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内浮顶油罐 1.概述内浮顶油罐是在固定顶油罐和浮顶油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油罐既有固定顶盖,又有内浮顶,是立式圓筒形钢油罐中的一种新型结构。为了减少油品损耗和保持油品的质量,五十年代,美国先是采用了充填氮气的空心塑料球,称作“微气球”复盖,法国曾经建起一种带浮动塑料盖的固定顶油  相似文献   

2.
王永忠 《油气储运》2001,20(12):50-50
浮顶油罐罐壁盘梯顶部平台与浮顶之间设有一架转动浮梯,其主要作用是便于人员经过这一通道到达浮顶,对浮顶及其附件进行日常检查和维护保养。转动浮梯一旦发生损坏,浮顶及各附件的日常检查和维护保养工作就会受阻,给油罐的安全运营带来隐患。金陵石化公司炼油厂成功地处理了近年来发生的几起浮顶油罐转动浮梯损坏事故,事故处理经验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董蔷  陈湘球 《油气储运》2004,23(1):53-55
针对浮顶油罐结构特点,讨论了浮顶油罐举升方案与举升原理.结合20 000 m3浮顶油罐现场举升试验,介绍了举升工艺的技术要求、浮顶油罐举升的工艺流程及必要的安全和加固措施,并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举升工艺完善和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秦京管道石楼泵站18号浮顶油罐单盘严重变形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减小浮顶油罐单盘变形量的关键是对应力的控制。制定了单盘焊接工艺及组装方法的整治方案,经实践证明,整治后的单盘变形最大值仅为15 mm,可以有效保证浮顶油罐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内浮顶油罐的结构特点和优越性,介绍了国内研制的组装式内浮顶的类型和发展情况,同时指出组装式内浮顶不仅适用于固定顶油罐的节能改造,而且也适宜于新建内浮顶罐中采用,并对采用组装式内浮顶油罐提出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春良  谢翔 《油气储运》1996,15(6):8-11
通过浮顶油罐浮顶焊缝断裂漏油的实例,从油罐设计、施工、检修和油罐运行管理四个方面对浮顶焊缝断裂的原因,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同时提出了防止焊缝断裂的整治措施,主要从油罐设计、大修时的补救及油罐的日常运行管理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马铁伦  张全 《油气储运》1996,15(3):10-11
从外浮顶油罐的施工质量和运行管理两个方面,分析了沉盘的6种原因,提出了4项预防措施:禁止将扫线风吹入罐内,定期启动油罐搅拌器,定期检测浮顶单盘板及密封装置,确定其渗漏及破损情况;经常检测油罐排水管,防止油品泄漏;浮顶设外浮标,便于操作人员随时掌握浮盘运行情况和液位高度。  相似文献   

8.
范希森 《油气储运》1990,9(3):32-32
使用浮顶油罐有许多优点。主要是这种油罐几乎全部消灭了气体空间,从而大大减少了油品的蒸发损耗。但是在使用浮顶油罐时存在1个假液面问题,造成液面检尺上的误差。  相似文献   

9.
郑学志 《油气储运》1990,9(4):42-44
文章分析了浮顶油罐开口燃烧火焰的特点,给出了火焰燃烧高度的计算式。文中介绍了用于浮顶油罐的各种灭火系统的原理、优缺点,并着重说明了新型浮管式泡沫灭火系统的组成、特点、泡沫液用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山东邹城输油公司临邑站14号5×10~4m~3浮顶油罐遭受暴风雨袭击后,其转动浮梯受损为例,剖析出浮顶油罐转动浮梯的损坏主要是由于储罐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变化、储罐高位运行、转动浮梯在高度方向运动时有限的限制,及空气动力作用等因素造成的。并提出只有严格执行有关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完善储罐技术指标的测评,做好油罐的技术改造工作,加强科技管理,才能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1.
傅伟庆  许莉  李恒 《油气储运》2002,21(10):33-34
浮顶油罐紧急排水装置是浮顶油罐上的一个重要的附件,其主要作用是排出浮顶上的超载积水,保证油罐浮顶的使用安全。通常使用罐内水封式的竖管作浮顶紧急排水装置,但其缺点较多,如水封水分蒸发,储液倒流,结蜡条堵塞水封槽等,很容易造成紧急排水装置失效,介绍了一种新型浮顶油罐浮子式紧急排水装置,该装置解决了浮顶普遍存在的紧急排水和储液倒流的难题,保证了浮顶油罐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魏岗输油站浮顶油罐浮顶卡阻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民 《油气储运》2011,30(5):393-395,318
利用魏荆输油管道魏岗输油站油罐大修的机会,消除油罐卡阻隐患,达到油罐安全运行、提高罐容利用率的目的。基于对浮顶偏移量现场测试结果的分析,制定了释放中央排水管内应力、调整导轨位移、上水试验时整治罐壁变形的浮顶卡阻整治方案:将两组中央排水管固定结构由硬连接转变为软连接;调整浮梯与导轨中心的偏移;缩小一次密封压板与托板水平尺寸;罐壁变形部位的冷校正。油罐的卡阻浮顶经过综合整治后,中央排水系统内应力消除,排水管水平位移可达30mm;浮梯中心水平投影线与导轨中心线重合,浮梯滚轮与导轨无摩擦;油罐上水试验到极限罐位时,浮顶升降无卡阻;提高了罐容利用率,消除了浮顶倾斜、卡阻甚至沉船的隐患。  相似文献   

