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氮素对烟叶主脉特征、烘烤特性的影响及烟叶主脉特征与烘烤特性的关系,为优化在合理施氮范围内烟叶的烘烤工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上部叶为试验材料,设75 kg/ha(低氮)、105 kg/ha(正常)和135 kg/ha(高氮)3个施氮量处理,研究鲜烟叶主脉水分迁移速率,烘烤过程中烟叶主脉硬度、木质素含量和水分变化,烟叶叶片水分、叶绿素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并统计烤后烟叶经济性状。【结果】鲜烟叶主脉水分迁移速率表现为低氮< 正常< 高氮。在烘烤过程中,低氮烟叶主脉失水较少,其中在定色期(48~96 h)失水速率为0.07%/h,束缚水/自由水比值较大,主脉硬度较小且变化缓慢,木质素含量较低;正常施氮量的烟叶主脉在定色期失水速率为0.22%/h,束缚书/自由水比值、硬度和木质素含量均居中;高氮烟叶主脉失水较多,其中在定色期失水速率为0.35%/h,束缚水/自由水比值较小,主脉硬度较大且变化速率较快,木质素含量较高。在烘烤过程中,低氮烟叶叶片水分散失较多,其中变黄期(0~48 h)失水速率为0.20%/h,叶绿素降解量为89.47%,降解速率为1.24%/h,表明易烤性较好,PPO活性较高,表明耐烤性较差,烤后烟叶杂色烟比例达12.47%;正常施氮量的烟叶叶片水分散失量居中,变黄期失水速率为0.13%/h,叶绿素降解量为87.35%,降解速率为1.21%/h,表明易烤性中等,PPO活性居中,表明耐烤性中等,烤后烟叶上等烟率达31.27%;高氮烟叶叶片水分散失较少,其中变黄期失水速率为0.08%/h,叶绿素降解量为85.64%,降解速率为1.19%/h,表明易烤性较差,PPO活性较低,表明耐烤性较好,烤后烟叶青烟比例达14.50%。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了高氮烟叶主脉硬度与叶片PPO活性呈显著相关外(P< 0.05),其他各施氮量烟叶主脉指标与叶片烘烤特性指标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 0.01)。【结论】氮素对烟叶质地和生理均有显著影响,施氮量为105 kg/ha的烟株,其烟叶主脉发育及保水力均较好,在烘烤过程中主脉调节叶片水分散失效果较好,使烟叶变黄和失水较协调且耐烤,可为适宜施氮范围内不同施氮量烟叶烘烤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烤烟烟叶成熟过程中的颜色参数与烘烤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探讨利用颜色参数判别烤烟成熟过程中烟叶烘烤特性的可行性。【方法】研究以烤烟NC102中部叶为供试材料,采用色差计测定不同成熟度烟叶颜色参数,暗箱试验研究不同成熟度鲜烟叶烘烤特性,并利用烤后烟对各成熟度烟叶的烘烤特性进行验证。【结果】随着成熟度的提高,烟叶正背面颜色参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颜色参数(L、b、C)与烟叶成熟度的相关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用来判别成熟度。【结论】不同成熟度烟叶的烘烤特性不同,以颜色参数为指标建立的Fisher判别函数可判别不同成熟度烟叶,颜色参数可作为烤烟鲜烟叶烘烤特性的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3.
烤烟新品种HN2146烘烤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烤烟品种HN2146的烘烤特性。【方法】以云烟87为对照,采用暗箱和电烤箱试验方法,研究HN2146中部和上部烟叶变黄变褐特性、失水特性、叶绿素降解特性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1) HN2146上部和中部烟叶暗箱变黄时间分别需48和84 h,上部和中部烟叶暗箱变褐时间分别需72和120 h,较云烟87变黄难、变褐易;(2) HN2146上部和中部烟叶失水均衡性分别为0.43和1.24,失水均衡性都较好;HN2146的中部烟叶失水均衡性要好于云烟87,HN2146的上部烟叶失水均衡性较云烟87差;(3) 72 h时,HN2146上部和中部烟叶的叶绿素降解速率分别为13.68和13.03 g/(kg·h),降解比例分别为98.55%和93.85%,叶绿素降解特性均较好,但与云烟87的叶绿素降解速率差异不显著;(4) HN2146上部和中部烟叶烘烤过程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平均值分别为0.224和0.236 U,较云烟87分别高15.63%和13.98%。【结论】HN2146品种的易烤性较好,耐烤性较好,属于烘烤特性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烤烟新品种中烟103烘烤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烤烟新品种中烟103的烘烤特性。[方法]通过研究中烟103成熟烟叶在烘烤过程中水分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分析其烘烤特性。[结果]中烟103成熟鲜烟叶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云烟87;烟叶变黄时间接近云烟87;叶肉干燥时间稍长于云烟87。烘烤过程中其变黄阶段叶绿素的降解速度同云烟87相差不大,失水速度慢于云烟87;在定色和干筋阶段,中烟103烟叶失水速度快,叶肉的干燥时间长于云烟87。