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目前福建省山羊寄生蠕虫感染种类以及不同日龄段山羊寄生蠕虫感染状况,通过剖检福建省内各地送检山羊病例221只,按照蠕虫学完全解剖法进行各种蠕虫的形态学种类鉴定以及按照不同日龄段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表明221只山羊检出194只有蠕虫感染,总检出率为87.78%,其中吸虫、绦虫、线虫的检出率分别为28.05%、33.48%和76.92%,有些病例同时检出2种或2种以上蠕虫混合感染。检出的主要吸虫有同盘吸虫、片形吸虫、阔盘吸虫和列叶属吸虫,检出率分别为17.65%、9.50%、6.79%、5.43%;检出的主要绦虫有莫尼茨绦虫和细颈囊尾蚴,检出率分别为28.05%、6.33%;检出的主要线虫有捻转血矛线虫、粗纹食道口线虫和毛圆线虫,检出率分别为65.61%、27.60%、5.88%。不同日龄山羊的蠕虫检出率和感染种类有所不同。说明福建省内山羊寄生蠕虫种类繁多,不同地区、不同日龄组山羊感染的蠕虫种类不同,在生产实践中要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驱虫方案。  相似文献   

2.
对湘西北地区110只南江黄羊采用粪便虫卵检查法,进行消化道内主要寄生虫感染规律调查,为消化道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检测出寄生虫15种,其中线虫7种、吸虫3种、球虫3种、绦虫2种.结果表明:优势虫种卵为奥斯特线虫及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率在55.2%~100%之间;绦虫为贝氏莫尼茨绦虫,感染率是44.8%;吸虫为殖盘吸虫,感染率在48.2%~92.9%之间;球虫为阿撒他艾美耳球虫,感染率在82.0%~96.2%之间.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在羊场进行肠道蠕虫感染情况调查时发现,羊捻转血矛线虫、食道口线虫、网尾线虫、毛首线虫及莫尼茨绦虫的发病率较高,要引起养羊场(户)的关注。1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由捻转血矛线虫寄生在羊、牛等反刍动物真胃(皱胃)和小肠内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也叫羊捻转胃虫病。1.1病原羊捻转血矛线虫外观呈毛发状,呈淡红色。颈乳突显著,呈锥形,伸向后侧方。头端尖细,口囊小,内有一背矛状小齿。虫卵无色,壳薄,大小约(75~95)μm×  相似文献   

4.
<正>读者刘青问:肉牛感染蠕虫怎么办?答:感染蠕虫种类:多为吸虫、绦虫、线虫三纲虫体混合感染,感染强度普遍很高,尤其是线虫的感染强度更高。据统计,感染优势虫种为:胰阔盘吸虫、矛形双腔吸虫、肝片形吸虫、曲子宫绦虫、莫尼茨绦虫、牛卵口线虫、辐射食道口线虫、捻转血矛线虫、毛首线虫、蛇形毛圆线虫等。以上虫种应为防治的重点。大量蠕虫感染,是肉牛增重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建议使用如下驱虫程序:一年两次,时间分别在4月和10月,对新购进的肉牛应立即进行一次驱虫,宰前28  相似文献   

5.
<正>牛捻转血矛线虫病,又名牛捻转胃虫病,是由捻转血矛线虫、指形长刺线虫等混合寄生引起的牛消化道线虫病。一般情况以捻转血矛线虫致病力最强,流行广,感染量大,危害重。此类寄生虫寄生于牛的消化道内,能  相似文献   

6.
调查张家口地区羊消化道线虫的感染情况,为本地区羊寄生虫的研究与防治提供理论参考。选取张家口坝上地区和坝下地区几个不同饲养方式的养殖场,收集新鲜粪便,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及水洗沉淀法收集虫卵,根据虫卵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别,统计粪样中不同虫卵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张家口地区羊消化道线虫感染率为43.50%,共检出8种消化道线虫,其中优势虫种为捻转血矛线虫、乳突类圆线虫、食道口线虫和毛圆线虫。  相似文献   

7.
山羊寄生虫病严重地影响着山羊的健康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阻碍幼畜的生长发育,导致饲料严重浪费,降低生产性能,降低家畜的抗病能力、诱发各种疾病,引发地区性流行造成病畜大批死亡等[1]。根据罗甸县独特的地质构造与植被分布的多样性,山羊饲养主要分布于罗甸县南北两个区域。为了摸清我县羊寄生虫病的种类、分布和流行情况,特针对我县南北两个区域的羊群做了调查:剖检羊20只,收集到虫体7种,经贵州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鉴定为肝片吸虫、鹿同盘吸虫、细颈囊尾蚴、粗纹食道口线虫、捻转血矛线虫、微小牛蜱、山羊毛虱。IHA法检测羊血清样品200份,检出羊弓形虫抗体阳性74份。检测山羊粪便200份,检出虫类3种。  相似文献   

