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0 毫秒
1.
银鼓鱼病原菌(海豚链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患病濒死的银鼓鱼(Selenotoca multifasciata)肾脏组织中分离到Yg1菌株,用该菌株对健康银鼓鱼进行人工感染,可使其致病,发病症状与自然病鱼症状一致,再分离菌株的各种特性与原分离菌株相同。通过ATB系统和菌体常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反应指标测定以及16SrRNA测序分析等综合鉴定,Yg1菌株为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药敏试验结果表明,Yg1菌株对恩诺沙星、土霉素、罗红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左氟沙星等抗生素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2.
杨宁  黄海  张希  魏赟  巫火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289-11292
[目的]探讨暹罗斗鱼的发病原因和病害防治方法。[方法]对暹罗斗鱼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并通过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和16S rD-NA测序对其鉴定,同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菌株DY001为暹罗斗鱼嗜水气单胞菌病的病原菌。经鉴定,确定菌株DY001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该病原菌对暹罗斗鱼的半致死量(LD50)为0.04×106CFU/g。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对阿奇霉素、奥复星、氟哌酸、复方新诺明、菌必治、甲氧苄啶和氯霉素等抗生素敏感。[结论]嗜水气单胞菌是引起此次暹罗斗鱼发病的病原菌,而药敏试验结果将为其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宇希  应建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909-10910
[目的]比较光唇鱼和厚唇鱼的肌肉营养成分与氨基酸含量。[方法]对光唇鱼和厚唇鱼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探讨了2种鱼的营养价值。[结果]光唇鱼粗蛋白含量为19.4%,高于厚唇鱼(18.9%)。光唇鱼粗脂肪含量为1.05%,比其他鱼类低,具有良好的适口性。光唇鱼氨基酸总量达13.19%,也高于厚唇鱼(13.04%)。光唇鱼的必需氨基酸总量为5.31%,而必需氨基酸的占氨基酸总量的40.27%,均高于厚唇鱼。从与鱼肉味道相关的4种鲜味氨基酸来看,光唇鱼为5.11%,也高于厚唇鱼。[结论]该研究为光唇鱼和厚唇鱼的配合饲料研制和人工繁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线粒体COI基因全序列为分子标记分析了台湾光唇鱼(Acrossocheilus paradoxus)和武夷光唇鱼(A. wuyiensis)的物种有效性。光唇鱼属6个种76尾样本的COI基因全序列共获得21个单倍型,采用最大简约法(MP)、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法(BI)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台湾光唇鱼和武夷光唇鱼构成单系群。K 2-P遗传距离分析显示台湾光唇鱼与武夷光唇鱼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仅为0.853%,远小于COI条形码在物种间的2%遗传距离阈值。以ASAP物种界定法分析结果显示台湾光唇鱼和武夷光唇鱼为同一物种。因此,闽江分布的武夷光唇鱼与台湾光唇鱼应为同一物种,武夷光唇鱼为台湾光唇鱼的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5.
养殖光唇鱼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浙江新昌县人工育成的光唇鱼为试养对象,研究了2010世代(4~15月龄)及2009世代(16~27月龄)光唇鱼的雌雄间生长差异、生长特性及体型变化等。结果表明:雌雄鱼在全长、体高、体宽及体重上存在极显著差异,2010世代及2009世代光唇鱼的生长速度均为雌鱼明显快于雄鱼。2010世代光唇鱼全长与体高、体宽及体重的相关关系分别为Lt=0.268+4.932Hb(r=0.9568)、Lt=0.236+9.014D(r=0.9941)、W=8×10-3Lt3.087(r=0.9921);2009世代光唇鱼全长与体高、体宽及体重的相关关系分别为Lt=1.255+4.726Hb(r=0.9613)、Lt=1.364+8.281D(r=0.9534)、W=7×10-3Lt3.179(r=0.9623);2010世代光唇鱼4-8月间生长速度较快,2009世代光唇鱼6-8月的繁殖季节生长速度较慢;雌雄鱼体型上存在差异,2010世代及2009世代光唇鱼的全长/体高、全长/体宽、体高/体宽、全长/头长、头高/体高及尾柄长/尾柄高6个指标各月间差异极显著,全长/头高各月间差异不显著。研究亮点:光唇鱼为浙江省土著溪流性鱼类,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目前相关其生长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对养殖光唇鱼周年生长的研究,发现光唇鱼雌鱼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雄鱼,可能适合单雌养殖;并通过对不同养殖模式下光唇鱼生长的比较,发现网箱养殖方式可能更适合该鱼的规模化养殖。  相似文献   

6.
