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林业   6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树花培植株染色体自然加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杂种杨(P simonii×P.nigra;P.berolinensis Dippel)花药的离体培养,获得了单倍体植株。这些植株被移栽到试验园地生长,8年中进行了四次染色体检查,发现它们由单倍体细胞占优势的嵌合体植株逐渐变成了二倍体细胞占优势的植株。通过7—8年的生长和发育,自然加倍变成了纯合二倍体。  相似文献   
2.
中东杨又名柏林杨,是苦杨(Populus lauribolia)与钻天杨(Populus Pyramidalis)的杂交种。在欧亚均有栽培,是黑龙江省广泛栽培的树种之一,也是花粉植株诱导的好材料。中东杨花药离体培养前细胞学检查时,发现有些小孢子发育异常。为此,我们仔细观察了中东杨花粉母细咆的减数分裂,发现确有异常现象。中东杨小孢子的多核及多核仁现象比较多,产生原因未见报导。我们通过观察认为,小孢子产生多核主要是由于  相似文献   
3.
应用RAPD技术对东北地区白桦种源遗传变异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白桦13个种源115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变异的比较分析。通过14个随机引物扩增共检测到233个位点。各种源多态位点百分率差异明显,在20.17%-32.19%之间,多态位点百分率最高的是帽儿山种源和清源种源,最低的是绰尔种源。遗传变异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3个区域间占23.88%,种源间遗传变异占27.99%,种源内个体间遗传变异占48.13%。根据种源间的遗传距离,构建了白桦13个种源的遗传关系聚类图,结果大兴案岭地区的白桦和源聚为一类,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和长白山分布区的白桦种源聚为另一类。同时,根据地理气候因子和遗传距离对白桦13个种源进行了种源区的划分,为种子调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白桦组培再生系统的研究(Ⅱ)——影响因素及培养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白桦(Betulaplatyphylasuks)组培再生系统的研究(Ⅰ)”的基础上,以展叶顶芽、休眠腋芽和种子为最初外植体,通过初始培养获得无菌苗后,选取无菌苗的不同部位作外植体,如:茎节、嫩枝、愈伤组织等,经过诱导培养、分化培养及生根培养,形成再生植株。研究了培养基、激素种类及浓度、无性系、外植体类型、蔗糖浓度对诱导及生根的影响,提出白桦组培的最佳条件及程序。最佳无性系的一个外植体,经三次继代培养增殖达3000株,最佳培养基上的生根率达95%以上,Ⅰ、Ⅱ级苗的移栽成活率达90%。  相似文献   
5.
<正> 通过花药培养诱导单倍体植株经过加倍能迅速的获得纯系,与杂交育种相结合,有可能大幅度地提高杂种优势和缩短育种年限。林木生长周期长,遗传性混杂,应用此法更有现实意义。因此近年来我国许多单位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成功地诱导出杨树、橡胶、刺槐、文冠果等树种的花粉植株。其中以杨树为材料的较多也最早获得成功。目前花粉植株已长成幼树,但细胞学的研究未见报导。我院的杨树花粉植株自1975年移栽成活以来,已有一定数量的3—5年生幼树,目前长势良好,最高4.6米。对这些植株在移入盆之  相似文献   
6.
2009年在山东省寿光市应用1.2%苦烟乳油对美国白蛾进行了室内、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2%苦烟乳油1000液和2000倍液,在72h内,均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结合实际情况,林间采用2000倍液比较适宜,施药后96h,幼虫死亡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7.
兴安落叶松组培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兴安落叶松休眠顶芽作外植体,对4—30年生优良个体进行了离体培养,取得了丛生腋芽分化和生根的结果,分化率为60%—65%。其中30年生成年落叶松分化率仍可达60%,一个芽一次分化培养最多可产生26个丛生新芽,经分割培养多数能抽成新枝,经生根培养少部分生了根,形成完整植株。基本培养基以MS和SH较好,WPM次之。激素组合以BA1+NAA0.01和BA2+NAA0.2(单位:mg/l)分化效果最好。较好的培养程序为:①将芽接种于无激素固体培养基上先生长1—2周。②转入分化培养基进行分化培养2周。③在无激素培养基上继代培养直至分化出芽并开始抽枝。④分割成数丛继续培养抽枝直至枝高达到1.5cm以上。⑤从基部切下新枝扦插生根。⑥移栽入土。  相似文献   
8.
富裕县是黑龙江省牧业技术改造试点县,由省畜牧局、省畜牧研究所、省兽医研究所、齐齐哈尔市畜牧局、富裕县人民政府组成了“富裕县牧业技术改造试点工作领导小组”。1986年制定了牧业技术改造方案,要求1986年做准备,1987、1988两年实施,1989、1990两年达到技术改造预期目的,并在全县确定了四个技术改造模式村,周三村是其中的一个。塔哈乡周三村是一个满、达、汉、柯等民族聚居的村庄。全境总面积五万亩,其中耕地五千三百亩,草原三万亩,全村有245户,1135口人。这里水草丰盛,交通方  相似文献   
9.
用花药培养方法诱导出来的花粉植株7—9年生开始开花,9—10年生大量开花。对已开花的部分花粉植株进行了花粉育性的检查,其结果如下: 1.杨树花粉植株一般是混倍体和非整倍体。随着植株年龄的增加,体细胞染色体数量由单倍向二倍,由非整倍向二倍体自行调整和加倍,当7—8年生时已成为正常二倍体。现已开花的花粉植株全是雄株。  相似文献   
10.
杨树花药培养中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体培养下杨树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观察证明杨树花药愈伤组织大部都由花粉发育而来,但电有体细胞愈伤组织存在。区分这两种愈伤组织主要应观察它们在花药内的生长部位及检定其染色体的倍数。 杨树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以单核期接种最为适宜。此时期接种,花粉进行异常分裂和形成多细胞花粉的频率较高。而较幼嫩的四分体时期与积累淀粉的双核期花粉较难进行异常分裂。 离体培养下的杨树小孢子发育有三种类型即均等分裂、非均等分裂及多核花粉类型,但以均等分裂类型为主。多核花粉不能正常生存,在培养后十天左右便基本败育。 自1974年以来,我国很多单位都相继开展了杨树花药培养的研究工作。但是,对于杨树小孢子发育细胞学方面的研究还报导的很少。目前,仅有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所在1975年发表的“杨树花粉植株的诱导”一文中有部分报导。 我们于1974年开展了杨树花药离体培养研究,于当年成功地获得了杨树花粉植株,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些植株是否来自花粉,我们在染色体鉴定的同时,于1978年又进行杨树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