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河北省主栽小麦品种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为了解河北省40年来不同小麦品种之间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为小麦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对河北省40年来的118个主栽小麦品种进行了醇溶蛋白位点特异性检测,分析了这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变化情况;【结果】这些品种具有118种醇溶蛋白带型,共分离出101条迁移率不同的醇溶蛋白谱带。绝大多数品种在α、β、γ、ω 4个区中存在着较大差异,其中α区有15条带,87种带型;β区有24条带,110种带型;1区有21条带,90种带型;(1)区有41条带,111种带型,其中(1)区的多态性最大。供试品种的遗传相似性系数(GS)在0.043-43.86之间,平均值为0.35。用非加权成组算术平均法对GS值进行聚类,供试品种在GS值为0.354的水平下可明显聚为6类;【结论】用非加权成组算术平均法对Gs值进行聚类,供试品种在GS值为0.354的水平下可明显聚为6类。讨论了种子醇溶蛋白在品种遗传多样性评价方面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官玲亮  吴卫  郑有良  刘仁建  周宇 《种子》2007,26(4):6-10
利用A-PAGE(Acid-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技术对来源于不同国家的79份油用型红花材料醇溶蛋白位点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油用型红花醇溶蛋白位点存在丰富的变异类型,共分离出15条迁移率不同的谱带,每份材料具有3—12条不等,平均8.5条。材料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GS)为0.5303,变幅为0.1333—1.000,且各洲间遗传多样性大于洲内遗传多样性。在GS值为0.512的水平上,供试材料聚为六大类,聚类结果表明,红花醇溶蛋白图谱类型与其地理分布有一定的相关,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小麦品种的蛋白电泳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于小麦不同品种的种子含有不同的麦醇溶蛋白(gliadin),因此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以分析比较不同品种的小麦。这种方法不受栽培条件的影响。本文分析了25个不同品种小麦的麦醇溶蛋白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并对乙醇、脲提取的麦醇溶蛋白电泳图谱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小麦麦醇溶蛋白电泳图谱差异明显,将疑胶  相似文献   

4.
小麦醇溶蛋白电泳技术及应用张玉良,张晓芳,舒卫国(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81)小麦醇溶蛋白是小麦种子胚乳中的主要贮藏蛋白。在成熟种子中,它约占总蛋白含量的40%。双向电泳表明,每个小麦品种大约包括45个麦醇溶蛋白组分,这些组分...  相似文献   

