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目前主要养殖鳖种类有中华鳖和台湾鳖,而中华鳖又又细分为湖南鳖、江西鳖、黄河鳖、黄沙鳖、日本品系中华鳖等。主要养殖区域为江浙一带,以及广东珠三角地区。养殖品种方面,据介绍,浙江温棚养殖多以台湾鳖为主,外塘则以日本品系中华鳖为主;广东中山、顺德等地以台湾  相似文献   

2.
日本鳖,又名中华鳖日本品系,与现本地所养的中华鳖、台湾鳖、杂交鳖比较,其特点为生长快、病害少、体形好、裙边宽厚、味道鲜美、肉质结实、胶质多等。2003年以来我们从种源着手,引进日本鳖进行繁育及养殖,探索其繁养特性,总结一套日本鳖的繁养技术,以逐步提高我县鳖的良种率,促进养鳖业发展。现将日本鳖的繁育技术和繁育试验结果等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华鳖群体DNA指纹分析中的RAPD技术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4种不同区域代表性群体黄河鳖、太湖鳖、台湾鳖和日本鳖为研究材料,采用不同反应条件(如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等)对RAPD扩增技术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条件优化后(退火温度为38℃,循环次数为40次)有20个RAPD引物在4个群体中均有扩增条带,其中随机引物S105能将黄河鳖群体和太湖鳖、台湾鳖、日本鳖群体区分开;随机引物S327能将日本鳖群体鉴别出来;而随机引物S474可将台湾鳖群体与其他群体分开.由此表明,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的优化有利于中华鳖RAPD鉴定技术的建立.本研究旨在为中华鳖的种质鉴定与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正>温室大棚养殖是中华鳖养殖的主要方式之一,利用温室大棚养殖中华鳖,可以打破鳖冬眠的习性,人为地给鳖创造一个最佳的生活和生长环境,使鳖始终处于快速生长状态。2013年我们利用温室大棚养殖中华鳖,并进行科学管理,从投饵、抗应激、水质管理等方面实行可控的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对温室养殖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3种品系中华鳖肌肉品质的差异,选取淮河品系中华鳖、黄河品系中华鳖和日本品系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分别对其肌肉基本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及粗脂肪)、氨基酸、脂肪酸和质构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黄河鳖肌肉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淮河鳖和日本鳖(P0.05),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黄河鳖肌肉中的水分和粗蛋白含量均最高。淮河鳖肌肉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呈味氨基酸总量最高,黄河鳖次之;淮河鳖肌肉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3种鳖肌肉中含量最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均是牛磺酸;3种鳖肌肉蛋白的必需氨基酸总量/氨基酸总量(TEAA/TAA)均在40%左右,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TEAA/TNEAA)均远高于60%,淮河鳖的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 AAS)、化学评分(chemical score, CS)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ssential amino acid index, EAAI)均显著高于黄河鳖和日本鳖(P0.05)。日本鳖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 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PUFA)含量最高,淮河鳖的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EPA+DHA)含量最高。淮河鳖肌肉的硬度、弹性显著高于黄河鳖及日本鳖(P0.05)。结果表明,3种鳖的氨基酸含量丰富且相对平衡,均属于优质蛋白源,富含多种呈味氨基酸、牛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本研究通过对3种品系中华鳖肌肉品质的综合评价,可为中华鳖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稻鳖共生"是在种植水稻的同时养殖中华鳖的新型种养结合生态模式,中华鳖能摄食水稻病虫害,水稻又能将鳖的残饵及排泄物作为肥料吸收,同时鳖的活动能清除稻田里的杂草,水稻湿地环境又有利于鳖的隐蔽和生长,互相起到预防病害、促进生长的作  相似文献   

7.
中华鳖     
[品种来源]中华鳖原种场,或经过亲鳖选育、卵的优选、稚幼鳖选育等几个环节选育而成的中华鳖纯正品系.日本品系中华鳖从日本引进,经6代12年定向和适应性选育、提纯复壮.  相似文献   

8.
施军  李庆乐 《淡水渔业》2005,35(2):38-39
介绍了优良鳖种杂交应用技术, 利用黄沙鳖 (♂) ×中华鳖 (♀ ) 杂交组合获得个体大、色泽好、产量高、繁殖力和抗病力强的杂交子一代 (F1 ), 使养殖效益大大超过中华鳖。  相似文献   

9.
正按照地方群体,可将中华鳖分为黄河鳖、淮河鳖、鄱阳湖鳖、洞庭鳖、崇明鳖、太湖鳖、黄沙鳖、台湾鳖、日本鳖等品系。研究表明,黄河鳖的生长速度优于其他品系,且体重变异系数最低,即出塘时商品规格比较整齐,是优良的养殖品系,但是不同养殖环境对其成活率影响较大(蔡  相似文献   

10.
正中华鳖养殖是怀远县渔业支柱产业,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形成温室大棚恒温养殖、池塘露天养殖、稻鳖生态养殖、鱼鳖混养等多种生产模式。生产实践证明,不论采取哪种方式养殖,中华鳖幼鳖以及成鳖雌雄个体的生长速度都存在明显差异。2019年笔者在白莲坡镇姚山村商品鳖养殖基地开展池塘养殖黄河品系中华鳖雌雄生长差  相似文献   

11.
对大陆中华鳖苗与台湾产鳖苗的生长,成活率及饲养效益等进行了比较。在同等条件下,经175天饲养,大陆中华鳖苗平均体重41.26g,台湾产鳖苗平均体重50.45g,台湾产鳖苗比大陆中华鳖苗生长速度快22.29%;大陆中华鳖苗平均成活率为77.12%,台湾产鳖苗为62.56%,前者高出后者14.56个百分点。饲养效益:大陆中华鳖苗比台湾产鳖苗平均每kg综合效益高14.35元。  相似文献   

