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分析不同大麦品种籽粒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含量差异,有利于大麦功能食品开发。本文采用甲醇溶液浸提法提取25个颜色不同的地方大麦品种籽粒黄酮类化合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含量。结果表明,25个籽粒颜色不同的地方大麦籽粒含有儿茶素、杨梅素、山柰酚和槲皮素4种已知黄酮醇和18种未知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儿茶素和滞留时间为4.65,5.48和6.17 min的黄酮类化合物为共同成分,‘义乌红壳四棱’(ZJ259)籽粒的黄酮类化合物较多(17种)。紫色或紫黑色大麦品种籽粒含有儿茶素、杨梅素和山柰酚等6种黄酮类化合物共同成分,与其他颜色的籽粒相比有较多共同成分。籽粒颜色可作为大麦黄酮类化合物的辅助选择标记。25个大麦品种籽粒总黄酮质量分数在143.50~952.74μg/g之间,其中‘临海六棱自落芒’(ZJ119)的最高。‘临海六棱自落芒’(ZJ119)等10个材料籽粒有高含量的黄酮类化合物或者总黄酮,可用于提取大麦籽粒黄酮类化合物,也可作为专用育种亲本。  相似文献   

2.
解析地方大麦籽粒的花色苷成分及其含量差异,有利于挖掘花色苷或花色苷单体含量较高的大麦种质。本研究利用甲醇溶液提取25个颜色不同的地方大麦品种籽粒花色苷,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花色苷成分及其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盐城红茎’大麦(ZJ16)等5个地方大麦品种籽粒不含花色苷成分;‘上海六棱紫’大麦(ZJ19)等20个大麦品种籽粒含有包括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在内的36种花色苷成分,每个品种籽粒平均含有6.4种成分;其中,‘宜平长方头’(ZJ174)含有17种,ZJ174等4个品种籽粒还含有滞留时间不同的特有成分。不同品种中花色苷质量分数在0.00~182.41μg/g之间,其中,ZJ174的最高。黄色籽粒均不含花色苷成分,紫色、紫黑色、黑色、蓝色和褐色籽粒分别含有24,22,14,11和2种成分。与褐色等3种籽粒中花色苷质量分数相比,紫色和紫黑色籽粒中花色苷质量分数较高,5种颜色的大麦籽粒均含有不同滞留时间的高质量分数成分和特有成分。不同品种和颜色不同的大麦籽粒中花色苷成分及其质量分数不同,大麦籽粒颜色可作为花色苷成分的辅助选择标记。‘宜平长方头’(ZJ174)、‘黄岩乌茎麦’(ZJ207)、‘黑大麦’(YAU)、‘喜马拉雅22’(DQ6)等4个大麦品种可用于花色苷的提取,也可用作专用育种亲本。  相似文献   

3.
【目的】根据低温处理下秋菊叶片的各脂肪酸组分含量和半致死温度(LT50),对9个秋菊品种的抗寒性进行评价,确定合适的抗寒性评价方法。【方法】以早花品种‘檀香狮子’、‘日出东方’、‘铜雀春深’、‘早粉盘’、‘金锋铃’和晚花品种‘关东新侠’、‘云龙凤舞’、‘星光灿烂’、‘墨宝’等9个秋菊品种为试材,进行16和5℃温度处理,通过气相色谱法对其叶片脂肪酸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同时在低温恒温槽中进行低温(0,-4,-8,-12,-16,-20℃)处理,测定其脚芽叶片电导率,确定LT50。【结果】秋菊叶片饱和脂肪酸中含量最高的是棕榈酸(C16∶0),16℃时其相对含量为11.06%~16.20%,5℃时相对含量为9.88%~11.28%;不饱和脂肪酸中含量最高的是亚麻酸(C18∶3),16和5℃下其相对含量分别为51.79%~64.63%和59.99%~64.31%。叶片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随温度的降低而上升,其中亚麻酸/(油酸+亚油酸)明显高于亚麻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亚油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墨宝’、‘星光灿烂’、‘铜雀春深’3个品种的LT50在-9℃以下,‘日出东方’LT50为-6.916℃。