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牛晓音  葛滢  常杰  郑家文  刘家第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271-20274
研究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的菩提子(Coixlacryma-jobi Linn.)生长及其对氮、磷的吸收动态,并探讨了收割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吸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夏秋季节,特别在8月,菩提子可获得较高的生物量和氮、磷累积量,因而净化贡献最大;从植物体饲用价值看,适当增加收割次数可使菩提子中氮、磷含量高,但收割次数过多,并不利于菩提子对污水的净化及氮、磷的积累。综合考虑,在菩提子整个生长期,应在8月进行全面收割,收割次数以2~3次为宜。  相似文献   

2.
选取8种常用水生植物,研究收割对植物生长和水质净化的影响,掌握收割管理措施对水质净化的影响效能.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过程中主要吸收N元素,达到某一饱和值后,生物量及N含量不再增加;生物量大的植物导致二次污染的程度大于生物量小的植物;植物收割能促进污染水的净化,可使水质提高1~2个等级,单次收割移除N、P量对水质的影响不显...  相似文献   

3.
黄河口几种盐沼植物对滨海湿地净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云芳  李秀启  董贯仓  刘峰  王亚楠  客涵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499-19501,19512
比较4种植物体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差异,测定4种植物成熟期体内重金属(Cu、Zn、Cd、Cr、Pb、As、Hg)和营养盐(TN、TP)的含量,并计算出4种植物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的大小。结果表明,盐地碱蓬富集Cu、Zn、Pb、As的能力最大且转移系数最大,而芦苇对Cd、Hg的富集能力较大。从净化角度来考虑,收获盐地碱蓬和芦苇对修复重金属污染效果更理想;4种植物对氮的吸收能力差别较大,对磷的吸收能力差异较小,且氮吸收明显大于磷吸收。盐地碱蓬对N、P的转移都是最快的。收割芦苇和盐地碱蓬能有效地去除湿地中存在的TN,收割盐地碱蓬和香蒲则能降低土壤中存在的TP。  相似文献   

4.
空心菜对入星云湖河水的净化及其生物产出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充分开发利用入星云湖河水的N、P等营养资源,降低其富营养化水平,改善和保护星云湖生态系统,于2010—2013年采用微区试验与大区试验相结合、静态试验与动态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漂浮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对入星云湖河水净化及其生物产出的规律。结果表明:漂浮空心菜对入湖河水具有较好的水质净化效应,静态条件下空心菜对入湖河水全N、水溶性P的去除率高达90%以上,动态条件下则达50%左右,空心菜吸收入湖河水N、P、K的量分别平均为348.4、50.9、530.4 kg·hm-2·a-1,且其绝大部分被空心菜的茎叶吸收(占93.0%,为864.5 kg·hm-2·a-1)。空心菜对入湖河水的净化量,以水溶性N计平均为27 321 m3·hm-2·a-1,以水溶性P计平均为67 569 m3·hm-2·a-1;空心菜的生长主要依赖入湖河水中N、P等营养物质(两者呈正相关),通过茎叶大量吸收并同化入湖河水中的N、P等养分后,空心菜获得了较高的茎叶生物产出量(占90.9%,鲜重量平均为112 032.0 kg·hm-2·a-1)。利用入星云湖河水漂浮种植空心菜,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2005年5月中旬至10月下旬,在水深为24cm的桶中,以水面下6、12、18cm等3个收割强度对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分别进行了连续4次收割实验,研究收割强度、收割频次对其生长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相近时,收割强度较高或收割频数增加将延长轮叶黑藻的恢复时间。以18cm强度收割第2次、第3次后,轮叶黑藻需近2个月的时间恢复;以12cm强度第3次收割后,需43d恢复;其余各次收割后,轮叶黑藻均在1个月内恢复。8月下旬,以18cm强度收割第3次后,普通枝条及匍匐枝的数目与总长明显减少,从而抑制了轮叶黑藻以匍匐枝和冬芽进行无性繁殖。其他各次收割均处于轮叶黑藻旺盛生长的季节,收割后,普通枝条和匍匐枝的数目和总长明显增加,将不会抑制植物的无性繁殖。各次收割后至少75%的新生枝条从基部萌生,这些枝条成为生长最为旺盛的部分。在各处理组中,轮叶黑藻干重的相对增长率随收割次数的增加呈现较明显的下降趋势,而根冠比随着收割次数的增多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羊栖菜对氮、磷的吸收速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羊栖菜对不同浓度N、P及其不同形态的N的吸收速率.结果表明:不同N、P浓度下,羊栖菜吸收N、P的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羊栖菜对N、P的吸收速率随各处理组N、P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并在N、P分别为50/μmol/L和5μmol/L时达到饱和吸收速率,其分别为1.369/μmol/(g·h)...  相似文献   

7.
