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试验研究了不同能量水平饲粮对蛋鹌鹑产蛋前体重的影响.试验分3个处理组,产蛋前鹌鹑分育雏期(0~18d)和育成期(19~39d)2个阶段,各组饲粮代谢能水平分别为:A组,育雏期11.70MJ/kg,育成期11.40 MJ/kg;B组,育雏期12.20MJ/kg.育成期11.90 MJ/kg;C组,育雏期12.70MJ/kg,育成期12.40MJ/kg.结果表明,A组育雏期末体重极显著高于B、C组(P<0.01);A组育成期末体重最高,且极显著高于C组(P<0.01),A组在产蛋前期,各阶段累计采食量均大于B、C组.饲粮低代谢能水平的A组鹌鹑生长发育最好.  相似文献   

2.
试验选择132日龄的产蛋期健康鹌鹑450只,随机分成3组,各组日粮中共轭亚油酸(CLA)的添加量分别为0、2.0%和4.0%。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CLA对鹌鹑产蛋率、平均蛋重、料蛋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脂肪酸分析表明,CLA能明显降低鹌鹑蛋黄中总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但能增加总饱和脂肪酸和总多不饱和脂肪酸及CLA的含量。CLA 2.0%水平组饲喂20 d鹌鹑蛋黄中的CLA含量达最大。饲粮中添加CLA可生产出富含CLA的鹌鹑蛋。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将饲粮粗蛋白质(CP)设为6个水平,分别为16%、18%、20%、22%、24%、26%,将鹌鹑分为相应6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鹌鹑,试验分2期进行,前期为6~33周龄,后期为34~41周龄,研究饲粮中蛋白质水平对产蛋鹌鹑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组鹌鹑后期产蛋量显著低于第2...  相似文献   

4.
不同周龄的法国巨型鹌鹑需要的代谢能不同。肉鹌鹑0~3周龄每公斤饲粮含代谢能以126.106×10~5焦耳最好,4~5周龄每公斤饲粮含代谢能以121.459×10~5焦耳最好。育成期饲粮能量水平的高低对母鹑开产日龄以及7~23周龄的产蛋数、产蛋重、产蛋率、饲料转化率、蛋的破损率、母鹑存活率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30—38日龄肉仔鸡限饲对日粮消化率和代谢的影响,以及对鸡在限饲期内生长和限饲期后补偿生长的影响表明,随着饲喂量水平的下降,肉仔鸡对日粮中有机物消化率,粗蛋白消化率,钙、磷和氮的利用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0—39日龄的肉仔鸡饲喂88%自由采食量时,不明显影响限饲期内的消化代谢和生长发育。饲喂76%和64%自由采食量时,显著影响限饲期内日粮养分的消化代谢以及生长发育,限饲期后也不能补偿生长。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饲粮添加大豆肽对育雏鸡的饲养效果,选择360只1日龄健康湘黄鸡,随机分为A、B、C、D等4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对照组(A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B、C、D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4%、0.8%、1.2%大豆肽的试验饲粮,测定不同处理雏鸡的生产性能、免疫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添加大豆肽可以提高育雏鸡的日增质量、降低料肉比,其中B组和C组效果较佳。试验结束时,B组、C组平均体质量分别为350.95、349.95 g,显著高于对照组;料肉比C组最低,为2.48,显著低于对照组。添加大豆肽可以提高育雏鸡的免疫器官指数;添加大豆肽有提高育雏鸡血清钙含量、降低总胆固醇含量,提高血清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的趋势。综上,大豆肽的适宜添加量为0.8%。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饲料对蛋鸭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选取健康状况良好的140日龄绍兴鸭360只,随机分为2个对照组以及3个试验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鸭。阴性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阳性对照组是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黄芪多糖800 mg·kg-1;试验组是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20%、30%、40%的发酵饲料。