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鸭胚胎期和出雏早期胸肌、腿肌中IGF-Ⅰ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发育性变化。【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生长速度不同的"高邮鸭"和"金定鸭"13,17,21,25,27胚龄和出雏后7日龄胸肌、腿肌中IGF-Ⅰ基因mRNA的表达规律。【结果】IGF-ⅠmRNA的表达规律在2个品种鸭的早期肌肉发育过程中较为一致,胸肌和腿肌IGF-ⅠmRNA表达量都是在13胚龄时最高,公鸭和母鸭同一肌肉组织IGF-ⅠmR-NA表达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品种间,IGF-ⅠmRNA在"高邮鸭"胸肌中的表达量除27胚龄外,其他发育时期均高于"金定鸭",且在13和21胚龄及7日龄时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而"高邮鸭"腿肌IGF-ⅠmRNA的表达量在不同发育时期均高于"金定鸭",但差异不显著(P>0.05);同一品种内IGF-ⅠmRNA在胸肌中的表达量高于腿肌,且除13胚龄外,其他发育时期都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其在腿肌中的表达量。【结论】鸭肌肉中IGF-Ⅰ基因mRNA表达水平具有显著的年龄依赖性和明显的品种特征及组织差异,肌肉中IGF-Ⅰ基因mRNA表达对鸭早期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且对胸肌生长发育的启动要早于腿肌。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鸭种胚胎期和出雏早期骨骼肌(胸肌和腿肌)NFAT5基因mRNA表达规律及其与生长发育的相关性,本试验克隆了鸭NFAT5基因cDNA部分片段,并运用荧光绝对定量PCR技术检测了生长速度差异较大的高邮鸭和金定鸭13、17、21、25和27胚龄及7日龄胸肌和腿肌中NFAT5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胸肌和腿肌NFAT5 mRNA在2种鸭中均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均在13胚龄时表达量达最高,且均显著高于其他各胚龄和7日龄(P0.05),而出雏后7日龄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27胚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种鸭胸肌和腿肌NFAT5 mRNA表达量与其胸肌质量、腿肌质量和体质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组织中IGF-I mRNA的表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表明鸭胸肌和腿肌NFAT5与IGF-I存在协同效应,两者可能共同参与了对骨骼肌生长发育的调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选择生长速度不同的高邮鸭和金定鸭为试验模型,比较2个不同品种鸭胚胎期和出雏早期骨骼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IGF-I)、肌肉生长抑素A(myostatin A,MSTN-A)mRNA的表达规律及其与胸浅肌和腓肠肌(简称为胸腿肌)发育模式的相关性。【方法】在鸭13、17、21、25、27胚龄和出雏后7日龄时,记录体重、胸浅肌(PM)和腓肠肌外侧头(LM)的重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骨骼肌中IGF-I和MSTN mRNA的表达规律。【结果】本试验证明鸭早期发育过程中,体重和骨骼肌重的变化呈现极显著的品种和时间特异性;鸭胚胎期胸/腿肌的IGF-I和MSTN-A mRNA的表达与体重、胸/腿肌重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各自与胸/腿体指数则呈反式的相关性(正/负),均在13胚龄有一个表达高峰,IGF-I和MSTN-A mRNA表达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鸭PM中IGF-I mRNA表达转折点的出现时间与胸肌绝对生长和相对生长变化趋势是吻合的,而LM中IGF-I mRNA的表达与腿肌生长和肌纤维特性变化均不相符;鸭胚胎期MSTN-A mRNA的表达趋势与骨骼肌生长和肌纤维数量形成高峰同步;胸腿肌中IGF-I/MSTN-A mRNA表达比值的变化趋势和肌纤维特性变化吻合,PM中的IGF-I/MSTN-A mRNA表达比值的差异点和PM重量出现品种差异的时间点一致。【结论】在胚胎发育中后期和出雏后早期,鸭的胸腿肌呈现异步发育模式,骨骼肌中IGF-I和MSTN mRNA表达的相对水平参与骨骼肌生长速率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对红姑鱼(Sciaenops ocellatus)幼鱼生长性能和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抗菌肽(0,0.1,0.3和0.5g/kg)作为试验饲料(即A0,A100,A300和A500组),饲喂平均体质量为(1.57±0.17)g/尾的红姑鱼8周,测定各组红姑鱼生长性能、血清激素(GH、T3、T4和IGF-I)水平,A0和A300组红姑鱼停饲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激素水平及肌肉和肝脏中IGF-I mRNA表达丰度。【结果】A300和A500组红姑鱼增重率、饲料效率和蛋白效率都显著高于A0组(P0.05),A100、A300和A500组的蛋白沉积率和成活率显著高于A0组(P0.05)。A300和A500组含肉率和鱼体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A0组(P0.05),对形体指标和体组成的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养殖4,6,8周抗菌肽对血清中GH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A300和A500组血清T3、T4和IGF-I含量显著高于A0组(P0.05)。停饲后72h内持续取样发现,A300组的血清IGF-I在停饲后2h时达峰值,且在2和4h时血清IGF-I含量显著高于A0组(P0.05)。A300组的IGF-I mRNA在肝脏和肌肉中的表达量在4h时达峰值(P0.05)。