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桦组培再生系统的研究(II)——影响因素及培养程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白桦(Betulaplatyphyllasuks)组培再生系统的研究(I)”的基础上,以展叶顶芽,休眠腋芽和处子为最初外植株,通过初始培养获得无菌苗后,选取无菌苗的不同部位作外植株,如:茎节,嫩枝,愈伤组织等,经过诱导培养,分化培养及生根培养,形成再生植株,研究了培养基,激素种类及浓度,无性系,外植体类型,蔗糖浓度对诱导及生根的影响,提出白桦组培的最佳条件及程序,最佳无性系的一个外植体,经三次  相似文献   

2.
白桦组培再生系统的研究(Ⅱ)——影响因素及培养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白桦(Betulaplatyphylasuks)组培再生系统的研究(Ⅰ)”的基础上,以展叶顶芽、休眠腋芽和种子为最初外植体,通过初始培养获得无菌苗后,选取无菌苗的不同部位作外植体,如:茎节、嫩枝、愈伤组织等,经过诱导培养、分化培养及生根培养,形成再生植株。研究了培养基、激素种类及浓度、无性系、外植体类型、蔗糖浓度对诱导及生根的影响,提出白桦组培的最佳条件及程序。最佳无性系的一个外植体,经三次继代培养增殖达3000株,最佳培养基上的生根率达95%以上,Ⅰ、Ⅱ级苗的移栽成活率达90%。  相似文献   

3.
建立毛刺槐组织增减植株再生系统,为开展毛刺槐良种选育、定向培育和耐盐机理等方面的,提供基础手段和理论依据紧毛刺槐嫩茎作外植体接种到1/2MS+BA1.0-2.0+NAA0.05-0.1上获得无菌苗后,再诱导,分化形成丛生芽,最后在无激素的MS培养上诱导生根形成再生植株,并讨论了克降毛刺槐试管玻璃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白桦抗虫基因转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对白桦(Betula platyphylla)进行转化,获得了转化再生植株。卡那霉素抗性愈伤组织产生率达10%-22%,抗性不定枝的生根率达80%以上。经分子生物学检测,在卡那霉素抗性转化植株中,有34%检测出GUS活性,76.5%的卡那霉素抗性植株的Southern斑点杂交呈阳性反应。初步证明,抗虫基因已转入白桦中。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珍稀濒危植物沙冬青的组织培养进行了研究。采用萌发12d的无菌苗的子叶和胚轴接种于含不同激素成分的MS培养基上,经过1次诱导获得了再生植株。简化了培养程序,缩短了培养时间。文中对激素在诱导再生植株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苜蓿组织培养及不定根芽分化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苜蓿无菌苗的子叶,下胚轴作为外植体,在附加2.0mg·L^-1KT和0.5mg·L^-12,4-D的L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的发生,经悬浮培养产生胚状体,在含有活性炭的分化培养基上诱导根芽分化并再生植株。以根芽分化及胚状体形成的不同时期培养物为材料,分别提取可溶性蛋白,进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电泳扫描,初步得到分子量为110kD和88kD的蛋白质,它们可能分别与不定芽和不定根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以盆栽大花扶郎的花托、幼叶和胚轴为外植体,在附加各种激素的MS培养基上获得无菌再生苗,随后建立室内工厂化试管苗繁育系统,试管苗经过生根和壮苗移栽到保护地育苗和栽培形成室外栽培系统。我们对扶郎室内快繁过程中的激素种类、浓度、继代周期、离子浓度等变量的作用作了较全面的研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1,7-二对羟苯基-5-羟基-3-庚酮及其葡萄糖苷在白桦内皮中含量的季节性变化李淑芹,田立,姜福臣(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市化工学校哈尔滨150030)米茂云,都昌杰(黑龙江省水文总站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150030)SEASONALCHANGESINTH...  相似文献   

9.
单双低油菜原生质体培养高效成株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蓝型单低和双低油菜为材料,对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温预处理无菌苗可提高原生质体活力。不同下胚轴部部位对原生质体的得率及分裂频率均有影响。用琼脂糖包理法,在不含NH4NO3及KNO3,而加有丝氨酸和谷氨酰胺的Km8p培养基上培养原生质体获得了高频率再生愈组织。在M+BA1mg/L分化培养基上两周后得到芽的分化,转至MS+NAA0.1mg/L+生根粉0.1mg/L的培养基上  相似文献   