聚类分析结果显示,9个秋菊品种中抗寒性较强的包括‘墨宝’、‘星光灿烂’和‘檀香狮子’;抗寒性中等的包括‘金锋铃’和‘早粉盘’;抗寒性较弱的包括‘铜雀春深’、‘云龙凤舞’、‘日出东方’和‘关东新侠’。【结论】菊花叶片中的亚麻酸/(亚油酸+油酸)可作为鉴定秋菊品种抗寒性的有效指标,‘墨宝’、‘星光灿烂’2个品种的抗寒性较强。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LT502种指标的有机结合,为菊花抗寒品种的快速筛选及抗寒性评价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28份不同紫芽茶树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采摘春梢一芽二叶制备蒸青茶样,进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总量、咖啡碱、花青素含量和各儿茶素组分、酯型儿茶素总量、简单儿茶素总量、儿茶素总量等生化成分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均具有高水浸出物(45.00%)特性;茶多酚含量变幅为17.30%~27.50%,平均为23.43%,高茶多酚(25.00%)材料有7份,以‘右文岗红梗绿叶2号’含量最高;氨基酸变幅为1.50%~5.80%,平均为2.99%,高氨基酸(4.00%)材料有4份,以‘隔界大叶4号’含量最高;花青素含量变幅为0.90~26.40 mg/g,平均为4.50 mg/g,高花青素(10.00 mg/g)材料有3份,以‘隔界大叶1号’含量最高。紫芽茶树种质资源芽叶紫色深浅与芽叶中的花青素含量关系密切,芽叶紫色程度越深,花青素含量越高。供试28份紫芽茶树种质资源内含物质丰富,均达到特异茶树种质资源的指标要求,可以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要资源,也为有针对性地合理开发利用和培育茶树品种提供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黑美人’、‘蓉紫芋5号’2个紫色马铃薯品种的营养品质,以四川地区栽培的2个品种马铃薯为试验材料,分析测定及评价其质量参数(单薯重、薯块形状、表皮颜色、芽眼深浅和个数、果肉硬度、干物质含量)和营养参数(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酚、花青素、和抗氧化能力)指标。结果表明:‘黑美人’和‘蓉紫芋5号’为紫皮紫肉倒锥形薯肉块茎,干物质率约19%,其中‘蓉紫芋5号’平均单薯重较重,‘黑美人’质地较硬,但两者差异较小;‘蓉紫芋5号’的淀粉、可溶性糖、总酚及花青素含量高于‘黑美人’,而‘黑美人’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抗氧化值高于‘蓉紫芋5号’。‘黑美人’和‘蓉紫芋5号’是适合大众食用的高营养低成本且富含抗氧化物质的粮食作物,本试验为科学利用紫色马铃薯提供依据,为紫色马铃薯的产品研发提供理论支撑。#$NL关键词:紫色马铃薯;营养成分;品质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该研究旨在研究其黄酮类化合物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以在栽培和育种等方面提高大麦籽粒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方法]该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研究了种植在昆明,曲靖,保山地区大麦籽粒儿茶素,杨梅素,槲皮素,山柰酚的含量,并对这几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环境四大大麦黄酮含量的相互作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儿茶素和山奈酚含量的基因型方差、环境方差和G×E互作方差趋势相同,为基因型变异>环境变异>G×E互作变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槲皮素和总黄酮含量的基因型方差、环境方差和G×E互作方差趋势相同,为基因型变异>G×E互作变异>环境变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杨梅素含量的基因型方差和环境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G×E互作方差达显著水平;杨梅素含量的基因型变异>环境变异>G×E互作变异;总黄酮含量的基因型变异>环境变异>G×E互作变异。