以盆栽试验法分析了在土壤Cu水平为0、20、50、100、150mg·kg-1的条件下,接种Glomusintraradices,接种Glomusmosseae及混合接种Glomusintraradices、Glomusmosseae对宿主植物紫云英吸收N、P、K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接种相比,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了宿主植物对N、P、K的吸收,土壤中Cu浓度越高,接种处理对紫云英吸收N、P、K的效果越显著。在Cu污染土壤中接种AM真菌增加宿主植物对N、P、K等营养元素的吸收有可能是宿主植物对Cu污染抗性提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星云湖中度富营养化(劣V类)水质的实际问题,采用漂浮种植设施直接在星云湖湖面种植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开展适应性生长试验和湖水养分吸收净化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空心菜能够很好地适应生长于低浓度养分的星云湖水体环境(全N 2.41 mg·L-1、水溶性N 2.00 mg·L-1、水溶性P 0.46 mg·L-1),并且前期表现为较短的缓苗期(7 d),后期则枝叶生长旺盛;在空心菜的6次茎叶收割周期中,其生长量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且茎叶生长量较高,空心菜的茎叶鲜重达75555 kg·hm-2·a-1,生长量为1260 kg·hm-2·d-1;空心菜的养分含量主要分配在茎叶,茎叶中总N、总P、总K含量分别为3.43%、0.74%、6.25%;空心菜对星云湖湖水养分具有较强的吸收净化能力,吸收星云湖湖水中的N、P、K量分别为259.05、55.21、469.84 kg·hm-2·a-1,净化星云湖湖水的量以水溶性N、水溶性P、水溶性K计,分别为129525、120022、34220 m3·hm-2·a-1;空心菜的生长量与茎叶养分吸收量和湖水养分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利用空心菜漂浮种植于星云湖水面,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及显著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滇西北开展高原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研究,得出湖滨带对来源于农业面源污染纳污河流—金龙河水体中N、P污染净化效果,并结合湖滨带对农田废水中N、P污染净化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位于滇西北高原的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对金龙河水体中的N、P污染净化效果较好,尤其在农业生产行为活动较频繁的夏秋季节,茭草湿地湖滨带对金龙河水体中N素和P素的污染净化效果分别可达55.8%~62.52%和59.47%~69.81%。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对剑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起到较好效果,并最终为保护剑湖水环境污染起到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卫东  刘云根  田昆  梁启斌  刘惠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294-18296,18350
通过在滇西北开展高原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研究,得出湖滨带对来源于农业面源污染纳污河流—金龙河水体中N、P污染净化效果,并结合湖滨带对农田废水中N、P污染净化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位于滇西北高原的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对金龙河水体中的N、P污染净化效果较好,尤其在农业生产行为活动较频繁的夏秋季节,茭草湿地湖滨带对金龙河水体中N素和P素的污染净化效果分别可达55.8%~62.52%和59.47%~69.81%。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对剑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起到较好效果,并最终为保护剑湖水环境污染起到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湿地缓冲带对氮磷营养元素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湿地缓冲带是介于水-陆之间特殊的生态交错带,具有独特的水体净化功能。基于国内较少开展自然湿地水体净化功能的研究,选取扎龙湿地湖滨湿地缓冲带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导率的剖面变化判断水流的方向,同时利用氯离子作为示踪剂验证剖面水体来自同一水源。在此基础上,发现其对水体中营养元素具有明显的去除效应,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74.1%、84.6%。缓冲带内的湿地植物量较小,决定了植物吸收并非氮磷去除的主要机制。根据溶解有机碳和重碳酸酸根的变化,认为反硝化作用是湿地缓冲带去除氮的主要途径,剖面末段处的浅水位和相对茂盛的植物,使其具有相对较强的脱氮能力;土壤吸附与沉淀作用是湿地缓冲带去除磷的主要途径,剖面起始处较高的磷浓度使其具有较高的磷去除能力。因此,利用并强化湿地缓冲带的自然净化能力有助于控制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深化人工湿地的研究与应用奠定基础。人工湿地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废水处理技术,具有氮磷去除能力强、运转维护方便、运行费用低、对负荷变化适应性强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石油开采废水、养殖废水治理等领域。根据布水方式和水流形态的不同,人工湿地可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流人工湿地3大类。研究证实,人工湿地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去除机理与植物根系吸收、微生物分解和系统内部物理化学作用有关。近年来我国利用人工湿地技术在处理生活污水、养殖废水、橡胶废水、油田废水、造纸废水、制革废水及印染废水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我国的人工湿地技术还比较落后,存在耗地多、工艺杂乱、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有待通过深入研究来加以完善,以增强人工湿地的应用效能。  相似文献   

13.