8.
为了能从粪便中对捻转血矛线虫卵进行特异性检测,基于捻转血矛线虫ITS2-28S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对退火温度反应条件优化,建立捻转血矛线虫特异性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成功从捻转血矛线虫卵中扩增出约270 bp的特异性片段,其最低检出质量浓度为0.298 pg/μL,敏感性较高;进一步对捻转血矛线虫、细颈线虫、粗纹食道口线虫等多种线虫的虫卵DNA样品进行扩增,该方法仅能特异性扩增出捻转血矛线虫卵的目的片段,证明特异性良好。利用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对120只山羊的粪便样品进行检测,显示受检样品中捻转血矛线虫阳性率为38.3%,高于显微镜检测结果(阳性率为24.2%)。结果表明,该研究建立的PCR方法能够应用于临床检测山羊粪便样品中的捻转血矛线虫卵,可为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有效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内蒙古地区肉羊养殖业由散养化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但是在此过程中,在舍饲条件下对绵羊消化道线虫病的流行情况尚不清楚。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在对巴彦淖尔市临河区舍饲绵羊消化道线虫病的流行规律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地区不同出生时间的全舍饲羔羊首次感染消化道线虫的排卵情况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显示:6月出生的夏羔在9月龄以前没有观察到消化道线虫虫卵的排出;9月出生的秋羔在翌年4月首次观察到了奥拉齐细颈线虫虫卵,羔羊平均月龄为7月龄;12月出生的冬羔在翌年的6月首次观察奥拉齐细颈线虫虫卵,最早排卵羔羊为6月龄;3月出生的春羔在翌年的9月首次检出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contortus)、蛇形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us.colubriformis)和奥拉齐细颈线虫(Nematodirus.oiratianus)3种消化道线虫虫卵,羔羊平均月龄为6月龄。舍饲羔羊1a中首次发现消化道线虫虫卵的顺序为奥拉齐细颈线虫,捻转血矛线虫和蛇形毛圆线虫。羔羊最早感染消化道线虫的年龄为5月龄。羔羊消化道线虫的排卵的季节动态的研究结果显示:捻转血矛线虫和蛇形毛圆线虫全年呈现1个高峰期,高峰期为9月;奥拉齐细颈线虫则有2个高峰期,首个高峰期在5月,第2个高峰期在10月。由此推断,捻转血矛线虫和蛇形毛圆线虫的感染时间为6到10月,奥拉齐细颈线虫的感染时间为4到10月。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西部地区是该省主要牧业基地,羊的饲养主要集中在那里。为了摸清西部地区羊寄生虫的种类、感染率、感染强度和地理分布情况,对该地的124只羊进行了剖检,共检出寄生虫26种,隶属于4门6纲19科23属,其中吸虫3种,绦虫(蚴)5种。线虫9种、原虫1种、蜘蛛昆虫8种。蛇形毛圆线虫、鹿前后盘吸虫、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捻转血矛线虫、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艾美尔球虫、肝片吸虫等7种虫体为黑龙江西部地区羊寄生虫的优势虫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黑龙江西部地区羊寄生虫病的综合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1.
捻转血矛线虫(H.contortus)属线虫纲、毛圆科、血矛属(Haemonchus),虫体主要寄生在羊的第四胃和小肠内。能引起第四胃黏膜发炎、坏死、甚至溃疡;羊因贫血引起的循环失调和营养障碍导致肝脏中心静脉周围的组织坏死和肝细胞的脂肪变性,并伴发铁元素的缺乏。山羊感染后发病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合肥地区山羊消化系统寄生虫感染情况,给制定该地区山羊寄生虫病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自然沉淀法对3个调查点的90只山羊粪样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合肥地区山羊线虫感染率为100%;共检获8种线虫卵,即捻转血矛线虫卵、奥斯特线虫卵、食道口线虫卵、毛圆线虫卵、仰口线虫卵、古柏线虫卵、类圆线虫卵和马歇尔线虫卵。  相似文献   