5.
小麦种质资源醇溶蛋白指纹图谱数据库的初步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刘华  王宇生 《作物学报》1999,25(6):674-682
利用ISTA的A-PAGE标准方法,初步建立了我国小麦的主要栽培品种、古老地方品种及国外引进品种共90份材料的标准醇溶蛋白指纹图谱数据库,并利用该数据库对90份供试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聚类分析,共发现有75条相对迁移率不同的醇溶蛋白谱带,且出现频率不同,表明醇溶蛋白指纹图谱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大麦籽粒总蛋白含量及醇溶蛋白的差异性。以来源不同的38份大麦品种为材料,采用FOSS凯氏定氮仪测定其籽粒总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利用SDS-PAGE凝胶电泳技术分析参试材料醇溶蛋白带型。对参试材料的籽粒总蛋白含量、醇溶蛋白含量及醇溶蛋白带型的差异性和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38份大麦品种的总蛋白含量和醇溶蛋白含量的遗传差异显著,醇溶蛋白含量与总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根据醇溶蛋白含量将参试材料聚为3类;38个大麦品种SDS-PAGE凝胶电泳共分离出12条迁移率不同的条带,根据电泳谱带将共参试材料聚为构成18种类型,不同类型大麦品种数量差异较大。本研究为适宜蛋白质含量与醇溶蛋白含量大麦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对70份普通小麦品种(系)的种子醇溶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醇溶蛋白谱带多态性很高,共检测到28条不同迁移率的清晰谱带.不同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28~0.92,平均为0.61,说明供试材料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将这些材料分成8大类和15个亚类.聚类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供试材料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A-PAGE研究谷子籽粒蛋白质多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谷子贮藏蛋白多态性对谷子品种选育和鉴定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A-PAGE方法对来自不同生态区的24份谷子品种籽粒的水溶蛋白、盐溶蛋白、酸溶蛋白和醇溶蛋白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谷子品种之间籽粒水溶蛋白、酸溶蛋白谱带相似,基本没有差异;每个谷子品种的盐溶蛋白谱带有20多条,仅有4个品种出现多态性谱带,多态性也较低。说明谷子品种水溶蛋白、盐溶蛋白和酸溶蛋白A-PAGE谱带不适用于谷子鉴定研究。谷子醇溶蛋白谱带存在一定的异质性,每个品种有7~10条醇溶蛋白谱带,其中5条为公共条带,2~5条为多态性谱带,醇溶蛋白A-PAGE谱带可以作为谷子品种鉴定评价的依据。结果说明,和玉米、小麦等禾谷类作物相比,不同生态区谷子栽培品种蛋白质变异较小,遗传背景变化较小,因此需要不断丰富谷子品种的遗传基础,为谷子品种选育提供更加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小偃系列小麦品种的品质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为小麦品质改良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采用SDS-PAGE和A-PAGE技术对14个小偃系列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和醇溶蛋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4份小偃系列小麦品种共出现了7种亚基和5种亚基组合类型。Glu-A1位点,1亚基是主要亚基,其频率达85.7%;G1u-B1位点,7+9亚基是主要亚基。其频率为50%;Glu-D1位点,2+12是主要亚基,其频率高达92.9%。1,7+9,2+12是主要的亚基组合类型,其频率为35.7%;小偃系列小麦品种整体品质得分较高,为7.21。14个小偃系列小麦品种共检测到19条醇溶蛋白带型。平均13.6条;其遗传距离(GD)在0.23-0.59之间,当遗传距离为0.50时,14个品种可聚为4个大类,来源相同的品种,遗传相似性大。可以聚在一起。小偃系列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的遗传变异较小。遗传基础较狭窄。  相似文献   

10.
普通小麦醇溶蛋白组份的分布及其与HMW——麦谷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利用SDS-PAGE和改良的APAGE技术分析了1124份普通小麦材料的HMW-麦谷蛋白基和麦醇溶蛋白谱带的组成,共分离组18种主要的HMW麦谷蛋白的等位变67条不同迁移率的醇溶蛋白谱带。根据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gli42.3,62.7,39.6(2),11.4,23,Glu5+10等蛋白谱带对以沉降值为代表的面包烘烤品质起增效作用。品种间品质性状是的28-42%可以由两种蛋白组份的差异所翊  相似文献   