兼用塘内微泡增氧机与净水网,以间歇运转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循环处理罗氏沼虾生产性养殖废水,研究间歇运转湿地调控虾塘水质效果与虾生长特征。由表面流与水平潜流组成的复合人工湿地生态系统(582.2 m2)水力负荷1.03 m/d,含斜坡区、挺水植物区与蓄水池。养殖周期内(117 d)无换水与用药,31 d后间歇运转湿地循环处理虾塘水,NO3--N与CODMn去除率分别为66.4%、39.6%(P≤0.01),TAN显著去除(45.0%,P≤0.05),NO2--N去除率为33.3%,维持极低浓度[(0.006±0.005)mg/L]。试验塘主要水化指标处于罗氏沼虾生长适宜与安全范围,蓝绿藻得以有效抑制。对照塘遭受蓝绿藻毒性作用,收获虾规格与产量(8.70 g,0.32 kg/m2)均低于试验塘(9.51~10.72 g,0.38~0.41 kg/m2)。试验建立了表征罗氏沼虾体重与体长、体重和体长分别与养殖时间的3组生长方程,可为制定罗氏沼虾养殖生产计划、调整生产措施以及预估产量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未用药与换水条件下,兼用塘内简易设施,间歇运转人工湿地可节省能源,有效调控虾塘水质,确保养殖成功。  相似文献   

14.
以玉米郑单958为试材,设追肥施用方法 T1(常量施N,撒施)、T2(N肥减量,撒施)、T3(N肥减量,喷施)、T4(减N增P,喷施)、T5(减N增K,喷施)、T6(减N增P增K增微肥,喷施)6个处理,研究了微灌条件下不同追肥施用方法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T4和T6处理可明显延缓玉米叶面积指数的下降和叶片衰老,降低透光率,延缓叶绿素降解和群体光合势下降,明显提高玉米吐丝后14 d以前阶段的玉米生长速率和单株干物重,显著提高玉米产量;而T5处理可明显提高成熟期玉米的生长速率和单株干物重,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和植株的抗倒伏能力,但不利于干物质运转。氮肥喷施较撒施肥效高,氮肥撒施仅13叶展追肥1次,虽然后期物质运转率和收获指数较高,但后期脱肥影响到产量的提高。生产上提倡氮、磷、钾和微肥少量多次施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苗药百尾参营养元素N、P、K吸收特性,为百尾参野生变家种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在百尾参第1年和第2年生长期定期取样,分析百尾参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N、P、K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百尾参不同时间、不同部位的养分含量不同,地上部分整体含量大于地下部分.最大吸收时间为第1年8月和第2年5月.整株吸收量第1年N>K>P;第2年K>N>P;各营养元素含量之间呈显著相关;第1年N、P、K累积吸收比为1.00∶0.04∶0.80,第2年为1.00∶0.38∶1.79.[结论]每生产100 kg干百尾参约需吸收N为7.65 kg、P2O5为1.54 kg、K2O为6.25kg.建议施肥时间为第1年8月之前和第2年5月之前;收获百尾参时间应该在第2年10月底以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天津地区表流人工湿地冬季运行工艺。[方法]针对天津的气候特点,以冰下运行的方式,开展天津地区表流湿地冬季运行试验,研究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北方冬季运行工艺参数。[结果]虽然水质净化效果差于其他温暖季节(平均降低约20%),但是在天津地区表流湿地采取冰下运行的方式是可行的。北方表流人工湿地冬季冰下运行时应将出水口地势降低,防止出水口被完全冰冻,运行水深不宜50~60 cm,可以在回流的基础上适当加大水力负荷(水力停留时间以4 d为宜),以维持水土界面不会冻结,并尽可能加大取水深度,以提高系统水温。[结论]该研究可为表流人工湿地在我国北方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育苗密度对千年桐幼苗N、P利用和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年生千年桐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5种育苗密度D1(10 cm×10 cm)、D2(15 cm×15cm)、D3(20 cm×20 cm)、D4(25c m×25 cm)、D5 (30 cm×30 cm),研究不同育苗密度对千年桐幼苗养分吸收利用和生物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苗密度处理之间的千年桐幼苗,同一生长部位的N、P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各养分含量受育苗密度影响不显著,但对N、P利用率的影响显著.