饲养周期90 d。结果发现,添加40%与30%发酵饲料组产蛋率及日产蛋重极显著高于基础饲粮组与阳性对照组;添加40%与30%发酵饲料组料蛋比极显著低于基础日粮组与阳性对照组;添加发酵饲料组对平均蛋重以及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添加发酵饲料组对蛋的蛋形指数、蛋壳厚度、蛋壳强度、蛋黄高度、蛋黄颜色以及哈氏单位无显著影响;添加40%发酵饲料组较基础饲粮组极显著提高了天冬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与酪氨酸的含量,显著提高了苏氨酸的含量;添加30%发酵饲料组较基础饲粮极显著提高了天冬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的含量;添加20%发酵饲料组较基础饲粮极显著提高了天冬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的含量;饲喂添加发酵饲料组的蛋鸭所产出的鸭蛋,三甲胺含量均显著低于基础饲粮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在蛋鸡日粮中添加酿酒酵母培养物对产蛋后期蛋鸡产蛋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方法]选用品种、日龄相同,健康状况相近,生产性能相近且处于产蛋后期的京粉蛋鸡35 833羽,分成2组: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组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添加量由0.5%逐步添加至1.5%,预试期9 d,正试期30 d。[结果]在正试期结束时,B组蛋鸡采食量及产蛋率显著高于A组,试验组的产蛋率较试验前期降低了0.92%,对照组产蛋率较试验前期降低了2.58%,同时B组平均蛋重较A组高1.04 g/枚;2组在蛋型、蛋黄蛋清分层方面均无显著差异,B组蛋黄颜色深于A组,且蛋壳颜色更加鲜红自然;从表观消化来看,B组粪便更加细腻且过料现象有所缓解,同时鸡舍氨味也有所改善。[结论]蛋鸡日粮中合理添加酿酒酵母培养物,可以提高蛋鸡的采食量及饲料消化率,维持产蛋后期的产蛋率,明显提高蛋重及蛋品质,改善鸡舍环境。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讨日粮添加不同水平亚麻油对中后期蛋用种公鸡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6只399日龄蛋用种公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鸡,分别饲喂含不同水平亚麻油(0%、1%、2%和4%)日粮。预饲期7d,正式期28d。于试验期末,取血液、肝脏和睾丸,测定抗氧化指标。【结果】2%亚麻油组血浆、肝脏和睾丸中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亚麻油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但与对照组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日粮添加2%亚麻油可显著增强种公鸡机体抗氧化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10.
饲粮锰水平对蛋雏鸭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玉米-豆粕型饲粮,选1日龄健康金定雏鸭105只,试鸭随机分为7组,共7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鸭,锰添加水平依次为0,30,60,90,120,150,1000mg·kg-1,试验期为4周,研究饲粮锰水平对蛋雏鸭生长及血液、内脏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粮锰水平不影响雏鸭体增重,影响日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随饲粮锰水平的升高,血清、肝脏MnSOD的活性升高,心脏没有显著变化,血清淀粉酶活性变化没有规律,血清葡萄糖、总胆固醇含量升高,尿素氮、肌酐、尿酸、甘油三酯降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没有显著变化,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变化没有规律。本试验表明,蛋鸭在育雏阶段第4组90mg·kg-1锰的添加量为最适宜水平。建议在蛋鸭笼养条件下育雏阶段饲粮锰的添加水平为90mg·kg-1。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紫苏籽对鹌鹑肉中ω-3不饱和脂肪酸富集的影响。【方法】将150羽1日龄鹌鹑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0羽,其中第1组为对照组,饲喂自配的基础日粮,第2~5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质量分数8%,10%,12%和15%紫苏籽(磨碎)组成的试验日粮,于35和50日龄取样,测定鹌鹑肉中的基本营养成分和各脂肪酸含量。