11.
利用A-PAGE(Acid-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对来源于7个国家的76份栽培荞麦(苦荞54份,甜荞22份)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荞麦醇溶蛋白位点存在丰富的等位变异,共分离出18条迁移率不同的谱带,每份材料具有6~12条不等,平均9.5条,多态性带占88.89%。材料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GS)为0.777,变幅为0.389~1.000。在GS为0.63的水平上供试材料可聚为苦荞和甜荞两大类,绝大部分来自于相同或相似生态地理环境的材料聚成一类,表明荞麦醇溶蛋白所揭示的遗传关系与地理来源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2007-2008年度河北、河南、山东和四川四省全国小麦区试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和抗条锈性,采用亲缘系数(coefficient of parentage,COP)系统分析了参试的75个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并接种条锈菌混合菌系(CYR33, CYR32, CYR31, CYR30, CYR29, CYR17, Su-1 and V26)进行抗条锈性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在供试品种(系)的2775个组合中,284个组合存在遗传相似性,所有供试品种(系)的COP值在0.0000-0.5000之间,亲缘系数总和为216.4531。通过对COP值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10大类;河北、河南、山东3省参试品种(系)间遗传相似性较高,对小麦条锈病抗性相对较差,四川参试品种(系)遗传相似性较低,对小麦条锈病的抗性较好。从参试品种(系)系谱看,利用前一个时期选育的品种作亲本,特别是主要推广品种豫麦2号作为亲本的利用率较高是河南省参试品种(系)遗传相似性较高的重要原因;四川省参试品种(系)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抗条锈性相对较好,主要由于该省广泛利用了当地和其他地区的种质资源。因此,不断发掘小麦新的种质资源,并提高其利用水平,是当前高产稳产新品种选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2007—2008年度河北、河南、山东和四川四省小麦区试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和抗条锈性,采用亲缘系数系统分析了参试的75个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并接种条锈菌混合菌系(CYR33、CYR32、CYR31、CYR30、CYR29、CYR17、Su-1和V26)进行抗条锈性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在供试品种(系)的2775个组合中,284个组合存在遗传相似性,所有供试品种(系)的COP值在0.0000~0.5000,亲缘系数总和为216.4531。通过对COP值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10大类;河北、河南、山东3省参试品种(系)间遗传相似性较高,对小麦条锈病抗性相对较差,四川参试品种(系)遗传相似性较低,对小麦条锈病的抗性较好。从参试品种(系)系谱看,利用前一个时期选育的品种作亲本,特别是主要推广品种‘豫麦2号’作为亲本的利用率较高是河南省参试品种(系)遗传相似性较高的重要原因;四川省参试品种(系)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抗条锈性相对较好,主要由于该省广泛利用了当地和其他地区的种质资源。因此,不断发掘小麦新的种质资源,并提高其利用水平,是当前高产稳产新品种选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醇溶蛋白是小麦的主要储藏蛋白,具有丰富的品种间特异性,影响和参与小麦醇溶蛋白积累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均有分布,因此,醇溶蛋白常被当作小麦的指纹,可用于种子纯度鉴定。为了研究小麦发育早期纯度鉴定的方法,以济麦31、津强11号、津强13号开花后不同天数的籽粒为研究材料,以醇溶蛋白表达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A-PAGE电泳技术,探明醇溶蛋白带谱特征,明确开花后5,10,15,20,25,30,35 d,成熟小麦籽粒醇溶蛋白带谱积累情况,确定利用醇溶蛋白鉴定小麦纯度的籽粒最早发育时间节点。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开花后5~10 d的籽粒检测不到醇溶蛋白带谱,开花后15 d的籽粒醇溶蛋白开始积累,但是带谱表达不完全,开花后20~25 d的籽粒醇溶蛋白带谱完全表达,与成熟籽粒带谱一致。因此,小麦开花20 d后的籽粒,可用于鉴定小麦种子纯度;利用开花后20~25 d大田种植的津强11号小麦进行醇溶蛋白带谱鉴定,可以准确鉴定出混杂籽粒,并明确该地块种子平均纯度为90.88%。因此,本研究探明了醇溶蛋白的积累模式,为找到未成熟籽粒可以进行醇溶蛋白鉴定的最早籽粒发育时间,实现收获前的纯度鉴定提供理论依据,也为种子企业鉴定种子纯度提供了快速、简便、高效的鉴定技术。  相似文献   

15.
利用种子醇溶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洋葱品种类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张彦萍  刘海河  马德伟  高锁柱 《种子》2003,(2):16-16,20
利用改进的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洋葱不同类型品种的种子醇溶蛋白。结果表明:长日型与短日型洋葱品种的电泳谱图具有明显差异,Rf0.15和Rf0.17两条特征带可用于鉴别两种类型品种。  相似文献   