不同大麦品种,紫光芒大麦和宽颖大麦在曲靖,昆明,保山三个地区都具有较高的槲皮素含量,其他大麦几乎不含槲皮素,研究中发现,紫光芒大麦和宽颖大麦的籽粒颜色为紫色,而其他品种的大麦籽粒颜色均为黄色。[结论]该研究中的四种黄酮类化合物及总黄酮都是主要受遗传控制及遗传环境相互作用。紫色大麦籽粒中具有较高的槲皮素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CCR)是木质素合成的关键酶。本文旨在通过克隆和鉴定石榴CCR基因(Pg CCR)来探究石榴木质素的合成机制以及培育软籽石榴新品种。[方法]以石榴品种‘红玉石籽’(Punica granatum‘Hongyushizi’)籽粒为材料,利用RACE和RT-PCR的方法,获得Pg CCR基因的全长序列。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Pg CCR基因在不同品种、不同组织、籽粒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水平。[结果]Pg CCR基因c DNA全长序列1 017 bp,编码338个氨基酸,包含被认为是CCR蛋白催化位点的保守序列KNWYCYGK。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Pg CCR与其他物种起源相同,而与葡萄Vv CCR的亲缘关系最近。Pg CCR基因在不同品种的石榴籽粒中均有表达,其中‘红玉石籽’中表达较高,‘会理软籽’和‘突尼斯软籽’中表达量较低。Pg CCR在叶、花、茎中均有表达,茎中的表达量最高,而叶片中的表达量最低。Pg CCR在‘红玉石籽’籽粒的不同时期均有表达,20~80 d相对表达量逐步上升,并在80 d时达到峰值,80 d以后表达量逐渐下降。[结论]克隆得到石榴CCR基因,其表达水平与木质素的合成及含量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西双版纳油棕果实脂肪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西双版纳种植的‘T1’‘T2’‘T3’‘M1’ 4个油棕品种为试验材料,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脂肪酸组分。结果表明,油棕果肉共检出6种脂肪酸成分,主要为棕榈酸(43.40%)、油酸(33.80%)和亚油酸(16.02%),占总脂肪酸的93.22%,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8.89%,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0.28%;油棕4个品种果肉脂肪酸成分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品种‘T1’油酸含量最高(35.85%),品种‘T2’棕榈酸和亚油酸含量最高(44.04%、17.86%),品种‘T3’肉豆蔻酸和亚麻酸含量最高(1.29%、0.51%),品种‘M1’硬脂酸和亚麻酸含量最高(5.02%、0.51%)。油棕果仁共检出9种脂肪酸成分,主要为月桂酸(45.72%)、肉豆蔻酸(18.12%)、油酸(15.93%)和棕榈酸(8.82%),占总脂肪酸的(88.58%),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9.15%),不饱和脂肪酸仅为(20.25%);油棕4个品种果仁脂肪酸成分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品种‘T1’棕榈酸含量最高(9.27%),品种‘T2’亚油酸含量最高(4.54%),品种‘T3’月桂酸、肉豆蔻酸含量最高(46.61%、19.03%),品种‘M1’硬脂酸和油酸含量最高(1.79%、17.10%)。  相似文献   

9.