【结论】饲料中添加抗菌肽0.3g/kg可促进红姑鱼的生长,提高饲料效率,增加含肉率。抗菌肽与血清GH的分泌无显著相关性,但可提高血清IGF-I水平及IGF-I mRNA在肌肉和肝脏中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传统依水圈养、生物发酵床旱养对220日龄高邮鸭鸭肉品质的影响,选取60日龄的高邮鸭180羽,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依水圈养组(对照组)和发酵床旱养组(试验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发酵床旱养220日龄高邮鸭胸肌的亮度值、滴水损失、蒸煮损失与腿肌的滴水损失均显著升高(P0.05),腿肌的剪切力显著下降(P0.05)。研究结果揭示了生物发酵床旱养模式对220日龄高邮鸭胸肌的肉色、系水力产生不利影响,可显著改善腿肌的嫩度值,但对其他肉品质性状未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育雏育成期高邮鸭肠道发育以及肠道组织形态、杯状细胞密度等的影响,选择1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高邮鸭90只,随机分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全价日粮,丁酸梭菌组添加丁酸梭菌活菌3×105 CFU·g-1,枯草芽孢杆菌组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活菌5×108 CFU·g-1,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高邮鸭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显著提高60日龄高邮鸭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重量(P <0.05),显著增加空肠长度(P <0.05)。丁酸梭菌添加组显著降低空肠和回肠的隐窝深度(P <0.05),显著增加回肠的黏膜厚度、肌层厚度和绒毛高度(P <0.05)。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添加后提高高邮鸭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杯状细胞密度(P <0.05);与对照组相比,丁酸梭菌添加组中十二指肠,空肠组织黏糖蛋白2编码基因MUC2m RNA表达量显著提高(P <0.05)。综上所述,高邮鸭自1日龄起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后,改善其肠道显微结构,在全价日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红豆杉叶干粉对仙居鸡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十二指肠、胸肌和腿肌中BCL2和NF-κB mRNA表达量的影响,以确定红豆杉叶干粉在仙居鸡饲粮中适宜的添加量,并探讨红豆杉叶干粉作为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用于仙居鸡生产的可行性。[方法]试验选取140日龄健康生长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仙居鸡400只作为试验鸡,将其随机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B、C和D组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3%、4%的红豆杉叶干粉,试验期90 d。[结果]与A组相比,C、D组鸡脾脏BCL2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B组鸡肾脏BCL2表达量显著升高;各组鸡十二指肠BCL2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C、D组鸡胸肌BCL2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B组鸡胸肌BCL2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D组鸡腿肌BCL2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B组腿肌BCL2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A组相比,B、D组鸡肝脏NF-κB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B、C组肺脏NF-κB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D组脾NF-κB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十二指肠NF-κB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B、C组鸡胸肌NF-κB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C组腿肌NF-κB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不同添加量红豆杉叶干粉对仙居鸡BCL2和NF-κB基因组织表达水平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生肌调节因子肌细胞生成素(MyoG)和生肌决定因子(Myf 6)基因表达对鸭胚胎期及初生早期骨骼肌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方法研究MyoG、Myf6基因在不同鸭品种(高邮鸭和金定鸭)胚胎期(13,17,21,25,27胚龄)及初生早期(出雏后7日龄)骨骼肌发育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表达变化与胸、腿肌发育的相关性。【结果】MyoG和Myf6基因在2个品种鸭胸肌、腿肌组织发育早期均有表达,但不同组织存在不同的表达模式。MyoG在鸭胚胸肌、腿肌组织中均呈现"前高后低"的表达模式,21胚龄以前表达量相对较高,随后表达量下降,并维持相对较低水平;而Myf6基因在胸肌组织中在21胚龄时表达量最高,随后表达量下降,但仍维持相对较高的表达水平;在腿肌组织中在13胚龄时表达量较高,在17胚龄时达到最高,随后表达量有所降低,并在21胚龄后急速下降至极低水平,但其表达在胚胎期后期(27胚龄)以及初生期(7日龄)又有缓慢上升趋势。