10.
用已建立的白桦离体再生培养体系对20个白桦杂交优树(Betula platyhylly×Betula pendula)腋芽进行了离体培养,比较它们腋芽再生和愈伤组织再生情况,并分析了无性繁殖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20个优树腋芽启动率存在的差异较大,最高的为4号和7号优树,为75.0%,最低的为17号优树,仅24.4%;3号和16号优树的启动率较高,分别为63.1%、61.3%;3号和 16号优树在腋芽增殖和愈伤组织再生途径中长势都比其它植株好,选择它们用于工厂化育苗,可以满足造林和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1.
乌菜组织培养及耐热变异体的诱导和筛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静娴  聂凡 《安徽农业科学》1995,23(3):201-202,205
以安徽地方品种“合肥黄心乌”的下胚轴、子叶、茎尖组织为外植体,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不同植物激素的MS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培养条件下,获得大量的下胚轴组织形成的愈伤组织,其出愈率为75.5%,愈伤组织转入MS+8mg/L6BA的培养基上,分化出不定芽,但分化率很低,仅为0.5%。茎尖组织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直接产生芽簇。这些不定芽和芽簇经切割继代培养,形成正常植株。在乌菜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基础上,进行耐热诱导和定向筛选。经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的处理,有10.6%的小苗再生植株,这些植株移入大田后,在延后栽培的高温下能正常生长,但影响结实率,仅有30%左右的植株正常结实。再生植株后代的耐热稳定性及品质在进一步试验之中。  相似文献   

12.
研究报道了制备禾谷镰孢(FusariumgraminearumSchw.)原生质体的方法及影响原生质体再生的条件。PDS培养液中培养的菌丝和5%绿豆汁中产生的分生孢子,在28℃下通过蜗牛酶(3%)、蜗牛酶+纤维素酶+溶菌酶(1.5%+1.5%+1.5%)酶解,2h开始有原生质体释放,5h左右达释放高峰,后趋于稳定。而以纤维素酶(3%)、溶菌酶(3%)、蜗牛酶+纤维素酶(1.5%+1.5%)、蜗牛酶+溶菌酶(1.5%+1.5%)、纤维素酶+溶菌酶(1.5%+1.5%)处理,原生质体形成效果较差。原生质体在PDAS高渗培养基上再生频率较高(20%~30%),在MMS上再生频率较低,而在NMS上原生质体则不能再生。在PDAS中加入KClO3和MNNG对原生质体再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抗菌肽Shiva A基因导入杂交水稻恢复系明恢63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抗菌肽Shiva A 基因导入杂交水稻恢复系明恢63 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中,并再生植株。经PCR检测分析证明Shiva A 基因已整合到再生植株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4.
通过白桦纯林和白桦-青海云杉混交林样地调查,对白桦林进行了林分组成分析,径级、树高分析,郁闭度分析和更新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白桦林是一个不稳定的次生林型,在大片次生林中的白桦林种群天然更新幼苗贮备严重不足,天然更新困难,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衰退趋势.根据以上的分析,应该提议森林类型的多样化和人工再生林并且提高对它们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白桦种群的年龄结构及其群落演替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在白桦种群分布区内所选择的二个代一地区定位观测资料,采用电子计算进行运算,模拟,研究白桦种群的年龄结构及其所处群落的演替。结果表明:在整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白桦是一个过渡种群。  相似文献   

16.
试验以德国Sartorius公司的醋酸纤维素微孔滤膜为材料,运用强氧化剂KMnO4-H2SO4对被堵的滤膜进行再生。试验中采用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多项式回归设计,并建立了影响再生效果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pH为4、KMnO4浓度为0.15% ̄0.20%,温度为40 ̄45℃,8 ̄10h的处理可获得较佳的膜再生效果。  相似文献   

17.
凉水地区白桦光-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凉水地区白桦的光——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白桦幼树最大净光合速率与现观最大量子效率均大于幼苗;有性白桦(幼苗、幼树、成树)最大净光合速率、表马最大量子效率均大于无性白桦(幼苗、幼树、成树);对于不同生境生长的白桦,以上2种光合指标,均为中生>旱生>湿生。  相似文献   

18.
通过预测过去到未来不同气候条件下中国白桦潜在分布区的变化,确定影响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对白桦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低效白桦次生林改造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白桦166个分布数据和34个环境因子,利用R语言中ENMeval程序包优化最大熵值(MaxEnt)模型;通过皮尔逊(Person)相关性分析和方差膨胀因子分析(VIF),对参与建模的环境因子进行筛选;利用刀切法(Jackknife),确定白桦潜在分布的主导环境变量;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气候模型,预测不同气候环境时白桦分布区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当特征组合为片段化特征、乘积型特征和阈值性特征,且调控倍频为2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的AUC值为0.933,模型结构简单,预测精度较高。影响白桦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最暖季度降水量、最热月最高气温、年均温、年降水量、最冷月最低气温和海拔。当前白桦潜在分布区主要位于大兴安岭地区、小兴安岭地区、长白山地区、祁连山地区、横断山脉地区,约占我国陆地面积14.7%。在未来白桦适生区预计向更高纬度和更高海拔地区迁移,同时较低纬度和较低...  相似文献   

19.
3种生长调节物质对生菜不定芽直接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311-B”回归最优设计研究AgNO3,ABA,ASA对生菜离体培养不定芽直接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AgNO3是良好的乙烯抑制剂,与ABA配合使用可明显抑制愈伤产生,大大促进不定芽的直接再生;而ASA未曾抑制愈伤产生,不是乙烯抑制剂。  相似文献   

20.
西瓜子叶原生质体再生愈伤组织的获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西瓜(Citrullus vulgaric)无菌苗子叶游离原生质体,用改良的DPD培养基和琼脂糖珠包埋方法培养,可以得到再生细胞的高频率分裂,继而得到原生质体再生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