解析不同地方大麦品种籽粒中总黄酮和花色苷的含量差异,有利于筛选总黄酮和花色苷含量较高的大麦种质。本文采用甲醇溶液浸提法提取25个颜色不同的地方大麦品种籽粒总黄酮和花色苷,并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其质量分数,利用SPSS 19.0软件分析不同大麦籽粒中总黄酮和花色苷的质量分数差异。结果表明:25种籽粒颜色不同的地方大麦籽粒花色苷和总黄酮的质量分数及其比值均存在明显差异,总黄酮平均质量分数为312.37μg/g,变幅为(151.58±0.69)~(629.57±1.26)μg/g,花色苷的平均质量分数为51.05μg/g,变幅为(0.00±0.00)~(291.16±0.11)μg/g,花色苷与总黄酮的质量分数比平均值为15.32%,变幅为(0.00±0.00)%~(46.25)%。花色苷不是25个大麦品种籽粒的主要总黄酮成分,但其质量分数与大麦籽粒紫色和紫黑存在正向关联,可通过紫色和紫黑色籽粒颜色辅助筛选花色苷质量分数较高的大麦种质。在25个大麦品种中,ZJ174籽粒中花色苷、总黄酮的质量分数、花色苷与总黄酮的质量分数比值均较高,可用于提取2种化合物和保健食品开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研究高原地区不同品种鸡肌肉营养及品质信息,为畜牧产业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甘肃省渭源县黄香沟牧场养殖的‘青爪乌鸡’‘珍珠鸡’‘贵妃鸡’‘黄麻鸡’‘白公鸡’等为研究对象,对这5个品种鸡肌肉脂肪酸、氨基酸及肌苷酸含量及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个品种鸡肌肉中n-6脂肪酸含量为37.02%~45.91%,n-3/n-6比值为0.17~0.32;亚麻酸占总脂肪酸的1.79%~3.93%,其中‘珍珠鸡’肌肉含量最高,为3.93%;亚油酸占总脂肪酸的22.07%~33.70%,其中‘青爪乌鸡’肌肉亚油酸含量最高为33.70%.与推荐的氨基酸水平相比,5个品种鸡肌肉中的氨基酸组成均衡,蛋白质量好,5个鸡品种肌肉中的必需氨基酸评分均接近于或者大于100,其中‘青爪乌鸡’和‘贵妃鸡’的苏氨酸评分分别为97.5和97.2;‘青爪乌鸡’‘珍珠鸡’‘贵妃鸡’‘黄麻鸡’及‘白公鸡’等肌肉中鲜味氨基酸分别为5.46、5.85、4.98、4.82和5.20,其中‘珍珠鸡’肌肉中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为5.85;5个鸡品种肌肉中肌苷酸含量均较高,‘青爪乌鸡’‘珍珠鸡’和‘贵妃鸡’肌肉中IMP含量显著高于‘大白公鸡’和‘黄麻鸡’(P<0.05),‘青爪乌鸡’肌肉中IMP含量最高.【结论】高原地区的‘青爪乌鸡’‘珍珠鸡’‘贵妃鸡’‘黄麻鸡’‘白公鸡’肌肉中均含有高质量的脂质和蛋白质;肌苷酸含量高,风味物质丰富;必需氨基酸组成均衡,谷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亮氨酸、精氨酸含量丰富.脂肪酸含量丰富,且比值符合推荐范围.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了4种不同成熟期的花椒籽油中的脂肪酸成分.结果表明:不同成熟期花椒籽油中共有17种化合物得到鉴定,主要为反式-油酸(43.07%~47.94%)、亚油酸(15.52%~32.75%)、正十六烷酸(15.30%~22.96%).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种不同成熟期的花椒可聚为2组,成熟期较晚的2种花椒‘八月椒’和‘二红袍’为一组,而成熟期较早的2种花椒‘大红袍’和‘梅花椒’聚为另一组.对4种花椒籽油的品质评价结果表明,相对于成熟期较早的‘大红袍’和‘梅花椒’,成熟期较晚的‘八月椒’和‘二红袍’评价较优.  相似文献   

12.
聚乙二醇引发对生菜高温下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生菜种子在高温条件下发芽率降低,采用适宜浓度的聚乙二醇(PEG 6000)处理能够促进生菜种子的萌发。【方法】以4个紫色生菜品种为材料,在35℃高温下,研究0(CK)、50、100、150、200、250g/L的PEG 6000处理,对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长、活力指数及简化活力指数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在PEG 6000的引发下,‘北紫生1号’、‘北紫生2号’的引发作用较明显,对‘北紫生3号’、‘北紫生4号’引发作用不明显。50~150g/L的‘北紫生1号’、‘北紫生2号’生菜种子能明显提高耐高温能力、促进生菜种子的萌发和发芽率的提升;在50g/L对‘北紫生3号’引发作用明显,在250g/L活力指数最优;在250g/L对‘北紫生4号’引发作用明显。【结论】50~150g/L的PEG 6000对‘北紫生1号’、‘北紫生2号’、‘北紫生3号’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250g/L的PEG 6000对‘北紫生4号’萌发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3.