【结果】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紫苏籽可显著提高35和50日龄鹌鹑肉的粗脂肪含量(P<0.05),添加12%紫苏籽可显著提高35日龄鹌鹑肉的粗脂肪和50日龄鹌鹑肉的粗灰分含量(P<0.05);添加不同量的紫苏籽均可显著提高35和50日龄鹌鹑肉的C18∶3含量及35日龄鹌鹑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ω-3 PUFA含量(P<0.05),显著降低35和50日龄鹌鹑肉的ω-6 PUFA/ω-3 PUFA值(P<0.05)。【结论】早期投喂紫苏籽有利于PUFA和ω-3 PUFA的积累,紫苏籽的添加量以10%为宜。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实验性感染大肠杆菌对肉鸡股动脉压、肺动脉压和右心室内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肠杆菌感染肉鸡的股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股动脉压在1~7 d极显著下降(P<0.01),平均下降26.25%、27.72%、27.12%;股动脉收缩和舒张压最大变化速率第1天(41.86%、57.14%)和第2天(50.00%、70.27%)极显著下降(P<0.01);肺动脉收缩压第3天(23.57%)显著升高(P<0.05);肺动脉舒张压第1~3天(14.58%、54.61%和49.66%)显著升高(P<0.05);平均肺动脉压第2、3天(36.04%、36.27%)显著升高(P<0.05);右心室收缩压下降不显著,右心室舒张压第1、2天(80%和79.22%)显著升高(P<0.05);右心室收缩压最大变化速率第1天(44.46%)显著下降(P<0.05)、第2天(54.35%)极显著下降(P<0.01);右心室舒张压最大变化速率第2天(70%)极显著下降(P<0.01)。说明大肠杆菌感染严重影响肉鸡的肺及心血管系统机能,肉鸡呈现股动脉压下降和肺动脉压升高的低血流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以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胚胎的湿重、胚胎直径、含水率、总脂和Z1幼体的体长、累计死亡指数(CMI)、50%死亡时间(PNR50)为评价指标,比较了第一次及第二次抱卵的胚胎和Z1幼体的性能。结果表明,两次抱卵的胚胎直径,湿重、干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次抱卵的胚胎含水率接近。在发育初期胚胎总脂的含量差异不大(P>0.05),在孵化前第二次抱卵胚胎的总脂含量低于第一次抱卵胚胎(P<0.05)。两次初孵Z1幼体的体长、总脂、CMI、PNR50差异显著(P<0.05)。综合各指标,第二次抱卵孵化所得的Z1幼体的质量不如第一次抱卵。  相似文献   

14.
日粮粗纤维水平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日粮粗纤维水平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30头配种时间及体况均相近的二产PIC配套系母猪,按要求随机分成5组,妊娠期间分别饲喂含3%、5%、7%、9%和11%的粗纤维日粮,通过调节各组的饲喂量,使其所摄入的能量、蛋白、钙、磷等基本一致。结果表明,1)妊娠期间9%粗纤维组母猪背膘厚度的增加显著高于3%、5%、7%和11%粗纤维组(P〈0.05),平均增重远大于11%粗纤维组(P〈0.01),与3%、5%和7%粗纤维组差异显著(P〈0.05);2)哺乳期9%粗纤维组母猪背膘厚度的损失低于其他各组(P〈0.05),分别减少了1.50、0.66、0.83和0.83 mm,平均失重分别减少了5.77、2.60、0.87和0.68 kg;3)9%粗纤维组平均每窝产仔数提高极显著(P〈0.01),比3%、5%、7%和11%粗纤维组分别提高了2.33、1.00、0.83和1.33头,第28 d断奶窝均重与其他各组差异极显著(P〈0.01),分别高出12.16、8.63、7.91和5.68 kg。结果表明,提高妊娠母猪日粮粗纤维水平能够保持母猪体况,提高繁殖性能,当粗纤维含量达到9%时,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K优8615的制种产量,促进其推广应用。[方法]以K18A和泸恢615为试验材料,各设3个播期调查其播始历期、始花期、花时、有效穗数等性状。[结果]K18A和泸恢615的3个播期的播始历期均随播期的推迟而缩短。K18A的抽穗时段第1期比第2、3期长2 d,从始穗到盛花第1期比第2、3期多1 d,第23、期的花时比第1期早20 min;第12、期的有效穗数比第3期多1穗,3个播期每穗粒数分别为139.3、135.9和133.7粒。泸恢615的3个播期的抽穗时段均为4 d,第1期有效穗数比第23、期多1穗,每穗粒数分别为157.81、63.2和159.3粒。