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硒肥肥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广西正在大力发展富硒农产品,为了更好地开展富硒农产品工作,顺利推进玉林富硒水稻的品牌打造进程,摸清水稻施入硒肥的最佳量、时期、方法,探索水稻施入硒肥后硒含量的效果,实施了硒肥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喷施硒肥1次后,对产量没有很显著的影响,且产量没有随着硒肥施入量的增加而有很显著的变化;水稻喷施硒肥1次后,其硒含量都增加,且都达到富硒水稻标准(0.15~0.50mg/kg,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且小区(面积20 m2)水稻喷施硒肥4 g对提高水稻硒含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正在大力发展富硒农产品,为了更好地开展富硒农产品工作,顺利推进富硒黄金桔的品牌打造进程,摸清黄金桔施入硒肥的最佳量、时期、方法,探索黄金桔施入硒肥后硒含量的效果,开展硒肥肥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黄金桔施入硒肥后,产量明显增加,且施入2次硒肥比施入1次硒肥的产量高;施入硒肥后,硒含量明显增加,且施入2次硒肥比施入1次硒肥的硒含量高。  相似文献   

3.
生产富硒稻谷的硒肥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系杂交水稻Ⅱ优7号和川香9838为试材,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设置不同的硒肥叶面喷施时期以及硒肥施用量和施用方式试验,研究生产富硒稻谷的硒肥施用技术.结果表明:二次枝梗原基分化期和齐穗后6~12 d是籽粒吸收硒元素的关键时期,在这两个时期叶面喷施硒肥可以显著的提高水稻的产量和籽粒中的硒含量,增产的主要原因是促进了结实率的提高,同时千粒重也略有增加;在二次枝梗原基分化期和齐穗后10 d左右两次喷施长沙隆兴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富硒液体肥各3000 mL/hm2,稻米产品中硒含量稳定且符合富硒稻米国家标准( GB/T22499-2008).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不同紫甘薯品种对不同土壤条件下外源硒肥的吸收利用特点,为广西富硒甘薯产业良种良法配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桂经薯8号、桂经薯9号和越南紫薯3个紫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选取南宁、北海等地的不同土壤类型(黏壤土、砂壤土)、不同土壤硒含量地块(中硒土壤、富硒土壤),采用小区比对方法,黏壤土设0(CK)、3000和6000 g/ha 3个硒肥用量处理,砂壤土设0(CK)、6000和12000 g/ha 3个硒肥用量处理,分别在甘薯栽植后30和60 d进行叶面硒肥喷施,收获后测定鲜薯产量和块根硒含量.[结果]在富硒黏壤土条件下,3个甘薯品种的鲜薯产量在不同硒肥用量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但其鲜薯硒含量均随硒肥用量的增加而升高,在硒肥用量为6000 g/ha时,各品种均达广西富硒农产品标准DB 45/T 1061—2014《富硒农产品硒含量分类要求》的薯类富硒标准(0.02~0.20 mg/kg);随硒肥用量增加,3个紫甘薯品种块根的硒富集系数(BCF)和硒吸收利用率均呈上升趋势.在砂壤土条件下,不同地点不同紫甘薯品种2个施硒处理的鲜薯产量均高于CK,但当硒肥用量从6000 g/ha增加到12000 g/ha时,合浦冲口的桂经薯8号、合浦禁山的越南紫薯及合浦白沙3个品种的鲜薯产量均出现降低趋势;随硒肥用量增加,甘薯块根BCF呈上升趋势,且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硒肥用量增加可提高多数试验点甘薯块根的硒吸收利用率,少数试验点甘薯块根的硒肥利用率出现降低趋势;在所有参试点中,在硒肥用量为6000 g/ha时,3个参试紫甘薯品种的块根硒含量均达富硒标准;在合浦禁山点富硒土壤中,桂经薯8号在不施硒肥条件下,其块根硒含量可达0.038 mg/kg,即天然富硒能力较强.