植物种子共轭亚麻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栝楼、3个石榴品种(三白玉、青皮软籽和甜绿子)和6个苦瓜品种(长白、满优青、槟城一号、开化白苦瓜一号、开化白苦瓜二号和青丰)的种子为材料分析其脂质组成和共轭亚麻酸含量.结果表明:所分析的植物种子脂质组成中最主要的为甘油三酯.其质量分数在92.6%到97.0%之间;栝楼籽油主要的脂肪酸为油酸(22.6%)、亚油酸(32.6%)和石榴酸(32.6%).而总的共轭亚麻酸(conjugated linolenic acid,CLNA)质量分数为36.9%;石榴籽中石榴酸质量分数高达73.4%~77.5%,总的CLNA 质量分数迭83.4%~87.9%;苦瓜籽α-桐酸质量分数高达56.0%~63.7%,总的CLNA质量分数达65.2%~71.9%.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植物种子富含CLNA,其中栝楼籽和石榴籽中主要的CLNA为石榴酸,而苦瓜籽中主要的CLNA为α-桐酸.  相似文献   

14.
亚麻籽粒中主要脂肪酸积累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陇亚7号、82(50)、匈牙利3号和范昵为材料,对不同品种(系)和同一品种(系)的不同部位亚麻籽粒中主要脂肪酸的积累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亚麻籽粒中脂肪酸以亚麻酸含量最高,其次是油酸、亚油酸和硬脂酸,棕榈酸含量最低。棕榈酸和亚油酸在籽粒发育成熟的初期积累速度较快,含量较高,但随着籽粒逐渐发育成熟而下降,硬酯酸也随着籽粒逐渐发育成熟而下降,但下降幅度较小。油酸和亚麻酸随着籽粒发育成熟其含量递增,但油酸含量增加幅度较小。同一品种(系)的籽粒完全成熟时,开花晚的籽粒油酸含量较低,亚麻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加工过程中内含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其品质特点。【方法】选用‘巴山早’紫色芽叶为原料,在‘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加工过程中取鲜叶、杀青叶、揉捻叶、二青叶、二揉叶和烘干叶,对各样品理化成分进行测定分析;以‘福鼎大白茶’绿色芽叶为对照,采一芽一叶新梢,在相同加工条件下制成绿茶,所制茶样与‘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通过感官审评分析、内含品质成分测定分析和香气组分检测分析,对比评价‘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品质。【结果】绿茶加工过程中,成品茶的茶多酚、可溶性糖、咖啡碱、花青素、总叶绿素、EGCG、GCG、ECG、CG含量和儿茶素组分总量相较于鲜叶降幅分别为10.89%、4.88%、4.55%、28.25%、8.07%、10.58%、22.35%、6.49%、10.49%和6.77%,水浸出物、氨基酸、EGC、C和EC含量相较于鲜叶增幅分别为5.76%、6.57%、4.81%、18.03%和5.01%。‘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相较于对照香气明显较优,且氨基酸、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咖啡碱、简单儿茶素、总氨基酸组分和呈鲜爽味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分别比对照显著高31.62%、5.19%、6...  相似文献   

16.
红肉和白肉枇杷果仁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枇杷‘宁海白’Eriobotrya japonica‘Ninghaibai’和‘大红袍’E.japmica‘Dahongpao’果仁为原料,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脂肪酸组成,理化分析测定常规化学成分,研究不同品种枇杷果仁中常规化学分成和脂肪酸组成的差异。实验共鉴定出11个脂肪酸组分,分别占‘宁海白’枇杷果仁总脂肪酸的94.37%和‘大红袍’枇杷果仁总脂肪酸的93.13%。‘大红袍’枇杷果仁中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质量分数为507.6 g.kg-1,显著低于‘宁海白’枇杷果仁的578.5 g.kg-1;‘宁海白’枇杷果仁中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质量分数(509.2 g.kg-1)显著高于‘大红袍’枇杷果仁(444.8 g.kg-1)。此外,枇杷果仁的蛋白质质量分数很高,淀粉和酚类物质相对比较丰富。为枇杷果仁深加工产品的开发提供了脂肪酸组成及常规化学成分的详细评估依据。图3表1参7  相似文献   

17.