[结论]为烤烟新品种中烟103的科学烘烤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红花大金元”带茎采烤上部叶色素和水分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烘烤过程中带茎采烤上部烟叶色素降解和水分散失的规律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提高上部叶的烘烤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以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上部叶为材料,以不带茎采烤烟叶为对照,研究了烘烤过程中带茎采烤烟叶色素含量和含水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烟叶色素含量与含水量的关系。【结果】1)带茎采烤烟叶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烟叶类胡萝卜素与总叶绿素含量比值和含水量则高于对照;2)带茎采烤烟叶的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含量比值和含水量之间存在明显的回归关系,随着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含量比值的变化,带茎采烤烟叶含水量的下降速度呈现出由慢到快的趋势,与对照相比,带茎采烤烟叶失水速度在变黄期减慢了0.08%/h,在定色期加快了0.17%/h。【结论】带茎采烤能加快烟叶的变黄速度,缩短变黄时间;减慢烟叶在变黄期的失水速度,在定色期又加快烟叶的失水速度,使得烟叶的变黄和失水趋于协调,提高了红花大金元上部叶的易烤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稻茬烤烟主栽品种上部烟叶烘烤特性,给稻茬烤烟制定烘烤工艺提供参考,采用暗箱方法和密集烤房“中温中湿”烘烤工艺,探索了湖南稻作烟区主栽品种K326、云烟87和湘烟7号上部烟叶变黄变褐特性、失水特性、叶绿素降解特性、多酚氧化酶活性及淀粉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暗箱试验中湘烟7号、云烟87和K326上部烟叶变黄时间均为40 h;湘烟7号与云烟87褐变时间均为60 h,K326为72 h;3个品种变黄速率差异不显著,K326变褐指数较小。(2)叶绿素降解率为K326>湘烟7号>云烟87,降解均匀度为K326>湘烟7号>云烟87。(3)上部烟叶失水速率为云烟87>K326>湘烟7号。(4)在烘烤变黄期(0 ~ 48 h),叶绿素降解量为K326>湘烟7号>云烟87;烘烤末期,湘烟7号的类胡萝卜素降解量最大,K326与云烟87接近。(5)PPO活性的变化规律一致,湘烟7号上部烟叶第1个峰值与云烟87一致,较K326晚12 h;湘烟7号第2个峰值出现时间与K326一致,较云烟87晚12 h;K326、湘烟7号和云烟87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平均值分别为0.125、0.127和0.123 U。(6)淀粉降解率为湘烟7号>K326>云烟87;K326、湘烟7号和云烟87的还原糖含量变化类似。综上所述,湖南稻茬烤烟主栽品种上部烟叶烘烤特性存在差异,在制定烘烤工艺时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烤烟切柄烘烤过程中生理生化的变化规律以及烤后烟叶的质量.[方法]对烟叶烤前切柄与常规烘烤过程中的含水量、叶绿素、淀粉和还原糖的变化规律及烤后质量进行比较.[结果]研究表明,烟叶切柄7~8 cm,鲜干比降低0.76~ 1.37;切柄烘烤模式增加了烘烤时间12~24 h,在干筋期降低了烘烤温度;含水量表现为前期失水慢、后期失水快的规律,切柄烘烤比常规烘烤失水趋势延迟;叶绿素含量在烘烤开始36 h之前降解最快;淀粉含量在烘烤开始60h之前基本降解完成;还原糖含量在烘烤过程中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叶绿素、淀粉和还原糖在不同处理中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切柄烘烤模式使烤后下部叶和上部叶中的淀粉含量显著下降1.26% ~ 1.85%.[结论]研究可为烟叶烘烤选择适合的烘烤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不同烤烟品种烘烤过程中叶绿素降解规律及易烤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河池烟区不同烤烟主栽品种在烘烤过程中叶绿素降解规律,并以叶绿素降解速率和降解量为指标,对不同烤烟品种易烤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云烟85和K326中部叶和下部叶均表现出较好的易烤性,其中云烟85中部叶和下部叶烘烤过程中叶绿素降解速率和降解量均大于K326,易烤性也优于K326;两个品种上部叶烘烤过程中叶绿素降解速率较慢,降解量较小,易烤性不及中、下部烟叶,其中K326易烤性优于云烟85。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素质烟叶烘烤过程中外观颜色参数与内在色素含量间的关系,为实现不同素质烟叶的精准烘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烟叶K326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取其下部嫩黄烟、中部返青烟、上部高温逼熟烟和上部贪青晚熟烟4种特殊素质烟叶进行烘烤,测定烘烤过程中烟叶外观颜色参数[绿色度(SPAD)、明度值(L*)、红绿值(a*)、黄蓝值(b*)]及色素含量,并对二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4种素质烟叶的SPAD均在30~38℃下降最快。