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盘山县河蟹养殖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至今已取得良好的成绩,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渔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盘山县是全国“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县,本文总结了“盘山模式”一稻蟹种养技术,为稻田成蟹养殖技术示范推广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若想养好一塘虾,先要长好一塘草"。由此可见水草在池塘小龙虾养殖中的重要性。近年来,江苏省金湖县在渔业科技入户"惠民工程"项目实施中,将淡水小龙虾作为主推养殖品种,并积极引导示范户在虾塘中种植水草,走生态健康养殖之路,取得了较好的推广示范效果,受到了当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渔业发展与生态保护、高效渔业与渔业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2011年,思南县参与了铜仁地区《山塘水库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应用》丰收计划项目的课题实施。该课题是把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结合。为论证该课题的推广性,我县对项目实施区示范小山塘进行抽样测产分析。现将示范小山塘鱼类养殖情况和取得的效益作出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4.
正9月1日,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组织有关专家,对由山东省渔业技术推广站牵头,利津县海洋与渔业局参与承担实施的省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水产养殖病害综合防控技术"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验收专家组首先听取了项目承担单位的项目组织实施情况汇报,审查了项目验收所需技术资料,审核了养殖记录、出池记录等原始生产记录资料;然后随机抽取南美白对虾病害综合防控技术推广示范池塘进行生物学测量,并对推广示范面积予以确认。  相似文献   

5.
2月2日,由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承担的“新型高效生态水产养殖模式推广示范”通过省海洋与渔业局、省财政厅组织的专家组验收。项目实施“南美白对虾新型高效生态养殖模式推广示范”和“稻鱼共生模式推广示范”两个专题,推广了大棚设施养殖、底增氧养殖、虾鳖混养等南美白对虾新型养殖模式和山区沟坑式养殖、微流水养殖及粮食主产区稻鱼、  相似文献   

6.
从当前山区、半山区池坝塘可持续发展着手,通过开展健康养殖,使水体不断向良性循环发展,逐渐形成了适合本地区的健康养殖模式,提出加强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是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针对这几年水产养殖业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低,资金投入不足,渔业水域环境污染和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等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通过加强水产养殖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养殖生产管理,加大科技投入,抓好试点示范和技术培训,增加科技含量,推广新技术、新成果。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是水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就鹿寨县渔业生产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浅谈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分析定西渔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定西渔业发展的优势,确定定西渔业的发展方向应该调整为"举生态保护之旗、走休闲产业之路",才能确保持续健康发展。1定西渔业闪亮的历史定西渔业历史悠久,开始于1958年,发展于1985至1993年和2005年至今两个阶段,2010年前后为发展的鼎盛期,养殖面积达到400hm2,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600t,建成6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个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6个无公害水产养殖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针对河蟹已经进入了价格回归价值,单一养蟹比较效益下降,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减弱的新情况,盐城市盐都区在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和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的支持下,整合传统养殖技术,消化、吸收先进的科技成果,积极推广蟹鳜混养模式,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赢,促进了河蟹主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09年3月北京召开了“FAO平江淡水养殖优化管理项目启动会”。中国农业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启动了湖南省平江县淡水养殖优化管理项目。旨在改善和减少环境对淡水养殖业的影响。为我国淡水渔业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技术方案及管理新模式。并将作为示范典型在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11.
政务     
《广东饲料》2020,(4):5-6
农业农村部: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4月1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实施2020年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的通知》,通知强调,“五大行动”旨通过在大力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稳步推动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持续促进水产养殖用药减量,积极探索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因地制宜试验推广水产新品种,示范推广一批符合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发展要求的技术模式,建立各类示范推广主体,达到加快转变水产养殖方式、持续改善养殖生态环境、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全力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主要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2.
益生菌在水产健康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渔业倡导绿色环保为前提的生态养殖,使得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综述了水产益生菌在鱼类肠道健康、促进鱼虾生长、提高鱼类免疫功能和对养殖水体的水质调控等几个方面的应用研究情况,有助于渔业生产转型过程中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的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为了合理而有步骤地开发利用渔业资源,加强水产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站在“九五”期间将重点推广6项渔业技术,使科技进步在鱼产量增产中占的份额达到50%以上。 一是大力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名特优水产养殖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模式。推广内容:①淡水鱼暴发性鱼病综合的防治技术;②淡水名特优品种病害防治技术(甲鱼、鳜鱼、鳗鲡、河蟹等)。 二是高产优质高效渔业综合养殖技术。淡水名特  相似文献   

14.
正鲟鱼是最原始的脊椎动物之一,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我国的鲟鱼养殖业自20世纪90年代起步后发展迅猛,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和流水养殖都形成了一定规模。甘肃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最早在刘家峡水库进行鲟鱼网箱养殖,通过示范推广,近几年来有许多单位和个人投资了鲟鱼网箱养殖,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数量迅速增大,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近几年的养殖过程中,鱼病逐年增多甚至发生过大规模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养殖协会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推广新技术、引进展。以龙新品种、推广新经验,加强动物疫情防控,有效地推动了全县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头企业所提供的技术为支撑,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引导农民发展两高一优养殖生产,全面加快养殖品种的改良步伐。截至目前,全县通过龙头企业引进良种猪2万多头、  相似文献   

16.
《江西饲料》2003,(5):32-33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护渔业生态环境,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水产养殖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规定。第三条农业部主管全国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第四条国家鼓励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发展健康养殖,减少水产养殖病害发生;控制养殖用药,保证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推广生态养殖,保护养殖环境。国家鼓励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依照有…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全面提升畜禽绿色健康养殖水平,府谷县以《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为契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畜禽无抗养殖技术团队合作,签订“府谷县畜禽减抗替抗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合作协议,在府谷县全面开展抗生素减量化示范推广,得到了府谷县委县政府和榆林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从饲料端禁抗、养殖端减抗替抗和粪污端无抗三个方面遏制抗菌药的使用,经过2年的技术示范推广,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  相似文献   

18.
《江西饲料》2008,(2):45-4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领域)项目“畜禽新型养殖模式的探索与重要关键设备研制”进展顺利,为健康高效养殖提供了可靠保证。针对不同区域资源、气候、技术和养殖背景,初步建立了我国畜禽集约化生产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提高我国畜禽养殖效率,建立了不同区域健康环保的养殖模式并研制推广了相应的关键设备。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养殖池塘使用年代的增长,池塘池埂坍塌,池底淤泥沉积增厚,水利、电力等配套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渔用设备、机械简单落后、配备不全,导致渔业生态条件恶化,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为优化池塘养殖环境,近年来,贺兰县结合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及池塘改造、农机购置补贴等相关项目,配套制订了相应的惠农政策和激励措施,按照"集约、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在全县范围内重点实施了以池塘清淤改造以及水、电、路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渔用新设备、新机械示范应用等为主要内容的建设项目,经过项目实施场点近几年的养殖生产证明,养殖效益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20.
牛奶的质量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也成为制约我国奶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依靠技术示范和推广,提高牛奶的质量安全将是奶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我市的粤顺奶牛养殖基地是江门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按照示范项目实施方案,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开展在奶牛的品种改良,应用TMR饲喂技术、改善奶牛的生存环境、奶牛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广、技术员培训等方面的示范,现已取得了阶段性良好成效,提高了我市奶牛的产奶量和牛奶的蛋白质、脂肪含量,实现优质健康奶牛,优质奶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