16.
利用SDS-PAGE鉴定不同地区谷子籽粒醇溶蛋白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醇溶蛋白是谷子籽粒主要的贮藏蛋白,研究谷子醇溶蛋白的差异对于谷子品种选育及种质鉴定评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SDS-PAGE方法对来自不同省份的46份谷子材料进行醇溶蛋白谱带分析,结果表明,单个品种可分离出14~24条醇溶蛋白谱带,平均每个品种18.74条带,46份品种共分离出32条醇溶蛋白谱带,其中7条为共有带,25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带数占分离出总带数的78.1%。根据迁移率大小将醇溶蛋白谱带分为A、B、C、D四个区段,四个区段内分别有6、16、15、4种带型。在B、C区段醇溶蛋白有较丰富的多态性,A、B区段弱带较多,C、D区段强带较多。醇溶蛋白分子量在13.0~55.0 kDa之间,在29,25 kDa(第23条带)、22.5 kDa(第26条带)、17.5 kDa(第28条带)位点附近醇溶蛋白表达丰富且品种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品种之间醇溶蛋白谱带存在较大的差异,可作为品种鉴定与评价的重要依据。聚类分析表明,在GD值为0.45时,46个品种可以分为5类,其中34个品种聚为一类,其他四类所包含的材料较少,这表明大部分材料醇溶蛋白相似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以4份老芒麦种质为试验材料,对其人工加速老化后种子活力及其醇溶蛋白的遗传完整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老芒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逐渐降低,其中供试材料的发芽势、活力指数均随发芽率的下降与对照呈极显著差异。与未老化的种子相比,人工老化后种子醇溶蛋白的遗传完整性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发芽率降低为55%及以下,育成品种川草1号、农牧由最初的2、3种谱带类型减少为仅表现1种谱带类型,而2份野生材料较对照分别丢失了2~3种谱带类型。老芒麦醇溶蛋白谱带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也显示,当发芽率低于55%时,4份材料的等位基因数均与对照间呈显著差异。因此,建议60%~70%作为老芒麦繁殖更新的参考发芽率标准,最低临界值为55%。  相似文献   

18.
利用SSR标记研究了“矮孟牛”及其衍生品种(系)共计91份小麦材料的遗传多样性。20对SSR引物检测到120个多态性位点,每对引物多态性位点数平均为6.0个,变幅为3-9个。91份小麦材料遗传多样性GS变幅为0.411-0.961,遗传差异较大。UPGMA聚类分析将矮孟牛及其衍生品系分成四大类,能较好的反映品种(系)之间的遗传差异。矮孟牛亲本及矮孟牛七大类型一审定品种一衍生品系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呈逐渐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逐渐减小,这与各育种单位反复利用矮孟牛及其衍生品种(系)有关;由矮孟牛与山农辐66、山农辐63为亲本杂交衍生出的材料较多,合理组配杂交亲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江、浙地区栽培大麦遗传资源的RAPD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标记,探讨了我国部分栽培大麦品种的遗传背景。结果表明:200个随机引物中,有30个引物扩增出的产物具有多态性,30个引物共扩增出223条谱带,其中130条谱带具有多态性,每个引物可扩增出2~9条多态性谱带,平均4.19条。67个大麦品种平均表型多样性值0.369,裸麦的表型多样性高于皮麦的表型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应用RAMP分子标记分析小豆栽培型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42对引物组合,对93份小豆栽培型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了RAMP分析,得到308条扩增谱带,其中297条(96.43%)具有多态性,每对引物组合可扩增出3~17条多态性谱带,平均7.1条,总遗传多样性指数或平均期望杂合度(Ht)达0.693,表明小豆栽培型种质资源内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小豆种质间遗传距离变异幅度为0.066~0.494,平均值为0.281,表明来源于不同生态区的小豆栽培型种质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利用RAMP扩增谱带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可将93份小豆栽培型种质材料中的91份区分开,并划分为5个类群;其RAMP分子标记表现出明显的生育特性和生长习性趋同性,及一定的地域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