烘烤过程中,4种素质烟叶的L*、a*和b*均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返青烟、嫩黄烟和高温逼熟烟在30~38℃上升最快,贪青晚熟烟在30~42℃上升最快。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嫩黄烟、返青烟和高温逼熟烟在30~38℃降解量最大,贪青晚熟烟则在42~48℃降解量最大;4种素质烟叶的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对降解量均较小,其中嫩黄烟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在42~48℃迅速下降,高温逼熟烟在30~38、48~54℃时有较小幅度下降,返青烟和贪青晚熟烟则呈缓慢下降趋势;嫩黄烟、返青烟、高温逼熟烟和贪青晚熟烟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绿素含量比值增长最快分别出现在30~42、30~38、42~48和48~54℃。不同素质烟叶SPAD与叶绿素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高温逼熟烟L*与叶绿素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他3种素质烟叶L*、a*、b*与叶绿素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不同素质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其外观颜色参数与内在色素含量具有密切相关性,可依据外观颜色参数估计烟叶内部色素含量,为准确把握不同素质烟叶烘烤进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烤烟烘烤过程中烟叶颜色参数与含水量和化学成分关系模型,以控制烟叶烘烤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水分散失,为优化密集烘烤工艺和提高烟叶质量特色提供参考。【方法】以烤烟NC89上部叶为试验材料,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电热式温湿度自控密集烤烟箱,按照烤烟"三段式烘烤工艺"进行烘烤,研究烘烤过程中烟叶亮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色相角(H°)、色泽比(H)、饱和度(C)和色差值(ΔE)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和含水量的关系。【结果】烘烤过程中,烟叶正面与背面各颜色参数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且各颜色参数均在开烤至42℃末时变化剧烈,42℃之后变化幅度减小。相关分析表明,烘烤过程中烟叶内的主要化学成分与各颜色参数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其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与各颜色参数间相关性较好,且大部分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含水量与其相关性略差。烘烤过程中烟叶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8.67%,8.71%,8.27%和1.47%,各模型预测精度均较高,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和含水量模型预测精度略差。【结论】通过色差计量化分析密集烘烤过程中的烟叶颜色参数,可以快速、准确预测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实现烟叶烘烤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完善烟叶感官质量评价体系以及评判生物质能源烘烤可行性。【方法】采用专家咨询法、描述性统计法、聚类分析法和地统计学,以云南省生物质能源烘烤产区烟叶样品为材料,分析构建生物质能源烘烤烟叶感官质量评价体系,并进行烟叶感官质量区域特征分析。【结果】云南省生物质能源烘烤烟叶感官质量评价指标间大部分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其中香气质和香气量与其他指标的相关系数最高;不同等级烟叶感官质量分值是:X2FB2FC3F,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品种烟叶感官质量分值是:云烟87K326红大,差异极显著(P0.01);烟叶感官质量指数高值区域出现在滇中烟区,向四周逐渐递减,空间差异明显;烟叶感官质量指数高的烟区主要集中在楚雄州、昆明市和玉溪市。【结论】生物质能源烘烤烟叶感官质量量化评价体系具有合理性,对云南省生物质烘烤区域烟叶感官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密集烘烤过程中烟叶某些生理指标和物理特性及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为烘烤工艺的优化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研究烟叶烘烤过程中关键温度点(鲜样、38℃、42℃、48℃、54℃、干样)细胞超微结构、生理指标及物理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烟叶淀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研究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机在烟草等农产品烘烤中的应用,全面了解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机在烟草烘烤中的工作性能,解决烟叶烘烤环节用工多和能耗高等当前制约绿色生态烟叶生产持续发展的问题。