从正常养殖的黄颡鱼肠道中分离得到218株细菌,通过产酶能力测试,对常见病原菌体外拮抗作用以及对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筛选出1株益生菌HS140菌株。通过测定HS140菌株对黄颡鱼的致病性,并结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RNA部分序列分析,对HS140菌株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显示:HS140菌株具有很强的分泌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能力,能够抑制温和气单胞菌、迟缓爱德华菌和鳗弧菌的生长。HS140菌株对氨苄青霉素、磺胺异恶唑、先锋霉素VI等3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对另外13种抗生素均敏感或中度敏感。急性毒性试验表明,浓度为1.0×108cfu/mL的HS140菌悬液对黄颡鱼没有致病性。HS140菌株为革兰氏阳性可动杆菌,16SrRNA的部分序列分析显示HS140菌株与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具有99.3%的相似性,系统发育树上HS140菌株与地衣芽孢杆菌(FJ435674)聚为同一分支,结合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结果最终鉴定HS140菌株为B.licheni formis。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人工养殖云南光唇鱼的营养需求、饲料配制及鱼肉的加工利用提供参考,对人工养殖及野生云南光唇鱼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人工养殖云南光唇鱼肌肉中蛋白质含量为18.40%,显著(P0.05)高于野生云南光唇鱼;粗脂肪含量为0.80%,显著(P0.05)低于野生云南光唇鱼。两者的脂肪酸组成一致,人工养殖云南光唇鱼的不饱和脂肪酸总量(63.775%)显著(P0.05)低于野生云南光唇鱼(65.191%),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30.93%)显著(P0.05)高于野生云南光唇鱼(14.06%);两者间饱和脂肪酸总量无显著差异(P0.05)。人工养殖和野生云南光唇鱼的氨基酸组成一致,均含有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分别为76.43%和73.30%,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7.39%和34.43%,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9.61%和19.81%,必需氨基酸总量/氨基酸总量分别为48.92%和46.97%,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95.77%和88.58%,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75.01和70.63。云南光唇鱼经过驯化养殖及人工驯养的营养价值得到提高,更适合人体对氨基酸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地图鱼迟钝爱德华氏菌病病原菌的鉴定及毒力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患病地图鱼Astronotus ocellatus肝脏组织中分离到菌株AO1,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为致病菌。通过ATB Expression半自动细菌鉴定仪和常规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测定菌株AO1的16S rRNA基因序列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与迟钝爱德华氏菌的同源性最高,达99.9%。因此,可鉴定该菌株为迟钝爱德华氏菌。根据迟钝爱德华氏菌的毒力基因菌毛亚基(fim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383 bp序列,该序列与迟钝爱德华氏菌的fimA基因序列相似性达99.0%,进一步说明菌株AO1具有fimA基因,有一定的致病力。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菌株AO1对阿米卡星、氧氟沙星、庆大霉素、新生霉素、氨苄西林、氨曲南、卡那霉素、头孢咪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呋喃妥因、妥布霉素、氨苄青霉素13种抗生素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9.