[结论]桂经薯8号富硒能力较强,在富硒砂壤土地区可作为天然富硒甘薯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桂经薯9号和越南紫薯也可在土壤硒含量中等以上的地区,辅助以叶面喷施6000 g/ha的外源硒肥作为富硒甘薯品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黑小麦籽粒硒含量,达到富硒标准,于2017—2018年在天然富硒区山西省洪洞县马三村开展大田试验,以黑小麦为供试材料,依据研究区域黑小麦的籽粒硒含量范围,研究增补硒肥(开花期叶面喷施有机硒肥)对3个品种黑小麦植株硒积累、籽粒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富硒区黑小麦籽粒硒含量在159~175μg/kg之间,但仅达富硒标准的最低水平(150~300μg/kg)。开花期喷施有机硒肥后,黑小麦成熟期各营养器官的硒含量、硒积累量和干物质量均显著提高,茎秆硒积累量占比降低,籽粒硒代蛋氨酸、硒代胱氨酸含量显著提高,且‘冀紫496’和‘临黑131’2品种籽粒硒酸盐含量降低,最终黑小麦籽粒硒含量达246~258μg/kg,不超人体吸收籽粒硒含量的推荐量。富硒区开花期喷施有机硒肥较不喷施硒肥黑小麦产量提高6%~8%,主要通过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来提高产量,以‘冀紫496’表现较好。总之,富硒区开花期补有机硒肥有利于促进黑小麦植株吸收积累硒元素,促进茎秆硒运转,提高籽粒硒含量,同时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提高籽粒产量,以‘冀紫496’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6.
大豆叶面喷施硒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研究叶面喷施硒肥时期、硒肥用量、喷施次数和间隔时间对大豆籽粒含硒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各因子对大豆籽粒含硒量都有显著影响,喷施时期延迟,硒含量下降;喷施次数增加,硒含量上升;随硒肥用量和间隔时间增加,硒含量均先增加后减少。要获得200~300 ug/kg的大豆硒含量,应在初花后4~8 d喷施硒肥,喷施2~3次,每次间隔6~7 d,共施硒肥2 300~3 100m L/hm2。  相似文献   

7.
针对水稻各组织器官硒含量低的问题,采用田间管理、取样、室内分析与生物统计相结合的方法,设置对照(T1)、基施含硒有机肥(T2)、基施含硒有机肥且水稻抽穗期喷施2次水溶性硒肥(T3)、水稻抽穗期喷施2次水溶性硒肥(T4)、基施含硒有机肥且水稻抽穗期喷施2次含硒添加剂(T5)和水稻抽穗期喷施2次含硒添加剂(T6)6个处理,开展不同硒肥施用方法对水稻硒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硒肥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籽粒及其他组织器官硒含量,各硒肥处理的水稻籽粒平均硒含量比对照高出2.8倍,各处理水稻各组织器官平均硒含量表现为茎叶>根系>籽粒。各硒肥处理水稻籽粒硒含量表现为T5>T3>T6>T2>T4。不同施用硒肥方法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综合考虑水稻籽粒硒含量和经济效益,最安全有效的水稻施硒方法为亩基施含硒有机肥2kg且在水稻抽穗期分两次喷施水溶性硒肥(100mL/667m2.次)。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硒肥对猕猴桃的增硒及增产效果,于2016年选用"康熙宝"富硒水溶肥在湘西自治州凤凰县"红心猕猴桃"品种上进行了叶面喷施试验。结果表明,喷施康熙宝富硒水溶肥(幼果期和壮果期2次喷施,每次用水溶肥100 m L对水100 kg/667m~2)的处理比对照(只喷等量清水和不喷硒肥及清水)平均增硒0.026 mg/kg,含糖量降低0.4~0.5个百分点,含酸量比对照下降0.03个百分点,糖酸比提高了0.8~1.0,可溶性固形物提高0.9%;平均增产6.8%~8.6%,增产效果达到极显著水平。经农业部检测,猕猴桃含硒量达到湖南省地方标准《富硒产品硒含量标准》。说明施用康熙宝富硒水溶肥对红心猕猴桃的增硒和增产效果显著,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不同种类硒肥对小麦富硒能力的影响,本研究以山西中部大面积推广的优质小麦品种‘中麦175’为材料,在开花期叶面喷施3种不同种类硒肥(无机硒肥、有机硒肥、纳米硒肥),对小麦农艺性状、产量形成、籽粒硒积累、硒强化指数等进行测定计算。