二元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鸭胸肌、腿肌MyoG mRNA表达与胸肌、腿肌发育呈强负相关;胸肌中Myf6mRNA的表达与胸肌发育无显著相关性,腿肌中Myf6mRNA的表达与腿肌发育呈强负相关。【结论】骨骼肌中MyoG和Myf6基因表达具有显著的时空性,性别差异不显著,骨骼肌中MyoG和Myf6基因表达与鸭发育早期骨骼肌质量变化呈现负的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通过鸭代谢试验和化学分析比较测定豆粕和豌豆蛋白粉的氨基酸利用率以及养分含量。选择18羽20周龄健康状况良好的高邮鸭,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处理1为豌豆蛋白粉强饲组,处理2为豆粕强饲组,处理3为饥饿组,用以测定内源损失,分别测定和计算豌豆蛋白粉和豆粕的氨基酸消化率、可消化氨基酸含量。豌豆蛋白粉和豆粕中干物质(DM)、粗灰分(ASH)、粗蛋白(CP)、粗脂肪(EE)、粗纤维(CF)、钙(Ca)、总磷(TP)和各种氨基酸(AA)的含量采用化学分析法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豌豆蛋白粉中CP、EE、CF、Ca、TP的含量分别为56.08%、3.15%、4.98%、1.01%、0.63%,而豆粕中相应值分别为44.34%、1.95%、6.13%、0.53%、0.62%;(2)豌豆蛋白粉的表观可消化总氨基酸含量、真可消化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71.10、283.31 mg/g,均极显著低于豆粕的相应含量303.55、315.88 mg/g(P0.01);(3)豆粕中赖氨酸、异亮氨酸和组氨酸3种必需氨基酸,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酪氨酸、脯氨酸5种非必需氨基酸的可消化含量极显著高于豌豆蛋白粉中相应氨基酸值(P0.01),而豌豆蛋白粉中可消化蛋氨酸、丙氨酸含量极显著高于豆粕中含量(P0.01)。综上所述,高邮鸭对豌豆蛋白粉和豆粕中各种氨基酸的消化率具有较大差异,豆粕对鸭的营养价值高于豌豆蛋白粉。但豌豆蛋白粉的蛋白含量较高,可消化蛋氨酸含量丰富,可作为蛋白质饲料应用于鸭养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免加铁源饲料添加剂饲粮在育肥猪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09-28-11-12,选取健康、体质量约为69kg的杜×长×大育肥猪32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6头猪,用加有铁源饲料添加剂的常规饲粮饲喂对照组,用免加铁源饲料添加剂的基础饲粮饲喂试验组,分析2组猪生产性能、饲料利用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猪平均日增质量和对饲料转化率有提高的趋势;对粗蛋白、无氮浸出物、粗纤维的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血浆铁质量浓度显著减少(P0.05),但血红蛋白质量浓度却极显著提高(P0.01);血浆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P0.05)提高;血浆总蛋白、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显著增加(P0.05);其他血浆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结论】育肥猪基础饲粮无需加铁源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探讨日粮代谢能水平与粗蛋白质含量对5~10周龄肉鸭生长发育性能及肌肉品质的影响。【方法】选取540只5周龄苏邮2号肉鸭,采用3×3两因子设计法,设置9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公母各10只,能量水平为:高代谢能(HE,12.20 MJ/kg)、中代谢能(ME,11.80 MJ/kg)和低代谢能(LE,11.40 MJ/kg),蛋白水平为:高蛋白质(HP,16.80%)、中蛋白质(MP,15.30%)和低蛋白质(LP,13.80%)。【结果】结果表明:(1)第1、2、4、5、6组试验鸭平均日增重显著地高于第3、9组(P0.05),第3、9组料重比显著地高于其余各组(P0.05),第5、6组试验鸭体斜长显著地高于第1、9组(P0.05)。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平均日增重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粗蛋白质水平对体斜长有显著的影响(P0.05)。(2)第5组试验鸭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腿肌率、胸肌率与第1组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第6组全净膛率与第1组间差异显著(P0.05),第5、8组腿肌率显著地高于第1、2组(P0.05),第5组胸肌率与第3组间差异显著(P0.05)。粗蛋白主效应在半净膛率、全净膛率间达到显著水平(P0.05),胸肌率的代谢能主效应显著(P0.05),腿肌率的代谢能粗蛋白的互作效应显著(P0.05)。(3)肌苷酸含量在各个试验组间以及不同肌肉组织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但肌苷酸在胸肌中的含量普遍要高于腿肌,代谢能、粗蛋白及代谢能粗蛋白的互作效应均不显著(P0.05)。第8组试验鸭胸肌粗脂肪含量显著地高于第1组(P0.05),胸肌粗脂肪含量代谢能粗蛋白互作效应显著(P0.05)。第7组试验鸭腿肌p H值显著地高于第8组(P0.05),代谢能粗蛋白间的互作效应显著(P0.05)。【结论】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采食代谢能11.80 MJ/kg、粗蛋白15.30%的饲粮有利于5~10周龄苏邮2号肉鸭生产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对牛肉脂肪酸含量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10头体质量相近、健康的‘荷斯坦’公牛,随机分为试验组(添加牛至精油)和对照组(未添加牛至精油),每组5头,试验组每头牛每天添加牛至精油28g,相同环境下饲喂8个月后屠宰,测定牛肉脂肪酸含量及氧化稳定性.