对贫困脆弱性更高的农户家庭产生了更大的影响。【结论】应积极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推进土地有序流转,为农户特别是脆弱性较高的农户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成为职业农民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字乡村背景下,探讨数字技术使用对农户创业行为的影响,对于促进农户增收和乡村产业兴旺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信息效应与决策行为理论,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数字技术使用对农户创业行为的影响,探讨主客观风险偏好在数字技术使用与农户创业行为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样本地区农户创业比例为9.4%,创业积极性不高;数字技术使用的农户比例为44.6%,使用率偏低;主观风险偏好超过其样本均值和持有金融产品的农户比例分别为40.6%和1.9%,风险偏好程度较低。使用数字技术的农户比未使用数字技术的农户创业比例高出8.8%,主客观风险偏好较高的农户创业比例比主客观风险低的农户分别高出4.0%和10.1%。数字技术使用显著提升了农户创业概率和创业强度,且低学历、在婚、参与借贷、人情支出较高、处于东部地区的农户在使用数字技术的过程中更倾向于创业;数字技术使用强度(时长)和深度(学习、社交、商业活动)均可显著促进农户创业;主客观风险偏好在数字技术使用提升农户创业概率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政府应通过加快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农村互联网创业技能和创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