结果表明:小麦开花期叶面喷施硒肥较不喷硒植株干物质量显著增加,千粒重显著提高,产量显著提高,达5.7%~10%,且以喷施有机硒肥最高;成熟期各器官硒含量及其累积量显著提高,籽粒中硒含量达236~275μg/kg,均达到富硒稻谷标准。喷施有机硒肥较纳米硒肥和无机硒肥成熟期茎、颖壳+穗轴及籽粒硒含量及其积累量显著提高,叶硒含量及其积累量显著降低;籽粒中硒代蛋氨酸、甲基硒代半胱氨酸含量显著提高,硒酸盐降低。此外,喷施纳米硒肥和有机硒肥植株和籽粒硒强化指数均显著高于喷施无机硒肥,且籽粒及籽粒有机态硒强化指数均以喷施有机硒肥显著最高。综上所述,小麦开花期喷施有机硒肥有利于通过提高千粒重提高产量,有利于促进植株中硒素向到籽粒中运转,有利于减少籽粒中无机态硒积累,促进有机态硒积累。  相似文献   

10.
针对江汉平原地区市场上使用较多的一种硒肥,采用本区域种植面积较大的两个水稻品种,设置不同的硒肥施用浓度试验,通过田间试验、室内分析和生物统计的方法,开展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孕穗期、破口期、灌浆期叶面喷施富硒专用肥3次,能显著提高稻谷中硒含量;两种施用浓度稻谷中硒含量差异不显著,相同喷施浓度,不同品种之间稻谷中硒含量存在差异,且差异显著;喷施硒肥对水稻的株高和实粒数、产量均有提升,但差异不显著;喷施硒肥能够显著提升水稻生产效益。提升水稻硒含量效果最佳、效益最好的处理为在水稻孕穗期、破口期、灌浆期叶面喷施浓度为900 mL/hm~2富硒专用肥3次。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喷施亚硒酸钠对大豆籽粒硒含量及单株产量的影响,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盛荚期喷施不同用量的亚硒酸钠,共5个处理(CK(清水):0 g/hm2,C1:30 g/hm2,C2: 60 g/hm2,C3: 90 g/hm2,C4: 120 g/hm2),副区为8个大豆品种。分析8个大豆品种在喷施5种用量亚硒酸钠处理中籽粒硒含量及单株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试验地土壤达到富硒水平,在CK处理中,不同大豆品种籽粒硒含量均未达到富硒大豆标准,需要额外喷施硒肥。随着喷施亚硒酸钠用量的增加,8个大豆品种籽粒中硒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亚硒酸钠用量与大豆籽粒硒含量呈显著或者极显著正相关。8个大豆品种籽粒硒含量均值随亚硒酸钠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与CK相比,C1~C4处理均能极显著提高8个大豆品种籽粒硒含量均值,提高了571.186 %~2 489.831%。亚硒酸钠用量对大豆籽粒硒含量的影响大于大豆品种对大豆籽粒硒含量的影响。喷施亚硒酸钠用量(X)与每种用量下8个大豆籽粒硒含量均值(Y -均)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 -均=0.012X+0.003,r =0.986,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根据该方程,当大豆籽粒硒含量达到富硒大豆标准(0.1~1 mg/kg),喷施亚硒酸钠用量的范围为8.08~83.08 g/hm2。分析喷施亚硒酸钠用量与大豆籽粒硒含量的回归方程发现,郑9525的回归方程斜率最大,C4处理中籽粒硒含量达到最大值1.997 mg/kg,籽粒富集硒能力最强;齐黄34斜率最小,C4处理中籽粒硒含量达到最小值1.133 mg/kg,籽粒富集硒能力最弱。在本试验条件下,喷施亚硒酸钠对大豆单株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大豆品种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大于亚硒酸钠用量对单株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田间试验和样品检测的方法,研究增施不同品种的硒肥及采用不同的施用方法对甜瓜富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锌硒葆和亚硒酸钠2种富硒肥料均能增加土壤和甜瓜产品中硒的含量,从而达到富硒的目的,且增产增效明显;2种富硒肥均以叶面喷施效果优于滴灌处理。  相似文献   

13.