13.
米易县某羊场相继发生了以严重贫血,头部、下颌间,下腹部水肿为特征的疾病,根据临床症状,体表有羊虱及皱胃和小肠前段见到大量的淡红色线状虫体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山羊捻转血矛线虫与羊虱混合感染,采用两种驱虫药物对全群羊只进行治疗,控制了病情。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1月以来河北北方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病理实验室先后接到张家口坝上地区养羊户送来的以贫血、渐进性消瘦为主要特征的病羊,剖检发现其真胃内有捻转血矛线虫寄生,最多达2 120条。另在其食道黏膜内发现细长、乳白色的美丽筒线虫,共14条。漂浮法粪便检查时发现2种虫卵。一种虫卵内含16~32个胚细胞,卵壳薄,光滑稍带黄色,虫卵大小为(75~95)μm×(40~50)μm;另一种虫卵内含有幼虫,虫卵大小为(50~70)μm×(25~37)μm。经诊断为羊混合感染捻转血矛线虫和美丽筒线虫病。对羊群普遍用左旋咪唑片和丙硫咪唑口服驱虫,2周后羊群症状消失,病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5.
根据秀丽新杆线虫等其他几种线虫的肌动蛋白(Actin)开放阅读框(ORF)设计简并引物,以捻转血矛线虫总RNA为模板,合成cDNA,用RT-PCR方法扩增出约为1 100 bp的DNA片段。将该片段克隆到T载体后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的ORF为1 131 bp,与秀丽新杆线虫、新杆状线虫、肿孔古柏线虫等的同源性高达86%以上,推导出其蛋白质序列含有376个氨基酸,与胎生网尾线虫、秀丽新杆线虫、新杆状线虫、马来丝虫等的肌动蛋白相似性均为98%以上,说明成功克隆了捻转血矛线虫actin基因。将捻转血矛线虫肌动蛋白基因的ORF克隆到pET-28a(+)中,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发现,该基因获得了表达,且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46×103。以此重组蛋白为抗原,用自然感染捻转血矛线虫山羊血清为第一抗体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出现1条特异性条带,表明捻转血矛线虫Actin蛋白在自然感染过程中能被宿主的免疫系统识别,可能是一种天然抗原。用纯化重组Actin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以该血清为第一抗体进行Western blot,结果发现该血清能识别捻转血矛线虫成虫蛋白谱中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2×103的蛋白条带。将捻转血矛线虫actin基因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中,构建了DNA疫苗pVAX1-ACT,动物免疫试验结果表明该DNA疫苗在机体内获得了表达。  相似文献   

16.
调查花垣、保靖2县不同饲养环境下武雪杂交山羊感染捻转血矛线虫的情况,结果表明:山羊寄生虫感染率很高,达68%,严重影响了山羊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捻转血矛线虫DNA疫苗,并研究该疫苗对山羊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将捻转血矛线虫重要保护性抗原H11的编码基因分H11-1、H11-2和H11-3三部分,分别亚克隆到基因疫苗载体pcDNA4/His Max C中,用酶切反应、序列测定等方法鉴定重组疫苗。将纯化的DNA疫苗肌肉注射山羊后,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方法检测疫苗在山羊体内的转录、翻译和诱导IgG的产生。第2次免疫后2W用10 000条捻转血矛线虫第3期幼虫攻击实验动物,检测山羊虫卵排出、虫卵孵化率、成虫数量等免疫保护性指标。【结果】获得了捻转血矛线虫H11 DNA疫苗,疫苗第1次免疫7d后在山羊肌肉组织中进行了转录,第2次免疫7 d后,DNA疫苗获得了翻译,并诱导机体产生了相应的抗体。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山羊排出虫卵减少58.8%、虫卵孵化率减少75.3%、成虫减少68.2%。【结论】构建了捻转血矛线虫H11 DNA疫苗,该DNA疫苗对山羊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8.
羊捻转血矛线虫的体外培养是其相关研究试验的基础,它是一种人为提供的类似寄生虫宿主的体外环境,是一种让虫体完成一系列生长发育的方法。本文分别从培养基、温度、湿度和pH值等方面探讨了影响羊捻转血矛线虫体外生长发育的因素,为捻转血矛线虫的体外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为获得捻转血矛线虫单虫种感染性三期幼虫(L3),以尾鞘长、尾鞘末端尾丝有无和尾丝长占尾鞘长的比例为依据,从自然混昆合感染有捻转血矛线虫的绵羊粪便中培养并分离该种线虫的L3,然后用6 000条分离的L3经口灌服3~4月龄绵羊。结果显示,绵羊感染后17 d从粪便中检出虫卯,105 d EPG(每克粪便虫卵数)达4 410,至168 d下降为2 010;人工感染10个月后将绵羊剖杀,从其皱胃中收集到捻转血矛线虫成虫2 261条。经鉴定,从人工感染绵羊的粪便中培养和分离出的L3符合捻转血矛线虫L3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韩莉 《农民致富之友》2014,(24):268-268
<正>捻转血矛线虫病又称捻转胃虫病,它是由寄生于羊、牛及反刍动物真胃为主的捻转血矛线虫所引起。一、流行情况捻转血矛线虫在同属线虫中的致病力最强,反刍动物的肠道线虫主要是血矛线虫。捻转血矛线虫比其它肠道线虫产卵多,雌虫一天可产卵5000~10000个。虫卵对外界抵抗力较强,适宜的发育温度是20~30℃,4℃以下虫卵停止发育,1℃以下或60℃以上可致死亡,但虫卵对一般消毒药抵抗力较强。羔羊和青年羊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成年羊抵抗力较强,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