大豆脂肪酸5种组分中亚麻酸含量是影响大豆品质主要因素之一,与其他4种脂肪酸比例直接影响大豆油脂品质特性及贮运加工,大豆油具有适宜亚油酸与亚麻酸比例。文章通过高效气相色谱法对品种‘合丰25’(高亚麻酸含量品种,5.94%)与加拿大稳定品系‘L-5’(低亚麻酸含量品种,2.75%)及其组配重组自交系群体中选取高/低亚麻酸品系各2份,盆栽试验分析脂肪酸组分及含量。结合KEGG中大豆脂肪酸代谢途径筛选与不饱和脂肪酸代谢相关候选基因,对筛选RIL群体后代品系发育各时期作实时定量PCR,分析其在‘合丰25’和‘L-5’及后代品系中表达模式。结果表明,相同基因在不同品种之间对亚麻酸含量调控机制不同,不同时期基因表达量对亚麻酸积累量具有不同程度影响。研究结果为探索大豆亚麻酸积累规律及其候选基因影响,选育理想脂肪酸组分比例大豆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GC-MS联用技术,结合脂肪酸甲酯化反应方法,对刺梨籽油中总脂肪酸、结合型脂肪酸和游离型脂肪酸进行分析测试,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此外,还通过Fenton体系、DPPH-两种分析方法测定刺梨籽油体外清除自由基能力。结果表明:(1)脂肪酸成分为6种,主要成分为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2)刺梨籽油脂中结合型脂肪酸和游离型脂肪酸的比例为1.3∶1(重量比),以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主的游离型脂肪酸7种,以亚油酸和9-十八碳烯酸为主的结合脂肪酸8种;(3)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刺梨籽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具有量效关系。当刺梨籽油的浓度为2 mg/mL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6.82%,也显现量效关系。因此,刺梨籽油可作为一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性食用油脂来深度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地区对马铃薯花青素含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实地调查,统一繁育种薯,并在盆周山地、平坝浅丘、盆地平原设3个不同光照试验点,种植‘黑美人’、‘川芋彩1号’和‘蓉芋紫5号’等3个不同基因型马铃薯品种,测定其花青素含量和主要品质指标。【结果】小金县(海拔3000 m)繁育的紫色马铃薯品种‘黑美人’生产种薯,在金堂县(海拔452 m)种植后,商品薯的花青素含量降低11.62%~33.66%;而马铃薯品种‘川芋彩1号’同一批原种分别在小金县和新都区(海拔472 m)种植,所繁育的生产种薯块颜色差异极显著。不同生产季节影响马铃薯花青素含量,将在光照条件较好的春马铃薯季收获的‘黑美人’和‘蓉紫芋5号’原种,在光照条件较差的秋马铃薯季播种,收获的生产种花青素含量分别降低34.24%和30.48%。【结论】不同光照地区影响秋作紫色马铃薯花青素含量,盆周山地强光照区(北川试点)收获的‘黑美人’和‘蓉紫芋5号’生产种,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成都平原弱光照区(游仙试点和温江试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开展富含亚麻酸油菜种质资源研究,为高亚麻酸保健功能油菜新品种(系)选育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NIR)结合化学分析法对3 500余份油菜种质资源进行高亚油酸高亚麻酸材料筛选,获得2份高亚油酸高亚麻酸的油菜品种资源,采用穿梭育种方法创新育成高亚麻酸保健功能油菜新品种(系)高亚麻酸908(暂定名)。【结果】高亚麻酸908菜籽经脱皮冷榨获得菜胚油脂肪酸组成为饱和脂肪酸7%、芥酸0.1%、油酸50.6%、亚油酸26.4%、亚麻酸15.9%;亚麻酸含量比普通油菜(8%)高7.9百分点。【结论】高亚麻酸908的亚麻酸含量高,脂肪酸组成符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的脂肪酸组成比例;产量中等,可作为特殊(高亚麻酸)需求品系实行订单化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