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秭归空心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以期进一步探讨秭归空心李系统及其染色体组的演化和进化地位。[方法]取秭归空心李,根尖压片法制片、镜检、拍照,并对50个染色体状态分散良好的细胞进行染色体计数及核型分析。[结果]秭归空心李的染色体数目为2n=14,染色体基数为x=7,核型公式为2n=2x=14=8m+2Sm+2st+2T,即有4对属于中部着丝点区染色体,1对属于近中部着丝点区染色体,1对属于近端部着丝点区染色体及1对属于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核型属于Stebbins核型分类中的“2B”类型,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8.02%~23.28%,臂比变化范围为1.28-∞。最长与最短的染色体的长度比为2.90,核型不对称性系数As.K%为66.35%。[结论]从核型分类以及核型不对称系数值来看,在系统演化上,秭归空心李属于进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种类。  相似文献   

2.
秭归空心李RAPD反应体系的建立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湖北省秭归县杨林桥镇秭归空心李4个居群的21个样品进行了多态性分析,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6个引物对秭归空心李进行了扩增并对扩增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遗传距离取 0.266 2~0.346 2 cM时,所有的群体聚为一类;当遗传距离取 0.059 5~0.063 9 cM时,4个居群各为一类;4个居群的相似性系数为 0.707 3~0.942 3,说明杨林桥镇4个居群的秭归空心李遗传背景比较一致,亲缘关系很近.  相似文献   

3.
果梅品种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旨在对果梅种质资源进行整理、分类,以便加工、栽培利用.对43个果梅品种及李、杏、桃的部分代表品种的22个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采用SAS聚类方法,可以比较理想地将供试的品种分开.在λ=1.115水平上,桃、梅、李、杏独立成类,而在λ=0.87水平上又将43个果梅品种聚为8类  相似文献   

4.
萝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萝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对68份萝卜种质的10个形态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表明:对萝卜种质进行分类,应依次考虑的因素分别为植株颜色、植株株型、叶部特征、根部特征和根部颜色;聚类分析表明:68份萝卜种质能够分成3个类别,即普通红萝卜、樱桃型萝卜和非红普通萝卜。  相似文献   

5.
观赏簕杜鹃在广州地区的引种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紫花簕杜鹃在广州天桥绿化中成功应用以来,为丰富簕杜鹃在天桥应用的花色种类,近年来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院在国内外先后引种了120多个较具观赏特色的簕杜鹃种类品种,同时建立簕杜鹃种质资源圃对其进行栽培观察,并通过进一步分类鉴定,确定了其中96个簕杜鹃种类品种的拉丁名。利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簕杜鹃种质资源综合评价模型,对各种类品种生态适应性、观赏特性以及开发应用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其中有19个种类品种的综合值较高,适合在天桥绿化上大规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木瓜品种调查与分类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该文作者对木瓜种质资源进行了大量调查工作,广泛搜集了木瓜野生及栽培资源.经过多年栽培与观察,研究探讨了木瓜栽培历史及现状、分布与生境和种质资源分类问题,将现有资源分为三大类五个种.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李种质资源节本、高效保存的问题,以收集到的李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根域限制栽培的原理,从定植、基质与肥水管理、树相调控及病虫害防治4个方面分析了李种质资源密植保存技术,以期对果树种质资源的密植保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86份酸枣种质资源筛选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合酸枣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评价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筛选优良酸枣种质资源。[方法]对86份酸枣种质资源的15个农艺性状进行表型鉴定,并利用9个ISSR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通过对15个农艺性状综合评价,从86份酸枣种质资源中筛选出5份优良种质资源。9对ISSR引物共扩增出20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信息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为0.60~0.81,平均值为0.70。在遗传系数0.57的水平上86份酸枣种质资源被分为两大类,其中79份种质资源聚为A类,7份种质资源聚为B类。[结论]该研究为酸枣种质资源分类、鉴定和新品种选育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果梅核心种质的构建与检测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对原产于中国的果梅种质资源首先根据传统的分类方法分为白梅类、青梅类和红梅类3组,然后每组分别根据种质的形态特征及农艺性状等27个基本数据和特征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排序,并参考同工酶、RAPD和SSR分子检测结果,从197个果梅品种和优株中筛选出核心种质20份,并对核心种质的代表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构建的核心种质能够代表果梅原种质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浙江省地方芋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挖掘特异芋种质,对25份浙江省地方芋种质资源进行调查鉴定,对15个表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表型性状与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相结合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芋种质遗传多样性丰富,变异系数与多样性指数均值分别为31.32%与0.97。主成分分析显示,前5个主成分累积特征值为10.871,累计贡献率为77.649%,主成分1反映了多子芋株型综合因子,主成分2反映了芋叶形状综合因子,主成分3反映了母芋形状综合因子,主成分4、5分别代表母芋表皮棕毛、母芋颜色因子;另外,孙芋形状、母芋芽色、叶心色斑颜色、叶柄中下部颜色、母芋表皮棕毛可作为芋种质鉴别优先观测的形态性状指标。基于表型性状的聚类在遗传距离4.171处可将所有种质分为5个类别,其中第Ⅲ类与第Ⅴ类的子孙芋形状均为卵圆,商品性好。此外,在20份多子芋中还挖掘出2份紫红柄特异芋种质。20对SSR引物在所有资源中扩增共获得53个条带,具有多态性的条带为48条,多态性比率为90.6%,多态信息含量(PIC值)为0.22~0.64;SSR分子标记聚类在DICE遗传相似系数0.721处将所有种质分为5个类别,与表型性状聚类结果有类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2种不同的聚类方式在芋种质资源的鉴别中具有互补作用,均表明了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地理来源并无直接关系。上述结果将为芋种质资源进一步保护、利用与创新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贾桂梅  许春燕  卢建立  李春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888-14889,14891
[目的]探讨河北中部设施果树蟠桃(Prunus persicalL.var.compressaBean)、杏(Prunus armeniacaL.)和李(Prunus salicina)的需冷量。[方法]利用07.2℃模式和犹它模式,结合试验,分析了保定市山前平原设施果树早露蟠桃、凯特和金太阳杏、大石早生李的需冷量。[结果]07.2℃模式在当地的适用性较好。早露蟠桃和凯特杏的需冷量为536h,金太阳杏和大石早生李的需冷量为507h。[结论]当地设施果树扣棚日期为12月下旬。  相似文献   