[结论]不同播期对K18A播始历期、抽穗时段、盛花期、花时、有效穗数和穗粒数都有一些影响,对泸恢615的播始历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定乳糖对不同阶段仔猪采食量和生产性能的影响,将6窝58头1日龄长大哺乳仔猪随机分到2个处理组,组问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试验猪分3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设2个乳糖添加水平,从第7日龄起对供试猪进行补料,第22日龄早晨断奶,试验期共54d,各组日粮营养水平相近。试验结果表明:在7~21日龄阶段,2.5%乳糖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4.5%乳糖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在22—40日龄阶段,4%乳糖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P〈0.05)高于2%乳糖组仔猪,其蛋白质、纤维、铜和锌的采食量均分别极显著(P〈0.01)地高于2%乳糖组仔猪,钙、总磷和铁的采食量分别显著(P〈0.05)地高于2%乳糖组仔猪;在41~60日龄阶段,3%乳糖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P〈0.05)高于2%乳糖组仔猪,而只有铜和锌的采食量极显著(P〈0.01)地高于1%乳糖组仔猪,其余营养物质的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测定龟纹瓢虫各虫态捕食牛蒡长管蚜的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结果表明,其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式,寻找效应与自身密度的关系可用Hassell数学模型描述。龟纹瓢虫对牛蒡长管蚜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龟纹瓢虫一、二、三、四龄幼虫和成虫对牛蒡长管蚜若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6.8,24.0,58.1,84.7,76.3头。龟纹瓢虫对牛蒡长管蚜的捕食作用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受其自身的密度制约,相互间存在干扰,干扰反应符合Hassell模型。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光照时间对蛋鸭产蛋及生殖内分泌的影响,随机选取120只33周龄健康蛋鸭,平均分成A、B、C和D组,第1~42天,光照程序分别为11.5L∶13.5D、14L∶10D、16L∶8D和18L∶6D(L:光照light,D:黑暗dark);第43~70天,光照程序均为18L∶6D,试验过程中统计产蛋量、蛋质量、耗料量,在第42、70天采血测定促黄体素、雌二醇、孕酮、褪黑素等血清生殖激素水平.结果表明,第1~42天试验期间,D组产蛋率明显高于其它3组,平均日产蛋数极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1),平均日产蛋数A、B、C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D组平均蛋质量为4组中最低,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D组料蛋比最低;第42天测定生殖激素发现,除D组促黄体素和孕酮水平显著高于B组,孕酮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外,其余各组间的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第43~70天试验期间,各组的产蛋率、平均日产蛋数、平均蛋重和料蛋比差异不显著(P>0.05);第70天测定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18h持续光照能显著提高蛋鸭产蛋率和饲料回报率,提高生殖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以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胚胎的湿重、胚胎直径、含水率、总脂和Z1幼体的体长、累计死亡指数(CMI)、50%死亡时间(PNR50)为评价指标,比较了第一次及第二次抱卵的胚胎和Z1幼体的性能。结果表明,两次抱卵的胚胎直径,湿重、干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次抱卵的胚胎含水率接近。在发育初期胚胎总脂的含量差异不大(P>0.05),在孵化前第二次抱卵胚胎的总脂含量低于第一次抱卵胚胎(P<0.05)。两次初孵Z1幼体的体长、总脂、CMI、PNR50差异显著(P<0.05)。综合各指标,第二次抱卵孵化所得的Z1幼体的质量不如第一次抱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