13.
周罗生 《油气储运》1998,17(1):25-27,39
石油储罐通常采用钢盘式钢制浮顶,组装式铝制浮顶以及金属骨架泡沫塑料浮子式浮顶,实践表明,这三类浮顶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浮顶油罐的装配式三防浮顶在以上三类浮顶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改进,特别是在整体结构上采用了蜂窝,桁架或网架等设计形式,选和高强度防锈铝合金或不锈钢材料。  相似文献   

14.
韩钧 《油气储运》2002,21(10):37-40
对于大型浮顶油罐的防火间距,在介绍国外标准和做法的基础上,从安全,经济以及初中经验等方面论证了大型浮顶油罐20m防火间距的可行性,结论是GB50074-2002《石油库设计规范》第6.0.5条规定,浮顶油罐,内浮顶油罐之间的防火间距按0.4D计算大于20m时,最小可取20m,该规定兼顾了确定油罐间距所要考虑的四个主要因素(防火要求,消防操作要求,消防设施的能力和经济利益),符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工程建设原则。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内浮顶渍罐的结构特点和优越性,介绍了国内研制的组装式内浮顶的类型和发展情况,同时指出组装式内浮顶不仅适用于固定顶油罐的节能改造,而且也适宜于新建仙顶罐中采用,并对采用组装式内浮顶油罐提出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于达 《油气储运》2005,24(8):41-43
为了研究大型浮顶油罐储油温降的规律,根据浮顶油罐传热的特点,研制了大型浮顶油罐温度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热敏电阻作为测温元件,制做了特殊的测温装置,设计了类总线式的监测模式,实现了温度信号数字化传输.经现场应用证明,该系统具有安全、可靠和经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内浮顶油罐浮盘降落到罐底时靠若干个支柱来支撑。其支撑高度有两个:一个是浮盘的最低位置,另一个是检修时的浮盘高度。为了有效地利用油罐容积,前者不大于900mm,后者不小于1800mm,以便于检修。作为内浮顶其支柱不能伸出浮盘上空过高(以防支柱与拱顶碰撞的事故发生),因此,将支柱设计成滑动的。浮盘漂浮状态时,  相似文献   

18.
杨光发 《油气储运》1998,17(8):44-46
单盘是浮顶油罐环形浮船范围内的单层钢板,钢板厚度一般为6mm,面积大,焊缝纵横交错,整体刚性很差。油罐初建时,国标检查及验收规定是“单盘板的局部凹凸变形,不应影响外观及浮顶排水”,此规定比较笼统,单项工程质量评定表中实测项目也没有要求,如果参照罐底板局部凹凸变形的要求“2L/100≤50mm(L为变形长度)”,过渡平缓的大面积凹凸变形却不会超标。油罐初建时单盘凹凸变形在质量上得不到有效控制。 油罐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出现浮顶局部卡阻、浮梯及中央排水管不能正常工作、积水积油不均匀分布、浮顶落到最低位时单盘支柱的斜倾或折断等情  相似文献   

19.
吴廷元 《油气储运》1989,8(6):32-33
安庆石油化工总厂炼油厂在1980年底和1988年底各建成一座5×10~4m~3浮顶原油罐,均采用门型加热器。现将这两种门型加热器的设计、使用及优缺点简介如下: 1.1980年建成的5×10~4m~3浮顶原油罐门型加油器 这座5×10~4m~3浮顶原油罐除了罐壁保温、浮盘四周的下面悬挂2根环形加热管防  相似文献   

20.
许克明 《油气储运》1999,18(10):54-55,57
通过对浮顶油罐发生浮顶沉没事故的分析,提出采用水浮法进行修复。其修复工艺为:运用单盘的圆形薄膜原理,通过浮力使浮顶复位,将单盘与船舱分离,变形的单盘因水的浮力浮起,依靠锁紧卡具,使单盘处于自然漂浮状态,达到单盘平整。采用水浮法修复油罐浮顶与其它方案比较,具有安全可靠,省时省力,经济性好,效果明显特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