云南光唇鱼仔鱼暂养与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初孵云南光唇鱼仔鱼进行暂养,平游下塘后进行苗种培育.该试验采取流水培育鱼苗与肥水培育天然饵料相结合的方式,既保证了苗种培育池水质,又为鱼苗提供天然饵料.经过240 d苗种培育,云南光唇鱼平均全长达98mm,成活率71.3%.试验结果显示:通过暂养的云南光唇鱼仔鱼体质好,成活率高;采用流水池塘肥水培育云南光唇鱼方法,解决了云南光唇鱼在培育过程中既要保持水质清新,又需要丰富天然饵料渡过开口摄食难关的矛盾,省去了人工收集天然饵料投喂的麻烦,具有操作简单、鱼苗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易于推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从自然感染发病的尼罗罗非鱼肝脏和脑组织中分离出1 株细菌,经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和PCR 鉴定,确定为嗜水气单胞菌,命名为GD001,进一步采用药敏纸片法测定分离菌株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并用该菌 株接种健康尼罗罗非鱼,鉴定其致病力。结果发现,GD001 菌株对恩诺沙星、头孢噻吩、四环素和克莱霉素等抗生素 敏感,对链霉素轻度敏感,对卡那霉素和青霉素不敏感。从人工感染10 g 左右的健康罗非鱼发现,GD001 菌株具有很 强的致病力,试验鱼在感染后3~4 h内全部死亡,且患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的鱼一致。  相似文献   

11.
从患烂尾白浊症的条石鲷肾脏和肝脏等病变组织分离出致病力较强的菌株TP0701,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株为条石鲷的病原菌。对该细菌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RNA分子鉴定,测定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菌株TP0701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的亲缘关系最近,具有98.1%的同源性。结合该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可鉴定菌株TP0701为恶臭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12.
从患烂尾白浊症的条石鲷肾脏和肝脏等病变组织分离出致病力较强的菌株TP0701,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株为条石鲷的病原菌。对该细菌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RNA分子鉴定,测定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菌株TP0701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的亲缘关系最近,具有98.1%的同源性。结合该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可鉴定菌株TP0701为恶臭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雌二醇对淞江鲈幼苗存活率和生长的影响。[方法]研究不同浓度雌二醇诱导下淞江鲈的存活率、全长、体重和行为的变化。[结果]30日龄,试验组淞江鲈的存活率、体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15日龄,试验组淞江鲈的全长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雌二醇在早期对淞江鲈的存活率和生长的影响不明显。各试验组淞江鲈的存活率、200μg/L雌二醇组淞江鲈的全长和100μg/L雌二醇组淞江鲈的体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0~45、75~90日龄淞江鲈存活率的下降速度明显低于其他时期;在30~45日龄淞江鲈全长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其他阶段;60日龄后,淞江鲈体重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前期(P0.05)。雌二醇对淞江鲈的摄食几乎没有影响,对争斗和转底栖行为影响明显,对照组争斗严重,转底栖行为持续1个月;400μg/L雌二醇组几乎没有观察到鱼的争斗现象,在15 d内就全部完成转底栖行为。[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淞江鲈单性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获得松江鲈β-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检测松江鲈β-肌动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方法]以松江鲈肌肉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5′-RACE和3′-RACE的方法扩增β-肌动蛋白基因cDNA片段,用RT-PCR方法检测组织表达。[结果]获得了松江鲈β-肌动蛋白基因cDNA的3个片段,测序后拼接得到1 905 bp全长cDNA序列,其包含了1 128个核苷酸的开放性阅读框,翻译编码375个氨基酸。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析发现,松江鲈β-肌动蛋白基因序列与点带石斑鱼、军曹鱼、红鲷鱼等同源性相对较高,与哺乳动物和鸟类同源性相对较低;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松江鲈β-肌动蛋白与点带石斑鱼关系最近。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检测的肌肉、肝脏、肠和脑4种组织均有表达。[结论]首次得到了β-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证明了松江鲈的β-肌动蛋白基因非常保守。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松江鲈鱼的人工养殖和产品开发提供基础研究数据。[方法]用秦皇岛渤海湾的野生松江鲈鱼为试验样品,对其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进行测定,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松江鲈的蛋白质含量为17.72%,脂肪含量为1.24%,灰分含量为1.22%。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52.2%,含丰富的EPA和DHA,EPA+DHA占脂肪酸总量的23.2%。鱼肉中含17种氨基酸(色氨酸被水解未测出),其中含8种必需氨基酸,必需氧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9.21%,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9.72%,氨基酸指数77.18。根据AAS和CS,松江鲈的第1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半胱氨酸,第2限制氨基酸为缬氨酸。[结论]与其他淡水鱼类相比,松江鲈鱼肌肉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较高,氨基酸组成合理,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种非常值得开发利用的淡水鱼类资源。  相似文献   

16.