白小军  李红霞  白冰  魏亦勤  樊明  方亮  王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449-12451
[目的]研究"清旺"富硒植物营养素对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产量构成及籽粒硒含量的影响,明确"清旺"在小麦上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选取5个宁夏选育小麦品种(系)为宁春50号、CB037、宁春4号、N2038、宁春47号为材料,2011年为宁春50号、N618、宁春4号、N2038、宁春47号。小麦灌浆初期叶面喷施"清旺"富硒植物营养素,每品种设计喷施和未喷施(对照)2种处理。室内考种测试小麦穗长、结实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饱满度、小区产量等。取成熟籽粒250 g寄送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测试硒含量。[结果]2010、2011年喷施处理产量比没喷施对照平均增产2.60%,穗粒数平均增加1.52粒,穗粒重平均增加0.09 g,千粒重平均降低0.21 g,说明喷施硒肥对小麦产量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增产效果不明显;喷施处理对小麦穗部穗长、结实小穗、不结实小穗影响不大;喷施处理中籽粒硒含量均明显增加,高于对照8倍以上。[结论]通过喷施硒肥提高小麦籽粒硒含量,提高食品中的硒含量是可行的,通过合理安全适宜的叶面喷施硒肥技术,可以达到提高小麦产量和籽粒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富硒肥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进行了硒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将富硒肥原液150 g稀释为500~800倍液,于始穗期和齐穗期各喷施1次,可以使稻米硒含量提高,产量达9 558.56 kg/hm2,较未喷富硒肥处理增产8.93%。水稻富硒肥以叶面喷施为佳,用量为2 250 mL/hm2,分2次连续施用。  相似文献   

15.
硒肥对谷子产量因子及其籽粒富硒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指导富硒谷子生产中硒肥的合理使用,探究硒肥对谷子生长及其籽粒硒吸收的影响,对谷子叶面喷施不同浓度(15、30、60、120 g·hm-2)的有机硒肥(生物富硒增效剂)和无机硒肥(亚硒酸钠),分析不同硒肥对谷子穗部性状、籽粒硒含量、硒存在形态及叶黄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两种硒肥均可增加谷子的出谷率和籽粒硒含量,无机硒肥效果优于有机硒肥,喷施60 g·hm-2的无机硒肥出谷率达9280%,硒含量达1.09 mg·kg-1。硒形态分析显示,籽粒中的硒主要以硒代胱氨酸和硒代蛋氨酸两种有机形态存在,无机硒肥处理组中两种有机硒的含量均高于有机硒肥处理组。进一步研究发现,两种硒肥对籽粒的叶黄素含量无显著影响。综上认为,无机硒肥亚硒酸钠可作为生产富硒谷子的硒肥,其效果优于有机硒肥。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硒肥不同喷施浓度对水稻生长、产量、硒含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明确最佳施硒浓度,为富硒农产品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贵定县沿山镇星溪村,以“宜香优2115”水稻为试验材料,在水稻灌浆期喷施7种不同浓度的有机富硒液体肥,比较水稻产量及品质。【结果】在水稻灌浆期,所喷施外源硒肥浓度的不同,不会对植株株高、穗长、有效穗数以及穗粒径造成影响,但是对显著影响水稻结实率、千粒重、理论产量及实际产量影响显著;随着硒元素喷施浓度的提高,水稻不同部位硒含量表现为穗>叶片>茎鞘,从硒元素所占比例而言,表现穗轴+枝梗>颖壳>米糠>精米;硒肥的施入有助于提升水稻稻米加工质量,提高稻米外观品质,在硒肥施入量为100及120g/hm2时,水稻稻米品质最佳。