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据报导,家蚕不同品种对下列各种蚕病的抵抗性是有差异的,核型多角体病(吕鸿声1964,荒武义信1973),细胞质型多角体病(有贺久雄 1959,钻(氵尺)千寻1961,钻(氵尺)夫1961,黄君霆1974),微粒子病(三谷贤三郎1973).我省地处亚热带,养蚕业历史悠久,保存着极其丰富的家蚕品种资源,在这些品种中,蕴藏着十分宝贵的抗病基因,为了做好抗病育种的基础研究工作,从1978年开始,我们对本所保存的二化性和多化性品种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品种材料进行了几种主要蚕病的抗性测定试验,希望评选出一些抗病性能强的品种材料,供家蚕抗病育种选择亲本之用.现把已经进行的抗细胞核型多角体病,细胞质型多角体病、卒倒病以及微粒子病的测定试验结果简报如后.  相似文献   

2.
蚕体对疾病的抵抗性,首先是由品种的遗传基础决定的(吕鸿声,1979)。在细胞质多角体病毒病(简称CPV)方面也不例外。有贺(1959、1961)、鲇泽(1961、1962、1964)以及渡部(1966)等研究发现,家蚕不同品种间对CPV抗性存在明显的差异。黄君霆等(1974)对若干二化、多化性品种进行了抗CPV性能的鉴定,取得了可喜的结果。作者(1978)在测定家蚕品种抗NPV性能的基础上,继续对CPV的抗性进行了测定,以便为抗病育种提供若干具有抗CPV基因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3.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属于杆状病毒科,包涵体亚科,它引起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是蚕业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培育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抗性品种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措施,而RNAi技术为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抗性品种的培育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利用RNAi技术培育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抗性品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家蚕品种对细胞质型多角体病毒感染抵抗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家蚕中肠型脓病。是我国养蚕生产上危害最大的蚕病之一。为了从家蚕品种角度给本病防治提供基础资料,作者于1973—1974年初步研究了家蚕品种对细胞质多角体病毒(CPV)感染抵抗性测定方法;先后对50多个家蚕品种纯种和杂交组合的抵抗性作了测定和比较;估算了家蚕品种对CPV感染抵抗性同其他经济性状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家蚕保存种对核型多角体病的抗性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正> 家蚕对核型多角体(NPV)病的抵抗性,鲇泽千寻、荒武义信分别采用皮下和经口感染试验,认为家蚕对NPV病抵抗性,因品种有很大差异。我国学者吕鸿声首先对NPV病品种抵抗性差异作了研究,张远能对33个品种进行了抗NPV病鉴定,发现了抗性品种与感性品种差异近千倍。本试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本所保存的品种进行抗NPV病鉴定,力图挖掘抗病基因或直接筛选出抗病品种,并对不同地理品种间、化性进行了分类分析。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作为家蚕病毒病,现在已知的有核多角体病(脓病),细胞质多角体病,传染性软化病及浓核病。要搞清各种病特征的基础资料少,采用病毒病的综合防除又较困难。有  相似文献   

7.
<正> 不良环境条件不仅严重影响家蚕饲育,还可能激活多角体病毒的潜伏体。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控制温度变化。因此,有必要引进对不良环境条件和多角体病具有遗传抗性的蚕品种。本文研究了饲育过程中的短暂低温对6个家蚕原种主要经济性状和多角体病抗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 家蚕病毒病的种类,目前已知的有四种:即核型多角体病(Nuclear-Polyhedrosis),病原是NPV;质型多角体病(CytoplasmicPo1yhedrosis),病原是CPV;病毒性软化病(Virusflacherie),病原是IFV;浓核病(DeNsovirus disease),病原  相似文献   

9.
<正> 家蚕细胞质多角体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质型多角体病毒群(Cypovirus)。感染家蚕后,能在中肠圆筒形细胞的细胞质中形成多角体,这种蚕病就叫家蚕细胞质多角体病。1967年田中等发现一种寄生于中肠圆筒形细胞核中的大型多角体,其患病蚕中肠混浊、褐色、不象细胞质多角体病那样中肠呈乳白色。当时命名为中肠  相似文献   

10.
家蚕病毒病有三种,即体腔型脓病,中肠型膿病及空头性软化病。前两者均能形成多角体。我国早在三、四世紀晋代民歌中已提及软化病。1930年法国巴約氏曾認为是一种病毒病,至1961年为我国學者曹诒孙、卢蕴良等鑑定其病原确系病毒。体腔型脓病的病毒能在細胞核內形成多角体,故又名核型(N型)膿病。1918年由法国爱魁氏(Aqua)确認为病毒病。1934年日本石森发現中肠細胞質中形成多角体的現象,但不为重視。1952年以后細胞質型(C型)膿病大量发生,为了与体腔型膿病区别,故名中腸型膿病。这三种病毒病都是蚕业上主要病害,为了做好防治工作,必需对它有所認識,現将近年来关于家蚕病毒的研究綜述于后。  相似文献   

11.
<正> 家蚕病毒病是生产上危害严重的传染病,特别是寄生在蚕的肠道细胞内的病毒,为害尤甚,在夏秋蚕期发病更多,往往占全部蚕病的70%以上。家蚕病毒病已发现的有四种、即核型多角体病、质型多角体病、传染性软化病和浓核病。除核型多角体病毒主要寄生在体皮、血液、脂肪等组织细胞内,因此发病较快,其他三种  相似文献   