【方法】分别对3种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机的结构进行介绍,并对生物质颗粒燃烧机应用在烟草烘烤过程中的温度控制、燃料的消耗量以及烟叶品质进行对比试验。【结果】3种类型燃烧机对干湿球的温度控制稳定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双螺杆式、履带式和单螺杆式;在烤烟能源消耗方面,平均每生产1 kg干烟的生物质燃料和电能消耗量分别为:1.87 kg和0.372 k W·h、1.59 kg和0.300 k W·h、1.61 kg和0.327 k W·h;从烤烟的鲜干比方面看,烤烟的鲜干比分别为:6.667、5.818、5.872。【结论】双螺杆送料式燃烧机在温度控制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运行稳定,在节约能源消耗上也有着一定的优势;单螺杆送料式和履带送料式生物质颗粒燃烧机在烘烤烟草的品质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移栽期对烟叶烘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移栽期对烟叶烘烤特性的影响,为密集烘烤工艺的优化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始兴烟区常规移栽期(2月20日)为参照,设置4个不同移栽期处理,研究密集烘烤过程中不同移栽期烟叶的水分、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丙二醛(MDA)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状况及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结果】移栽期对烟叶烘烤特性的影响十分显著。4个处理中,2月13日(提早移栽)、2月20日(常规移栽期)移栽的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各观察阶段失水速率相对接近各自72h内失水速率的平均值,失水均衡性好,且2个处理叶绿素在变黄期降解量较大(分别为92.38%,90.70%)、降解速率较快(分别为1.925,1.889%/h),烟叶失水与变黄协调性较好。2月13日移栽的烟叶在烘烤过程中PPO活性保持最低(4.652U/g),并且在定色初期温度升高时仍然保持最低的PPO活性(5.12U/g);而2月27日移栽的PPO活性最高(6.242U/g),在烘烤中易出现褐变现象,耐烤性较差。2月13日移栽的烟叶膜脂过氧化水平最低,MDA积累少且慢。在经济性状方面,随着移栽时间的推迟,各处理的产量逐渐增加,但是中上等烟的比例显著降低,其中2月13日移栽烟叶的产值(46 024.85元/hm2)和中上等烟比例(86.78%)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结论】始兴烟区在传统移栽期基础上适当提早移栽(2月13日)可以改善烟叶烘烤特性,获得更好的经济性状;推迟移栽和过度推迟移栽的烟叶烘烤特性均较差,烟叶质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
湖南烤烟外观质量量化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为完善烤烟质量评价体系和制定烟草种植区划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湖南省烟区2005年烤烟样品为材料,运用专家咨询法、多元统计方法、模糊数学方法、地统计学分析等构建了烤烟外观质量量化评价体系,并进行外观质量评价指标间的关系和湖南烟区烤烟外观质量区域特征分析。【结果】烤烟外观质量评价指标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不同等级烟叶外观质量分值是:X2F<B2F<C3F,差异极显著;不同品种烟叶外观质量分值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不同生态区域烟叶外观质量分值是:湘南烟区<湘中烟区<湘西北烟区,差异极显著;烟叶外观质量指数高值区域出现在湖南西部,向东逐渐递减,空间差异明显;进行评价的湖南X2F、C3F、B2F等级烤烟外观质量主要集中在3类烟和2类烟,1类烟较少,不同等级、不同生态区域烟叶外观质量类型差异明显。【结论】应用专家咨询法、因子分析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的烟叶外观质量量化评价体系具有合理性,对某区域烟叶外观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南雄烟区主栽烤烟品种碳氮代谢规律,以烤烟品种粤烟97、粤烟98和K32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烤烟品种成熟期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烟叶的成熟,各烤烟品种烟叶总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转化酶活性均表现为下降的趋势,淀粉酶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成熟前期粤烟98总叶绿素含量较高,粤烟97总叶绿素含量较低,但粤烟98叶绿素降解速率较快,粤烟97叶绿素降解速率较慢;成熟前期K326和粤烟98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极显著高于粤烟97,整个成熟期各烤烟品种间转化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差异不显著。