【结果】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使背最长肌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UF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包括油酸、亚油酸以及人体所需的必需脂肪酸n-6多不饱和脂肪酸,同时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比值(P/S)也比对照组高0.06(P0.05).熟化3d后,试验组牛肉脂质氧化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可以调控牛肉中脂肪酸的合成,使饱和脂肪酸显著降低,不饱和脂肪酸显著升高,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比值也升高到0.43更加接近膳食推荐值0.45,降低脂质氧化速率,提高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玉米柠檬酸渣对扬州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与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160只21日龄扬州鹅,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法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公母各半)。对照组试验鹅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含有5%(A组)、10%(B组)、15%(C组)玉米柠檬酸渣的饲粮。试验为期44d,其中预试期7d,正试期37d。结果表明:(1)各试验组平均日增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2)试验B组的半净膛率显著高于A组(P0.05),全净膛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A组(P0.05),C组的腿肌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C组腿肌剪切力、胸肌滴水损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4)试验C组扬州鹅腿肌钙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化学成分在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在扬州鹅日粮中添加15%以内的玉米柠檬酸渣对鹅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与肌肉品质有一定促进作用,添加15%以内玉米柠檬酸渣的玉米-豆粕基础饲粮可用于饲喂扬州鹅。  相似文献   

14.
【目的】IGF-I-钙调磷酸酶(CaN)-NFAT信号途径是调节肌肉生长、决定不同肌纤维类型的主要信号途径,本研究选择生长速度不同的高邮鸭和金定鸭为试验材料,首次对不同品种鸭胚胎期和出雏早期肌肉中IGF-I-CaN-NFA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规律及其与肌纤维类型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鸭13、17、21、25、27胚龄和出雏后7日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IGF-I) , 钙调磷酸酶(calcineurin, CnAα)和活化T细胞核因子(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 NFAT c3)基因的表达量,同时采用肌球蛋白ATPase碱孵育法对两个鸭种腓肠肌外侧头不同发育阶段的肌纤维性状进行组织学观察,对不同类型肌纤维比例进行统计,用SPSS20.0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探讨IGF-I-CaN-NFA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对鸭骨骼肌肌纤维类型转换的调控机制。【结果】随着胚龄或日龄增加,两鸭种快肌纤维比例均呈现下降趋势,中间型肌纤维比例仅存在少量波动,慢肌纤维比例除在高邮鸭中27胚龄时有所下降外,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IGF-I, CnAα和 NFATc3 基因在不同鸭种的同一肌肉部位的表达模式相对一致,仅存在显著的发育时段差异,在不同的部位(胸肌和腿肌)的表达也存在差异,但并不存在显著的性别效应,3个基因均在13胚龄即可检测到表达,且表达量均表现为最高,显著地高于其他各胚龄的表达量,提示IGF-I-CaN-NFATc3信号通路可能在鸭胚胎发育早期肌纤维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CnAα mRNA在胸肌中呈近似“V”形的表达趋势,21胚龄时表达量最低然后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在腿肌中则呈“波浪形”表达趋势,表达量最低点出现在27胚龄;NFATc3在胸肌和腿肌中的表达量均表现为13胚龄最高,然后至17胚龄显著下降并维持在较低的表达水平,在胸肌中表达量最低点出现在21胚龄,而腿肌中21胚龄的表达量则要显著高于17、25、27胚龄和7日龄的表达量,17胚龄表达量最低;IGF-I mRNA在胸肌和腿肌中总体上表现为先下降,至出雏前(27胚龄)降至最低,然后出雏后一周略有上升的趋势。IGF-I, CnAα和 NFATc3 基因的表达两两之间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3个基因的表达与快肌纤维比例存在正相关,而与慢肌纤维比例及中间型纤维的比例呈负相关。