12.
通常将规格为50~250g的中华鳖称为幼鳖,幼鳖阶段是中华鳖生长较快的阶段,是承接稚鳖培育和成鳖养成的重要环节,在幼鳖的池塘养殖管理中,要注意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我国首个中华鳖良种选育标准日前通过省质检、农业部门专家组评审。《中华鳖“天福1号”良种选育技术规程》的制订,结束了我国没有中华鳖良种养殖生产技术规程标准的历史。早在1995年,萧山从日本引进日本鳖原种及先进的养鳖设施及技术。通过近12年的选育、消化吸收、提纯复壮、选种育种及保种,成功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华鳖“天福1号”良种。养殖中华鳖生长快、肉质鲜、存活率高。目前,萧山区“天福1号”良种的养殖面积已经超过4000亩,温室15万平方米,已成为浙江省淡水渔业养殖的六大品种之一。质监萧山分局标准化科负责人介绍说,《中…  相似文献   

14.
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1%、2%、4%和8%的喷雾干燥血粉,替代部分白鱼粉,研究其对中华鳖稚鳖摄食生长的影响.经过4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5种饲料对中华鳖稚鳖的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影响;但随着饲料中喷雾干燥血粉含量的增加,中华鳖稚鳖的摄食率和饵料系数有增大的趋势,且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综合分析,中华鳘稚鳖饲料可以添加4%左右的喷雾干燥血粉.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虽然中华鳖价格在市场上有了很大的下降,但“生态养殖鳖”的价格仍是“温室养殖鳖”价格的2~3倍。这说明消费者对自然环境中生长的鳖有所偏爱。只要价格合理、品质优良,中华鳖市场前景看好。为了探索中华鳖网围仿生态养殖技术和经验,于2007年开始了“中华鳖小网围生态  相似文献   

16.
《海洋与渔业》2009,(6):14-14
【品种来源】中华鳖原种场,或经过亲鳖选育、卵的优选、稚幼鳖选育等几个环节选育而成的中华鳖纯正品系。日本品系中华鳖从日本引进,经6代12年定向和适应性选育、提纯复壮。【特征特性】鳖甲为长椭圆形或圆形,背甲呈黄绿色或黄褐色,腹面呈乳白色或浅黄色;绝大部分时间栖息在水中,摄食和生长适温范围为20~33℃范围内,温度越高,摄食量越大。最适温度26~30℃。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还有诸多滋补药用功效。  相似文献   

17.
正鄱阳湖品系中华鳖,又称江西鳖,主要分布在湖北东部、江西和福建北部地区,出壳稚鳖腹部橘红色无花斑,与其他品系中华鳖共同组成我国中华鳖重要原种种质资源。据了解,目前我国中华鳖市场主要以日本品系、黄河品系以及部分杂交品系为主;而鄱阳湖品系中华鳖依托鄱阳湖作为一种特色的区域物种资源,长期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并不高。为此,笔者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调查了解,以期为  相似文献   

18.
为了比较饲料中添加鱼油、茶籽油、亚麻籽油以及碘酸钾对中华鳖()稚鳖生长和脂类代谢的影响,本研究配制了4种油脂含量为10%的饲料,分别为鱼油料(FO,对照组)、鱼油+碘酸钾料(FO+PI,碘酸钾添加量为75 mg/kg)、茶籽油料(TO)和亚麻籽油料(LO),饲喂初重为(5.06±0.05)g的中华鳖66 d。FO+PI组和LO组中华鳖稚鳖的存活率显著低于FO组(<0.05)。各组中华鳖稚鳖血浆中葡萄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无显著差异(ACACA)的表达水平,上调了中华鳖-499的表达水平(-23b的表达水平(<0.05)。FO+PI组和TO组的稚鳖肝脏细胞内脂滴空泡较少,同时TO显著影响了肠道组织的黏膜褶。结论认为,相比于鱼油组,在饲料中添加10%茶籽油、亚麻籽油和添加75 mg/kg碘酸钾不会引起稚鳖生长差异,但是亚麻籽油和碘酸钾降低了稚鳖的存活率,茶籽油和碘酸钾影响肝脏的脂类代谢。  相似文献   

19.
钟全福 《水利渔业》2001,21(3):24-24
马来西亚鳖分类上为马来西亚鳖种 (Tsubplanus) ,分布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苏门答腊、加里曼丹、瓜哇 )和菲律宾。本所从马来西亚引进马来西亚鳖苗进行试养 ,并与中华鳖进行生长比较 ,初步显示马来西亚鳖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形态特征马来西亚鳖鳖体扁平 ,似圆形 ,背甲为暗绿色 ,背甲前缘具 1~ 2排较为明显的小疣粒 ,后裙处也出现小点状疣突 ,其余部分光滑 ,马来西亚鳖形态上与中华鳖很相似 ,但也有区别 ,2者形态比较见表 1。表 1 马来西亚鳖与中华鳖的形态区别项目马来西亚鳖中 华 鳖体形相对较薄…  相似文献   

20.
中华鳖是国产优质鳖,也是世界上最优良的鳖类品种。本文对我国目前国产中华鳖原种的退化、种苗盲目生产及存在的多国鳖种(中华鳖、台湾鳖、越南鳖、缅甸鳖、泰国鳖、美国鳖等)现状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存在和潜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今后要调整好种苗生产与商品鳖之间的平衡利益关系,严格限制外国鳖种的引进、制定中华鳖种质标准及检测技术,建立我国纯正、优良中华鳖原良种繁育基地,满足社会对中华鳖的需求,才能使我国养鳖业朝健康、稳定、持续、快速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