总的来看,粤烟98碳氮代谢协调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南雄烟区主栽烤烟品种碳氮代谢规律,以烤烟品种粤烟97、粤烟98和K32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烤烟品种成熟期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烟叶的成熟,各烤烟品种烟叶总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转化酶活性均表现为下降的趋势,淀粉酶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成熟前期粤烟98总叶绿素含量较高,粤烟97总叶绿素含量较低,但粤烟98叶绿素降解速率较快,粤烟97叶绿素降解速率较慢;成熟前期K326和粤烟98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极显著高于粤烟97,整个成熟期各烤烟品种间转化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差异不显著。总的来看,粤烟98碳氮代谢协调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8.
烤烟下部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叶绿素的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下部烟叶叶绿素在烘烤过程中的变化趋势。[方法]叶绿素色素与类胡萝卜素用80%丙酮研磨法提取,其含量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研究下部烟叶叶绿素在烘烤过程中的降解。[结果]下部鲜烟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最高的是云203,其次为PVH19,含量最低的是云97;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的是PVH19,含量最低的是中烟100。变黄期末,叶片及烟筋叶绿素相对降解量占到80.0%~95.0%以上;叶片类胡萝卜素的相对降解量占5.5%~60.0%;烟筋类胡萝卜素相对降解量偏高,占5.5%~79.0%。凋萎期末,叶片及烟筋叶绿素相对降解量占88.0%~98.0%;叶片类胡萝卜素的相对降解量占9.0%~68.0%;烟筋类胡萝卜素相对降解量偏高,占12.0%~88.0%。[结论]6个品种烤烟鲜烟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及不同品种不同部位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09011的示范推广及烟叶烘烤提供科学依据,以09011为试材,云烟87为对照,采用暗箱烘烤方法,研究烤烟新品系09011的变黄性、失水速率、色素降解速度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等的变化。结果表明:成熟期上部、中部和下部烟叶总水分和束缚水含量均为09011云烟87,自由水均为云烟8709011,束缚水/自由水均为09011云烟87;暗箱烘烤各部位烟叶的失水速率、变黄速率及程度,09011均慢于、略快和略强于云烟87;变黄期2个品种各部位叶片的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叶绿素降解速度明显快于类胡萝卜素;云烟87和09011中部叶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在12h和36h时达最高,09011高峰出现时间较云烟87晚24h,不利于烟叶定色。与云烟87相比,烤烟新品系09011的叶片含水量较高、失水较慢、不易定色,其易烤性差,生产上应采取针对性的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烟叶烘烤过程中流水线烤房的空气介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流水线烤房烘烤介质中温度、相对湿度以及风速的变化,明确各参数之间的影响。【方法】以8隧道30m流水线烤烟烤房为研究对象,测定烘烤过程中的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结果】1)流水线烤房烘烤过程中变黄期时间为40~47h,定色期时间为43~48h,干筋期时间45~52h。2)在烤烟烘烤过程中,流水线烤房的Ⅰ区、Ⅱ区与Ⅵ区4路烟叶的温度无显著性差异,Ⅲ区~Ⅴ区4路烟叶表现为两侧温度大于中间温度;各区段4路烟叶的相对湿度有相对较大差异;整个烘烤过程叶间隙风速的变化趋势比较复杂,总体表现为C路烟叶的叶间隙风速最小,两侧烟叶的风速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各路烟的烘烤环境均能满足烘烤需求,且烤后烟的品质差异不大。3)各区段流水线烤房内的风速对温湿度的变化有不同程度影响。4)与普通密集烤房相比,流水线烤房能够提高烟叶品质,降低光滑烟的比例。【结论】流水线烤房能够很好地满足当前烟叶生产的需求,进一步提高烟叶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