【结论】在鸭胚胎发育后期至出雏早期,腓肠肌外侧头肌纤维类型存在由快肌纤维向慢肌纤维转换的趋势,IGF-I-CaN-NFA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之间存在协同表达,在鸭早期骨骼肌纤维类型转换中可能发挥着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选用7周龄体况相近的乌鸡180羽,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组1、试验组2、试验组3,用以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β-甘露聚糖酶[对照组(基础饲粮)、试验组1(50g/1 000kg)、试验组2(70g/1 000kg)、试验组3(100g/1 000kg)]对7~16周龄(育成期)乌鸡生产性能、体重均匀度、屠宰性能等方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乌鸡平均日增重方面,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所增高,其中试验组2差异显著(P0.05);在乌鸡平均日采食量上,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 0.05);在饲料报酬方面,试验组1和试验组3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试验组2与对照组相比较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的体重均匀度与对照组的均匀度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各试验组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腿肌率与胸肌率均差异显著(P0.05),但各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因此,在饲粮中添加β-甘露聚糖酶能够提高乌鸡的日增重、饲料报酬及体重均匀度等,其中试验组2的添加量(70g/1 000kg)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夏季高温下饲粮中添加维生素C对高产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体质量相近的41周龄京粉Ⅰ号蛋鸡600羽,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羽鸡。其中Ⅰ、Ⅱ、Ⅲ组为试验组,Ⅳ组为对照组,分别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C(0、100、200、300 mg/kg),预试验1周,试验期为6周。结果表明,在高温(26.0~33.0℃,平均29.5℃)状态下,饲粮中添加维生素C的试验组产蛋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饲粮中添加200、300 mg/kg维生素C的试验组平均每日总蛋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料蛋比极显著低于饲粮中添加100 mg/kg维生素C的试验组和对照组(P0.01);饲粮中添加200 mg/kg维生素C的试验组料蛋比显著低于饲粮中添加300 mg/kg维生素C的试验组(P0.05);饲粮中添加100 mg/kg维生素C的试验组蛋白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粮中添加200 mg/kg维生素C的试验组哈氏单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饲粮中添加维生素C的试验组谷草转氨酶(AS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粮中添加200 mg/kg维生素C的试验组总蛋白(T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粮中添加100、200 mg/kg维生素C的试验组球蛋白(GLO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200 mg/kg维生素C可提高高温条件下蛋鸡产蛋性能和蛋品质,并对部分血液指标也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谷饲饲粮不同粗蛋白质水平对荷斯坦奶公牛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为改善牛肉品质的研究提供借鉴。【方法】选取90头体重197 kg左右和体况相近的荷斯坦公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头。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分别饲喂低粗、中和高粗蛋白质水平的饲粮,各试验组饲粮的综合净能水平相同,精粗比(干物质基础)均为90﹕10。预试期10 d,正试期193 d。【结果】(1)试验Ⅲ组的眼肌面积比试验Ⅰ组提高了6.69%(P0.05),各试验处理对屠宰率、肉骨比、净肉率及胴体产肉率无影响(P0.05)。(2)试验Ⅲ组失水率比试验Ⅰ组显著降低了9.01%(P0.05);剪切力及蒸煮损失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肉p H、肉色、色度及色相角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背最长肌常规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4)试验Ⅲ组的背最长肌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分别比试验Ⅰ、Ⅱ组降低了14.58%(P0.01)和9.68%(P0.05),且试验Ⅲ组的棕榈酸(C16:0)含量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Ⅲ组的背最长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分别比Ⅰ组增加了14.16%和17.42%(P0.01),油酸(C18:1n9c)含量分别试验Ⅰ组提高了28.89%和30.19%(P0.01);试验Ⅱ组单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M/S)显著高于Ⅰ组(P0.05),试验Ⅲ组M/S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高粗蛋白质水平的饲粮,能够提高荷斯坦奶公牛眼肌面积,增加背最长肌MUFA含量,降低SFA含量,对奶公牛肉品质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旨在考察饲粮中不同比例玉米皮对生长肉兔肠道形态、消化酶活性、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及盲肠发酵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150只体重相近、健康的35日龄断奶商品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对照组(C组)和4个试验组(T1~T4组)分别饲喂5种含0%、5%、10%、15%和20%玉米皮的等能等氮等纤维饲粮。