12.
<正> 家蚕细胞质多角体病,已有多种变异型发现。生产上最常见的是形成六角形多角体(Hexagonal polyhedro)的细胞质多角体病,简称 HC;另一种是形成四方形多角体(Tetragonal polyhedro)的变异型,简称 TC,生产中极少见;其它还有三角形多角体及针状、球状封入体(Inclusion b-ady)等变异型。十多年前,田中、山口相继在 TC 中又发现了只在中肠圆筒形细胞核内形成大型立方形(Hexahedro)多角体的新病毒株。该病毒株引起的多角体病,与已知的家蚕细胞  相似文献   

13.
蚕病的病原研究和利用越来越深入,就需要能快速、大量地繁殖出较高纯度的病原的方法,供教学和实验使用,现根据本实验室多年来的经验,简单介绍一下常用家蚕病原菌的简易接种和纯化方法,供参考使用。一、家蚕病毒病病毒的收集与纯化家蚕病毒病主要是核型多角体病和质型多角体病两种。 1、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  相似文献   

14.
1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的序列分析(Sumiko Gomi等,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1999(80),1323-1337)家蚕的致病性核型多角体病毒(NPV)(T3 strain)基因组被测序和分析。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是一个有128413核苷酸长的、鸟嘌呤 胞嘧啶含量占40%而且包括编码预测蛋白的全部60个氨基酸的136个开放读码框(ORF)。虽然表型不同,家蚕核型多角体  相似文献   

15.
家蚕的病毒病是一种对养蚕业危害最大而又在防治上比较困难的蚕病。现已知蚕有4种病毒病。引起这些病的病毒有核多角体病病毒(NPV)、细胞质多角体病病毒(CPV)、传染性软化病病毒(IFV)和最近发现的浓核病病毒(DNV)。核多角体病病毒(NPV) NPV在蚕细胞核内形成大量包埋着许多  相似文献   

16.
<正> 家蚕的病毒病已知有核多角体病(脓病)、细胞质多角体病、传染性软化病及脓核病四种。对于这类病毒性蚕病,若不掌握其发病规律,就很难通过综合防治措施来控制  相似文献   

17.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苏州核包涵体小种的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BmCPV_t内发现和分离出一株新的核包涵体小种,初步命名为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苏州核包涵体小种(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Suzhou nuclear polyhedra forming strain,简称CPV——Suzhou N strain),家蚕感梁CPV——Suzhou N Strain引起的多角体病,与国内外已知的CPV各变异株不同。本病蚕的多角体只在中肠组织圆筒形细胞核内检出,多角体内有许多病毒粒子,病毒粒子球状,具有核蛋白紫外吸收特征性光谱和较强的感染活性,病毒核酸初步鉴定为dsRNA。  相似文献   

18.
徐旭士  梁厚珍 《蚕业科学》1994,20(3):150-153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在家蚕幼虫体内传代三次后的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多用体形态,发现有部分畸形多角体,这种畸形多角体主要出现在四角形系列中。畸形多角体有二种类型:嵌合式和缺陷型,前者数量多于后者。  相似文献   

19.
调查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ycis,简称Nb)分别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m CPV)、家蚕肠道菌、苏芸金杆菌(Bt)和家蚕白僵菌联合感染家蚕时存在的拮抗情况。结果显示家蚕感染适量Nb后,再以其它病原感染家蚕,都具有一定的降低家蚕微粒子病发生效果,其中以Nb感染家蚕后再感染Bm NPV或Bm CPV的抑制效果较明显,但其他病原或其他感染方式对降低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郑燕 《广东蚕业》2012,(2):31-35
质型多角体病是一种家蚕病毒性传染病,其传染途径主要是食下传染。质型多角体病多发于秋蚕期,是我国蚕茧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是继家蚕微粒子病之后又一被国家列为动物疫病的蚕病,是每年秋蚕生产的一大隐患。故研究开发对质型多角体病毒粒子具有安全、高效、快速、环保的消毒药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克孢灵的有效成分是稳定态ClO2。ClO2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与微生物蛋白质中的部分氨基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氨基酸分解破坏,导致微生物死亡;同时ClO2对细胞壁有较好吸附和透过性能,可有效地氧化细胞内含巯基的酶。克孢灵对家蚕的病原微生物具有高效、广谱的灭活作用,其除了对家蚕微孢子虫有非常灵敏的作用外,对家蚕病毒病病原(NPB、CPB、DNV)、细菌病病原(灵菌、卒倒杆菌等)、真菌病病原(白僵菌、曲霉菌等),均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通过用不同浓度克孢灵处理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粒子悬液后桑叶接种、饲育,从而进一步考察了其对家蚕质型多角体裸露病毒粒子的灭活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克孢灵对质型多角体病毒粒子的灭活作用灵敏,用75mg/l作用15min就可以将发病率降低至5%,用100mg/l作用15min,就可以达到完全灭活的效果。试验表明ClO2对CPV病毒多角体和CPV病毒粒子的灭活效果相差很远。本研究为大田生产蚕用消毒药物的选择进一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