随千年桐育苗密度的增大,幼苗的N、P吸收率均减小.随时间的推移,N利用率呈增加趋势,P利用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生长旺盛期,密度越小,幼苗N利用率越高;生长初期,高密度下P利用率较大,生长后期则相反.随育苗密度的增加,平均单株干质量、根干质量、叶干质量、茎干质量在9月最大;在一个生长季,地下/地上生物量表现为先减后增(均小于1).在自然状态下D5密度最适宜千年桐幼苗的生长,结合施肥及光合作用、经济效益等其他因素考虑,也可在D5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密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不同矿质营养水平对油茶苗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建立油茶(Camellia oleifera)水培营养体系,对不同矿质浓度营养液培养条件下油茶幼苗叶片数、叶片SPAD值、生物量、根冠比和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矿质元素的亏缺或过量均明显影响油茶苗植株的根系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其中K(-)处理对水培油茶苗生长的影响最大,显著降低了叶片SPAD值以及生物量;P营养不平衡对根系生长影响最明显,显著降低了根冠比(2106%)和根系占比(1740%);矿质元素Mn和Zn主要影响油茶苗枝干和叶片干物质的积累,Mn(-)处理的油茶苗枝干生物量占比为2123%,Zn(-)处理的油茶苗叶片生物量占比为3658%,均为最低;此外,大量元素N,P,K的亏缺或过量不仅影响油茶苗对大量元素的吸收利用,还影响其对微量元素Mg,Zn,Mn和B的吸收,微量元素Mn和Zn的亏缺显著抑制了水培油茶苗对N,P,K的吸收。在油茶苗培育过程中应重视大量元素N,P,K和微量元素Mn,Zn的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控缓释肥施用量对木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木薯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木薯品种桂热4号(GR4)为材料,基肥施用高氮控缓释肥,追肥施用高钾控释肥,按施入等量肥料且N、P2O5、K2O比为2∶1∶3的原则开展试验.设5个处理:各处理中控缓释肥总氮含量占所施肥料总氮含量的比例分别为0(CK)、1/3(A)、1/2(B)、2/3(C)、1(D).在木薯块根形成期、膨大初期、膨大中期及膨大后期测定木薯的株高、茎粗等农艺性状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在收获期测定木薯块根的经济性状及产量.[结果]处理A~D均可促进木薯茎秆增长、增粗,其中处理A增长最大,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下同),处理A和C增粗较大,显著高于处理D和对照处理.各配施控缓释肥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对照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处理C和D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块根形成期比对照处理显著减少.处理A和B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块根形成期、膨大初期及膨大中期均大于对照处理,在块根膨大初期差异最大.在块根形成期,配施控缓释肥处理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块根膨大初期、膨大中期,处理A~D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对照处理,其中处理B差异最大,但差异不显著;在块根膨大后期,配施控缓释肥处理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的小,其中处理A、B差异最大,但差异不显著.配施控缓释肥的木薯的经济性状及产量都优于对照,其中处理A、B与对照的差异达显著水平.[结论]配施控缓释肥可改善木薯的农艺性状,提高木薯生长关键时期的净光合速率,增加木薯产量.配施控缓释肥的施用比例为1/3~1/2时,木薯增产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