【结论】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硒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品质存在显著影响,在硒肥浓度为100g/hm2时效果最佳,可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硒肥对水稻产量和大米中硒含量的影响,我们以常规水稻品种软香2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叶面喷施“真打粮”富硒水溶肥的试验,在相同的大田栽培条件下,设置不同时间、不同用量和不同次数的叶面喷施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真打粮”富硒水溶肥对水稻有一定增产作用,适宜喷施时期是拔节孕穗至齐穗期,667 m2用量为200 mL(分2次喷施)效果更佳;喷施“真打粮”富硒水溶肥对水稻的增产作用主要表现在千粒重的提高;喷施“真打粮”富硒水溶肥可以显著提高稻米中的硒含量,并且随着用量的增加,稻米中硒的含量随之增加,而对照的硒含量则为未检测出。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硒方式对糜子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面喷施硒肥可以明显提高糜子籽粒中硒含量,但不同糜子品种富硒能力具有一定差异。60 g/hm2处理的糜子籽粒中硒含量为0.04~0.32 mg/kg,比对照平均增加了13.5倍;120 g/hm2处理的糜子籽粒中硒含量为0.07~0.46 mg/kg,比对照平均增加了19.4倍;180 g/hm2处理的糜子籽粒中硒含量为0.13~0.57 mg/kg,比对照平均增加了21.8倍;叶面喷施硒肥对糜子产量的影响不明显,对相同处理的不同糜子品种的产量有影响;叶面喷施硒肥能使多数糜子品种籽粒的蛋白质含量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9.
富硒液体肥对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施用量和不同喷洒时期,探讨了富硒液体肥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富硒液体肥可提高花生产量和硒含量,其中,产量以施用量6 000 mL/hm2处理和结荚期喷洒处理达最高;硒含量随肥料喷施量的增加而增加,喷洒时期以花生下针期喷洒处理花生硒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有机硒肥喷施量和次数对黑糯玉米籽粒硒和花青素含量的影响及适宜的施用方式,以黑糯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不同的有机硒肥喷施量(1.5、3.0、6.0 g/hm2)和喷施次数(1、2次)处理,测定玉米籽粒花青素、硒等含量.结果 表明,喷施有机硒肥显著提高了籽粒花青素和硒含量,同一喷施次数,随施硒量增加,籽粒花青素含量呈降低趋势,而籽粒硒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喷施2次的花青素、硒含量高于喷施1次,且喷施2次,施硒量1.5 g/hm2的籽粒花青素含量最高,达0.53 mg/g,施硒量3.0 g/hm2的籽粒硒含量最高,达0.24 mg/kg;喷施有机硒肥可促进籽粒铁、锌、锰积累,降低玉米籽粒铬、镉含量,施硒量6.0 g/hm2,喷施2次的籽粒铁、锌、锰含量最高,较对照分别提高39%、35%、27%,镉含量最低,降低22%,施硒量3.0 g/hm2,喷施2次的籽粒铬含量最低,较对照降低49%.在玉米吐丝期和之后7d喷施2次,且施硒量1.5~ 3.0 g/hm2有利于增加黑糯玉米籽粒硒和花青素含量,降低铬含量;喷施2次,施硒量6.0 g/hm2有利于提高玉米籽粒铁、锌、锰含量,降低籽粒镉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