松江鲈β-肌动蛋白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获得松江鲈β-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检测松江鲈β-肌动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方法]以松江鲈肌肉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5′-RACE和3′-RACE的方法扩增β-肌动蛋白基因cDNA片段,用RT-PCR方法检测组织表达。[结果]获得了松江鲈β-肌动蛋白基因cDNA的3个片段,测序后拼接得到1905bp全长cDNA序列,其包含了1128个核苷酸的开放性阅读框,翻译编码375个氨基酸。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析发现,松江鲈β-肌动蛋白基因序列与点带石斑鱼、军曹鱼、红鲷鱼等同源性相对较高,与哺乳动物和鸟类同源性相对较低;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松江鲈β-肌动蛋白与点带石斑鱼关系最近。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检测的肌肉、肝脏、肠和脑4种组织均有表达。[结论]首次得到了β-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证明了松江鲈的β-肌动蛋白基因非常保守。  相似文献   

17.
甘成叙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168-7169
[目的]研究光唇鱼幼鱼对9种常用药物的耐受性。[方法]采用静水式试验方法,将光唇鱼幼鱼放在不同浓度的9种药物溶液中进行耐受性试验,对光唇鱼幼鱼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和9种药物的安全浓度进行评价。[结果]光唇鱼幼鱼在9种药物溶液中1 h最高成活浓度分别为:食盐为10 000 mg/L,高锰酸钾为20 mg/L,甲醛为108 mg/L,硫酸铜为10 mg/L,氯氰菊酯为0.013 mg/L,伊维菌素为0.020 mg/L,阿维菌素为0.030 mg/L,辛硫磷为0.030 mg/L,水霉净为80 mg/L。光唇鱼幼鱼对各种药物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氯氰菊酯﹥伊维菌素﹥阿维菌素﹥辛硫磷﹥水霉净﹥硫酸铜﹥甲醛﹥高锰酸钾﹥食盐。[结论]该研究为高密度流动水体养殖条件下的鱼病防治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条石鲷幼鱼(初始体重5.46 g)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盐度(17.5‰,22.5‰,27.5‰,32.5‰,37.5‰和42.5‰)和不同温度(18℃,22℃,26℃和30℃)对条石鲷幼鱼生长及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和温度对条石鲷幼鱼的特定生长率、摄食率、转化效率及能量收支分配率均有显著影响,但对吸收效率影响不显著。在盐度为22.5‰,温度为22℃时,条石鲷幼鱼的特定生长率、转化率、摄食率、吸收率及生长能分配率均达到极大值,而排粪能、排泄能及代谢能分配率则处于较低水平。即在盐度22.5‰,温度22℃时,条石鲷幼鱼分别得到最佳的能量分配模式,此时的饵料系数最低,生长最快,是条石鲷幼鱼的最优养殖条件。能量收支方程分别为:100.00C=7.97F+8.66U+26.47G+56.90R(盐度22.5‰);100.00C=11.52F+6.13U+18.96G+63.39R(温度22℃)。研究发现,条石鲷幼鱼属于高代谢、低生长型鱼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条石鲷、文蛤、龙须菜混养模式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利用人工模拟养殖系统,在人工育苗池进行鱼-贝-藻的混养试验,选用条石鲷、文蛤和龙须菜作为研究对象,研究3种不同组合以及养殖模式中各生物的生长状况。[结果]龙须菜、条石鲷和文蛤在混养条件下的增长率都明显高于单养模式。条石鲷和文蛤的存活率都明显高于单养模式,说明龙须菜对文蛤和条石鲷的生长都有明显促进作用,提高了养殖生物的产量。[结论]以大型藻类为基础的综合养殖生态系统较其他系统具有更强的抗扰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