12.
王成福 《北京农业》2011,(18):34-35
福安芙蓉李果大,肉脆,香甜,果肉不黏核,且含有丰富的果糖、果胶及各种维生素和多种矿质元素。现就福安芙蓉李的低产成因和改进措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果梅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我国果梅的地理分布、品种资源与分类、授粉受精生物学特性,分析了果梅品种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野生樱桃李枝条抗寒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一年生休眠枝条为试验材料,利用电导法对7种不同类型的野生樱桃李休眠枝条在不同低温处理下的电解质渗出率进行了测定,并配合Logistic方程确定野生樱桃李枝条的低温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下降,野生樱桃李枝条组织的电解质渗出率变化幅度呈现慢-快-慢的趋势,即"S"形曲线增长;野生樱桃李的半致死温度(LT50)在-25.33~-30.25℃;不同类型间的抗寒性不同,主要集中在-28℃左右;而对照中国李寺田实生的LT50在-35℃左右,比野生樱桃李抗寒性强.  相似文献   

15.
李属植物叶片红色性状RAPD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李属(Prunus)植物‘红叶李’(P.salicina×P.atropurupurea)和‘安哥诺李’(Prunus salicinacv.‘angenuo’)正反交的56株F1代群体为试材,结合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te Analysis,BSA)构建"红叶"和"绿叶"近等基因池,应用RAPD标记技术,进行了李属植物叶片红色性状相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通过对350个随机引物的筛选,获得一个在红叶基因池中能稳定扩增的RAPD标记,该片段大小约为2 300 bp。经过重复性验证和群体单株验证,该标记片段仅在红叶个体(重组型除去)中出现,表明与李属植物叶片红色性状相连锁。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川,滇,藏部分地区梅树种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产地调查和文献查阅,对我国云南,四川和西藏的部分野梅类型,半野生梅的主要类型以及一些有极高应用价值的果梅及花果兼用梅类型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在综合分析梅树种质资源保存及开发利用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现有这些梅树种质资源并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余小玲  何业华  韩景忠  谢志亮  彭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9981-9982,9987
[目的]探讨早食李幼胚离体培养的影响因素。[方法]以不同发育时期的早食李胚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胚龄、不同培养基、GA3浓度对离体胚培养的影响。[结果]花后26~41d的幼胚细小、胚乳尚存,经连续3代培养仍未发生任何变化;从花后48d开始胚乳已经消失,幼胚不断发育并逐渐充满整个种腔,接种在MS基本培养基上后其成活率高达77%以上,培养初代即可启动;4.5%的花后65d幼胚已能培养成苗,此后成苗率随着胚龄增加而升高,至果实成熟时成苗率可达26.00%,并在培养初代可产生愈伤组织;花后65~83d的幼胚则需经2~3代以上才能诱导出愈伤组织。胚(花后88d)在WPM培养基的成苗率比MS培养基上高1倍左右;在同一基本培养基上,添加BA、KT或2,4-D后,成苗过程受到抑制。用1000mg/LGA3处理种子24h后能显著提高胚的成苗率。[结论]为建立早食李胚胎抢救技术及杂交育种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8.
研究以香蕉栽培品种"天宝蕉"(Musaspp.cv.Tianbao)横切薄片(Thin cross-sections,TCSs)为材料,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进行S6PDH基因转化香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横切薄片继代增殖培养基M4中添加5%~7%(V/V)的椰汁明显增强了香蕉芽苗的生长势;GUS基因瞬时表达检测表明,长势旺盛的香蕉芽苗(直径为7~8 mm)适宜作为香蕉遗传转化的受体材料,横切薄片厚度以2 mm左右为佳;采用两步法进行抗性芽的筛选得到37个抗性芽苗,生根移栽后获得31株成活苗;目的基因S6PDH和报告基因GUS的PCR检测表明其中4株是转基因植株。该研究为将蔷薇科山梨醇代谢途径引入香蕉以提高其耐渗透胁迫的能力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