试验期14 d。【结果】(1)玉米皮饲粮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其中T3和T4组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他小肠形态结构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2)玉米皮饲粮组空肠淀粉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T4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T1和T4组回肠胰蛋白酶活性高于对照组,其中T1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他肠道消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3)玉米皮饲粮组回肠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T2和T4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他肠道抗氧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4)T1组回肠MUC2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其他肠道免疫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5)除T1组外,玉米皮饲粮组总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乙酸比例和乙酸/丙酸比值高于对照组,丙酸比例和丁酸比例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不同比例玉米皮对生长肉兔肠道形态、消化酶活性、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及盲肠发酵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结合生产实际及前期研究中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推荐生长肉兔饲粮中玉米皮的适宜用量为15%(w/w)。  相似文献   

19.
玉米芯和菜籽粕混合物替代苜蓿草粉饲喂肉兔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水平玉米芯和菜籽粕混合物替代苜蓿草粉饲喂生长肉兔的效果,以筛选其适宜用量。【方法】选择120只遗传来源相同、健康的35日龄法国伊拉商品兔,适应7d后,按体质量((1 328.36±51.66)g)相近原则随机分为A、B、C、D 4组,分别饲喂能量、蛋白和纤维基本相等的4种饲粮28d,其中A组(即对照组)饲喂豆粕-苜蓿型基础饲粮,B、C和D组分别饲喂用玉米芯和菜籽粕混合物(按质量比1∶1混合)替代基础饲粮中1/3、2/3和3/3苜蓿草粉的试验饲粮(相应饲粮中该混合物含量分别为80,160和240g/kg)。测定该混合物对肉兔生长性能、健康状况、养分全肠表观消化率和屠宰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试验期末,D组肉兔平均日增体质量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其他组,饲料转化率、死亡率和健康风险指数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除B、C和D组干物质全肠表观消化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5),B和C组粗蛋白质全肠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A组(P0.05),A组中性洗涤纤维全肠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B组而低于D组(P0.05),B、C和D组饲粮多数氨基酸全肠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A组外(P0.05),其余各组间养分全肠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B组除全净膛率和半净膛率显著低于A和C组(P0.05)外,其余屠宰性能指标与A和C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D组各屠宰性能指标均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一定水平的玉米芯和菜籽粕混合物不会对肉兔生长性能和健康状况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建议其添加量不超过16%。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红豆杉叶对仙居鸡蛋黄卵磷脂、胆固醇含量的影响及红豆杉叶中紫杉醇在蛋清、蛋黄中沉积量的变化。【方法】选取140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仙居鸡4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其中饲喂基础饲粮为对照组,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3%和4%的红豆杉叶,为2%、3%、4%组。试验开始时,每间隔10 d,每组每个重复随机各捡蛋2枚,用于检测蛋黄中卵磷脂和胆固醇含量及紫杉醇在蛋清、蛋黄中沉积量的检测,试验期90 d。【结果】4%组蛋黄中卵磷脂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组蛋黄中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3%、4%组蛋清、蛋黄中紫杉醇的沉积量差异显著(P0.05),且4%组紫杉醇的沉积量显著高于2%组(P0.05)。【结论】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红豆杉叶可以提高蛋黄中卵磷脂的含量、同时降低蛋黄中胆固醇的含量,且紫杉醇能够沉积在蛋清、蛋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